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评论员赵振宇以其敏锐的触角和极佳的口才,在长期的实践与研究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评论风格。本文从新闻评论的几大基本要素入手,分析赵振宇相关评论作品的选题风格、立论风格、说理风格和行文风格,深入挖掘其评论作品的风格特点和精神内涵。
【关键词】新闻评论;赵振宇;风格研究
赵振宇教授早年在长江日报从事新闻评论工作期间,有多篇作品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湖北省好新闻一等奖、特别奖。转入大学后,一直致力于新闻评论的实践和学术研究,于2001年组建了全国高校首个新闻评论团,2006年成立全国首个新闻评论研究中心,其撰写的《新闻评论研究引论》为国内首部研究生教材。三十多年的新闻评论实践和教学经历,使赵振宇教授获得了新闻评论“开拓者”的美誉。自2011年起,赵振宇教授以特邀评论员的身份参加了武汉电视台“治庸问责,优化环境”和“转变作风,优化环境”等主题的电视问政节目,进行现场点评,其犀利的评论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肯定。
自从新闻评论出现以来,“写新闻评论的人多,研究新闻评论的人少,研究写作方法的人多,研究评论者品格的人少,将做人和作文结合的人更少,”[1]赵振宇教授无疑属于这方面的先驱者。作为一名资深评论员,赵振宇教授对我国的社情民意十分了解,深谙政策导向和民众诉求,兼具极佳的口才与亲和的性格,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新闻实践和研究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评论风格。总的看来,赵振宇教授的评论文章以民为本、针贬时弊,电视点评犀利泼辣、言短意长。在题材上,多选取方针政策,紧扣时代步伐,针对日常生活中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发表见解;在内容上,多议论时事热点,具有强烈的新闻性和时代感;在立论说理上,以小见大,鞭辟入里,形象生动;在行文风格上,朴实无华,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选题切时弊,重时效
选题是一名优秀的评论员形成自身评论风格的首要组成部分,例如邹韬奋善于书写小人物的“小言论”;邓拓则擅长知识性杂文,有“小百科”之称。而赵振宇教授凭借着一名评论员的新闻敏锐度和决策针对性,长期以来对于社会现象和时事热点的密切关注,形成了其一贯的选题风格。一般来说,无论是时评,还是电视点评,都是选取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或迫切需要解决的事件,通过讲道理、发议论来表达意见。我国的报刊自近代诞生以来就带有鲜明的政论传统,许多政论文章往往追求“经世致用”之说。到如今,赵振宇教授的评论中也处处显现着针砭时弊的色彩,时常引领着社会舆论导向,以其独有的方式为中国梦的筑造进言献策。
例如,在《问计于民要按程序进行》一文中,赵振宇教授即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时弊:“‘问计于民’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和监督政府行政的有效方法,应该广泛推行和实施。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理解‘问计于民’的民和如何保障问计于民按照科学程序进行,使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落到实处,著有成效。”接着,赵振宇教授举出英国曾经由于听信了一些专家的错误建议耗资1000万英镑修建原子反应堆而以失败告终的例子,从反面说明现行程序的不合理之处,指出问计于民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相关问题和对象进行专业筛选的。“如今的中国大地,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级政府问计于民的告示,大到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小到社区管理、乡村公约,中国人真是神了,什么都懂。不要忘了,中国的大多数人都很忙,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休息,不能事事都去问他们,那样,不但不是相信群众,而是有点扰民的味道了。”[2]赵振宇教授切中时弊,以清醒的头脑和深刻的说理,用一则反例引申开去,讲明了公民应该如何参与管理献计献策,对于革除弊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立论鲜明,高瞻远瞩
在赵振宇教授的评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跟国家方针政策有关的。他在驾驭这些话题时,不仅评述思路清晰、准确独到,而且具有很强的预见性,总是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世态变化之中切中问题的本质,紧随发展的趋势,进而予以点拨和指引。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新旧观念的碰撞十分强烈,新媒体的崛起使得舆论格局也产生巨大的变迁。随着公众话语权的下移,人们的自我意识在觉醒,更加需要意见领袖的发声。赵振宇教授凭借自己多年的社会经历和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所培养的敏锐洞察力,发表了许多有创见、有深度的评论文章,在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立场和看法的同时,也积极引导了舆论走向。
例如,加强廉政建设、防止贪污腐败一直是困扰党和政府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赵振宇教授也曾多次在评论中谈到这个话题。如在《怎样将群众装在心里》一文中,他这样写道:“‘与民同乐’也是领导者的一份工作,做得好,就是一个凝聚力。现在不少领导干部都有一些表演才能,但是,这种才能不该在夜总会里高歌在豪华寓所里舞步;在大家乐的群众舞台上,应该有领导干部与民同乐的联欢演出!”[3]又如《官员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一文中,赵振宇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笔者到过许多政府机关讲课,他们对于媒体的监督职能不理解,不知道新闻记者为什么对本单位的好人好事不感兴趣,而对官僚主义、腐败问题、监督报道很上心,而且报社还要鼓励多计分。”说明“正确有效地面对媒体,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新的形势发展对领导干部提出的一项新要求。”[4]对于此类话题的处理,赵振宇教授软硬结合,恳切生动,言之成理。同样的问题,到了少数其他评论员笔下可能就显得过于偏激和尖刻了。
三、说理透彻,思辨务实
如果说从选题和立论出发是从宏观层面上来探讨评论员评论风格的话,那么要从微观层面上对评论作品进行研究,则可以从评论员如何展开论证,如何摆出论据,如何阐明事理等角度出发。评论往往以说理为主,评论员能否以缜密的逻辑阐明道理,用准确的事实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或驳斥对方说理的谬误,这无论对于评论作品本身,还是评论员的说理技巧来说,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衡量标准。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评论员,必须要在说理、论证的过程中运用独特的技巧,充分展现自己的论述风格。区别于大多数评论员“非黑即白”的传统思维模式,赵振宇教授的评论语言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思辨色彩,这是其在说理上的一大突出特点。赵振宇教授擅长立足于联系和发展的出发点剖析问题,充分运用对比手法,将正反双方通过比照分析一一呈现出来,进而论证自己的观点。如此做法使得评论层次分明,清晰明了,无论赞同态度还是反对态度,他都首先直截了当地传达给读者,而后加以深入浅出的阐述说明,孰是孰非已昭然若揭。因此,在赵振宇教授的评论作品中,既不刻板地“喊口号”,又不一味地“发命令”,而是在渗透着些许哲理的同時,自然而然地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此生动的评论,如此形象的说理,怎能不吸引受众的眼球,怎会不叫人们啧啧称是进而采取行动。 例如,赵振宇教授在谈到“理论要走在行动前面”时说道:“如果说,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曾经说过‘摸着石头过河’和奉行‘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样的话,那么到了今天强调领导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时代,继续宣传所谓的‘猫’论,仍然这样做就是对科学的不尊重,这样的危害性已经和正在表现出来,我们需要时刻警惕和防范。”[5]又如,“从社会运行和治理的角度来说,真话是社会良性互动、和谐运行的基础与润滑剂。通畅公民讲真话的渠道、掌握社情民意,是科学执政的首要前提。正确的话,利于把握时局,认清形势,理性决策;片面或错误的话,也有利于掌握动态,分析原因,从另一面或反面检查和改进工作。真话不等于真理,但‘讲真话’却是真理。”[6]无论是“从社会运行和治理的角度”,还是“正确的话”、“片面或错误的话”,都做到了有理、有节,正反论证,层次清晰,务求表述通透,直击要害。
四、文风明快,诙谐犀利
所谓文风,即“使用语言文字的作风”,是作品从整体上体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气质、作风和艺术腔调。评论作品的文风往往很容易受到评论员个人的气质素养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所谓的“三性”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提倡的文风,在符合“三性”要求的同时,赵振宇教授的评论作品还凸显出其独到之处。“人们常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今天应该改为‘有话精练,无话不说’。”[7]这是赵振宇教授在《新闻评论创新“四问”》中提到的。他认为,要求别人做到的,新闻人、评论员应该首先做到。短小精悍、畅快平易、诙谐犀利是赵振宇教授评论文风的显著特色,尤其体现在他电视问政的精彩点评中,无论是讽刺現象,还是揭露弊端,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哲理性,令人赞叹。
值得一提的是,赵振宇教授以特邀评论员的身份参加了武汉电视台的十多场电视问政节目,作为评论专家现场帮助问政官员找问题、追原因、究责任。对此,赵振宇教授在《让评论提升节目的力度——我在“电视问政”现场点评》一文中对自己在“电视问政”中的精彩点评进行了归纳,其中不乏一些幽默泼辣而又振聋发聩的言论。例如,“以前是猫抓老鼠,老鼠到处跑;现在呢,却是老鼠横行于道,把猫搞定了!”;“片子里报道的那个危房我去过……我回头一看,贴着一张很新的告示,上面说,这个地方是危房,大家如果有问题,马上跟我联系,我24小时服务,最后那个日期就是前几天的。我当时就想,老虎都要下山吃人了,你贴一个布告,‘如果你看见老虎要吃人了,请打110’,有用吗?”[8]又如,“我们曾对贪官说过,你怎么吃进去的,就怎么吐出来。现在要对制造垃圾山的人说,你怎么吐出来的,就要怎么吃进去!”[9]诚然,“好的言论文章绝不是一味的讲讽刺、套幽默,去满足一种浅表层次的风趣,而应该是将幽默手法灵活运用于评论作品中,在增强文章趣味性的同时,依然保有评论文章针贬时弊、激浊扬清,尖锐泼辣、势如破竹的战斗锋芒。”[10]而赵振宇教授恰恰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嬉笑怒骂间给人以当头棒喝。
结语
诚如赵振宇教授在《新闻评论研究引论》一书中写到的那样,“改革创新是评论持续前进的不懈动力”,在当前社会对新闻评论的需求和要求都达到一个空前高度的背景下,如何深入研究新闻评论理论,如何准确解读新闻评论作品,如何规范进行新闻评论写作,对赵振宇教授评论风格的剖析无疑可以给正当勃兴的评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注释:
[1]熊茵.哲思、正名、突破、超越——读赵振宇教授新著《新闻评论研究引论》有感[J].新闻研究导刊,2012(12):97.
[2]赵振宇.问计于民要按照程序进行[EB/01].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8975248.html, 2009-03-17.
[3]赵振宇.怎样将群众装在心里[N].人民日报,2013-08-19(5).
[4]赵振宇.官员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J].媒体时代,2013(01):70.
[5]陈明.一位新闻学教授的历史回眸——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教授[J].今传媒,2010(8):14.
[6]赵振宇.今天,怎样讲好真话[N].人民日报,2011-08-26(4).
[7]赵振宇.新闻评论创新“四问”[EB/01]. http:// media.people.com.cn/n/2013/1118/c371577-23576448. html,2013-11-18.
[8]赵振宇.让评论提升节目的力度——我在“电视问政”现场点评[J].民主与科学,2013(4):27.
[9]赵振宇.参加《电视问政》后的思考[J].民主与科学,2012(4):35.
[10]戴凌波.凌云健笔言论巨擘——赵超构评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8.
【关键词】新闻评论;赵振宇;风格研究
赵振宇教授早年在长江日报从事新闻评论工作期间,有多篇作品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湖北省好新闻一等奖、特别奖。转入大学后,一直致力于新闻评论的实践和学术研究,于2001年组建了全国高校首个新闻评论团,2006年成立全国首个新闻评论研究中心,其撰写的《新闻评论研究引论》为国内首部研究生教材。三十多年的新闻评论实践和教学经历,使赵振宇教授获得了新闻评论“开拓者”的美誉。自2011年起,赵振宇教授以特邀评论员的身份参加了武汉电视台“治庸问责,优化环境”和“转变作风,优化环境”等主题的电视问政节目,进行现场点评,其犀利的评论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肯定。
自从新闻评论出现以来,“写新闻评论的人多,研究新闻评论的人少,研究写作方法的人多,研究评论者品格的人少,将做人和作文结合的人更少,”[1]赵振宇教授无疑属于这方面的先驱者。作为一名资深评论员,赵振宇教授对我国的社情民意十分了解,深谙政策导向和民众诉求,兼具极佳的口才与亲和的性格,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新闻实践和研究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评论风格。总的看来,赵振宇教授的评论文章以民为本、针贬时弊,电视点评犀利泼辣、言短意长。在题材上,多选取方针政策,紧扣时代步伐,针对日常生活中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发表见解;在内容上,多议论时事热点,具有强烈的新闻性和时代感;在立论说理上,以小见大,鞭辟入里,形象生动;在行文风格上,朴实无华,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选题切时弊,重时效
选题是一名优秀的评论员形成自身评论风格的首要组成部分,例如邹韬奋善于书写小人物的“小言论”;邓拓则擅长知识性杂文,有“小百科”之称。而赵振宇教授凭借着一名评论员的新闻敏锐度和决策针对性,长期以来对于社会现象和时事热点的密切关注,形成了其一贯的选题风格。一般来说,无论是时评,还是电视点评,都是选取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或迫切需要解决的事件,通过讲道理、发议论来表达意见。我国的报刊自近代诞生以来就带有鲜明的政论传统,许多政论文章往往追求“经世致用”之说。到如今,赵振宇教授的评论中也处处显现着针砭时弊的色彩,时常引领着社会舆论导向,以其独有的方式为中国梦的筑造进言献策。
例如,在《问计于民要按程序进行》一文中,赵振宇教授即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时弊:“‘问计于民’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和监督政府行政的有效方法,应该广泛推行和实施。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理解‘问计于民’的民和如何保障问计于民按照科学程序进行,使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落到实处,著有成效。”接着,赵振宇教授举出英国曾经由于听信了一些专家的错误建议耗资1000万英镑修建原子反应堆而以失败告终的例子,从反面说明现行程序的不合理之处,指出问计于民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相关问题和对象进行专业筛选的。“如今的中国大地,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级政府问计于民的告示,大到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小到社区管理、乡村公约,中国人真是神了,什么都懂。不要忘了,中国的大多数人都很忙,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休息,不能事事都去问他们,那样,不但不是相信群众,而是有点扰民的味道了。”[2]赵振宇教授切中时弊,以清醒的头脑和深刻的说理,用一则反例引申开去,讲明了公民应该如何参与管理献计献策,对于革除弊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立论鲜明,高瞻远瞩
在赵振宇教授的评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跟国家方针政策有关的。他在驾驭这些话题时,不仅评述思路清晰、准确独到,而且具有很强的预见性,总是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世态变化之中切中问题的本质,紧随发展的趋势,进而予以点拨和指引。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新旧观念的碰撞十分强烈,新媒体的崛起使得舆论格局也产生巨大的变迁。随着公众话语权的下移,人们的自我意识在觉醒,更加需要意见领袖的发声。赵振宇教授凭借自己多年的社会经历和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所培养的敏锐洞察力,发表了许多有创见、有深度的评论文章,在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立场和看法的同时,也积极引导了舆论走向。
例如,加强廉政建设、防止贪污腐败一直是困扰党和政府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赵振宇教授也曾多次在评论中谈到这个话题。如在《怎样将群众装在心里》一文中,他这样写道:“‘与民同乐’也是领导者的一份工作,做得好,就是一个凝聚力。现在不少领导干部都有一些表演才能,但是,这种才能不该在夜总会里高歌在豪华寓所里舞步;在大家乐的群众舞台上,应该有领导干部与民同乐的联欢演出!”[3]又如《官员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一文中,赵振宇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笔者到过许多政府机关讲课,他们对于媒体的监督职能不理解,不知道新闻记者为什么对本单位的好人好事不感兴趣,而对官僚主义、腐败问题、监督报道很上心,而且报社还要鼓励多计分。”说明“正确有效地面对媒体,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新的形势发展对领导干部提出的一项新要求。”[4]对于此类话题的处理,赵振宇教授软硬结合,恳切生动,言之成理。同样的问题,到了少数其他评论员笔下可能就显得过于偏激和尖刻了。
三、说理透彻,思辨务实
如果说从选题和立论出发是从宏观层面上来探讨评论员评论风格的话,那么要从微观层面上对评论作品进行研究,则可以从评论员如何展开论证,如何摆出论据,如何阐明事理等角度出发。评论往往以说理为主,评论员能否以缜密的逻辑阐明道理,用准确的事实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或驳斥对方说理的谬误,这无论对于评论作品本身,还是评论员的说理技巧来说,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衡量标准。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评论员,必须要在说理、论证的过程中运用独特的技巧,充分展现自己的论述风格。区别于大多数评论员“非黑即白”的传统思维模式,赵振宇教授的评论语言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思辨色彩,这是其在说理上的一大突出特点。赵振宇教授擅长立足于联系和发展的出发点剖析问题,充分运用对比手法,将正反双方通过比照分析一一呈现出来,进而论证自己的观点。如此做法使得评论层次分明,清晰明了,无论赞同态度还是反对态度,他都首先直截了当地传达给读者,而后加以深入浅出的阐述说明,孰是孰非已昭然若揭。因此,在赵振宇教授的评论作品中,既不刻板地“喊口号”,又不一味地“发命令”,而是在渗透着些许哲理的同時,自然而然地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此生动的评论,如此形象的说理,怎能不吸引受众的眼球,怎会不叫人们啧啧称是进而采取行动。 例如,赵振宇教授在谈到“理论要走在行动前面”时说道:“如果说,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曾经说过‘摸着石头过河’和奉行‘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样的话,那么到了今天强调领导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时代,继续宣传所谓的‘猫’论,仍然这样做就是对科学的不尊重,这样的危害性已经和正在表现出来,我们需要时刻警惕和防范。”[5]又如,“从社会运行和治理的角度来说,真话是社会良性互动、和谐运行的基础与润滑剂。通畅公民讲真话的渠道、掌握社情民意,是科学执政的首要前提。正确的话,利于把握时局,认清形势,理性决策;片面或错误的话,也有利于掌握动态,分析原因,从另一面或反面检查和改进工作。真话不等于真理,但‘讲真话’却是真理。”[6]无论是“从社会运行和治理的角度”,还是“正确的话”、“片面或错误的话”,都做到了有理、有节,正反论证,层次清晰,务求表述通透,直击要害。
四、文风明快,诙谐犀利
所谓文风,即“使用语言文字的作风”,是作品从整体上体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气质、作风和艺术腔调。评论作品的文风往往很容易受到评论员个人的气质素养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所谓的“三性”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提倡的文风,在符合“三性”要求的同时,赵振宇教授的评论作品还凸显出其独到之处。“人们常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今天应该改为‘有话精练,无话不说’。”[7]这是赵振宇教授在《新闻评论创新“四问”》中提到的。他认为,要求别人做到的,新闻人、评论员应该首先做到。短小精悍、畅快平易、诙谐犀利是赵振宇教授评论文风的显著特色,尤其体现在他电视问政的精彩点评中,无论是讽刺現象,还是揭露弊端,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哲理性,令人赞叹。
值得一提的是,赵振宇教授以特邀评论员的身份参加了武汉电视台的十多场电视问政节目,作为评论专家现场帮助问政官员找问题、追原因、究责任。对此,赵振宇教授在《让评论提升节目的力度——我在“电视问政”现场点评》一文中对自己在“电视问政”中的精彩点评进行了归纳,其中不乏一些幽默泼辣而又振聋发聩的言论。例如,“以前是猫抓老鼠,老鼠到处跑;现在呢,却是老鼠横行于道,把猫搞定了!”;“片子里报道的那个危房我去过……我回头一看,贴着一张很新的告示,上面说,这个地方是危房,大家如果有问题,马上跟我联系,我24小时服务,最后那个日期就是前几天的。我当时就想,老虎都要下山吃人了,你贴一个布告,‘如果你看见老虎要吃人了,请打110’,有用吗?”[8]又如,“我们曾对贪官说过,你怎么吃进去的,就怎么吐出来。现在要对制造垃圾山的人说,你怎么吐出来的,就要怎么吃进去!”[9]诚然,“好的言论文章绝不是一味的讲讽刺、套幽默,去满足一种浅表层次的风趣,而应该是将幽默手法灵活运用于评论作品中,在增强文章趣味性的同时,依然保有评论文章针贬时弊、激浊扬清,尖锐泼辣、势如破竹的战斗锋芒。”[10]而赵振宇教授恰恰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嬉笑怒骂间给人以当头棒喝。
结语
诚如赵振宇教授在《新闻评论研究引论》一书中写到的那样,“改革创新是评论持续前进的不懈动力”,在当前社会对新闻评论的需求和要求都达到一个空前高度的背景下,如何深入研究新闻评论理论,如何准确解读新闻评论作品,如何规范进行新闻评论写作,对赵振宇教授评论风格的剖析无疑可以给正当勃兴的评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注释:
[1]熊茵.哲思、正名、突破、超越——读赵振宇教授新著《新闻评论研究引论》有感[J].新闻研究导刊,2012(12):97.
[2]赵振宇.问计于民要按照程序进行[EB/01].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8975248.html, 2009-03-17.
[3]赵振宇.怎样将群众装在心里[N].人民日报,2013-08-19(5).
[4]赵振宇.官员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J].媒体时代,2013(01):70.
[5]陈明.一位新闻学教授的历史回眸——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教授[J].今传媒,2010(8):14.
[6]赵振宇.今天,怎样讲好真话[N].人民日报,2011-08-26(4).
[7]赵振宇.新闻评论创新“四问”[EB/01]. http:// media.people.com.cn/n/2013/1118/c371577-23576448. html,2013-11-18.
[8]赵振宇.让评论提升节目的力度——我在“电视问政”现场点评[J].民主与科学,2013(4):27.
[9]赵振宇.参加《电视问政》后的思考[J].民主与科学,2012(4):35.
[10]戴凌波.凌云健笔言论巨擘——赵超构评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