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筝早期构造与演奏方式初探(上)

来源 :乐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g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人们对艺术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让古筝这种表演形式也变得愈加多元,并行发展多种筝类乐器或成为当今时代的需求。本文以2013年李萌教授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共同研发的低音筝为例,主要探索低音筝的构造与演奏方式。这款早期的低音筝初步实现了低音筝的音色、音域等性能要求。
  关键词:低音筝  乐器制作  演奏法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  演奏剧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更是古代优秀文化作为鲜活的见证,气韵古今,让人叹为观止。虽然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种类繁多,但是其中中音、高音乐器比重较大,低音乐器相对较少。业内专家指出:今后古筝的演奏要形成多样化、系列化,古筝的发展要多元化,强调钢丝筝,尼龙筝、转调筝以及高音筝、中音筝、低音筝等等要并行发展,以适应多种演奏形式的需要和现代民族乐队合奏的需要。在2000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就曾研制生产过系列古筝,包括高音筝、中音筝和低音筝三种(见图1),其中低音筝为17弦。这一系列古筝是为当时上海筝会筹建的上海古筝乐团而配制,使得早期国产低音筝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
  然而在日本,上个世纪初期便出现了17弦低音筝。日本低音筝的日文名叫作十七弦(图2),由日本筝演奏家、邦乐作曲家、“新日本音乐”开拓者宫城道雄先生(1894年~1956年)于1921年为丰富邦乐合奏中的中低声部而创制,后被广泛使用于现代流派的日本筝乐(谱例1)以及流行音乐伴奏领域,并且作为独奏乐器形成了丰富的独奏乐曲。十七弦音律十分优美,适合进行舞台演奏,变化也更为丰富。当代日本筝曲演奏家、日本筝制作专家金坚老师这样向笔者描述道:“日本的低音筝,就是十七弦,有用于重奏低音声部,也有独奏的。它的使用很普遍,日本弹筝人都会。音域从小字1组e往下到大字组C,为七声音阶。演奏法与传统十三弦日本筝不一样。”笔者从金坚老师处还了解到,十七弦筝的整体结构与传统十三弦筝是一样的,而穿弦工艺有所改变,且弦数增加,琴弦更粗、琴体更大。从数据上看,十三弦筝长约180厘米,宽约25厘米,而十七弦筝的琴体长约210厘米,宽约35厘米,重约8公斤。此外,十七弦筝使用的指甲也与十三弦筝不一样,为专用指甲。早期的十七弦分为大十七弦和小十七弦两种,后来大十七弦被小型化了,而小十七弦几乎很少使用。还有一种增加了一根琴弦及18根琴弦的低音筝,名称还是叫做十七弦。
  谱例1
  韩国的历史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众所周知,韩国的民间乐器中也保留了大量中国古代的传统乐器,其中包括一些低音乐器,例如牙筝、玄鹤琴。对此,笔者以韩国民族乐器中的低音乐器为话题,于2019年8月采访了亚洲乐器研究专家、伽倻琴演奏家彭丽颖博士。关于与中国古筝最接近的伽倻琴,彭博士认为:“现在的25弦伽倻琴有较多的中低音琴弦,因此相对低音效果比较多。而多用于演奏散调、正乐的传统12弦伽倻琴音域就窄一些。虽然伽倻琴的音域较古筝相比算是中低音,然而在韩国乐团中,伽倻琴应该算是中高音乐器。再高就是奚琴和唢呐了。”至于韩国的低音乐器,彭博士说到:“韩国传统低音乐器有牙筝、玄鹤琴。牙筝和玄鹤琴均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乐器。历史上由中国流传到韩国以后,经过韩国保留和改良沿用至今。牙筝和玄鹤琴虽从形制上看与筝和伽倻琴的模样酷似,然而演奏法却不一样。因此伽倻琴的琴师通常没有与牙筝、玄鹤琴的互通演奏能力。牙筝使用琴弓拉奏,音色及制作类似大提琴,属于大型弓弦乐器,有不同音区的大牙筝与小牙筝区分;玄鹤琴是使用竹棍、竹片去敲击拨奏琴弦。在韩国乐队里,牙琴和玄鹤琴的使用程度大概与中国民族乐团中的琵琶、扬琴类似。”除此之外,彭博士还补充道:“韩国筝类的低音乐器很少,还是以长鼓这样的鼓类伴奏乐器为主要低音充当角色。”
  对于低音乐器的研究,国内相对比国外略晚,其研究内容也多是集中在乐器声学性能及其相关声学参数研究、乐器音色特征的研究方面。能查阅到的国外学者对于低音乐器的功能和制作研究成果较有限。这一点让对此领域感兴趣而有所期待的我们深觉叹惋。在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中,具代表性的成果或许要属曹正先生的《古筝沿革略谈》、周纪来老师的《中国筝形制通考》,以及范冉老师的《当代古筝形制改革述评》等。这些文章论述较多的是古筝形状的变化、弦数的改变以及对转调筝、多声筝的研究等,在筝类乐器形制改革论述方面更为全面。
  2012年,因筝类乐器演奏剧场的需要,中央音乐学院李萌教授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共同研发了13弦低音筝乐器(图3、图4、图5)。该低音筝于2015年8月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敦煌牌’低音筝发布会”中正式面向公众(图6)。
  该低音筝自研发以来,不断试用和改进,在多场正式演出中实践演奏。迄今历经了2013年第一版、2015年第二版和2017年第三版三次更迭。笔者在导师李萌教授的演奏剧场团队中切身体会了该低音筝从研发到发布的实验性探索成果。
  为了科学地表述和评价该低音筝的性能,笔者对这款低音筝的结构原理、音色效果以及對乐曲的演奏样式等进行梳理与分析。特别是笔者的导师李萌教授以及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质量总监李素芳老师所做的建设性指示和不断规正,使低音筝的结构构造、设计思路,改进方式、问题解决和演奏方式等话题得到延伸探讨。
  一、我国筝类乐器改革概览
  史书记载,筝类乐器最早大约为5弦。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演变为12弦、13弦、16弦等。按照地域的不同,古筝还被分为潮州筝、河南筝、陕西筝、山东筝、福建筝、客家筝、蒙古筝等,这些不同地域的古筝在形制上也不完全相同。在演奏技法上各地筝各具特色,流派纷呈,这些都已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新中国成立以后,古筝的形制经过了多番变化。我国古筝的形制改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音乐的发展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钢丝弦筝和尼龙钢丝弦筝在这个阶段出现,古筝的音量得以扩大,音色得以改善。随后,S型21弦筝问世。它与之前的16弦筝相比,除了拓展了音域,同时新增设的S形岳山使得高低音各弦的张力趋于一致。改良后的S型21弦筝得到各路筝家的广泛认同,并逐渐成为全国各地的教学用筝。
  第二阶段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让古老的民族乐器登上乐队演出的舞台,文化部专门组织成立了“筝琴瑟”改良小组,招集专家会战。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张力转调筝”“桥码移柱转调筝”和“25弦脚踏转调筝”等。这些转调筝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古筝制造技术的探索 。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学筝的人数越来越多,再度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新型古筝。例如上海音乐学院何宝泉教授的“蝶式筝”、潘氏兄弟的“W型转调筝”和中央音乐学院李萌教授的“多声筝”等。
  由于古筝新作品不断涌现,古筝的表演形式亦趋于多样化。这些新型古筝的出现,以及与传统古筝不同的音色特征和演奏方式的出现,使得古筝音乐的发展更加多元。
其他文献
在柬埔寨王国东北部的上丁省,一座长达6.5公里的“亚洲第一长坝”屹立于桑河畔,形成一个面积达330平方公里的巨大水库。它利用湍急的河水产生电能,并调蓄桑河上下游的水量,这就是柬埔寨最大水电工程——桑河二级水电站。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柬埔寨“四角战略”对接发展的重点项目,电站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由中国华能控股运营,为柬埔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撑。
即将进入大班毕业季,我们想要了解孩子们对于毕业的想法,于是抛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毕业吗?”简单地讨论后,没有孩子再提及这个问题。看到这样的状况,我们有些慌张,还有一个多月就要毕业了,我们要怎么做呢?孩子们想要什么样的毕业仪式呢?经过思考,我们决定慢下来,仔细地观察孩子们,看看他们的真正需要。慢下来的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在我们快要沉不住气想要放弃的时候,偶然间听到了孩子们的交流:“
为了深入了解铁东区基层普法的实际情况,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基层走访的形式对乡镇村的法治建设进行摸底了解,尤其对乡镇村的法制宣传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基层普法宣传教育的主要措施和效果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教育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