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瑞匹坦联合昂丹司琼和地塞米松预防化疗诱发恶心和呕吐的疗效及安全性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23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阿瑞匹坦联合昂丹司琼和地塞米松预防化疗诱发恶心和呕吐(CINV)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是前瞻性非随机、自身对照的单中心研究,入组43例接受中、高度致吐风险化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在化疗前使用阿瑞匹坦(125 mg第1天,80 mg第2~3天)联合昂丹司琼(16 mg第1~3天)和地塞米松(10 mg第1~3天)进行预防止吐治疗(阿瑞匹坦组)。同一患者使用相同剂量的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自身对照组)作自身前后对照。主要研究终点为化疗后120 h内完全有效率(没有呕吐和没有使用解救治疗患者比例)。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通用毒性标准(NCI-CTC 4.0)评估不良反应。

结果

阿瑞匹坦组总体完全有效率为72.1%(31/43),优于自身对照组51.2%(22/43,χ2=3.98,P<0.05)。对于急性期呕吐(化疗后<24 h),阿瑞匹坦组完全有效率为83.7%(36/43),对照组为74.4%(32/43,χ2=1.12,P>0.05)。对于延迟期呕吐,两组完全有效率分别为76.7%(33/43)和55.8%(24/43,χ2=4.21,P<0.05)。两种止吐方案毒性和不良事件相似。

结论

阿瑞匹坦联合昂丹司琼和地塞米松方案能够有效预防中、高度致吐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和呕吐,且安全性良好。

其他文献
节拍化疗指以肿瘤内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通过持续应用低毒性剂量的药物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一种化疗模式。节拍化疗在头颈部肿瘤、乳腺癌、消化道肿瘤、卵巢癌和前列腺癌中的成功应用显示了其潜在价值。节拍化疗的作用机制除抗肿瘤血管生成外,还包括刺激免疫和直接抗肿瘤效应,其与其他治疗模式的联合应用尚待深入探索。
期刊
期刊
随着内分泌新药的出现及对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研究的不断发展,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近年取得显著进步。氟维司群、内分泌药物之间的联合治疗以及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成为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
期刊
缺氧环境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促进血管生成、增加骨骼破坏、增强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药物抵抗等。目前有多种靶向多发性骨髓瘤缺氧环境的治疗策略,如缺氧激活前体药物和分子靶向抑制剂等。针对缺氧状态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策略是未来极具吸引力的治疗靶点之一。
核酸适配体是用配体指数富集法进化系统(SELEX)技术在体外合成筛选所得的单链寡核苷酸,通过折叠成独特的空间结构特异性识别结合靶标分子。核酸适配体功能上类似于抗体,但与靶向目标的特异结合优于抗体,被作为新型分子探针用于肿瘤检测与治疗领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通路活性氧氧化应激关键基因的筛选及其与青蒿琥酯抗胰腺癌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基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公共数据库55株肿瘤细胞表达谱基因芯片数据,采用Kendall相关分析方法筛选出与青蒿琥酯抗肿瘤半抑制浓度(IC50)显著相关的过氧化物酶体通路关键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验证候选基因在不同青蒿琥酯敏感性胰腺癌细胞的mRNA表达差异,并通过DAB染色检测胰腺癌细胞内过氧化物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表达与宫颈癌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手术切除标本的72例宫颈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36例正常宫颈组织,应用半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VEGF-C及KDR表达情况,并分析这两种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72例宫颈癌组织
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是功能影像与解剖图像的组合,在鼻咽癌的TNM分期、靶区勾画、监测预后及发现肿瘤复发与残留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将18F-FDG PET-CT和其他影像技术结合、开发不同的示踪剂、探测更多与鼻咽癌有关的特异性分子指标能提高18F-FDG PET-CT在鼻咽癌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