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代表作。它在塑造男性主人公的同时,也刻画了一些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黑人女性形象。本文将试图通过黑人女性的隐忍和抗争这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小说中的这些黑人女性形象。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黑人女性;隐忍;抗争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2-0233-02
《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是美国奥巴马总统最喜爱的图书,并且它也入选了美国《新闻周刊》史上最好的100本书之列。《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作品。托尼·莫里森于1931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是一名黑人女作家。为了逃避种族歧视,她跟随父母从俄州迁徙到美国南方,又为了工作迁移到北方。受到父母的影响,她从小在家里就学会无数的黑人歌曲,并听说过许多南方黑人的民间传说。在这些黑人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她读遍与此相关的书籍,特别是文学书籍。她先后辗转霍华德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念书。1970年她出版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赢得了文学界和读者的好评。1988年获美国普利策文学奖。1993年,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位美国黑人女作家,也是世界上第8位获该奖的女作家。
莫里森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是黑人妇女。但是作品的主题和感情的深度涉及颇为广泛的层面,从而吸引更为广泛的读者群。她的作品纠正了黑人妇女在白人社会里长期被扭曲的形象。她曾说,作为一名黑人妇女,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黑人妇女“重新占有、重新拥有、重新被命名。”她不仅反对黑人妇女在白人眼中的错误形象,而且展现了黑人妇女被忽略的特点和优点。另外,她特别注重从美国黑人的多年奋斗史中挖掘黑人妇女作为母性的心理和感情的元素。《所罗门之歌》是莫里森迄今發表的小说中唯一一部以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但女性人物在小说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她们虽没有象主人公奶娃那样经历寻根和寻金的历程, 但她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自已内心艰难的挣扎,以及对生活的隐忍、呐喊和抗争。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女性人物形象,像奶娃的母亲露斯,奶娃的情人哈格尔,奶娃的姐姐莉娜和科林西安丝及奶娃的姑姑派拉特和仆人瑟斯。本文将从黑人女性隐忍和抗争这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所罗门之歌》中这些女性形象。
一.黑人女性中隐忍的形象
1.露丝---奶娃的母亲,通常被看作是美国社会黑人女性中隐忍的一个典型代表。她一直是依附于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当中,自己没有独立的思想、人格和地位,在家庭当中永远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婚前,她依附于父亲福斯特医生;婚后她则依附于丈夫麦肯·戴德,可以说露斯从来没有作为个体存在。她在家中除了管理家务外,没有任何说话的权利。有一次,露丝担心麦肯车开得太快,说道:“你开得太快了,麦肯。”麦肯毫不客气地回答:“要是你对我开车的方法再多嘴多舌,你就给我走回家去。我说话算话。”“露丝闭口不语。”这充分展现了露丝对自己强硬的丈夫采取了忍耐的态度。另外,露丝在婚姻生活中也不幸福。露丝由于父亲过分的关爱而产生了恋父情结。在与麦肯?戴德结婚后,她仍然没有改变。她拒绝雇用其他医生,而坚持让父亲为自己的两个女儿接生,这使麦肯无法容忍,并怀疑父女两人有不正当的关系。从此,麦肯就开始与露丝分居。而露丝则把她最美好的岁月浪费在没有性与爱情的婚姻中,在孤寂中度过了下半生。对于这种婚姻状况,她没有采取抗争,而是默默地忍受。露丝由于孤单、寂寞,情感无处倾吐,于是经常去父亲的墓地向死人吐露心声。在她五六十岁仍然没有停止偶然在夜间外出,躺在父亲的坟头上,向他诉说内心的痛苦。露丝是这样一位温顺、安静的中产阶级妇女。她的唯一要求就是丈夫的一丝温暖与关心,但事与愿违,她的性格与个性使她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痛苦与隐忍中挣扎。
2. 哈格尔---奶娃的情人,派拉特的外孙女。由于哈格尔家中没有男人,所以没有男权的压迫,再加上外祖母和母亲的娇惯,哈格尔任性、乖僻、偏执、神经质。她在十七岁与自己的表舅奶娃相恋,并疯狂的爱上他,最终达到难以自拔的地步。她认定奶娃就是她终生的依靠和归宿,但最终奶娃的一封绝情信打破了她所有的梦想。他几次想把奶娃杀死,但最终因为下不去手而放弃了。她把奶娃离开她的原因归结为自己不够漂亮,肤色不够浅。她的几段对话,充分体现了她缺乏自我解放的抗争精神,对于现状采取的是隐忍的态度。“看我都成了什么样,我看起来很糟。毫不奇怪他不要我了,我的样子不好看”。她的声音显得镇定和有理智,好像她并没有经历过去的几天。“我需要起来打扮一下。难怪! ”哈格尔掀开被子站了起来。“噢, 我身上还有味道。妈妈, 给我烧点热水, 我要洗个澡。哦, 上帝啊, 我的头, 看这模样”。她又看了一下镜中的自己, “我看起来就像是一头猪, 梳子在哪里?”她想要让自己变“美”,她想要重新得到奶娃的爱。但哈格尔的这种态度使它开始丧失理智,最终导致精神错乱后死去。哈格尔是所有女性中最脆弱的,她经历不了情感的打击,最终郁郁而终。
3. 莉娜与科林西安丝---奶娃的姐姐。莉娜与科林西安丝是露丝的两个女儿。她们生活在父权极度强大的家庭中。她们的母亲露丝在家中就没有说话权,她们更没有说话的权利。她们从小就生活在父亲与弟弟的阴影中,没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生活,更没有权利去爱。父亲麦肯可以“对她们的体面、她们的才智和她们的自尊心肆意践踏。”她们的父亲,拿她们当玩具来炫耀,有时甚至还让她们当众出丑。父亲麦肯让她们上大学无非是想让她们可以提高身价,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进而有可能使她们在大学中找到合适的丈夫。但事与愿违,大姐莉娜为了保护母亲,没有去上大学。二姐科林西安丝虽然上了大学,但在不惑时仍没有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一位合适的郎君。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坐在家里做绒玫瑰花,等待百货商店的人来收购。用大姐的话说,做绒玫瑰花,“可以让我保持……心情平静。”可见,奶娃的两个姐姐对于自己的现状也是默默忍受。但难得可贵的是,二姐科林西安丝在四十二岁时突然意识到,自己除了做红绒玫瑰花外,什么也不会。于是面对现实,下定决心,走出那幢令人窒息的房子,最终她成了当时一位诗人的女仆。她不仅在就业问题上挑战了父权,而且在婚姻问题上也勇敢地跟波特走到了一起。科林西安丝觉醒后,姐姐为了支持她,也说出了积压在自己心里多年的话:“关于谁配得上谁,你都知道些什么?而你又从什么时候起操心科林西安丝的痛痒?你一向嘲笑我们:科林西安丝、妈妈和我,你指使我们,要我们给你干这干那,还要说长道短。……直到今天,你从来没问过我们,是不是累了,伤心了,或是想要一杯咖啡。你是个油瓶子倒了都不肯扶的人,你连一道比小学四年级数学题难的事情都没解决过,有什么权力来决定我们的生活?”最后,她们由隐忍转向了抗争。她们用她们的行动对她们的家庭进行了有力的回应,而她们也成为了黑人女性中正逐渐转型的代表。鉴于她们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忍受和挣扎,所以把她们归结为隐忍的人物形象代表。然而,她们是这一类中最具有抗争意识的形象,只不过觉醒的比较晚罢了。 二. 黑人女性中抗争的形象
1.派拉特---奶娃的姑姑。派拉特是一个自身独立和为精神解放而抗争的新女性。她的名字直接取自《圣经》。她的父亲老戴德是个文盲。在她出生时,他便打开《圣经》。“他翻着圣经上的页子,一个字也不认识,就随便选出在他看来像是强劲有力而好看的字。从Pilate这个字中他看到一个字母像一棵大树样地凌驾于一行小树之上,像是在庇护着它们。”即使他被告知派拉特(Pilate)在《圣经》中其实是杀害耶稣的凶手时,他也不为所动,坚持以此来给自己的女儿命名。”虽然派拉特的名字有些残忍,但她本人自信乐观,具有自立自强的性格,并且代表了母性女权的形象。她从精神上支持和帮助奶娃,成为他的导师,最终指引他了解了自身的文化渊源并认识到他存在的价值。她在十二岁时就没有了父亲,亲眼看见白人把她的父亲从栅栏墙上打起五英尺多高,然后占有了她父亲的一大片农场。然后,她为了寻找亲人,从美国的北方寻游到南方,漂泊了二十年。这些都体现了她独立自主的个性和自立自强的性格。她始终牢记家族的历史,以及长辈们对她的教导。“首先,她剪短了头发。这是一件她不愿再去想的事情。然后,她着手处理今后怎樣生活和什么对她才有价值的问题。我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哀伤,其中的区别是什么?要活下去,我要懂得什么?世界上什么是真的?”派拉特用她自己的思维方式找到了答案,并在以后脚踏实地的生活下去。为了养家糊口,她学会了酿酒,做威士忌成为她一种平稳的生活方式,这对于一个一无所有又不想靠出卖肉体赚钱的女人, 这种技术比其他的工作更能提供自由的时间。这又体现了她坚韧不拔,与自己的命运进行抗争的精神。另外,她同时也是一位带有魔幻色彩的人物。她在母亲断气后两分钟才伸出头来,降临到这个世界;更神奇的是她没有肚脐。由于这个他还遭到其他人的排斥,但她凭借自己的独立和坚强的性格生活了下去,并且还养大了一家人。尤其是,她在帮助外人时还表现出非凡的力量。她为嫂子露丝出谋划策,使露丝怀上了儿子。她凭借自己的神秘力量帮助嫂子创造了一个生命,有力地打击了她哥哥麦肯的冷漠和夫权的权威。派拉特是黑人妇女中的强者,是莫里森小说中塑造抗争形象中比较成功的例子。《所罗门之歌》不仅仅是奶娃的成长史, 也是派拉特的成长史, 是她从一个处处碰壁、遭人遗弃的可悲女性转变为受人爱戴且极富感染力的伟大女性的过程。
2.瑟斯---白人家的黑仆人。瑟斯可以说是美国黑人社会中的一个小人物。但她并不是一个弱者。当年瑟斯冒着生命危险,将麦肯和派拉特这两个孤儿藏起来, 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瑟斯救助他们是因为她确信这所黑暗、罪恶的大房子迟早会倒塌, 那些白人为之奔命的这世上的一切都会腐朽, 包括他们对黑人存在的偏见。她活着, 就要看着它们毁灭。她的抗争就体现在她对社会的反抗意识上。
《所罗门之歌》塑造了很多黑人女性人物的形象。作者莫里森通过对几位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形象的刻画来引发读者的思考。旨在告诉读者,黑人女性不能仅仅隐忍和挣扎,她们只有通过自己的自立自强才能赢得自己的解放,获得自己的独立地位。另外,社会应当对于黑人女性给予重视,应该给予黑人女性一定的权力和地位,应该为她们营造一个没有压迫,没有歧视,不同种族、不同性别的人们都能够幸福生活的美好世界,让黑人女性能够愉快健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军:枯萎凋谢的玫瑰---《所罗门之歌》中女性人物悲剧命运解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9.6:25-28
[2]王滢:红玫瑰花的绽放---《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女性的解放[J];新余高专学报;2008.6:17-18
[3]游娟,肖琴华:女性主义解读《所罗门之歌》---露斯,彼拉多之形象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文学艺术);2010.4:38-39
[4]邢怡:美的标准---析“所罗门之歌”所表现的黑人女性[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9:139-141
[5]孙静波:《所罗门之歌》的女性主义解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0:14-17
[6]纪颖, 张晓敏:黑色声音的呐喊---解析《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意识[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56-58
[7]张建群:心灵的呐喊女性的挣扎---《所罗门之歌》女性形象剖析[J];吴中学刊;1997.3:44-48
[8]托尼﹒莫瑞森:所罗门之歌[M]. 胡允桓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黑人女性;隐忍;抗争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2-0233-02
《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是美国奥巴马总统最喜爱的图书,并且它也入选了美国《新闻周刊》史上最好的100本书之列。《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作品。托尼·莫里森于1931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是一名黑人女作家。为了逃避种族歧视,她跟随父母从俄州迁徙到美国南方,又为了工作迁移到北方。受到父母的影响,她从小在家里就学会无数的黑人歌曲,并听说过许多南方黑人的民间传说。在这些黑人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她读遍与此相关的书籍,特别是文学书籍。她先后辗转霍华德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念书。1970年她出版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赢得了文学界和读者的好评。1988年获美国普利策文学奖。1993年,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位美国黑人女作家,也是世界上第8位获该奖的女作家。
莫里森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是黑人妇女。但是作品的主题和感情的深度涉及颇为广泛的层面,从而吸引更为广泛的读者群。她的作品纠正了黑人妇女在白人社会里长期被扭曲的形象。她曾说,作为一名黑人妇女,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黑人妇女“重新占有、重新拥有、重新被命名。”她不仅反对黑人妇女在白人眼中的错误形象,而且展现了黑人妇女被忽略的特点和优点。另外,她特别注重从美国黑人的多年奋斗史中挖掘黑人妇女作为母性的心理和感情的元素。《所罗门之歌》是莫里森迄今發表的小说中唯一一部以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但女性人物在小说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她们虽没有象主人公奶娃那样经历寻根和寻金的历程, 但她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自已内心艰难的挣扎,以及对生活的隐忍、呐喊和抗争。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女性人物形象,像奶娃的母亲露斯,奶娃的情人哈格尔,奶娃的姐姐莉娜和科林西安丝及奶娃的姑姑派拉特和仆人瑟斯。本文将从黑人女性隐忍和抗争这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所罗门之歌》中这些女性形象。
一.黑人女性中隐忍的形象
1.露丝---奶娃的母亲,通常被看作是美国社会黑人女性中隐忍的一个典型代表。她一直是依附于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当中,自己没有独立的思想、人格和地位,在家庭当中永远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婚前,她依附于父亲福斯特医生;婚后她则依附于丈夫麦肯·戴德,可以说露斯从来没有作为个体存在。她在家中除了管理家务外,没有任何说话的权利。有一次,露丝担心麦肯车开得太快,说道:“你开得太快了,麦肯。”麦肯毫不客气地回答:“要是你对我开车的方法再多嘴多舌,你就给我走回家去。我说话算话。”“露丝闭口不语。”这充分展现了露丝对自己强硬的丈夫采取了忍耐的态度。另外,露丝在婚姻生活中也不幸福。露丝由于父亲过分的关爱而产生了恋父情结。在与麦肯?戴德结婚后,她仍然没有改变。她拒绝雇用其他医生,而坚持让父亲为自己的两个女儿接生,这使麦肯无法容忍,并怀疑父女两人有不正当的关系。从此,麦肯就开始与露丝分居。而露丝则把她最美好的岁月浪费在没有性与爱情的婚姻中,在孤寂中度过了下半生。对于这种婚姻状况,她没有采取抗争,而是默默地忍受。露丝由于孤单、寂寞,情感无处倾吐,于是经常去父亲的墓地向死人吐露心声。在她五六十岁仍然没有停止偶然在夜间外出,躺在父亲的坟头上,向他诉说内心的痛苦。露丝是这样一位温顺、安静的中产阶级妇女。她的唯一要求就是丈夫的一丝温暖与关心,但事与愿违,她的性格与个性使她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痛苦与隐忍中挣扎。
2. 哈格尔---奶娃的情人,派拉特的外孙女。由于哈格尔家中没有男人,所以没有男权的压迫,再加上外祖母和母亲的娇惯,哈格尔任性、乖僻、偏执、神经质。她在十七岁与自己的表舅奶娃相恋,并疯狂的爱上他,最终达到难以自拔的地步。她认定奶娃就是她终生的依靠和归宿,但最终奶娃的一封绝情信打破了她所有的梦想。他几次想把奶娃杀死,但最终因为下不去手而放弃了。她把奶娃离开她的原因归结为自己不够漂亮,肤色不够浅。她的几段对话,充分体现了她缺乏自我解放的抗争精神,对于现状采取的是隐忍的态度。“看我都成了什么样,我看起来很糟。毫不奇怪他不要我了,我的样子不好看”。她的声音显得镇定和有理智,好像她并没有经历过去的几天。“我需要起来打扮一下。难怪! ”哈格尔掀开被子站了起来。“噢, 我身上还有味道。妈妈, 给我烧点热水, 我要洗个澡。哦, 上帝啊, 我的头, 看这模样”。她又看了一下镜中的自己, “我看起来就像是一头猪, 梳子在哪里?”她想要让自己变“美”,她想要重新得到奶娃的爱。但哈格尔的这种态度使它开始丧失理智,最终导致精神错乱后死去。哈格尔是所有女性中最脆弱的,她经历不了情感的打击,最终郁郁而终。
3. 莉娜与科林西安丝---奶娃的姐姐。莉娜与科林西安丝是露丝的两个女儿。她们生活在父权极度强大的家庭中。她们的母亲露丝在家中就没有说话权,她们更没有说话的权利。她们从小就生活在父亲与弟弟的阴影中,没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生活,更没有权利去爱。父亲麦肯可以“对她们的体面、她们的才智和她们的自尊心肆意践踏。”她们的父亲,拿她们当玩具来炫耀,有时甚至还让她们当众出丑。父亲麦肯让她们上大学无非是想让她们可以提高身价,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进而有可能使她们在大学中找到合适的丈夫。但事与愿违,大姐莉娜为了保护母亲,没有去上大学。二姐科林西安丝虽然上了大学,但在不惑时仍没有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一位合适的郎君。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坐在家里做绒玫瑰花,等待百货商店的人来收购。用大姐的话说,做绒玫瑰花,“可以让我保持……心情平静。”可见,奶娃的两个姐姐对于自己的现状也是默默忍受。但难得可贵的是,二姐科林西安丝在四十二岁时突然意识到,自己除了做红绒玫瑰花外,什么也不会。于是面对现实,下定决心,走出那幢令人窒息的房子,最终她成了当时一位诗人的女仆。她不仅在就业问题上挑战了父权,而且在婚姻问题上也勇敢地跟波特走到了一起。科林西安丝觉醒后,姐姐为了支持她,也说出了积压在自己心里多年的话:“关于谁配得上谁,你都知道些什么?而你又从什么时候起操心科林西安丝的痛痒?你一向嘲笑我们:科林西安丝、妈妈和我,你指使我们,要我们给你干这干那,还要说长道短。……直到今天,你从来没问过我们,是不是累了,伤心了,或是想要一杯咖啡。你是个油瓶子倒了都不肯扶的人,你连一道比小学四年级数学题难的事情都没解决过,有什么权力来决定我们的生活?”最后,她们由隐忍转向了抗争。她们用她们的行动对她们的家庭进行了有力的回应,而她们也成为了黑人女性中正逐渐转型的代表。鉴于她们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忍受和挣扎,所以把她们归结为隐忍的人物形象代表。然而,她们是这一类中最具有抗争意识的形象,只不过觉醒的比较晚罢了。 二. 黑人女性中抗争的形象
1.派拉特---奶娃的姑姑。派拉特是一个自身独立和为精神解放而抗争的新女性。她的名字直接取自《圣经》。她的父亲老戴德是个文盲。在她出生时,他便打开《圣经》。“他翻着圣经上的页子,一个字也不认识,就随便选出在他看来像是强劲有力而好看的字。从Pilate这个字中他看到一个字母像一棵大树样地凌驾于一行小树之上,像是在庇护着它们。”即使他被告知派拉特(Pilate)在《圣经》中其实是杀害耶稣的凶手时,他也不为所动,坚持以此来给自己的女儿命名。”虽然派拉特的名字有些残忍,但她本人自信乐观,具有自立自强的性格,并且代表了母性女权的形象。她从精神上支持和帮助奶娃,成为他的导师,最终指引他了解了自身的文化渊源并认识到他存在的价值。她在十二岁时就没有了父亲,亲眼看见白人把她的父亲从栅栏墙上打起五英尺多高,然后占有了她父亲的一大片农场。然后,她为了寻找亲人,从美国的北方寻游到南方,漂泊了二十年。这些都体现了她独立自主的个性和自立自强的性格。她始终牢记家族的历史,以及长辈们对她的教导。“首先,她剪短了头发。这是一件她不愿再去想的事情。然后,她着手处理今后怎樣生活和什么对她才有价值的问题。我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哀伤,其中的区别是什么?要活下去,我要懂得什么?世界上什么是真的?”派拉特用她自己的思维方式找到了答案,并在以后脚踏实地的生活下去。为了养家糊口,她学会了酿酒,做威士忌成为她一种平稳的生活方式,这对于一个一无所有又不想靠出卖肉体赚钱的女人, 这种技术比其他的工作更能提供自由的时间。这又体现了她坚韧不拔,与自己的命运进行抗争的精神。另外,她同时也是一位带有魔幻色彩的人物。她在母亲断气后两分钟才伸出头来,降临到这个世界;更神奇的是她没有肚脐。由于这个他还遭到其他人的排斥,但她凭借自己的独立和坚强的性格生活了下去,并且还养大了一家人。尤其是,她在帮助外人时还表现出非凡的力量。她为嫂子露丝出谋划策,使露丝怀上了儿子。她凭借自己的神秘力量帮助嫂子创造了一个生命,有力地打击了她哥哥麦肯的冷漠和夫权的权威。派拉特是黑人妇女中的强者,是莫里森小说中塑造抗争形象中比较成功的例子。《所罗门之歌》不仅仅是奶娃的成长史, 也是派拉特的成长史, 是她从一个处处碰壁、遭人遗弃的可悲女性转变为受人爱戴且极富感染力的伟大女性的过程。
2.瑟斯---白人家的黑仆人。瑟斯可以说是美国黑人社会中的一个小人物。但她并不是一个弱者。当年瑟斯冒着生命危险,将麦肯和派拉特这两个孤儿藏起来, 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瑟斯救助他们是因为她确信这所黑暗、罪恶的大房子迟早会倒塌, 那些白人为之奔命的这世上的一切都会腐朽, 包括他们对黑人存在的偏见。她活着, 就要看着它们毁灭。她的抗争就体现在她对社会的反抗意识上。
《所罗门之歌》塑造了很多黑人女性人物的形象。作者莫里森通过对几位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形象的刻画来引发读者的思考。旨在告诉读者,黑人女性不能仅仅隐忍和挣扎,她们只有通过自己的自立自强才能赢得自己的解放,获得自己的独立地位。另外,社会应当对于黑人女性给予重视,应该给予黑人女性一定的权力和地位,应该为她们营造一个没有压迫,没有歧视,不同种族、不同性别的人们都能够幸福生活的美好世界,让黑人女性能够愉快健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军:枯萎凋谢的玫瑰---《所罗门之歌》中女性人物悲剧命运解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9.6:25-28
[2]王滢:红玫瑰花的绽放---《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女性的解放[J];新余高专学报;2008.6:17-18
[3]游娟,肖琴华:女性主义解读《所罗门之歌》---露斯,彼拉多之形象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文学艺术);2010.4:38-39
[4]邢怡:美的标准---析“所罗门之歌”所表现的黑人女性[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9:139-141
[5]孙静波:《所罗门之歌》的女性主义解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0:14-17
[6]纪颖, 张晓敏:黑色声音的呐喊---解析《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意识[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56-58
[7]张建群:心灵的呐喊女性的挣扎---《所罗门之歌》女性形象剖析[J];吴中学刊;1997.3:44-48
[8]托尼﹒莫瑞森:所罗门之歌[M]. 胡允桓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