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之像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lar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跨三个世纪,
  经历宗教的改革、科技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历史见证了欧洲的变化,成就了其三百年间波澜壮阔的艺术景观。
  “伦勃朗的时代” 以欧洲油画的黄金时代为核心,
  带领您感受16至18世纪欧洲灿烂的视觉艺术。
  在亚伯拉罕的创世神话中,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他们是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和第一个女人。上帝将他们安放在伊甸园中,让他们过着天堂般的生活。但亚当与夏娃却没能经受住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最终被上帝驱逐出了伊甸园。
  圣母玛利亚与圣子耶稣是西方宗教主题油画中特有而永恒的题材,表现了基督世界中各个社会阶层对圣母玛利亚的热爱。画面中,圣母玛利亚的身子被宽大的帐幔包裹着,脸温柔地贴着怀抱中的婴孩。这是画家焦万·巴蒂斯塔·萨尔维的代表作之一,常常被人复制和模仿。他因擅长诠释温馨感人的宗教画题而闻名,常为私人作画。这幅画中,他着重描绘了母亲与熟睡在她温暖怀抱中的婴儿的亲密感情。萨尔维的肖像画灵感来自于圭多·雷尼的雕刻作品,同时他的创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拉斐尔的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幅作品在色彩范围的选择上运用了蓝、红色调来精细描绘脸部、皮肤的颜色和帐幔的优雅感。
  欧洲古典油画是人类艺术宝典中最辉煌的篇章之一。13世纪末从意大利各城市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到16世纪扩展到了西欧各国,带来了思想革命、科技革命、文艺革命。欧洲古典油画作为这一时期的重大艺术成果,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重视题材选择,历史事件、神话故事、自然风光、生活故事皆可入画;二是重视画面结构,既有端庄典雅的崇高感,又有深思熟虑的组织感;三是重视光线运用,无论是天然光线、人造烛光,还是光源的主次、明暗对比,都处理独到。它在北方产生了以荷兰为代表的荷兰画派,以写实、纯朴为特点,较多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在南方则以西欧的弗兰德(泛指古代尼德兰南部地区,大约包括今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东北的部分区域)为中心,既有贵族气息、宗教色彩,又有新的人文主义追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7世纪艺术巨匠伦勃朗的肖像画。他经常用舞台高光般的亮色来描绘阴暗背景下的人物,自画像是其一生真实的写照。展览所见作品是其留下的100多幅自画像中的2幅,着意刻画人物的内在气质,并有高度的礼堂冲击力。一束强光照在他的额头、鼻子、脸颊上,与他身后的浓重的黑影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特别富于戏剧性。
  亚里士多德说:“艺术的目的不是去表现事物的外表,而是要表达其内在的意义。”以人像为主题的绘画往往介入时代和社会因素。不同时期各种阶层的精神气质在人物画的记录中得以呈现。这些画面中的肖像有的彰显荣誉,有的承载回忆,具备穿透心灵的力量。
  作为欧洲最早的美术学院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创始人阿尼巴·卡拉奇的得意门生,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人物画一直延续着宗教在绘画中神圣而崇高的地位。学院严谨的训练使这位画家的作品遵循着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最高审美标准——米开朗琪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柯勒乔的典雅、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因为对于传统的尊崇追捧,学院派绘画坚持理性原则和古典美,即便是《一位老绅士的肖像》(Portrait of an Old Gentleman) 这样的人物肖像画也流露出浓浓的宗教意识和精神气质。一定程度上,学院派绘画为巴洛克美术的形成提供了帮助。
  17世纪被称作“天才的世纪”,路易十四带领欧洲的文化艺术从文艺复兴迈入巴洛克时期。巴洛克艺术挣脱了古典主义肃穆、古板的束缚,宛若一匹脱缰的野马向着更广阔的空间奔跑。在欧洲,新教改革打击了教皇的权威,瓦解了罗马帝国颁布基督教为国家宗教以后由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推动了17世纪欧洲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此时的肖像绘画已经从宗教的压抑氛围中解脱出来为贵族阶层服务,美第奇家族成员的肖像画就在此时风光无限,善于描绘人物个性特征的画家受到追捧,风靡欧洲王室。
  与法国、佛兰德、意大利格格不入的是荷兰的肖像绘画。17世纪欧洲大陆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迎来了“大航海”时代百年不遇的机遇。此时,荷兰民主宽松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结构导致权力和财富大都集中在市民手里。平民化的肖像画变得普及,出现了哈尔斯、伦勃朗这样的画家。在伦勃朗的肖像画作品中,自画像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终其一生都在研究自己的脸,研究它的特点、表情,以及发肤的纹理。光影变化在伦勃朗各式各样的自画像中演化到极致。他的脸在画布中始终笼罩在各种方向、各种角度打来的三角光线之中,这种三角光利用人物的眉骨、颧骨和鼻梁的投影,使西方人立体的面庞看起来层次更为丰富,更具戏剧性。伦勃朗发明的这种用光手法后来被摄影家们借鉴成为更能诠释人物形象的伦勃朗光。
其他文献
耶稣与妈祖共处一岛,中西混搭的独特风情在岛上一直延续至今。  天主教堂的建筑材料全取自岛上的珊瑚礁、火山岩,以糯米浆黏合建造。  天主教堂为岛上居民构建了丰富的精神殿堂,为他们点亮人生的长明灯。  我们来到盛塘村,远远望见香蕉林掩映的天主堂气势恢弘地矗立着。教堂的庭院里种植了几棵芒果树,历经百年沧桑,在芒果成熟的季节里,整个庭院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据当地人介绍,涠洲岛现有天主教信徒2000多人,每逢
期刊
蛾子眼部的纳米结构能够减少反光从而避免被捕食者发现。  最近,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工程师团队发明了一款新型的增透膜。这款透明薄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移动设备在烈日下的可读性,而且可以适用于柔性屏幕,除此之外,还能起到抗污抗指纹的作用。  然而,这样一项神奇发明的灵感,竟来源于蛾子——其眼部的纳米结构能够减少反光从而避免被捕食者发现。光线穿透蛾眼的曲面上时会发生折射,当它再次从眼部反射的时候会因为散射而
期刊
玉峰盘古蟾,圣地仙士缘  海南岛北部的文笔峰与中部的五指山遥相呼应,它虽然没有五指山的壮美,却因其是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的归隐地和弘法道场,而声名远播。  文笔峰的高度只有180多米,南丽湖的一弯绿水环绕脚下,使其灵气顿生。依山而建的仿古宫殿错落在山道两旁,丛林隐映,肃穆傲然;盘古蟾和玉蟾宫那些道不尽的传奇,都镶嵌在文笔峰伟岸的身躯里。  关于文笔峰的来历有一段神话传说:相传盘古开天辟地之时,他的身
期刊
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抚远和哈巴罗夫斯克的人民同饮一江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两城人民正在黑龙江畔谱写中俄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交流活动,已成为两城民众沟通心灵的纽带与桥梁。  提起抚远这个中国邻居,哈巴罗夫斯克的市长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都会说起抚远人民在两个夏天送给自己的感动。  2014年8月的一个早晨,俄罗斯远东时间7点钟,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准时赶到码头,与等候
期刊
印度的西高止山脉有雄伟的瀑布、古老的沼泽和星罗棋布的丛林,  在它的中央,是一座数百万年前由剧烈的火山运动形成的山脉。  以白蚁为食的熊,比恐龙更长命的巨型紫蛙以及在亚洲模样最怪异的一种鸟……  西高止山脉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动物伊甸园之一。  西高止山脉形成了一道密林走廊,在印度西海岸绵延至斯里兰卡。夏季季风为它带来大量降水,这里为印度标志性的野生动物以及一系列奇特变种提供了庇护。低海拔山地栖息着全
期刊
涠洲岛上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水产资源丰富,适合人类定居生活。  岛上居住着2000多户人家,常住人口16000多,其中75%以上是客家人。  涠洲岛已成为知名的休闲度假海岛,旅游让岛民生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打登上涠洲岛开始,我就惊喜的发现:公路上一些年轻男女骑着一种样式老旧的电动摩托,欢天喜地的环岛骑行。我想起来了,那电动摩托好似在经典影片《罗马假日》里乔与安妮骑着兜风的“小绵羊”。我非常兴奋
期刊
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积而成,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  当炽热的岩浆遇到冰冷的海水,日积月累,共同雕琢出蓬莱仙岛的奇妙景观。环游海岛,在享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时,敬意油然而生,内心满怀感动。  2015年初夏的一个清晨,我们一帮“摄友”站在北海银滩的堤坝上,看着红色的朝阳在烟波浩渺的大海上冉冉升起;火红的云朵好似顽皮的孩童不小心将油墨瓶打翻,洒成了一幅色彩浓郁的泼墨画;沐浴着晨辉的沙滩
期刊
南湾老街,是涠洲岛最繁华的街区,也是最热闹的海鲜大卖场。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岛上居民开始经营起农家乐、渔家乐等旅游项目。  希望涠洲岛的开发能借鉴中国书画“留白”意境,保存下最宝贵的生态之美。  从打登岛那天开始,大伙就老嚷嚷着吃顿海鲜大餐。一天下午没事,我便与大兵去南海湾逛逛海鲜市场。南海湾,也叫“南湾码头”。在它的蓝色港湾里泊满了捕鱼归来的渔船,紧挨码头的临海大道叫“海堤路”,是涠洲岛最
期刊
黑瞎子岛“一岛两国”的地理特征,让人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  抚远政府将把黑瞎子岛建成生态文明之岛、合作发展之岛、友好和谐之岛。  黑瞎子岛上的口岸开通后,将成为一条连接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经贸大通道。  黑瞎子岛又名“抚远三角洲”,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而形成的一个冲积岛,中俄两国正在共同开发,建立自由贸易区。  每逢天气晴朗,站在乌苏镇的江堤上就能看见耸立在黑瞎子岛南端那座俄国东正教教堂金色的十字架
期刊
艺术史在一系列风格的更迭中延续着。早期的艺术世界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很少,风景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与宗教历史息息相关。16世纪开始风景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科并逐步发展起来。狂热的画家热情描绘着大自然的一草一木。17世纪的罗马是风景画画家的主要聚集地,长期旅居在意大利的法国人普桑和洛兰同其他大多数画家一样被古罗马永恒之城的千年之美所打动,共同谱写了17世纪风景画的辉煌。  克劳德·洛兰(Claude L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