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跨三个世纪,
经历宗教的改革、科技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历史见证了欧洲的变化,成就了其三百年间波澜壮阔的艺术景观。
“伦勃朗的时代” 以欧洲油画的黄金时代为核心,
带领您感受16至18世纪欧洲灿烂的视觉艺术。
在亚伯拉罕的创世神话中,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他们是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和第一个女人。上帝将他们安放在伊甸园中,让他们过着天堂般的生活。但亚当与夏娃却没能经受住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最终被上帝驱逐出了伊甸园。
圣母玛利亚与圣子耶稣是西方宗教主题油画中特有而永恒的题材,表现了基督世界中各个社会阶层对圣母玛利亚的热爱。画面中,圣母玛利亚的身子被宽大的帐幔包裹着,脸温柔地贴着怀抱中的婴孩。这是画家焦万·巴蒂斯塔·萨尔维的代表作之一,常常被人复制和模仿。他因擅长诠释温馨感人的宗教画题而闻名,常为私人作画。这幅画中,他着重描绘了母亲与熟睡在她温暖怀抱中的婴儿的亲密感情。萨尔维的肖像画灵感来自于圭多·雷尼的雕刻作品,同时他的创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拉斐尔的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幅作品在色彩范围的选择上运用了蓝、红色调来精细描绘脸部、皮肤的颜色和帐幔的优雅感。
欧洲古典油画是人类艺术宝典中最辉煌的篇章之一。13世纪末从意大利各城市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到16世纪扩展到了西欧各国,带来了思想革命、科技革命、文艺革命。欧洲古典油画作为这一时期的重大艺术成果,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重视题材选择,历史事件、神话故事、自然风光、生活故事皆可入画;二是重视画面结构,既有端庄典雅的崇高感,又有深思熟虑的组织感;三是重视光线运用,无论是天然光线、人造烛光,还是光源的主次、明暗对比,都处理独到。它在北方产生了以荷兰为代表的荷兰画派,以写实、纯朴为特点,较多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在南方则以西欧的弗兰德(泛指古代尼德兰南部地区,大约包括今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东北的部分区域)为中心,既有贵族气息、宗教色彩,又有新的人文主义追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7世纪艺术巨匠伦勃朗的肖像画。他经常用舞台高光般的亮色来描绘阴暗背景下的人物,自画像是其一生真实的写照。展览所见作品是其留下的100多幅自画像中的2幅,着意刻画人物的内在气质,并有高度的礼堂冲击力。一束强光照在他的额头、鼻子、脸颊上,与他身后的浓重的黑影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特别富于戏剧性。
亚里士多德说:“艺术的目的不是去表现事物的外表,而是要表达其内在的意义。”以人像为主题的绘画往往介入时代和社会因素。不同时期各种阶层的精神气质在人物画的记录中得以呈现。这些画面中的肖像有的彰显荣誉,有的承载回忆,具备穿透心灵的力量。
作为欧洲最早的美术学院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创始人阿尼巴·卡拉奇的得意门生,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人物画一直延续着宗教在绘画中神圣而崇高的地位。学院严谨的训练使这位画家的作品遵循着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最高审美标准——米开朗琪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柯勒乔的典雅、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因为对于传统的尊崇追捧,学院派绘画坚持理性原则和古典美,即便是《一位老绅士的肖像》(Portrait of an Old Gentleman) 这样的人物肖像画也流露出浓浓的宗教意识和精神气质。一定程度上,学院派绘画为巴洛克美术的形成提供了帮助。
17世纪被称作“天才的世纪”,路易十四带领欧洲的文化艺术从文艺复兴迈入巴洛克时期。巴洛克艺术挣脱了古典主义肃穆、古板的束缚,宛若一匹脱缰的野马向着更广阔的空间奔跑。在欧洲,新教改革打击了教皇的权威,瓦解了罗马帝国颁布基督教为国家宗教以后由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推动了17世纪欧洲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此时的肖像绘画已经从宗教的压抑氛围中解脱出来为贵族阶层服务,美第奇家族成员的肖像画就在此时风光无限,善于描绘人物个性特征的画家受到追捧,风靡欧洲王室。
与法国、佛兰德、意大利格格不入的是荷兰的肖像绘画。17世纪欧洲大陆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迎来了“大航海”时代百年不遇的机遇。此时,荷兰民主宽松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结构导致权力和财富大都集中在市民手里。平民化的肖像画变得普及,出现了哈尔斯、伦勃朗这样的画家。在伦勃朗的肖像画作品中,自画像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终其一生都在研究自己的脸,研究它的特点、表情,以及发肤的纹理。光影变化在伦勃朗各式各样的自画像中演化到极致。他的脸在画布中始终笼罩在各种方向、各种角度打来的三角光线之中,这种三角光利用人物的眉骨、颧骨和鼻梁的投影,使西方人立体的面庞看起来层次更为丰富,更具戏剧性。伦勃朗发明的这种用光手法后来被摄影家们借鉴成为更能诠释人物形象的伦勃朗光。
经历宗教的改革、科技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历史见证了欧洲的变化,成就了其三百年间波澜壮阔的艺术景观。
“伦勃朗的时代” 以欧洲油画的黄金时代为核心,
带领您感受16至18世纪欧洲灿烂的视觉艺术。
在亚伯拉罕的创世神话中,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他们是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和第一个女人。上帝将他们安放在伊甸园中,让他们过着天堂般的生活。但亚当与夏娃却没能经受住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最终被上帝驱逐出了伊甸园。
圣母玛利亚与圣子耶稣是西方宗教主题油画中特有而永恒的题材,表现了基督世界中各个社会阶层对圣母玛利亚的热爱。画面中,圣母玛利亚的身子被宽大的帐幔包裹着,脸温柔地贴着怀抱中的婴孩。这是画家焦万·巴蒂斯塔·萨尔维的代表作之一,常常被人复制和模仿。他因擅长诠释温馨感人的宗教画题而闻名,常为私人作画。这幅画中,他着重描绘了母亲与熟睡在她温暖怀抱中的婴儿的亲密感情。萨尔维的肖像画灵感来自于圭多·雷尼的雕刻作品,同时他的创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拉斐尔的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幅作品在色彩范围的选择上运用了蓝、红色调来精细描绘脸部、皮肤的颜色和帐幔的优雅感。
欧洲古典油画是人类艺术宝典中最辉煌的篇章之一。13世纪末从意大利各城市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到16世纪扩展到了西欧各国,带来了思想革命、科技革命、文艺革命。欧洲古典油画作为这一时期的重大艺术成果,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重视题材选择,历史事件、神话故事、自然风光、生活故事皆可入画;二是重视画面结构,既有端庄典雅的崇高感,又有深思熟虑的组织感;三是重视光线运用,无论是天然光线、人造烛光,还是光源的主次、明暗对比,都处理独到。它在北方产生了以荷兰为代表的荷兰画派,以写实、纯朴为特点,较多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在南方则以西欧的弗兰德(泛指古代尼德兰南部地区,大约包括今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东北的部分区域)为中心,既有贵族气息、宗教色彩,又有新的人文主义追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7世纪艺术巨匠伦勃朗的肖像画。他经常用舞台高光般的亮色来描绘阴暗背景下的人物,自画像是其一生真实的写照。展览所见作品是其留下的100多幅自画像中的2幅,着意刻画人物的内在气质,并有高度的礼堂冲击力。一束强光照在他的额头、鼻子、脸颊上,与他身后的浓重的黑影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特别富于戏剧性。
亚里士多德说:“艺术的目的不是去表现事物的外表,而是要表达其内在的意义。”以人像为主题的绘画往往介入时代和社会因素。不同时期各种阶层的精神气质在人物画的记录中得以呈现。这些画面中的肖像有的彰显荣誉,有的承载回忆,具备穿透心灵的力量。
作为欧洲最早的美术学院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创始人阿尼巴·卡拉奇的得意门生,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人物画一直延续着宗教在绘画中神圣而崇高的地位。学院严谨的训练使这位画家的作品遵循着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最高审美标准——米开朗琪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柯勒乔的典雅、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因为对于传统的尊崇追捧,学院派绘画坚持理性原则和古典美,即便是《一位老绅士的肖像》(Portrait of an Old Gentleman) 这样的人物肖像画也流露出浓浓的宗教意识和精神气质。一定程度上,学院派绘画为巴洛克美术的形成提供了帮助。
17世纪被称作“天才的世纪”,路易十四带领欧洲的文化艺术从文艺复兴迈入巴洛克时期。巴洛克艺术挣脱了古典主义肃穆、古板的束缚,宛若一匹脱缰的野马向着更广阔的空间奔跑。在欧洲,新教改革打击了教皇的权威,瓦解了罗马帝国颁布基督教为国家宗教以后由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推动了17世纪欧洲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此时的肖像绘画已经从宗教的压抑氛围中解脱出来为贵族阶层服务,美第奇家族成员的肖像画就在此时风光无限,善于描绘人物个性特征的画家受到追捧,风靡欧洲王室。
与法国、佛兰德、意大利格格不入的是荷兰的肖像绘画。17世纪欧洲大陆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迎来了“大航海”时代百年不遇的机遇。此时,荷兰民主宽松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结构导致权力和财富大都集中在市民手里。平民化的肖像画变得普及,出现了哈尔斯、伦勃朗这样的画家。在伦勃朗的肖像画作品中,自画像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终其一生都在研究自己的脸,研究它的特点、表情,以及发肤的纹理。光影变化在伦勃朗各式各样的自画像中演化到极致。他的脸在画布中始终笼罩在各种方向、各种角度打来的三角光线之中,这种三角光利用人物的眉骨、颧骨和鼻梁的投影,使西方人立体的面庞看起来层次更为丰富,更具戏剧性。伦勃朗发明的这种用光手法后来被摄影家们借鉴成为更能诠释人物形象的伦勃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