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电化教育的一些体会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k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化教育思想就是研究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的结合,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一种思想。
  
  一、确定培养方身
  
   教学本身就具有目的性,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大前提,但是不可能千人一面,我们还要针对个体进行不同方面的要求,以培养出目前这个多元化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各类型人才。
  1、纵向比较。 对学生在学校中这几年所要学习的计算机科目的知识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即每一年学校都开设哪些计算机科目,这些科目之间是一个怎样的递进关系。教师又会在这些科目中都担任哪些课程的教学,把握好这个关系,在某一门计算机课程的具体教学中,就不会仅把当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还会适当渗透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在以后的科目中将要学习的知识。这弱,可以让学生把握一个提前量,到了相关学科的具体学习时,学生不会感到非常突然,而且也让学生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事物本身都是有着联系的。
  2、横向拓展。把学生所要学习的计算机知识与其它科目相联系。就我校而言,学生在会计课程中要学习“小键盘翻打传票”,这其实就是用计算机完成教学和学习的。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有意识的把学生往这个方面引导,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又告诉学生,计算机并非一个孤立的学科。
  由此,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学就是一种培养学生经验的过程。而观察这个塔形结构,下方的经验具体且容易获得,这是我们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即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掌握并且具有这种经验;中间部分的观察经验也是适应于大多数学生,少数人可能对于中上方的一些层次较难把握,我们应个别对待;至于最上方的两个层次,应是针对个别学有余力,并且很有资质的学生来要求的。
  
  二、完整的课堂教环节设计
  
  教学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就作为接受者的学生而言却是一个逐步认知,有逻辑层次的递进关系。那么作为讲授者的教育在准备课程时就应该把握好这两个角度各自的特点。
  1、流线式教学环节设计。流线式教学设计对于讲授型课程可能更为适用一些,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知识讲解,中间穿插提问、回答宽大样拭教学手段能工巧匠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拭程序。还可能工巧匠通过多媒体交互工教学手段及时获得学生反馈能工巧匠强化所学知识。
  2、 分支工教学环节设计。与上一种模式比较起来,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复习课。课堂上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起到穿针引线、提纲挈领的作用。传授过的知识并不一定能被所有学生所掌握,教师要做好这样的准备:随时把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重复的回顾讲解。教学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但这种重复不是简单地机械式的重复,而是一种随时吸纳新内容,新方法的有所更新的一次升华讲解。
  
  三、把握教学因素
  
   1、异中求同。 在具体针对班级的教学过程中,应制定一个阶段性的教学计划,即每一个步骤应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是针对一个整体而制定的,必然要对某个个体不完全适合,但个体情况不同,不能够强求,作为教育者必然把握一个大方向,这是所谓异中求同。
  2、同中存异。这个目标可能对于一些个体过高或过低,教师不可能因此而更改教育目标或将目标废弃,却也不能对那些个体置之不理,那么我们可以“因材施教”,注意这些个体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对他们的特殊要求。
  
   四、德育、心育培养
  
   计算机教学虽是一门技术学科,但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注意德育、心育的培养。首先,要同学们把握住这样一个思想,就是计算机虽然有着如此广泛的应用,但是,它仍然是一种工具,不管它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是由具有高级思维的人所控制的,它到了任何时候也是为人类服务的,所以学习的时候,不要觉得它有多深奥,要轻松对待。
  其次,可以适当举一些黑客高手、编写病毒的专家的例子,向学生说明:他们虽是计算机领域的拔尖人才,甚至有的可以称为计算机天才,可是他们所做的事情,却给人们带来困扰,给社会造成危害,这样的人应该为我们所不耻。我们应该具有高尚的品格,培养正确的心态,让我们所学、所做为社会所用,为人类所爱。虽然从事计算机工作大多是一个人面对电脑终端,可实际社会生活千丝万缕,人不可能离开他人而孤立的生活,所以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我们可以留这样一个简单的作业,在自己的机器上建立一个以自己同桌名称命名的新文件夹,然后发给同桌,让同桌在这个文件夹下再以你的名称另建一个新的文件夹,这样一个小作业,同学们很喜欢,因为它有趣,像一个小游戏,掌握起业很容易,却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我仅仅浅淡一些我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电教手段的一些体会,只是作为我工作的一份总结,以期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获取更多宝贵的经验。
  责任编辑:马成
其他文献
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学生表现出对体育课的“厌倦”现象,主要表现为对体育学习不感兴趣,煅炼的积极性不高,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对教师布置的教学练习任务勉强地完成,考核成绩,测试达标就行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地影响体育课教学的质量,不能达到全面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效果。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厌倦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我通过对我校学生对上体育课现状的
期刊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一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
期刊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师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学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    一、师生之情    爱是对人或事物的最深的情感,可表现为一种倾向,形成一种动力。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溏之不能没有水。”爱的情感是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坚持先学后教,根本转变教师教学观念;通过合理分组、合作阅读,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激发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实践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期刊
摘 要: 本文试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计算机教学的现有状况,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探讨    应用技术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对象,所以对各类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具有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能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已成为新世纪人才的必备条件。本文试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
期刊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其方法是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化学原理;思维能力;变化规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
期刊
1、开放性绘画,发展健康的心理    学生绘画活动能充分表达学生本身特有的思维和认识,是他们的自我表现,是人类原始的个性情感的宣泄和流露。如:美工区里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因为喜欢颜料,在那儿随意地涂画;有时,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任性地不断涂画蓝色、黑色画笔,虽然并不一定成为颜色鲜艳、成功的绘画作品,但却是孩子真实情感的流露;还有时,学生原本不愉快的心情在与同伴的绘画过程中会得到疏导,从而变得开心。譬如
期刊
摘 要: 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师日常教学中常用的工具,对历史教学而言它的作用功不可莫,但多媒体同样令人欢喜令人忧。  关键词:多媒体; 新课改 ;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已经被大多数老师认可和接受,尤其是受今年高中新课改理念的影响,我们高中老师纷纷利用多媒体丰富自己的教学。作为一位高中历史老师我也不例外,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中深深的感受到它的魅力与神奇,同时也感到了一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