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蹲下身子,平视孩子

来源 :好妈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z1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和两岁左右的孩子打交道时,父母蹲下身子和他平视,并用他的语言与之沟通,所取得的效果常能出乎意外。
  情景重现:2岁的军军最近特别喜欢去附近新开的玩具店,在那里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展台上的小火车。可那天刚去玩具店,什么都还没有玩呢,他突然就不高兴起来,暴怒得脸都红了,大声囔囔,想说什么又说不明白。这时,军军妈妈蹲下身来,和儿子保持同一视线,用他最能理解的方式和口气对他大喊:“你现在太激动了!你想玩火车!你不想回家!是吗?”说这些话时,军军妈妈显得对儿子特别关注,并紧紧抓住儿子的手。没想到,孩子一下就安静下来了。
  专家点评:军军妈妈与儿子平视,并且用孩子语言进行沟通的方法,常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他想听妈妈究竟说了什么。持续关注可能比语言更有力量,声音里传递的情感指数常会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让他明白你的真实用意。研究发现,安静的、善解人意的孩子对情感指数的要求要比容易暴怒的孩子低。这种方法需要反复操练,才能使孩子很快从疯狂的状态中回转过来。
  􀳌孩子多用右脑生活
  医学研究显示,成人惯用左脑解决问题和进行语言表达,而孩子更多的是用右脑生活。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完成右脑的“看”和“认识事物”的任务,却无法完成左脑的用“语言表达感受”的任务。所以,他们越生气,左脑反而关闭,只能原始地用本能表达:哭泣、踢打、尖叫等。由此产生的结果是,父母尽管努力地用坦诚的态度对待他,也无济于事。因为他根本听不到父母在说什么。任何耐心和温柔的劝诫也无法在他的大脑里留下痕迹。
  提示:如果父母能学会使用孩子语言,必要时与孩子一起喊叫、抗议等,孩子会更能理解,这样父母就和孩子之间有了可以沟通的解码器了。
  􀳌用孩子的语言来应对
  2岁的孩子很矮小,也很脆弱,又不太会说话。只有让这般大的孩子知道父母能明白他要干什么,才能够得到他的信任。而要想做到这样,父母就应该把孩子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这是很考验爸妈能力的一个技巧:从声音、面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都必须跟孩子当时情绪的激烈程度相匹配。当孩子意识到父母能理解他的感受,那么眼泪和尖叫就会在几秒钟内停止。一旦他能平静下来,就可以开始解决问题了,如从小火车上转移他的注意力、解释为何晚饭前不能吃零食、告诉他不能抢别人的玩具等。
  提示:如果孩子很生气,那么父母表现出的生气程度只要掌握在他的1/3就够了。千万不要和孩子一样扭曲面孔、攥紧拳头,甚至做出挥拳要打的样子,这是很不妥的。因为蹒跚学步的孩子右脑非常发达,对非语言的行为有很强的理解力,如果父母反应过度,就可能刺激他。所以父母还是蹲下身子,用最简单的语言对他喊:“你太激动了!”并大声地重复5~6遍就可以了。
  􀳌其他应对方法
  表扬:每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就在他的小手背上或者衣服上贴一个小贴画,每天晚上睡觉前数一数贴画的数量。或是让孩子在无意中听到妈妈对他的表扬,其效果要比直接对他的表扬要增强5倍。总能发现孩子好的表现并及时表扬,就能避免孩子出现异常行为。
  装傻:如果父母偶尔表现得比较愚笨,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聪明。当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他就会很自然地更加合作。譬如和孩子摔跤,可以让孩子轻易地把你摔倒在地,然后乞求他给你一样他的宝贝东西,这件东西孩子肯定不想给你,可能这时他只能以笑来应对你。
其他文献
有一次,我到美国讲学,闲来无事,和美国马里兰州的朋友杰克一起去接他上幼儿园的儿子,发现他儿子面黄肌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这让我大吃一惊:杰克在美国属于中产阶层,怎么孩子会面有菜色?  “我在幼儿园里做‘乞丐’。”孩子神气地说,“因为我足够幸运。”“是啊,他正在做‘乞丐’。”杰克笑着说,“这可是抽签抽出来的。”“做乞丐?”我怀疑自己听错了,“孩子上的这是什么幼儿园啊?”  杰克开着车,笑着向我讲述
爸爸风度翩翩,黑黑的脸庞,中等个儿。他早上出门时,要把皮鞋擦得干干净净。到了中午,他会为全家人做一桌美味的饭菜。   爸爸喜欢抽烟。可是,只要我在房间里,爸爸从不抽烟。  记得有一次晚饭前,妈妈悄悄告诉我,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没有给爸爸准备生日礼物,怎么办呢?  我灵机一动,为爸爸唱一首歌吧。  吃饭前,我鼓起勇气,为爸爸唱了一首生日快乐歌:“祝你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