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层CT多平面重组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实用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hu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128层CT多平面重组(MPR)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全腹CT平扫,进行横断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等多平面重建,观察分析其结果。结果 5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具体影像学诊断结果如下。(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例。表现为阑尾充血、水肿、阑尾增粗,部分腔内可见脓性粘液;阑尾增粗直径>6 mm,其内见粪石、积气,阑尾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术前常规全腹CT平扫横轴位确诊的阑尾炎7例,另外2例阑尾与盲肠及小肠分界不清,难于辨别,经多平面重组多方位观察确诊;1例将增粗阑尾误认为小肠,经多平面重组发现其未与小肠相延续,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增粗阑尾。(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8例。CT表现为阑尾增粗,直径7~12 mm,阑尾充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阑尾壁增厚(>3 mm),阑尾腔内出现积脓,阑尾腔内不连续气体征象,且混杂气体征。18例患者中,阑尾腔内积液伴积气14例,阑尾粪石10例,均见阑尾周围脂肪脂肪条纹征,阑尾肠系膜周围间隙模糊,密度增高及索条影。(3)急性坏疽性和(或)穿孔及阑尾脓肿22例。坏疽性阑尾炎腔内压力增大,易发生穿孔,22例中15例阑尾穿孔,其中11例阑尾明显扩张,结构不清;2例阑尾正常结构消失,回盲部见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结肠旁沟见积液;2例阑尾外侧见气体影。结论 128层CT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直接显示病变阑尾及周围情况,是一种无创性、价值极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其他文献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热塑性木薯淀粉(TPS)/剑麻纤维(SF)复合材料,研究了TPS/SF复合材料在回生过程中的热行为、拉伸性能、透光率、球晶大小等。结果表明:随着回生时间的增加
选择具有红壤丘陵区典型特征的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为研究区域,在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结构并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依据2000年千烟洲试验站研究数据及农户调查资料,将GIS技
以水性环氧树脂为研究对象,论述了乳液、涂层的合成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和苯乙烯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剂,与去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