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与“牙”的恩恩怨怨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u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3岁、4岁和5岁儿童乳牙的患龋率分别为50.8%、63.6%和71.9%,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儿童乳牙患龋率呈上升趋势。《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指出,含氟牙膏有明显的防龋效果,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尤其适合有患龋风险的儿童使用。但氟化物是一把“双刃剑”,摄入过多可导致慢性氟中毒。因此,如何正确使用“氟”是许多家长十分关心的事。

氟化物,预防龋齿“好帮手”


  龋病是人类口腔最常见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口腔中的致龋微生物在牙齿表面黏附形成牙菌斑,并通过代谢牙齿表面的碳水化合物产酸,影响牙齿表面的pH值。当pH值降至5.5以下时,牙齿表面开始脱矿,龋病悄悄“来袭”。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氟化物可抑制致龋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中和酸对牙齿的腐蚀作用,抑制牙釉质脱矿。同时,氟化物可促进脱矿部位牙釉质的再矿化,起到预防和延缓龋病进展的作用。

氟过量,氟中毒与氟牙症的“元凶”


  人体每日通过空气、水和膳食等摄入氟,每千克体重每天摄入氟的适宜量为0.05~0.07毫克,当摄入量长期“超标”,可能造成氟中毒。氟中毒分为急性氟中毒与慢性氟中毒。急性氟中毒为一次性大量误服氟化物所致,如服毒(农药)或误吞大剂量的含氟牙膏等;慢性氟中毒为长期摄入过量氟化物所致,如饮用氟浓度过高的水、生活燃煤污染等。
  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是慢性氟中毒最早出现的体征。轻症可表现为牙釉质出现白色条纹(条纹可融合形成白垩色斑块),部分条纹或斑块呈黄褐色;严重者可有牙釉质缺损或牙冠缺损(图1、图2)。

3岁前,低龋风险者慎用含氟牙膏


  含氟牙膏是含有氟化物的牙膏。与不含氟牙膏相比,含氟牙膏能有效地减少龋病的发生。牙膏含氟浓度与防龋效果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含氟浓度高(1500毫克/千克)的牙膏防龋效果优于含氟浓度低(1000毫克/千克)的牙膏。我国规定,含氟牙膏须在包装上注明膏含氟量,牙膏含氟量的国家标准为500~1500毫克/千克,其中,兒童含氟牙膏中的膏含氟量应控制在 500~1100毫克/千克。
  孩子是否需要使用含氟牙膏,应由专业的医生综合各种因素,如孩子年龄、患龋风险、饮食等再决定。低龋风险者,3岁前不宜使用含氟牙膏;高龋风险或中龋风险者,可使用含氟牙膏。每天完成有效刷牙两次。为避免氟用量超标,家长应在孩子使用含氟牙膏时全程监督、指导,3岁以下孩子的牙膏用量为米粒大小,3~6岁孩子的牙膏用量为豌豆大小(图3)。刷牙后,嘱咐孩子将牙膏沫吐出,避免误咽。

局部涂氟安全无害


  局部涂氟是应用氟化物防龋的主要方式,通过在牙齿表面涂一层涂料,达到减少龋病风险的目的。目前认为,6岁以下儿童每年可进行2次局部涂氟,中、高龋风险者应每3个月进行1次局部涂氟治疗。
  许多家长认为,使用含氟牙膏与局部涂氟“二选一”即可,同时使用两种方法可能造成氟用量超标,对孩子健康有害,实则不然。
  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家庭使用含氟牙膏与诊室中的局部涂氟治疗是对牙齿的双重保护,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龋病的发生风险,家长不必谈“氟”色变。另外,对牙釉质发育不良或已有明显牙齿脱矿的孩子来说,局部涂氟对龋齿的防治效果更佳。

延伸阅读:局部涂氟与窝沟封闭不可相互替代


  临床上,局部涂氟与窝沟封闭常被比喻为牙齿的“保护伞”,不少家长常将两者混淆。窝沟封闭是在不磨除牙齿组织的基础上,通过清洁牙齿窝沟,用封闭剂(合成有机高分子树脂)涂布牙齿表面的深窝沟点隙,再经光照固化,形成一层保护性屏障,阻止致龋菌及酸性代谢产物对牙体的侵蚀,达到预防龋齿或阻止早期龋损进展的目的。窝沟封闭主要针对不易清洁的点隙沟裂,即刚萌出的乳磨牙(3~4岁)及年轻恒磨牙(6~7岁时的第一恒磨牙、11~13岁时的第二恒磨牙)的窝沟进行封闭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已变浅、易清洁的窝沟无须重新进行窝沟封闭;反之,应重新补上。

  邹 静
其他文献
视障学生的生理缺陷,影响了他们获取信息的数量、质量和速度,进而影响他们对事物认识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以一节历史课堂教学为例,探索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发挥感觉特别是“以手代目”“以耳代目”的补偿作用以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和路径,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对其他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医生手记:几乎每位眼科医生都在深夜被这样一群患者“拜访”过:他们双目通红、以泪洗面,由家人陪同或與家人相互搀扶着来到医院。“好端端地,眼睛怎么忽然睁不开了呢?”他们很疑惑。医生发现,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曾与打开的紫外线消毒灯“共处一室”。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居民家庭消毒意识显著增强,紫外线消毒灯“走进”了千家万户。然而,因缺乏安全意识,不慎与紫外线消毒灯“亲密接触”的电光性眼炎患者也多了
无人机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其高昂的制作成本及复杂的操作系统,曾经仅被应用于任务侦查、情报收集等军事领域。近几年随着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廉价原材料的使用让无人机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无人机操控系统的简化使得无人机应用于越来越广阔的领域,其中就包括摄影测量领域。由于无人机航摄测量具备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所不具备的机动灵活、反应迅速、生产周期短、成本较低等优势,因此其正被广泛应用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