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生活桥梁,让思维走向通途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探究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忽略对生活素材的运用,缺乏生活和数学的有效联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因而导致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匮乏. 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提出要巧借生活素材,提升数学课堂思考力.
  [关键词] 生活探究;课堂策略;课堂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明明已经在课堂上掌握了所学内容,也能有效地完成课后练习,但一旦面对现实数学问题,或题目改头换面,就会屡次犯错. 这让很多教师头疼不已.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课堂缺乏思维引导. 教师给学生提供的生活素材相对较少,因而对数学的理解也较为肤浅. 事实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考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转化:其一,要从生活中提取有用信息,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其二,要根据抽象的数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探索问题解决的策略.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对生活素材的引导,又要引导学生把握数学本质,建构问题意识. 那么,该如何提升课堂思维能力呢?笔者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思考.
  ■ 创设生活情境,建构数学思维
  数学家弗莱登塔尓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数学学习就是一个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基础,教师要以现实生活作为起点,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基础,放手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参与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建立过程,让学生展开自主分析和探究,从中发现问题,建立生活与数学的有机联系,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数学思考.
  例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教材“周长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根据教学难点,创设了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展开思考:学校举行400米赛跑,刘芳、李明、罗亮三人同时从学校标准的田径跑道上出发,一圈还没跑完,李明就退出了比赛;刘芳跑完全程直至终点;罗亮距离终点还有一段路程. 你认为这三名同学哪位能得第一?为什么?学生认为,要判断谁拿第一,就要判断谁能够跑完全程. 在这个情境中,李明中途退赛,罗亮没有跑完终点,只有刘芳最先跑完全程,因而她应当拿第一.
  以上教学,教师将生活情境和数学内容有机结合,让小学生既能根据跑道的周长将生活中的跑步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从而初步建构对周长的认知,获得情感体验,又能展开探究,探寻数学问题,让学生建构问题解决意识,使思考能力获得发展和提升.
  ■ 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数学本质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能依靠死记硬背,而要从理解和应用中获得深化和巩固,探明“是什么”“不是什么”,由此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数学本质. 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将生活思考和数学思维有效结合,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认识分数”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几分之一的数学本质,我结合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进行三个层次的引导设计:层次一,我出示生活例子——小明要和妹妹平分一个蛋糕,每个人能够分多少?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认为每个人可以分到一半. 由此,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感知,即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一半,即分数■. 层次二,我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并涂上颜色.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将长方形横着对折或竖着对折或斜着对折,然后在其中一边涂上颜色,此时我引导他们思考:如果再次对折,你能得到几分之一?为什么?学生发现,再次对折后,长方形的纸被平均分成了4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层次三,我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图画(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思考:你能由此联想到几分之一?为什么?学生认为,法国国旗被等分为三等份,涂上蓝色、白色、红色三种颜色,因而其中每一种颜色就表示三分之一;五角星有5个等分的角,每一个角就代表五分之一;巧克力被等分为8份,每一份就是八分之一. 通过三个层次的引导探究,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要将一个物体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以上教学,教师设置的数学问题情境都是学生司空见惯的,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从而建构新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升数学思考能力.
  ■ 利用生活语言,提升数学表达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 对于数学教育来说,一方面要加强数学思维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数学语言的引导,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展开有效表达.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语言,让学生从生活语言顺利转化为数学语言,从中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并不陌生,根据这一体验,我着手从这一经验引导: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说一说. 学生立刻有了兴趣,有的认为角有尖尖的一个点,有的认为角有两条直直的线. 此时我出示一个角,进行引导:大家来对照这个角观察一下,看这个尖尖的一个点,代表什么?两条直直的线代表什么?学生发现,围绕一个顶点有两条直线,而这个顶点和两直线相交,就形成了角,由此得到提炼,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尖尖的一个点就代表一个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就表示角的两条边. 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一个角必须具备什么?经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发现,一个角必须要具备顶点和两条边. 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将生活语言提炼成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完成了对角的数学抽象.
  以上教学,教师巧妙地借用了学生的生活语言,由此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既让学生掌握了规范的数学语言,又将数学和生活语言有机融合,提升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 巧借生活运用,建构数学思想
  广泛的生活运用,主要得益于丰富的数学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问题解决策略的源头是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才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把钥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新课标也明确提出,教师要在课堂中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数学运用,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由此探究这一模型的抽象过程,经历模型的形成过程,从而建构数学思想.
  例如,教学“平均数”时,我创设了生活情境:篮球比赛马上要换人,现在有三名队员可供选择(出示三位运动员最近上场的得分统计表),该选谁来做替补呢?学生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比较三个人的总分,看谁最高就选谁,但立刻有学生提出,这种选法不公平,还要看三个人上场的次数,只上过一次的肯定不能和上过三次的来比;也有学生进行补充,认为还要比较三个人的最好成绩和最差成绩. 到底哪种方法更为合理呢?此时我让学生展开计算,学生发现,最公平合理的办法就是运用平均数,求出三位运动员平时表现的平均得分,然后进行比较. 由此,借助这一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学生对“平均数”有了认知需求. 那么,怎样才能求平均数呢?我出示一组数据,并用方块来表示,带领学生思考:怎样求平均数呢?学生提出,可以将数量最多的方块,拿掉一部分移动到最少的方块那里进行补充. 学生经过操作,将方块的数量逐步调整下来,由此得到了平均数. 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你还有什么更简单的办法?学生认为可以先求和,再进行平均分,由此展开探究,最终实现了对平均数的有效建构.
  以上教学,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平均数的运用,教师带领学生展开探究,根据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进行渗透,让学生直观看到平均数的模型形成过程,从而深刻理解求平均数的算理,建构了数学思想.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生活素材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趋势所在,教师要紧扣生活素材,依托广阔的现实问题,带领学生从生活中探究,找到数学理论的出处和数学概念的原型,由此建立生活与现实的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建构有效的数学思维. 著名教育家米山臧国曾经指出,到了成年后所有学过的知识都可能遗忘,但留在人身上的是那些能够不断运用的数学技能. 显而易见,从生活入手学习知识,再运用所学知识用之于生活,这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 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将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进行到底!
其他文献
辩证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同其他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求我们在考虑问题时要从各方面、多层次综合思考,不要
通过实施“九五”农业开发项目 ,对延津沙地农业可持续开发技术进行了研究。综合应用风沙化土地环境治理技术 ,建立了沙地防护体系 ,控制了风沙危害 ;引进适宜沙地栽培的果树
《中国沙漠》的学术宗旨是力图准确、迅速、快捷地报道我国在沙漠学领域中的研究水平、进展、热点、动态与专项研究的全貌与流派。努力把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动态 ;及时准确反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追踪报道具有荣获国家省部级研究成果潜力的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 ;有计划地组织文稿 ,系统地报道本学科具有极强生命力的项目进展和成果 ,以促进和引导学科发展 ,并发现、培养和造就一批新人 ,为科研事业
[摘 要] 中考题就在课本的习题或例题的演变之中. 回归课本、重视教材,做到尊重和超越,始终是教学或学习的永恒主题. 本文通过四个案例阐释了如何对课本习题进行立意较高的演变,并说明了演变的问题价值,希望教师和学生对已经解决的数学问题加以引申、变化,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 课本习题;演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经常对课本的经典题进行挖掘、引申和改编,就可以得到综合性强、形式
导学案的编制存在着平面化、区分度不高的弊端,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导学案的本质认识出发,立体多维地设计,确保学生达到基础等级,进而引导变式训练,最后还要设计闯关式训导
荒漠化是干旱区的最为严重生态退化问题 ,它的发生和发展对干旱土壤碳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土壤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 ,土壤中碳的固存和向大气的释放直接关系到全球气候的变化。干旱土壤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 40 % ,因此 ,它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干旱区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①它促进了SOC和无机碳的矿化 ,使之向大气释放CO2 ,增加了温室效应 ;②由于荒
今天的时政新闻再次走到了时代的十字路口。南昌广播电视台《每日新闻》栏目具有27年的播出历史,是南昌地区一档历史悠久的综合性时政新闻栏目。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延续
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它不但吞噬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导致土地生产力的衰退和国民经济的严重损失 ,同时也加剧了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 ,如滥垦、滥牧、滥采、滥伐、滥用等触发并加速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但作者认为这只是制约土地荒漠化的外在机制。在人类近乎疯狂的破坏行为背后 ,一定存在着更深层次、更具决定性作用的荒漠化制约机制。土地所有权错位是我
辽宁今秋实施普高新课改;福建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66所高中试点;
我国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主要社会 -经济和环境问题之一是发展迅速的土地沙漠化。沙漠化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沙漠化严重地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 ,沙漠化的研究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愈显突出。沙漠化的研究及其灾害的防治应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目标 ,完善政策 ,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