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烹调方法可能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据说有上千种,但常用的有30多种,笔者在多年的实践当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最终发现有许多烹调方法十分相似,而正是这种相似或酷似体现了中国烹饪的微妙之处。
一、爆的东西可以炒,炒的东西不宜爆
虽然炒和爆的火候都相似,但考究的中国厨师和年长的中国百姓都知道,炒的火候通常是较大,而爆的火候必须是特大、旺火;炒的速度比较快,但放调料可以一样一样地放,而爆的速度必须特快,放调料(包括芡汁)都是集中在一起,一次性下锅;炒的菜肴口感主要讲究嫩,而爆的菜肴不仅要嫩,更要求脆。如肚尖、肫仁、海螺、鱿鱼、墨鱼、仔鸡等;炒的菜大都有配料,而爆的菜大都为独料(即一种原料)。由此看来,炒和爆还是有区别的,正是这种区别体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
二、焖的味要醇,扒的质要烂
焖与扒的烹调法都是通过大量的汤水作为介质,经长时间的小火加热而成。然而这两种烹法,制作出来的菜肴风格却是两样的。先说焖法的炊具就有讲究,一般要选用保温性能和密封性能好的砂锅来烹制菜肴,而扒法则用一般铁锅即可;其二是选料有所不同,焖菜宜选一些质地老韧的鸡、鸭、猪、牛、羊等,而扒菜一般选用档次较高的、形状完整的、成菜后有一道较美观的“盖面”的山珍海味等原料。如鱼翅、海参、驼峰、鲍鱼等;另外成菜后的质感要求不同,焖菜的制法是将初熟处理过的原料装入一密封恒温的炊具器皿中,用小火乃至微火长时间加热,迫使菜肴质地酥烂,滋味醇厚,汤汁稠浓,吃口软滑,香气漂溢。而扒菜的制法是,将初步熟处理后的原料整齐入锅,保持原形,小火长时间烹制,途中锅,成菜后的特点是质地特烂,汤汁浓醇,菜汁融合,表面整齐,丰满滑润,光泽美观。
焖与扒在我国烹饪发展史上皆由烧、煮演变而来。焖法在我国淮扬菜系中应用较为广泛,也是淮扬菜系中擅长技法之一,应用此法创造出许多精典的淮扬名菜;而扒法在我国北方菜系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更为擅长此法,并创造出许多精典北方大菜。
三、煨的汤浓醇肥厚,炖的汤清澈鲜美
在我国许多辞书中对煨和炖的解释十分相似。都是将原料加入大量的汤水,用旺火烧沸,再用小火或微火经长时间的加热,使原料酥烂。所制菜品都属火功菜,在英文的名词解释当中,炖和煨是不分的,都叫“simmer。”但在我国实际烹饪操作当中,煨与炖显然是有原则性区别的。一是两者选料要求不同,煨法适宜选一些质地粗老的动物性原料,如老母鸡、老母鸭、猪蹄、牛肉、火腿等;而炖则要求选一些原汁原味的鲜嫩的原料,如猪五花肉(清炖蟹粉狮子头)、马蹄鳖(清炖马蹄鳖)、越鸡(清汤越鸡)等。二是两者出来的汤质不同,由于煨的选料和火候特别,往往成品汤质多呈浓醇肥厚状;而炖(这里主要指清炖)的选料和火候,却产生了清澈见底的鲜美汤质,如果通俗地比喻一下,煨法有些像“下里巴人”,炖法酷似“阳春白雪”,两者风格各异,各有千秋。
四、炝法讲究绝对时效性,拌法具有相对永久性
炝与拌是我国凉菜的烹调方法,也能算是孪生一对,甚至普通百姓都分不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其实它们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首先在制作菜肴的时间段上有区别。所谓炝,有抢时间、抢速度进行操作的意思。通常是将原料进行刀工处理后,经焯沸水、过油等方法断生后,趁热炝入特定的调味料,使其形成一定的风味菜肴,现炝现食。如:炝腰片、炝鱼片、炝虾仁、炝冬笋等。而拌就无需这种抢时间意识,无论拌什么原料,总是可以慢悠悠地,不讲究现拌现食,需注意拌的咸度,并具有相对的永久性。如:拌咸菜、拌罗皮、拌萝卜丝、拌黄瓜、拌鸭舌、拌肚丝等。二是选料的性质有所不同。炝法的选料讲究较高的鲜活度,如新鲜的猪肾、鲜活的鱼、鲜活的虾、新鲜的冬笋等;而拌就无所谓了。三是调料的不同。炝的调料通常具有辛辣味、刺激性、挥发性,如酒、胡椒粉、红油、花椒、芥末、葱、姜、蒜等;而拌的调料就不这么讲究了,显得很平常。由此看来炝和拌所形成的菜肴风味,应该是明显不同的。
除了以上四对例型之外,还有若干例子可举,如炸烹与脆熘、煎与贴、与塌、湿蒸与蒸炖、糟与醉、腌与渍等等。
综上所述,中国菜的烹调法通常应用的有30多种,加上全国各地56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再加上几千年的历史沿袭,有人统计过(有文字记载过的)竟有1 100余种之多。
真所谓:中国是人类的烹饪王国,当之无愧。
一、爆的东西可以炒,炒的东西不宜爆
虽然炒和爆的火候都相似,但考究的中国厨师和年长的中国百姓都知道,炒的火候通常是较大,而爆的火候必须是特大、旺火;炒的速度比较快,但放调料可以一样一样地放,而爆的速度必须特快,放调料(包括芡汁)都是集中在一起,一次性下锅;炒的菜肴口感主要讲究嫩,而爆的菜肴不仅要嫩,更要求脆。如肚尖、肫仁、海螺、鱿鱼、墨鱼、仔鸡等;炒的菜大都有配料,而爆的菜大都为独料(即一种原料)。由此看来,炒和爆还是有区别的,正是这种区别体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
二、焖的味要醇,扒的质要烂
焖与扒的烹调法都是通过大量的汤水作为介质,经长时间的小火加热而成。然而这两种烹法,制作出来的菜肴风格却是两样的。先说焖法的炊具就有讲究,一般要选用保温性能和密封性能好的砂锅来烹制菜肴,而扒法则用一般铁锅即可;其二是选料有所不同,焖菜宜选一些质地老韧的鸡、鸭、猪、牛、羊等,而扒菜一般选用档次较高的、形状完整的、成菜后有一道较美观的“盖面”的山珍海味等原料。如鱼翅、海参、驼峰、鲍鱼等;另外成菜后的质感要求不同,焖菜的制法是将初熟处理过的原料装入一密封恒温的炊具器皿中,用小火乃至微火长时间加热,迫使菜肴质地酥烂,滋味醇厚,汤汁稠浓,吃口软滑,香气漂溢。而扒菜的制法是,将初步熟处理后的原料整齐入锅,保持原形,小火长时间烹制,途中锅,成菜后的特点是质地特烂,汤汁浓醇,菜汁融合,表面整齐,丰满滑润,光泽美观。
焖与扒在我国烹饪发展史上皆由烧、煮演变而来。焖法在我国淮扬菜系中应用较为广泛,也是淮扬菜系中擅长技法之一,应用此法创造出许多精典的淮扬名菜;而扒法在我国北方菜系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更为擅长此法,并创造出许多精典北方大菜。
三、煨的汤浓醇肥厚,炖的汤清澈鲜美
在我国许多辞书中对煨和炖的解释十分相似。都是将原料加入大量的汤水,用旺火烧沸,再用小火或微火经长时间的加热,使原料酥烂。所制菜品都属火功菜,在英文的名词解释当中,炖和煨是不分的,都叫“simmer。”但在我国实际烹饪操作当中,煨与炖显然是有原则性区别的。一是两者选料要求不同,煨法适宜选一些质地粗老的动物性原料,如老母鸡、老母鸭、猪蹄、牛肉、火腿等;而炖则要求选一些原汁原味的鲜嫩的原料,如猪五花肉(清炖蟹粉狮子头)、马蹄鳖(清炖马蹄鳖)、越鸡(清汤越鸡)等。二是两者出来的汤质不同,由于煨的选料和火候特别,往往成品汤质多呈浓醇肥厚状;而炖(这里主要指清炖)的选料和火候,却产生了清澈见底的鲜美汤质,如果通俗地比喻一下,煨法有些像“下里巴人”,炖法酷似“阳春白雪”,两者风格各异,各有千秋。
四、炝法讲究绝对时效性,拌法具有相对永久性
炝与拌是我国凉菜的烹调方法,也能算是孪生一对,甚至普通百姓都分不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其实它们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首先在制作菜肴的时间段上有区别。所谓炝,有抢时间、抢速度进行操作的意思。通常是将原料进行刀工处理后,经焯沸水、过油等方法断生后,趁热炝入特定的调味料,使其形成一定的风味菜肴,现炝现食。如:炝腰片、炝鱼片、炝虾仁、炝冬笋等。而拌就无需这种抢时间意识,无论拌什么原料,总是可以慢悠悠地,不讲究现拌现食,需注意拌的咸度,并具有相对的永久性。如:拌咸菜、拌罗皮、拌萝卜丝、拌黄瓜、拌鸭舌、拌肚丝等。二是选料的性质有所不同。炝法的选料讲究较高的鲜活度,如新鲜的猪肾、鲜活的鱼、鲜活的虾、新鲜的冬笋等;而拌就无所谓了。三是调料的不同。炝的调料通常具有辛辣味、刺激性、挥发性,如酒、胡椒粉、红油、花椒、芥末、葱、姜、蒜等;而拌的调料就不这么讲究了,显得很平常。由此看来炝和拌所形成的菜肴风味,应该是明显不同的。
除了以上四对例型之外,还有若干例子可举,如炸烹与脆熘、煎与贴、与塌、湿蒸与蒸炖、糟与醉、腌与渍等等。
综上所述,中国菜的烹调法通常应用的有30多种,加上全国各地56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再加上几千年的历史沿袭,有人统计过(有文字记载过的)竟有1 100余种之多。
真所谓:中国是人类的烹饪王国,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