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高专技术类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工程技术、工程协调管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团队意识的能力。学术培养对高职高专学生,更甚大学本科类学生而言较为陌生,且高职高专技术类学生专业学术能力普遍较低。发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维观念,树立人人都有创新思维的意识,以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实力和实现我国伟大民族复兴梦想。首先介绍高职高专专业学术现状,其次分析学术培养意义,然后提出提高专业学术素养建议,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高职高专;专业技术;学术研究;人才培养
一、高职高专专业学术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技术类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工程技术、工程协调管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团队意识的能力。学术培养对高职高专学生,更甚大学本科类学生而言较为陌生,且高职高专技术类学生专业学术能力普遍较低。专业学术素养即为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科研工作,使理论知识与科学研究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高职高专土建类学生普遍入学成绩较低,一般通过一专或二专调档分数线即为录取,且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几乎无缘接触专业学术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由于高职高专自身定位于培养技能型复合人才,故在学术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方面的工作甚少,甚至几乎为零。虽然高职高专自身将其定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若将专业技能发挥于科学研究中,将大展宏图、发挥优势,为专业技术领域树立独特旗帜。
二、学术培养意义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寻理论知识真理,理论知识真理永远在探索过程中,人们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始终处于学到老、活到老,持续创造、不断知识更新的活动过程中。在高职高专大学生科学素养规章制度中明确提到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工作的奖励机制,此类奖励机制在很多本科院校中都成为一纸之文,更何况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落实效果。可想而知,科学研究工作在高职高专学生心目中的作用和影响遥之而不可及。笔者认为,应重视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学术能力培养工作,且加强学生培养力度,可在此基础上择优选择成绩优异、学习勤奋、品学兼优的学生做为试点,并以试点为突破口,做为推广和延伸。我国目前正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一带一路”、“高铁走出去”等高端战略,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研究能力尤为重要。传统观念认为,只有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才能进行或方可具备科学研究素养及科学研究能力,笔者认为此观念无错误之处,但应摒弃原有思维,发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维观念,树立人人都有创新思维的意识,以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实力和实现我国伟大民族复兴梦想。
三、学术培养建议
(一)学术论文
高职高专学生在大三毕业前,都要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编写毕业论文,并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学生自身基础较差,为求能够顺利毕业,其毕业论文大多数都在互联网上或其他熟人之处查阅相关专业资料后,编写于毕业论文中,且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无查重系统。此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积累,更不利于学生的科学创新与研究能力。
高职高专学生可在理论学习、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所学理论知识,积极在国内正规公开刊物中发表论文,但前提是必须要有专业教师为其做为指导、审核和把关。专业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本质在于作者对某一专业、某一理论、某一学术的看法和见解,若究其自身撇开真理的角度而言,无绝对的对错之分,但专业论文和毕业论文可提高作者的科学素养与科学研究能力,使作者产生甚至迸发出学术碰撞火花,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学术素养是极为重要的。
(二)科研工作
本科院校都分为科研型院校和应用型院校,更何况高职高专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工作能力普遍较为薄弱。如前所述,高职高专的任务在于培养技能型复合人才,笔者认为技能型复合人才更加倾向于實用操作型人才,而非纯粹管理加技术型人才。
科研实力为某一院校的综合实力象征,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教师可积极申报学校、地市、厅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项目团队的形式,择优选择个别成绩优异、学习勤奋、品学兼优的学生做为科研项目助理,协助专业教师从事市场调研、试验建模、计算机模型计算分析、项目资料整理、项目报告编写等工作。
四、结语
高职高专学生的学术培养事关学校未来发展、事关学校创新能力、事关学校综合实力、事关学校竞争力。高职高专院校应重视学生的学术培养工作,创新管理思路、加大投入、灵活机制体制,在提高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前提下,培育学生学术专业素养试点,并适当根据实际情况扩展和普及,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杨露江(1962-),男,汉族,四川广安人,本科,教授,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研究方向:结构工程、工程管理。
关键词:高职高专;专业技术;学术研究;人才培养
一、高职高专专业学术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技术类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工程技术、工程协调管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团队意识的能力。学术培养对高职高专学生,更甚大学本科类学生而言较为陌生,且高职高专技术类学生专业学术能力普遍较低。专业学术素养即为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科研工作,使理论知识与科学研究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高职高专土建类学生普遍入学成绩较低,一般通过一专或二专调档分数线即为录取,且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几乎无缘接触专业学术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由于高职高专自身定位于培养技能型复合人才,故在学术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方面的工作甚少,甚至几乎为零。虽然高职高专自身将其定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若将专业技能发挥于科学研究中,将大展宏图、发挥优势,为专业技术领域树立独特旗帜。
二、学术培养意义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寻理论知识真理,理论知识真理永远在探索过程中,人们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始终处于学到老、活到老,持续创造、不断知识更新的活动过程中。在高职高专大学生科学素养规章制度中明确提到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工作的奖励机制,此类奖励机制在很多本科院校中都成为一纸之文,更何况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落实效果。可想而知,科学研究工作在高职高专学生心目中的作用和影响遥之而不可及。笔者认为,应重视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学术能力培养工作,且加强学生培养力度,可在此基础上择优选择成绩优异、学习勤奋、品学兼优的学生做为试点,并以试点为突破口,做为推广和延伸。我国目前正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一带一路”、“高铁走出去”等高端战略,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研究能力尤为重要。传统观念认为,只有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才能进行或方可具备科学研究素养及科学研究能力,笔者认为此观念无错误之处,但应摒弃原有思维,发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维观念,树立人人都有创新思维的意识,以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实力和实现我国伟大民族复兴梦想。
三、学术培养建议
(一)学术论文
高职高专学生在大三毕业前,都要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编写毕业论文,并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学生自身基础较差,为求能够顺利毕业,其毕业论文大多数都在互联网上或其他熟人之处查阅相关专业资料后,编写于毕业论文中,且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无查重系统。此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积累,更不利于学生的科学创新与研究能力。
高职高专学生可在理论学习、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所学理论知识,积极在国内正规公开刊物中发表论文,但前提是必须要有专业教师为其做为指导、审核和把关。专业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本质在于作者对某一专业、某一理论、某一学术的看法和见解,若究其自身撇开真理的角度而言,无绝对的对错之分,但专业论文和毕业论文可提高作者的科学素养与科学研究能力,使作者产生甚至迸发出学术碰撞火花,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学术素养是极为重要的。
(二)科研工作
本科院校都分为科研型院校和应用型院校,更何况高职高专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工作能力普遍较为薄弱。如前所述,高职高专的任务在于培养技能型复合人才,笔者认为技能型复合人才更加倾向于實用操作型人才,而非纯粹管理加技术型人才。
科研实力为某一院校的综合实力象征,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教师可积极申报学校、地市、厅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项目团队的形式,择优选择个别成绩优异、学习勤奋、品学兼优的学生做为科研项目助理,协助专业教师从事市场调研、试验建模、计算机模型计算分析、项目资料整理、项目报告编写等工作。
四、结语
高职高专学生的学术培养事关学校未来发展、事关学校创新能力、事关学校综合实力、事关学校竞争力。高职高专院校应重视学生的学术培养工作,创新管理思路、加大投入、灵活机制体制,在提高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前提下,培育学生学术专业素养试点,并适当根据实际情况扩展和普及,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杨露江(1962-),男,汉族,四川广安人,本科,教授,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研究方向:结构工程、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