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是高校办学的中坚力量,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保障。文章从师资结构方面和质量方面分析了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并指出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完善高校人事制度、建立人才吸引项目、提高人才招聘条件、提高教师道德素质等途径优化高校师资队伍。
[关键词]高等学校 师资队伍 结构 质量
[作者简介]邓素霞(1963- ),女,辽宁建平人,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师资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辽宁 盘锦 12401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075-0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发现要想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打造一支业务精、师德优、效率高的师资队伍非常重要。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是高校办学的中坚力量,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保障,评价一所高校的教育质量主要是审查它的教师队伍的素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这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其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
1.结构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各大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师资队伍规模都在不断扩大。据统计,至2004年,全国的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累计已达85.8万人,比1998年同期增长110.3%,同时,教师队伍中的年龄结构问题及年龄断层的现象都得到了解决。高校师资力量也在进一步加强,高学历的教师比重每年在逐步上升,2004年,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量比1998年同期增长了142.8%,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增长了270.5%;在校教授共有8.3万人,副教授为25万人,在全国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分别达到了59%和13%的总比重;在校两院院士有523人,占全国院士总数的38.7%。
2.质量方面。高校内聚集了全国多个行业领域内顶尖的技术人才和哲学社会学等学科3/4的人才,高校教师已成为全国高新技术、国家基础研究、社会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开发的主力军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素质最高、学科领域涵盖最广、最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强校的观念是大家的共识,实施人才战略迫在眉睫。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保持机制创新,并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建设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竞争机制和学术评价体制,进而吸引人才,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的发展环境,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难点和结构优化的关键之处。
二、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比例失衡。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教师总数普遍不够,传统学科及社会学科方面的教师数量较多,但新兴专业和更侧重于应用方面的专业师资则较为紧缺。尽管各大高校招募的高学历教师数量都有所提升,但总体上数量仍是不能满足需求。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所拥有的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重仅为34.3%,且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占了很大比例,高校培养任务较重,2004年,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所占教师数量总比重达到了66.1%。此外,高校学缘结构也过于单一,拥有企业工作实践经验、国外留学及知名科研机构学习及工作经历的教师则较少。
2.教师队伍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很多教师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已发表过较多论文,但在一些核心期刊,如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等代表世界领先技术水平的期刊平台,发表的文章还是较少。很多高校及教师虽然取得了较多的国家科技奖励奖,但具备重大标志性高水准的研究成果还是不多。为了满足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内高校教师主动开展的相关政策性和预测性方面的研究都较少,高校的支持力度也不够。
3.高校师资队伍师德建设有待加强。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负责地教育学生的态度是对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据调查,在校大学生表示对于高校教师素质不满,大学生们对于教师的“教书育人状况”“学术水平”“课堂教学水平”“课堂内容”“敬业精神”“道德素养”的满意率平均下来还不到51%。学生们反映有些教师上课完全照本宣科,事先几乎不备教材,PPT制作较为粗糙,板书较潦草甚至懒得写板书,授课内容枯燥无新意,新内容几乎不讲,甚至有些教师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更有甚者上课迟到早退,上课电话不断,平时对学生不管不问,除了上课露个面,平时再没有其他联系。以上种种表明,要想建立一个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师德建设非常有必要。
4.教育理念滞后。高校教师既是教育理念的实践者,也是教书育人的先行者。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素质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同时,要拥有科学严谨的学风,能够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然而现实情况却不那么乐观。据2001年教育部对全国8个省份的74所高校在校生14500名的调查,大学生对于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加强师德建设的呼吁十分强烈。很多学生认为,目前高校的教育理念过于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高校哲学及社会科学方面的老师,教育理念的滞后使得学生对思想道德方面的教学产生厌倦。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哲学教师及社会科学教师需要加强运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先进的思想理论来加强学生“三观”的塑造,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高校师资队伍的措施
1.优化高校人事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结构优化则需摆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只有以全局、现代化的发展眼光,才能充分认识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对于我国教育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积极意义,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将教师队伍建设和优化切实摆到议事日程中,并优先考虑和优先开始。各大高校需按照本校的实际情况实施合理的用人管理方式,招募优秀教师需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而选等原则;要求强化分类管理和岗位聘任,招聘流程尽量做到透明化、公开化,使得教师队伍结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专兼结合资源能够快速共享;对在校教师实施分类管理,注重其聘期内的考核和教学、科研方面的评价,注重岗位基本目标及其业绩相结合,不可只注重一个方面,需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标准多元化和统一化相结合,内部与外部评价相辅相成;同时,分配制度也需实行改革,应注重实绩,注重教师的教学成果,要求按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不断完善国家工资和学校具体岗位津贴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要有灵活的用人方式;另外,目前住房已成为制约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一大难题,政府可以颁布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安排一批经济适用房,以此作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临时周转或者永久住房。 2.完善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以中南大学为例,他们为了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优秀教师,不但积极落实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及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的特聘教授制度,还加以辅助配套“升华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制度,以此面向海内外各优秀中青年学者和专家。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南大学的确成功网罗了诸多人才,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吸引了海外二十多名人才担任校内“长江学者”“芙蓉学者”“升华学者”,极大地充实了校内高素质人才的储备,加强了办学实力。其他高校可以借鉴中南大学的做法,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人才吸引政策,以此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学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有助于他们“领头羊”的集聚效应,从而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实现良性循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可以通过自己的强势学科,并把相关联的学科构建成学科群,如中南大学就是在有色金属行业的地质、采矿、冶金、材料、机械、选矿这六大强势学科的基础上,联合构建了高校强势学科群,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进而形成强大的教学实力。在兼顾发展强势学科的优势时,还可以创新开拓其他特色新型的专业,这是高校办学的动力和源泉,唯有此才可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以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和强劲的教学制度,更能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的创新团队的“高性能炭”项目就先后吸引了来自多个跨学科领域的六十多位人才,其中大部分都拥有海外研习和工作的经历。由此可见,唯有充分发挥本校的学科特色,并不断创新,建立良好的办学环境,方可招募更多的人才。
3.提高人才招聘门槛,现有人才深化再造。尽管大多数高校高层次人才的数量都不足,但笔者认为,在招聘时还是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新进教师包括高职高专教师,学历至少应为全日制研究生,本科阶段为“211工程”和“985工程”学校的研究生可优先考虑。根据各校的特色和办学条件,以下的招聘条件各校可以自行选择: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读博或者拥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具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读硕经历;导师是两院院士或者长江学者;在教育部重点大学工作过或者实习过的经历;拥有由学校及二级学院商定的排名靠前的学科或专业读硕的经历等。高门槛的招聘条件,才能使学校从源头上揽到高质量的人才。
除了招聘高质量的人才外,对于现有教师同样需给予培养,不断提高整体质量。每年可以选派一些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学府、研究机构攻读学位、研修或者学术交流,当然这需强大的资金作保障。此外,可鼓励并全力支持本校毕业的教师,在职报考校外的名校名师的研究生,学校可为其承担全部的培养费用,并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另外,对于校内薄弱的学科可以从校内优秀的统招硕士及博士中择优选取,并直接转为在职身份,提供送到名校名师门下培养的机会,努力构建全方位的现代化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身学术修养的不断提高,将在职学习、学术交流、脱产研修等综合地贯彻到教师发展的全过程,积极实现岗位贡献和专业发展统一协调。
4.加强高校教师道德素质的培养。新时期下,优秀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不但需有专业的学科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水平,同时,要有高尚的人格情操和道德水准。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重点在于对校内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学科骨干的培养。可以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培训,法制教育和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可忽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先进思想为理论指导,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德育培训的核心内容,要求教师具备正确的物质利益原则,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制定规范的考核评价制度,把师德修养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及持续任用的条件。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做一名令广大学生满意的教师。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05(9).
[2]周济.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在全国师德论坛开幕武上的讲话田[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3]刘光.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特性及其优化的机制[J].学术探索理论研究,2011(11).
[4]武凌尧.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动态稳定分析与优化以东南大学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2011(6).
[关键词]高等学校 师资队伍 结构 质量
[作者简介]邓素霞(1963- ),女,辽宁建平人,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师资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辽宁 盘锦 12401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075-0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发现要想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打造一支业务精、师德优、效率高的师资队伍非常重要。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是高校办学的中坚力量,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保障,评价一所高校的教育质量主要是审查它的教师队伍的素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这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其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
1.结构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各大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师资队伍规模都在不断扩大。据统计,至2004年,全国的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累计已达85.8万人,比1998年同期增长110.3%,同时,教师队伍中的年龄结构问题及年龄断层的现象都得到了解决。高校师资力量也在进一步加强,高学历的教师比重每年在逐步上升,2004年,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量比1998年同期增长了142.8%,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增长了270.5%;在校教授共有8.3万人,副教授为25万人,在全国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分别达到了59%和13%的总比重;在校两院院士有523人,占全国院士总数的38.7%。
2.质量方面。高校内聚集了全国多个行业领域内顶尖的技术人才和哲学社会学等学科3/4的人才,高校教师已成为全国高新技术、国家基础研究、社会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开发的主力军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素质最高、学科领域涵盖最广、最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强校的观念是大家的共识,实施人才战略迫在眉睫。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保持机制创新,并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建设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竞争机制和学术评价体制,进而吸引人才,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的发展环境,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难点和结构优化的关键之处。
二、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比例失衡。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教师总数普遍不够,传统学科及社会学科方面的教师数量较多,但新兴专业和更侧重于应用方面的专业师资则较为紧缺。尽管各大高校招募的高学历教师数量都有所提升,但总体上数量仍是不能满足需求。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所拥有的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重仅为34.3%,且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占了很大比例,高校培养任务较重,2004年,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所占教师数量总比重达到了66.1%。此外,高校学缘结构也过于单一,拥有企业工作实践经验、国外留学及知名科研机构学习及工作经历的教师则较少。
2.教师队伍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很多教师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已发表过较多论文,但在一些核心期刊,如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等代表世界领先技术水平的期刊平台,发表的文章还是较少。很多高校及教师虽然取得了较多的国家科技奖励奖,但具备重大标志性高水准的研究成果还是不多。为了满足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内高校教师主动开展的相关政策性和预测性方面的研究都较少,高校的支持力度也不够。
3.高校师资队伍师德建设有待加强。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负责地教育学生的态度是对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据调查,在校大学生表示对于高校教师素质不满,大学生们对于教师的“教书育人状况”“学术水平”“课堂教学水平”“课堂内容”“敬业精神”“道德素养”的满意率平均下来还不到51%。学生们反映有些教师上课完全照本宣科,事先几乎不备教材,PPT制作较为粗糙,板书较潦草甚至懒得写板书,授课内容枯燥无新意,新内容几乎不讲,甚至有些教师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更有甚者上课迟到早退,上课电话不断,平时对学生不管不问,除了上课露个面,平时再没有其他联系。以上种种表明,要想建立一个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师德建设非常有必要。
4.教育理念滞后。高校教师既是教育理念的实践者,也是教书育人的先行者。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素质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同时,要拥有科学严谨的学风,能够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然而现实情况却不那么乐观。据2001年教育部对全国8个省份的74所高校在校生14500名的调查,大学生对于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加强师德建设的呼吁十分强烈。很多学生认为,目前高校的教育理念过于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高校哲学及社会科学方面的老师,教育理念的滞后使得学生对思想道德方面的教学产生厌倦。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哲学教师及社会科学教师需要加强运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先进的思想理论来加强学生“三观”的塑造,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高校师资队伍的措施
1.优化高校人事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结构优化则需摆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只有以全局、现代化的发展眼光,才能充分认识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对于我国教育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积极意义,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将教师队伍建设和优化切实摆到议事日程中,并优先考虑和优先开始。各大高校需按照本校的实际情况实施合理的用人管理方式,招募优秀教师需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而选等原则;要求强化分类管理和岗位聘任,招聘流程尽量做到透明化、公开化,使得教师队伍结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专兼结合资源能够快速共享;对在校教师实施分类管理,注重其聘期内的考核和教学、科研方面的评价,注重岗位基本目标及其业绩相结合,不可只注重一个方面,需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标准多元化和统一化相结合,内部与外部评价相辅相成;同时,分配制度也需实行改革,应注重实绩,注重教师的教学成果,要求按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不断完善国家工资和学校具体岗位津贴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要有灵活的用人方式;另外,目前住房已成为制约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一大难题,政府可以颁布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安排一批经济适用房,以此作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临时周转或者永久住房。 2.完善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以中南大学为例,他们为了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优秀教师,不但积极落实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及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的特聘教授制度,还加以辅助配套“升华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制度,以此面向海内外各优秀中青年学者和专家。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南大学的确成功网罗了诸多人才,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吸引了海外二十多名人才担任校内“长江学者”“芙蓉学者”“升华学者”,极大地充实了校内高素质人才的储备,加强了办学实力。其他高校可以借鉴中南大学的做法,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人才吸引政策,以此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学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有助于他们“领头羊”的集聚效应,从而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实现良性循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可以通过自己的强势学科,并把相关联的学科构建成学科群,如中南大学就是在有色金属行业的地质、采矿、冶金、材料、机械、选矿这六大强势学科的基础上,联合构建了高校强势学科群,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进而形成强大的教学实力。在兼顾发展强势学科的优势时,还可以创新开拓其他特色新型的专业,这是高校办学的动力和源泉,唯有此才可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以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和强劲的教学制度,更能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的创新团队的“高性能炭”项目就先后吸引了来自多个跨学科领域的六十多位人才,其中大部分都拥有海外研习和工作的经历。由此可见,唯有充分发挥本校的学科特色,并不断创新,建立良好的办学环境,方可招募更多的人才。
3.提高人才招聘门槛,现有人才深化再造。尽管大多数高校高层次人才的数量都不足,但笔者认为,在招聘时还是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新进教师包括高职高专教师,学历至少应为全日制研究生,本科阶段为“211工程”和“985工程”学校的研究生可优先考虑。根据各校的特色和办学条件,以下的招聘条件各校可以自行选择: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读博或者拥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具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读硕经历;导师是两院院士或者长江学者;在教育部重点大学工作过或者实习过的经历;拥有由学校及二级学院商定的排名靠前的学科或专业读硕的经历等。高门槛的招聘条件,才能使学校从源头上揽到高质量的人才。
除了招聘高质量的人才外,对于现有教师同样需给予培养,不断提高整体质量。每年可以选派一些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学府、研究机构攻读学位、研修或者学术交流,当然这需强大的资金作保障。此外,可鼓励并全力支持本校毕业的教师,在职报考校外的名校名师的研究生,学校可为其承担全部的培养费用,并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另外,对于校内薄弱的学科可以从校内优秀的统招硕士及博士中择优选取,并直接转为在职身份,提供送到名校名师门下培养的机会,努力构建全方位的现代化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身学术修养的不断提高,将在职学习、学术交流、脱产研修等综合地贯彻到教师发展的全过程,积极实现岗位贡献和专业发展统一协调。
4.加强高校教师道德素质的培养。新时期下,优秀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不但需有专业的学科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水平,同时,要有高尚的人格情操和道德水准。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重点在于对校内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学科骨干的培养。可以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培训,法制教育和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可忽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先进思想为理论指导,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德育培训的核心内容,要求教师具备正确的物质利益原则,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制定规范的考核评价制度,把师德修养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及持续任用的条件。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做一名令广大学生满意的教师。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05(9).
[2]周济.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在全国师德论坛开幕武上的讲话田[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3]刘光.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特性及其优化的机制[J].学术探索理论研究,2011(11).
[4]武凌尧.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动态稳定分析与优化以东南大学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