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意外”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证意识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5月22日,筆者聆听了叙永县向林镇中心小学校的张洪彪老师执教的《导体与绝缘体》一课。这一课中,学生分组探究活动时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各种材料的导电性,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其中有两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
  片段1:
  有一个小组汇报验证结果是硬纸板、橡皮圈、塑料三种材料容易导电。这一结果真是出乎大家的意料。在我们的预设中,这一“意外”真的是让人疑惑。毫无疑问,根据其他小组的检测结果来看,这就是一个错误的“意外”。但张老师并没有根据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来对该小组的检测结果做出“错误”的评判。随即让全班学生对橡皮圈、塑料、硬纸板的导电性进行再次实验验证。张老师还亲自加入该小组的实验活动,并给予了实验指导。经过了二次检测后,该小组的孩子终于获得了正确的检测结果,纠正了先前的错误判断。
  片段2:
  检测任务中设置了检测铅笔的导电性。与其他物体的检测相比较,铅笔的检测带给孩子们一个“意外”。张老师细化了检测目标:检测笔芯的导电性,检测笔芯外面的木头部分,检测铅笔末端的金属部分和橡皮部分。通过检测,孩子们发现铅笔的导电性不能单一笼统地做出判断,因为不同材料部分导电性有不同,所以描述铅笔的导电性要区分材料构成。这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它告诉孩子们,多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就可以像铅笔那样去检测其导电性。
  分析:
  在科学课堂小组汇报交流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当多数小组的探究结果基本相同时,个别小组存在不同结果,该小组多是习惯性地“服从多数”,而质疑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从众心理”影响了学生的科学判断,说明他们还缺乏实证意识。对此,要像张老师那样以身作则,重视学生科学实证意识的培养。
  对于铅笔的导电性的探究,如果没有细化目标,无明确的目标指向,学生到底检测哪些部分呢?他们就会自我选择,得出的检测结果就可能不同,就可能出现以偏概全,建立起的科学概念是不完整的、不正确的。经过张老师的细化处理后,对多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学生就能掌握正确的检测方法,获得更有效的证据,从而认识物体的导电性与物体构成材料有关。
  对于检测结果汇报中的“意外”,如果用其他小组的检测结果来简单地评判该小组的结论错误,那么会给该小组的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他们可能会比对其他小组的探究结果,推翻自己的认识,出现从众心理意识,质疑自己的探究;可能疑惑为什么别人的是正确的,自己的是错误的,懵懵懂懂地“服从大局”。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的。对于“意外”的处理,张老师没有简单作出评判,而是引导学生二次检测,亲自参与小组指导探究,让孩子们用事实说话。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有了纠正错误的机会,不会随波逐流,同时也意识到科学探究会经历“意外”,要通过反复验证得出真知。
  体会:
  (一)掌握多种观察方法获得有效依据
  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要对观察的事物做客观的描述,科学的描述离不开规范、细致的观察。小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还需教师多引导,在观察时要懂得运用多种感官或选择一些恰当的工具、仪器。通过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进行观察描述,从而获得真实有效的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在《观察一瓶水》的探究活动中,要构建起水是无色的概念。学生的前概念是:水是白色的、透明的、绿色的……这些不是纯净水的特征。教师通过与色卡比对,纯净水与洗发液颜色比较,从而发现纯净水是无色的。
  (二)在追问中引导寻找判断证据
  科学探究是围绕核心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得证据从而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已达成共识。交流探究成果,是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为学生的思维碰撞创设自由交流的辩论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质疑。对于不同观点,教师不用急于评判对错,通过不断地追问,引导学生提供能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引导他们学会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思考,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观察与比较》一课中听声音辨别物体,学生汇报判断物体是钥匙串。教师追问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清脆”“有撞击声”。通过这一追问,  引导学生明白判断是建立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是有可靠的依据的,这样的判断才更有说服力。
  (三)正视“意外”强化证据意识
  科学探究活动中,不是所有的活动环节都如教师课前预设的那般,总有一些“意外”出现。有的“意外”学生自己就能即时调整处理,但有的“意外”受认知限制不能即时应对解决,甚至在“坚持”还是“服从”的矛盾心理中而选择“从众”,缺乏自证辩论的勇气。教师就应善于发现这些意外,鼓励学生勇于自证辩论,并引导其他的学生也参与到他们的探究结果中来,以找到更多的证据来验证此观点或结论是否合理。对于探究中的“意外”不回避,不简单评判,应该反复验证,真正做到用实践检验真理。
  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引导学生在原有思维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原有认知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最终形成共识,建构起新的概念。学生在对探究中发现的新现象、数据会有一个激烈的思维冲突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构建科学概念之前所经历的思维碰撞过程。因此,要善于抓住“意外”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证意识,并持续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随着新的证据的增加,学生获得的科学知识将会不断完善和深入。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充满信任,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小学生贪玩好动、思维活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同时,要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治班技巧,这样才能积极引导学生在和谐的班级中学习,在快乐的氛围中成长。  关键字:习惯;礼仪教育;美德  行正、身正、言正,三正作则。爱心、关心、用心,三心敬业;用“道”教书,用“爱”育人,提升
期刊
摘要:本案例中女生放假不回家,教育者通过走访与多方沟通,成功解决该女生的行为问题,进一步剖析此种行为出现的原因,总结教育的经验。  关键词:学生;违纪  一、孩子,你为什么不回家  暑假,接一家长来信:老师,李莹从高一开始放假都没有回家,我不知道她到底住哪儿。高二开学了,晚修期间,我与李莹同学谈心,提到她父亲,她从最先的平静变为激动,说不想见他。我认真地讲了些父母养育之恩的道理,但李莹同学并不接受
期刊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都不够完善,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借助适合小学生年龄段认知特点的工具来进行协助。绘本教学作为一种与学生年龄段接轨的教材,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较大的方便。本文在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绘本教学的优势论述了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多个方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能力培养;对策  绘本是小学英语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它以其生
期刊
摘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作文教学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对写话训练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训练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我认为,要想写好作文,就要从低年级抓起,从写话抓起。  关键词: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作文教学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但在学生
期刊
摘要:本文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出发,结合实际案例,立足于转化问题学生的角度,探讨出教师与问题学生相处的三种模式,以期在德育领域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问题学生;相处模式;关注型;倾听型;交流型  有人说:“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母爱,最温暖的爱是友爱。”而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爱,它兼具母爱的无私和友爱的温馨,那就是师爱。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用自己的爱为学生清扫心灵尘埃的过程。可是怎么把这种爱转
期刊
摘要:在我国当前的教学形势下,许多教师把成绩摆在第一位,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就不断“压榨”学生的课外时间,致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大大地缩短,却忽略了教学原本的目的。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所了解到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文化底蕴,促使他们思想意识的发展,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仅仅依靠教学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学课本虽然是教学的典型和范本,但是其内容是有限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是奠定中学生数理逻辑思维的基础,对于中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作用。在教学初中数学时,需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建立一定的知识基础,构建相应的知识框架。为此,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内在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三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问题作出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思维;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对于中学阶段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文主义课程观为理论基础,在简略分析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创造性培养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创造性培养的几点策略: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想象力的培养的重要性;美术教育和游戏进行有机结合,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积极评价幼儿美术作品,保护孩子的创作信心。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创造性培养  21世纪是一个创新教育的时代。育人成才应该从幼儿时期抓起,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培育未来创新人
期刊
“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欣赏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每个能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都值得善待。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师”,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真正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孩子,我们“以爱为师 , 循循善诱”,我们肩负着沉重的责任,所以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于教育事业,忠实地
期刊
三年前,生本理念的提出者——荆志强,到我校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幸福地做老师”,使我眼前一亮。当老师能幸福?如何在有升学压力的高中开展?学生会配合吗?家长同意?带着诸多疑问,我们全校教师在那个平凡的周末学习着这个非凡的教学理念。荆志强老师从自己的人生经历萌生出这套教学理念,并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引来全国各地老师们的课堂观摩,甚至被深圳市教育局聘请至特区去散播该理念的种子,使其在特区生根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