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于9月19日在吉林市举行。此次,两位深受尊敬的老艺术家——张良和王晓棠获得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在中国电影史上有部经典影片,其中的一幕是:一个解放军战士手托炸药包。拉响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那么,您一定会脱口而出,董存瑞!著名表演艺术家张良演绎的董存瑞形象,已深入几代人的心灵。因主演《董存瑞》。张良获得文化部1949年至1957年优秀演员一等奖。还荣获金质奖章一枚。他的代表作有《林海雪原》、《三八线上》等影片。荣获第二届电影百花最佳男演员奖。
张良感叹说:“我今年83岁了,但从没获得过金鸡。这是我的最大遗憾。没想到老了。金鸡奖却给了我一个终身成就奖!”张良还动情地表示要把这个奖献给广东:“我最感谢的就是珠影,因为在我最困难的时期她支持了我的创作。珠影对我有恩。我要把这个奖献给她!”
谈到对吉林市的印象,张良说。自己对这座城市有种特殊的感情,因为他的故乡在辽宁下马塘。这次来吉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停留。但他觉得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能在此举办。正是应了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吉林市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多民族文化交融。有穿城而过的松花江。有举世闻名的吉林陨石。尤其是位于红石国家森林公园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总司令杨靖字密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今年电影节能够在吉林市举办。意义非凡。而提起东北这片热土。张良颇为感叹。当时一个只读了6年书的农村娃,15岁参军到八路军二〇八师宣传队,参军没过几天就随部队去打仗了。1948年的辽沈战役打响了。在“辽沈战役”中。张良他们部队攻打长春外围,“我们天天在强行军北上。第一天走了60里,我没有觉得累,第二天走80里,腿就发酸了。到了第三天走50里就想休息了……实在走不动了,幸好有个好班长带我。拉扯我。才没有掉队。有一次。我差点跟不上队了。吓得要命。远离部队半里地时。我看见班长在等我,‘别松手,快走!’走了几千里后,我们终于到达了长春外围。”长春解放后,他们师奉命立即南下攻打沈阳。进沈阳以后。他们剧社演出过一台歌剧《血泪仇》,剧中没有他的角色,队里就分配他和另一位同志负责大小道具。在演出过程中,他上台扮演了一件道具。眼睛也不敢眨……战火硝烟中。经历枪林弹雨和唱念做打。他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演员。打下沈阳后。他们师宣传队也改名为“卫士剧社”,并成立了军乐队。“就这样,我在军乐队里的职务就是小鼓手。”因为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他的胸前挂已挂上了两枚奖章。“1949年,我们在北京驻防期间,剧社一面演出话剧《气壮山河》。一面筹备参加开国大典。话剧《气壮山河》是我参军后真正当演员的第一个戏。”
在他童年的记忆里,现在印象最刻骨铭心的就是自己当了40天的矿工。那时。他读书的学校接到日本人的通知,要求五六年级的学生去矿里做“勤劳奉仕”。白天去装矿车。矿车很大。他们个小。哪里举得起大的铁锹,因此常常被旁边的日本监工拿着大皮鞭子吓唬……
少小离家中年回。37岁时张良回归故里。可这次是接受“监督改造”的。他和许多艺术家一样。没能逃过“文革”的冲击,张良演完《哥俩好》后,突然一夜之间被派回东北农村劳动。他得到了一份新工作——当一名木材搬运工,一干就是三年。如今回忆起来竟没有任何抱怨。他说,战士嘛。到什么地方都得好好地干,况且当时还有他最心爱的妻子王静珠和他可爱的孩子们陪伴在侧……1972年11月,张良恢复党籍军籍。彻底平反。珠江电影制片厂专门来人。请张良到他们厂工作。于是,张良举家迁住广州。到珠影后。生活总算安定了。张良阔别银幕12年后再演《斗鲨》。此时张良已45岁了。他觉得扮演一个20岁的战士。力不从心。他把自己的苦恼对妻子说了。妻子为了他决定改行。由动画部调入文学部。帮丈夫写剧本。她披挂上阵成国内第一位女制片人,而他,开始了电影导演生涯。他们合作写出了电影剧本《梅花巾》。张良任导演,将《梅花巾》拍摄成电影。非常成功。该片参加了第一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获得“金鹰荣誉奖”。
第一炮打响后,张良有了信心。1982年,他与王静珠又合作写出了剧本《少年犯》。1985年拍成电影,并于当年获得第九届百花奖最佳电影奖。第二炮再次打响。从此,他们激情澎湃。一发不可收。《雅马哈鱼档》、《逃港者》、《女人街》以及电视连续剧《破烂王》等先后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在妻子的全力支持协助下,张良的导演生涯为他带来了人生的第二次辉煌。谈及成功,张良曾说。“我的一生有三个成功的选择,第一个是我在战争年代虽是少年时期,我却成功地选择了参加人民解放军文艺宣传队这条路。路走对了,才引导我走向辉煌。第二是我在电影里扮演了董存瑞,这有些叫侥幸。而我和他的缘分。也是我的年龄、参军的经历与他相互近所致……自从扮演了董存瑞,无论事业、人生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人生的第三个成功选择,是我成功地在众多的美女中选择了我的爱妻王静珠……”
在中国电影史上有部经典影片,其中的一幕是:一个解放军战士手托炸药包。拉响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那么,您一定会脱口而出,董存瑞!著名表演艺术家张良演绎的董存瑞形象,已深入几代人的心灵。因主演《董存瑞》。张良获得文化部1949年至1957年优秀演员一等奖。还荣获金质奖章一枚。他的代表作有《林海雪原》、《三八线上》等影片。荣获第二届电影百花最佳男演员奖。
张良感叹说:“我今年83岁了,但从没获得过金鸡。这是我的最大遗憾。没想到老了。金鸡奖却给了我一个终身成就奖!”张良还动情地表示要把这个奖献给广东:“我最感谢的就是珠影,因为在我最困难的时期她支持了我的创作。珠影对我有恩。我要把这个奖献给她!”
谈到对吉林市的印象,张良说。自己对这座城市有种特殊的感情,因为他的故乡在辽宁下马塘。这次来吉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停留。但他觉得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能在此举办。正是应了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吉林市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多民族文化交融。有穿城而过的松花江。有举世闻名的吉林陨石。尤其是位于红石国家森林公园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总司令杨靖字密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今年电影节能够在吉林市举办。意义非凡。而提起东北这片热土。张良颇为感叹。当时一个只读了6年书的农村娃,15岁参军到八路军二〇八师宣传队,参军没过几天就随部队去打仗了。1948年的辽沈战役打响了。在“辽沈战役”中。张良他们部队攻打长春外围,“我们天天在强行军北上。第一天走了60里,我没有觉得累,第二天走80里,腿就发酸了。到了第三天走50里就想休息了……实在走不动了,幸好有个好班长带我。拉扯我。才没有掉队。有一次。我差点跟不上队了。吓得要命。远离部队半里地时。我看见班长在等我,‘别松手,快走!’走了几千里后,我们终于到达了长春外围。”长春解放后,他们师奉命立即南下攻打沈阳。进沈阳以后。他们剧社演出过一台歌剧《血泪仇》,剧中没有他的角色,队里就分配他和另一位同志负责大小道具。在演出过程中,他上台扮演了一件道具。眼睛也不敢眨……战火硝烟中。经历枪林弹雨和唱念做打。他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演员。打下沈阳后。他们师宣传队也改名为“卫士剧社”,并成立了军乐队。“就这样,我在军乐队里的职务就是小鼓手。”因为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他的胸前挂已挂上了两枚奖章。“1949年,我们在北京驻防期间,剧社一面演出话剧《气壮山河》。一面筹备参加开国大典。话剧《气壮山河》是我参军后真正当演员的第一个戏。”
在他童年的记忆里,现在印象最刻骨铭心的就是自己当了40天的矿工。那时。他读书的学校接到日本人的通知,要求五六年级的学生去矿里做“勤劳奉仕”。白天去装矿车。矿车很大。他们个小。哪里举得起大的铁锹,因此常常被旁边的日本监工拿着大皮鞭子吓唬……
少小离家中年回。37岁时张良回归故里。可这次是接受“监督改造”的。他和许多艺术家一样。没能逃过“文革”的冲击,张良演完《哥俩好》后,突然一夜之间被派回东北农村劳动。他得到了一份新工作——当一名木材搬运工,一干就是三年。如今回忆起来竟没有任何抱怨。他说,战士嘛。到什么地方都得好好地干,况且当时还有他最心爱的妻子王静珠和他可爱的孩子们陪伴在侧……1972年11月,张良恢复党籍军籍。彻底平反。珠江电影制片厂专门来人。请张良到他们厂工作。于是,张良举家迁住广州。到珠影后。生活总算安定了。张良阔别银幕12年后再演《斗鲨》。此时张良已45岁了。他觉得扮演一个20岁的战士。力不从心。他把自己的苦恼对妻子说了。妻子为了他决定改行。由动画部调入文学部。帮丈夫写剧本。她披挂上阵成国内第一位女制片人,而他,开始了电影导演生涯。他们合作写出了电影剧本《梅花巾》。张良任导演,将《梅花巾》拍摄成电影。非常成功。该片参加了第一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获得“金鹰荣誉奖”。
第一炮打响后,张良有了信心。1982年,他与王静珠又合作写出了剧本《少年犯》。1985年拍成电影,并于当年获得第九届百花奖最佳电影奖。第二炮再次打响。从此,他们激情澎湃。一发不可收。《雅马哈鱼档》、《逃港者》、《女人街》以及电视连续剧《破烂王》等先后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在妻子的全力支持协助下,张良的导演生涯为他带来了人生的第二次辉煌。谈及成功,张良曾说。“我的一生有三个成功的选择,第一个是我在战争年代虽是少年时期,我却成功地选择了参加人民解放军文艺宣传队这条路。路走对了,才引导我走向辉煌。第二是我在电影里扮演了董存瑞,这有些叫侥幸。而我和他的缘分。也是我的年龄、参军的经历与他相互近所致……自从扮演了董存瑞,无论事业、人生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人生的第三个成功选择,是我成功地在众多的美女中选择了我的爱妻王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