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血泊、供应、噩耗、情谊、捣米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
3.发现前三段“劝慰——回忆——抒情”这一相同的结构方式,领悟文章“不同句式抒发真情”的写法,并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重难点】
朗读、理解课文,领悟并运用文章“不同句式抒发真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背景导入
1950年美国发起了进攻朝鲜的战争,我国先后派出291万志愿军奔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侵略者。近20万志愿军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永远长眠于那片土地。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归国时,随军记者魏巍目睹了当时送别的场景,写下了报告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再见了,亲人》就节选于此文。
二、检查预习,概括文义
(一)夯实字词之基
第一组:阿妈妮·捣米谣 金达莱
第二组:供应 血泊
第三组:情谊 硝烟 侦察 噩耗 战役
方法指导:
1.通过对词语“噩耗”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我们不但要查资料弄懂词意,还应把它放到课文中去品味。
2.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记住“噩”的笔顺。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深情厚谊
三、品味语言,感悟亲情
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这种深厚情谊?读读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送别的段落,找出相关语句,并做批注。
(一)自读课文,做批注
(二)集体交流
预设一:
1.学生交流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2.教师评价引领
方法一:通过关键动词,想象画面。抓住“带着”“顶着”“冒着”“穿过”“雪中送炭”等关键词,你看到了什么?文中“雪中送炭”送的什么?
方法二:带着感受,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
预设二:
1.学生交流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2.教师评价引领
抓住“唯一”“丢下”等关键词,体会在大娘的心里志愿军比她的亲人还要亲!
总结:从志愿军回忆的一件件往事中,感受到他们与大娘、小金花、大嫂之间的深情厚谊。
四、细读课文,习得方法
(一)发现前三段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诵读情况。
预设:学生回答不好时,出示第一段。
学生边答边顺势板书:劝慰——回忆——抒情
出示第一段,对照第一段总结:前三段都是用这样的写法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
(二)体会不同句式抒发真情
出示聚焦劝慰抒情的部分,学生边读边发现。
板书:不同句式抒发真情
学生再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创设情境,个性化朗读:
大娘不忍分别,送了一程又一程,你快劝劝大娘吧:____________
有的志愿军搀扶着大娘,轻声劝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志愿军们都已经踏上了列车,大娘还是不忍离去,我们挥着手劝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忘怀的还有小金花,虽然十分不舍,但还是和小金花告别吧:____________________
落泪的还有架着双拐送了几十里的大嫂呀: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足以表达这份深之情!
这份情,我们就是在这不同的句式中感受出来的呀!
列车已经启动,所有的情感化作了最深情的呼唤: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我们发现了课文结构的巧妙安排,细细品读,从回忆的往事中感受到了深情厚谊,从不同的句式中读出了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
五、写作训练,拓展运用
生活中离别的场景也有很多,同学们,还有几个月你们就要离开这所学校,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了。离别就在眼前,难忘的事、难舍的情涌上心头。用上这节课所学的方法,把你们的真情抒写出来吧!
(一)学生写,老师巡视
(二)交流,评价紧扣本堂课教学训练点:句式、感情、叙事
六、拓展阅读,升华亲情
请学生课后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了解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情,用朝鲜人民的口吻写一篇《再见了,亲人》。
七、板书设计,呈现亲情
25.再见了,亲人
大娘 劝慰
小金花 深情厚谊 回忆
大嫂 抒情
不同句式抒发真情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小学】
1.正确读写“血泊、供应、噩耗、情谊、捣米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
3.发现前三段“劝慰——回忆——抒情”这一相同的结构方式,领悟文章“不同句式抒发真情”的写法,并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重难点】
朗读、理解课文,领悟并运用文章“不同句式抒发真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背景导入
1950年美国发起了进攻朝鲜的战争,我国先后派出291万志愿军奔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侵略者。近20万志愿军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永远长眠于那片土地。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归国时,随军记者魏巍目睹了当时送别的场景,写下了报告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再见了,亲人》就节选于此文。
二、检查预习,概括文义
(一)夯实字词之基
第一组:阿妈妮·捣米谣 金达莱
第二组:供应 血泊
第三组:情谊 硝烟 侦察 噩耗 战役
方法指导:
1.通过对词语“噩耗”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我们不但要查资料弄懂词意,还应把它放到课文中去品味。
2.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记住“噩”的笔顺。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深情厚谊
三、品味语言,感悟亲情
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这种深厚情谊?读读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送别的段落,找出相关语句,并做批注。
(一)自读课文,做批注
(二)集体交流
预设一:
1.学生交流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2.教师评价引领
方法一:通过关键动词,想象画面。抓住“带着”“顶着”“冒着”“穿过”“雪中送炭”等关键词,你看到了什么?文中“雪中送炭”送的什么?
方法二:带着感受,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
预设二:
1.学生交流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2.教师评价引领
抓住“唯一”“丢下”等关键词,体会在大娘的心里志愿军比她的亲人还要亲!
总结:从志愿军回忆的一件件往事中,感受到他们与大娘、小金花、大嫂之间的深情厚谊。
四、细读课文,习得方法
(一)发现前三段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诵读情况。
预设:学生回答不好时,出示第一段。
学生边答边顺势板书:劝慰——回忆——抒情
出示第一段,对照第一段总结:前三段都是用这样的写法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
(二)体会不同句式抒发真情
出示聚焦劝慰抒情的部分,学生边读边发现。
板书:不同句式抒发真情
学生再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创设情境,个性化朗读:
大娘不忍分别,送了一程又一程,你快劝劝大娘吧:____________
有的志愿军搀扶着大娘,轻声劝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志愿军们都已经踏上了列车,大娘还是不忍离去,我们挥着手劝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忘怀的还有小金花,虽然十分不舍,但还是和小金花告别吧:____________________
落泪的还有架着双拐送了几十里的大嫂呀: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足以表达这份深之情!
这份情,我们就是在这不同的句式中感受出来的呀!
列车已经启动,所有的情感化作了最深情的呼唤: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我们发现了课文结构的巧妙安排,细细品读,从回忆的往事中感受到了深情厚谊,从不同的句式中读出了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
五、写作训练,拓展运用
生活中离别的场景也有很多,同学们,还有几个月你们就要离开这所学校,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了。离别就在眼前,难忘的事、难舍的情涌上心头。用上这节课所学的方法,把你们的真情抒写出来吧!
(一)学生写,老师巡视
(二)交流,评价紧扣本堂课教学训练点:句式、感情、叙事
六、拓展阅读,升华亲情
请学生课后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了解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情,用朝鲜人民的口吻写一篇《再见了,亲人》。
七、板书设计,呈现亲情
25.再见了,亲人
大娘 劝慰
小金花 深情厚谊 回忆
大嫂 抒情
不同句式抒发真情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