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既有钢箱梁桥受力性能的探讨

来源 :市政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ei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成年代较早的一些正在运营的钢箱梁桥,由于早期人们对钢箱梁桥认识不够、设计经验不足,一些钢箱梁桥在设计上存在箱室较宽、顶底板及加劲肋厚度偏小等问题.这导致了结构整体刚度较小,重车过桥时产生明显震动现象.新实施的JTGD64-2015《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对此做出了明确要求,规定了如车行道板厚度、加劲肋最小厚度、横隔板最小刚度等指标.因此,以某既有钢箱梁桥为例,对具有箱室较宽,顶底板、加劲肋、横隔板等构件厚度较薄,结构整体刚度较小,行车震动感强、舒适性差等特点的钢箱梁桥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方案,通过不同加固方案对比,对结构刚度、顶底板应力等的加固改善状况得出相应结论.希望能为同类钢箱梁桥的加固改造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其他文献
2021年10月18日,久马高速C1总承包LM分部水稳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正式开始铺筑,成为久马高速阿坝段第1个开始路面施工的项目,拉开了久马高速公路项目路面施工的序幕.rn项目概况 该项目水稳碎石底基层试验段位于久马高速K33+560—K33+800段右幅机动车道,长240 m,宽13.37 m,厚25 cm,采用天顺长城SP1860-3超大型多功能摊铺机(以下简称SP1860-3)铺筑水稳碎石底基层.
期刊
介绍了广州市某复杂岩溶地区的桥梁桩基溶洞处理工程,该工程采用了“一桩一勘一图一方案”的处理原则,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建议推广该处理原则,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证岩溶地区桩基施工安全和质量,也便于工程计量工作.
2021年11月26日,中联重科新能源产品及碳纤维复合材料新技术发布会在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举行,8大系列16台新能源产品集中亮相,同时发布了首款国产碳纤维臂架泵车,充分彰显了中联重科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以及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
期刊
提出了一种公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路表弯沉验收过程的计算方法,针对实测时路基模量与设计路基模量的差异,给出了公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中路基模量的反算公式.根据各沥青层模量随温度变化明显的特征,先直接估算各沥青层检测时的温度,再代入回归公式求出各层模量.最终将所计算的各沥青层模量、反算的路基模量与水稳碎石、级配碎石模量的推荐值一并代入弹性层状体系,直接计算不同弯沉检测状态下的验收弯沉值,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在城市建设中桥梁设计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综合考虑设计方案的力学指标.因此,以支座连接的双柱墩和墩梁固结的独柱墩匝道桥梁设计方案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全桥的有限元动力模型,对比分析了两者的结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墩梁固结的独柱墩方案在纵桥向的约束效应更强,获得的基频较大;在E2地震作用下,桥墩变形值小、变形限值大,消能耗能作用更为显著.
通过查阅国内外已有实例和文献,总结出平面交叉路口自行车优先通行模式,可分为停止线路口前移模式、独立优先待行区模式和拓展优先待行区模式.探讨了3种模式在北京市平面交叉路口自行车优先通行设计上的适用性方案,并对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为给混凝土桥梁桥面沥青铺装层结构设计提供力学依据,提出一种考虑车辆动载与温度变化耦合作用的桥面铺装结构力学响应计算与分析方法(简称DT修正系数法).通过工程实例,综合对比分析了DT修正系数法与其他计算方法所得力学指标响应值的差异性.结果表明,DT修正系数法得到的各指标响应值比较精准地反映了桥面沥青铺装层的实际工况,推荐采用.
桥梁转体施工时为单点支撑体系,转动体的平衡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重、宽T型刚构桥对不平衡重更为敏感.采用球铰转动测试法对浑水塘特大桥转体结构纵向及横向不平衡力矩、偏心距及摩阻力矩进行了实测并进行配重,以保证转体结构平衡.同时,以球铰摩阻力矩作为不平衡力矩限值,得到转体施工阶段T型刚构桥纵横向偏心距控制值,并对现有部分转体结构桥梁球铰摩阻力矩及转体质量进行了统计,计算出各桥偏心距控制值,为同类型桥梁转体施工控制提供借鉴.
钢横梁吊装是大跨度钢混组合门式框架墩施工的关键工序,封锁点内施工关乎到营业线的安全,施工组织难度大、关注度高.因此,通过对新建商合杭铁路亳州特大桥556~558号墩钢横梁施工进行梳理,分析了工程的重难点,论述了钢横梁封锁点内吊装吊机选型、临时支座安装工艺、增设靠位装置、施工组织等关键施工技术.该技术的实施使该工程钢横梁吊装安全顺利完成,每榀钢横梁吊装实际有效施工时间均控制在45 min左右.
针对城市道路隧道建设期安全保护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了建设期安全保护区定义与范围、安全保护参数与指标以及建设期安全保护管理流程,完善了城市道路隧道建设期安全保护机制,并通过上海市某轨道交通线路穿越大型地下通道的工程实践,分析了建设期安全保护机制应用的情况与效果,验证了该机制安全、适用、有效,相关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