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怎样有效地教”和“怎样有效地学”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问题。本文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老师从教学需要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旋绕、问题情境和课本情境剧表演等实习手段,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情境模拟法 初中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90-02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情境教育与情境模拟教学,情境模拟教学的创设从语文情境教学开始,已有几十年的历程。在世纪大转折的时期,国际基础教育发生了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大震荡、大变革。目前的基本走向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加强课程的综合,注重文理渗透、学科统整;促进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与沟通;推动课程建设的多样化、个性化,以适应学生的选择需要。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目前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还存在着按照以往常规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机械而单调地讲解,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从而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厌倦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按照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阅读教学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等要求,学生阅读作品能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到“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层次。因此,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更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融入到具体的语境中,结合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知识点。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采用一定的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快速引入到教师讲解的内容的语境中,激发并调动起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习文章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关于情境模拟法
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都离不开动机。创新教学活动同样需要创新动机来激发。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他没有别的什么天赋,只要强烈的好奇心。列宁把感性的认识与理论的认识,当作人类认识周围世界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强调把握实在过程时的感性的知觉与思维的特性的重要性。在低级阶段,认识显现为感性的东西;在高级阶段,认识显现为理性的东西。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中生来说,对于未知语境具有较大的兴趣,如果在情境模拟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发展而来,使得学生通过了解自己未知的事物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和意向。在特定的情境中揭发矛盾能诱发求知欲。通过探求“是什么”体现了学生的好奇心,寻求“为什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感觉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1】情境模拟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它激励着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研究问题,探求规律。在教学中,情境教学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进而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在情境中展开冲突能激发挑战性。它突破了传统的“以静态分析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将会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情境模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解分析课文内容的时候,结合周围实体事物来模拟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迅速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全面掌握文章的主旨及精神。教师可以使用典型的投影图案,结合音乐同时使用生动的语言来为学生展现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感悟作者的情感,而且师生还能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及时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一种迅速了解掌握文章意境及内涵主旨的有效形式。情景模拟教学具有的独特性质,只要教师运用得当,就能够获得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通过这种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虽然不是文章语境中描绘的真实情景,只是一种外部形象的模仿或刻画,但仍然可以瞬间捕捉到学生的心理,将其带入情境之中,通过其感同身受,完整再现文章的主旨及精神。除此之外,情景模拟教学将情趣与意象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想象力,激发其认知意识和语言意识,提高了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情境模拟教学的实现手段
1.多媒体展示法
初中语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一种理性的表达,缺乏直观性。这样就使得学生在理解一些课文,特别是一些不熟悉的情形时,往往会遇到理解困难的问题。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关键作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以及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语文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而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精心编排教案,恰当地运用这一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让他们陶醉在课文作者创设的美的情境中。把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让学生在愉悦中吸取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如,有些课文离目前的初中生生活较远,单靠老师介绍,学生很难领会透彻,而且也很难提起兴趣。这时就可以结合使用PPT和flash等手段。如我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中,利用动画演示对于太阳视觉与听觉上感受的科学解释,这样使学生理解起来就更为直观,记忆也更深刻了。 2.音乐渲染法
如果对于每篇课文都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那需要大量耗费精力,也容易走进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误区。对于学生来说,每节课都有多媒体,也容易审美疲劳。对于一些重想象的文章,不妨使用另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音乐引入课堂。例如,在学习《春》时,我通过播放欢快的莺歌燕舞的纯度序曲,加上两段婉转的笛声,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这样很快就可以把学生引入课文创设的情景中去,愉悦了学生心情,渲染教学情景,也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3.问题情境法
问题情境教学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目的地把若干新知识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境中描述的问题解决作为需要解决的目标,激发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到“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技巧。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课上我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提出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学生认真自读课文后提出了很多问题。如:中举显然是好事,但是范进为什么会疯?又是谁治好了范进的疯?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等等问题。当然,要注意不要将课堂上成“满堂问”了。
4.课本情境剧表演法
有时候,为了把教学情境更真切地再现,可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分角色进行表演。主要形式之一就是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它既可以引起学生重视课文预习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文章中相关角色的具体活动,进而引起学生进入角色,体验角色,评价角色的心路历程。让学生把课文中文字的组合形式进行转换,然后变成视觉形态,即把课文内容编写成短剧本,然后分角色用表演形式准确地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结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设置情境,吸引学生,对学生学习起着感化作用,激励作用。
三、结论
随着教改逐步推行,亟待将情境教学进入语文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语文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重视教学情境的模拟就是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是把新课改落到实处。随着多媒体、电子技术的普及与利用,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课堂与外界联系起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真实的生活中,把现代与历史融合起来,学生在这样丰富真实的环境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了他们以后生活所必需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创造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远比拥有大量的知识更重要。通过问题和情景剧创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兴趣才愿意学,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情境模拟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入语文教学的情境中,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发其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知识,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版)[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陆蓓红. 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J]. 文教资料, 2006(19).
[3]邓樊琼. 二期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与实践[J]. 科学教育,2007(3).
[4]张霞.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5]乔桂英.浅论问题情境的创设[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4).
【关键词】情境模拟法 初中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90-02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情境教育与情境模拟教学,情境模拟教学的创设从语文情境教学开始,已有几十年的历程。在世纪大转折的时期,国际基础教育发生了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大震荡、大变革。目前的基本走向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加强课程的综合,注重文理渗透、学科统整;促进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与沟通;推动课程建设的多样化、个性化,以适应学生的选择需要。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目前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还存在着按照以往常规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机械而单调地讲解,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从而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厌倦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按照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阅读教学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等要求,学生阅读作品能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到“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层次。因此,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更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融入到具体的语境中,结合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知识点。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采用一定的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快速引入到教师讲解的内容的语境中,激发并调动起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习文章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关于情境模拟法
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都离不开动机。创新教学活动同样需要创新动机来激发。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他没有别的什么天赋,只要强烈的好奇心。列宁把感性的认识与理论的认识,当作人类认识周围世界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强调把握实在过程时的感性的知觉与思维的特性的重要性。在低级阶段,认识显现为感性的东西;在高级阶段,认识显现为理性的东西。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中生来说,对于未知语境具有较大的兴趣,如果在情境模拟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发展而来,使得学生通过了解自己未知的事物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和意向。在特定的情境中揭发矛盾能诱发求知欲。通过探求“是什么”体现了学生的好奇心,寻求“为什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感觉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1】情境模拟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它激励着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研究问题,探求规律。在教学中,情境教学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进而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在情境中展开冲突能激发挑战性。它突破了传统的“以静态分析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将会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情境模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解分析课文内容的时候,结合周围实体事物来模拟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迅速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全面掌握文章的主旨及精神。教师可以使用典型的投影图案,结合音乐同时使用生动的语言来为学生展现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感悟作者的情感,而且师生还能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及时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一种迅速了解掌握文章意境及内涵主旨的有效形式。情景模拟教学具有的独特性质,只要教师运用得当,就能够获得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通过这种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虽然不是文章语境中描绘的真实情景,只是一种外部形象的模仿或刻画,但仍然可以瞬间捕捉到学生的心理,将其带入情境之中,通过其感同身受,完整再现文章的主旨及精神。除此之外,情景模拟教学将情趣与意象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想象力,激发其认知意识和语言意识,提高了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情境模拟教学的实现手段
1.多媒体展示法
初中语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一种理性的表达,缺乏直观性。这样就使得学生在理解一些课文,特别是一些不熟悉的情形时,往往会遇到理解困难的问题。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关键作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以及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语文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而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精心编排教案,恰当地运用这一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让他们陶醉在课文作者创设的美的情境中。把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让学生在愉悦中吸取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如,有些课文离目前的初中生生活较远,单靠老师介绍,学生很难领会透彻,而且也很难提起兴趣。这时就可以结合使用PPT和flash等手段。如我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中,利用动画演示对于太阳视觉与听觉上感受的科学解释,这样使学生理解起来就更为直观,记忆也更深刻了。 2.音乐渲染法
如果对于每篇课文都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那需要大量耗费精力,也容易走进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误区。对于学生来说,每节课都有多媒体,也容易审美疲劳。对于一些重想象的文章,不妨使用另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音乐引入课堂。例如,在学习《春》时,我通过播放欢快的莺歌燕舞的纯度序曲,加上两段婉转的笛声,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这样很快就可以把学生引入课文创设的情景中去,愉悦了学生心情,渲染教学情景,也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3.问题情境法
问题情境教学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目的地把若干新知识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境中描述的问题解决作为需要解决的目标,激发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到“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技巧。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课上我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提出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学生认真自读课文后提出了很多问题。如:中举显然是好事,但是范进为什么会疯?又是谁治好了范进的疯?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等等问题。当然,要注意不要将课堂上成“满堂问”了。
4.课本情境剧表演法
有时候,为了把教学情境更真切地再现,可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分角色进行表演。主要形式之一就是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它既可以引起学生重视课文预习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文章中相关角色的具体活动,进而引起学生进入角色,体验角色,评价角色的心路历程。让学生把课文中文字的组合形式进行转换,然后变成视觉形态,即把课文内容编写成短剧本,然后分角色用表演形式准确地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结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设置情境,吸引学生,对学生学习起着感化作用,激励作用。
三、结论
随着教改逐步推行,亟待将情境教学进入语文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语文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重视教学情境的模拟就是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是把新课改落到实处。随着多媒体、电子技术的普及与利用,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课堂与外界联系起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真实的生活中,把现代与历史融合起来,学生在这样丰富真实的环境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了他们以后生活所必需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创造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远比拥有大量的知识更重要。通过问题和情景剧创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兴趣才愿意学,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情境模拟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入语文教学的情境中,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发其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知识,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版)[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陆蓓红. 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J]. 文教资料, 2006(19).
[3]邓樊琼. 二期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与实践[J]. 科学教育,2007(3).
[4]张霞.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5]乔桂英.浅论问题情境的创设[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