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导向,促进阅读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huosha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强调目标的指向性和评价的导向性。基于学生质量评价标准,笔者在中职现代文阅读教学领域进行实践探索,课内阅读教学围绕着“明确阅读目标——制定评价细则——实施教学策略——过程综合评价——课后反思修正”展开,课外阅读教学主要以卡片评价加以引导。
  一、问题的提出
  崔允漷教授在《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提出,教学是一个充满问题的专业领域,“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应该是该领域的四大核心问题。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学中,笔者也尝试着整体地、一致地思考上述四个问题,尤其在现代文阅读教学版块开展了基于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教学实践及探索。
  二、评价为导向的教学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要说明的是“为什么教” “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教师需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把握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方式。
  (2)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
  评估是为了获得“教到什么程度”的证据,它代表着学生需要知道的东西,是与目标紧密相联的,对“怎么教”具有指导意义。明确学生在结束时能做什么,最终判断表现的指标又是什么,并对学生作出解释,这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起点。
  (3)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否成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判断。
  由上,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强调目标的指向性和评价的导向性。
  2.以评价为导向的中职现代文阅读教学
  作为中职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文阅读教学旨在“为中职生的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服务,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其人文素养、增强其综合职业能力”。具体而言,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及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见表1。
  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又参差不齐,个人阅历、自身条件又千差万别,这决定了以评价为导向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评价内容上强调职业和能力
  职业教育应“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中職生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应从根本出发,强调阅读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生存,强调适应今后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
  (2)评价功能上强调激励和发展
  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给学生阐明,老师利用各种评价手段的目的不是难为大家,而是让大家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来促进各自的进步和发展。其次,要给予学生明确的反馈,反馈的过程以鼓励为主,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全面运用,主要是肯定其进步,让他们品尝到成功,感受到奖赏,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美国当代心理学家、课程和教育技术专家巴特勒指出:“如果把测验看作主要是一种改进业绩的手段,而不是用它来为学习进步记分评等的话,学生会有最出色的表现。”第三,必须在了解学生智力与潜力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细化,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并以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选择能最有效地解决相应任务的组织学习、刺激学习和检查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着重培养中职生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投入现代文阅读过程。
  (3)评价主体上提倡多元和自主
  中职教学面向社会,坚持教师、学生(互评)为评价主体的同时,需要适当纳入社会(如家长、相关活动主办方及企业成员)评价。另外,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非常重要。中职生存在着学习基础相对较弱、良好习惯尚未形成等先天问题,平时习惯了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数落,存在“习得性无助感”。教师若多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方面引导他们衡量自己的阅读情况,强调这些非智力因素比成绩更重要,那么学生就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学好语文的希望,树立学习信心,减少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
  三、基于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学生质量评价标准,笔者在中职现代文阅读教学领域进行实践探索。课内阅读教学模式基本如下:
  1.明确阅读目标
  现代文阅读设立的目标有四个特征:一是本课阅读目标,要从阅读模块纲要、单元专题计划出发思考和定位;二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必须是提供给学生的而不是教师的,引导学生去达到并通过评价证明标准陈述中的知识或技能(因此行为动词的主体是学生);三是“学生学习的表现行为和结果”,就是在教学结束后,学生应取得哪些进步,能够做到哪些原来不能做到的事情,而不是描述教师打算教的内容;四是要尽可能是“可以观察”的,即目标要尽可能用具体的可测性术语来陈述。例如,在老舍《我的母亲》课文阅读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将学习目标定位为:能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提炼出母亲的品性特点及其对“我”的影响,体会母爱之伟大;能通过诵读文章,找出其中自然朴素又饱含感情的语言。
  2.制定评价细则
  课内阅读教学应以课文的学习目标为考核依据,细化评价标准,运用分层评价方式,渗透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我的母亲》为例,课文阅读评价可以这样设计:①我会读课文。(A.普通话标准,有感情;B.流畅,无错字;C.读完,个别字不会)②我会记词语。(注音解释。A.全对;B.一半以上对;C.一半以下对)③我能理解课文。(文段赏析。A.全对;B.一半以上对;C.少数对或不会) ④我能拓展探究。(表现母爱的名言警句摘录,母亲节贺卡祝语设计。A.全会;B.一半以上会;C.少数会或不会)
  3.实施教学策略
  为实现教学目标、贯彻评价标准,在现代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着力于规划教学策略以帮助所有的学生完成阅读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围绕相关的学习问题进行互动,以一定的活动方式,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从而领悟文本意蕴,掌握自主阅读的能力,培养迁移运用的能力。   首先,创设引人入胜的场景情境,注重情境的新颖性,使学生乐于展开阅读。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喚醒、鼓舞。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中职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焦点,借助多媒体,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场景,引领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语文作品的魅力。教学中,笔者常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实情入手,采用设悬、猜谜、讲故事、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别致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乐于创新学习。例如,在《荷花淀》一课教学时,笔者先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关于战争的联想,接着提供关于战争残酷一面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体验战争场面的惨烈,转而介绍孙犁的小说描写战争生活与众不同的“诗情画意”的特点,引发学生阅读的悬念——“孙犁为什么要这样写战争?”使学生得以带着对孙犁小说特点的初步认知,怀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的问题,有意识地深入阅读、学习课文,具体欣赏孙犁的这篇“淡化了情节的诗体小说”,切实感受孙犁笔下战争中饱溢的人情美。
  其次,设计现实而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注重情境的实践性,使学生精于进行阅读。中职生大多是动觉型或触觉型的学习者,乐于自主操作实践。而且,由于中职生的未来职业方向已基本选定,出于职业趋向,学生常会形成较强烈的“实用”心理。凡与职业有关的课题,教学的内容越是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越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学生自主参与、投入互动的程度也越高。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提炼问题,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围绕具体的问题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相关的活动经验。例如,《雨中登泰山》一课教学时,笔者首先创设职业情境,利用学生好奇心理,邀请学生做“导游”,以“如果你是导游,你将如何带着旅客游泰山”,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然后,借为泰山写广告、为游客设计线路、写解说词的形式,请已经代入“导游”角色的学生履行其责任。学生要完成这些任务,离不了仔细研读课文、收集相关信息,也离不了和老师、同学的互动。无形中,学生已自觉投入到课文鉴赏活动中,阅读能力也因而获得训练。另外,学生在为泰山写广告、为游客设计线路、写解说词的活动中,自身言语实践能力获得了锻炼,实用语文能力获得发展。
  4.过程综合评价
  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对照阅读目标,依据评价细则,自己评价。同时,也利用中职生好胜、好强的特点,适时创设竞争的学习氛围,引入恰当的良性竞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互动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力。在课堂中,笔者常常给定时间,提出挑战性任务,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充分展现学习效果,实现“学以致用”。并通过自己评价、小组评定、教师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学生在互评共议中进一步提升认识,最后达到“学有所得”的目的。
  5.课后反思修正
  课堂讯息万变,尤其是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随时可能生成我们未能预知的想法。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依据学习目标及评价标准,“是否需要补充教学,补充什么”,如何调整实施过程,是我们每节课需要反思的。
  语文阅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中职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与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而,现代文阅读不可仅限于课内的几本书,需要鼓励学生不断汲取课外的营养。基于这点考虑,我校于一年级增设了课外阅读课。课外阅读主要以卡片评价加以引导激励学生爱看书,看好书。课外阅读卡的制作,不仅呈现学生阅读学习的成果,而且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保持思考的习惯,增强动手积累的能力,使学生限于课本的有限阅读视野得以开阔。
  四、结论与反思
  在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导向下,现代文阅读教学实践开展有序,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兴趣获得提高,许多学生找回了阅读的自信,语文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只是,中职语文学业评价要真正取得效度和信度,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操作体系,并在实践中推广验证。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其他文献
现代学徒制在国外已取得较大的成功,目前在我国也得到普遍的认同。但对于不同的国情,特别是对于类似物流与电商专业来说,现代学徒制如何开展与校企融合?现代学徒制下校内的实训建设是应削弱还是应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实训是否都由企业承担?在多年具体的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一些问题思考,以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基于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我们校内实训资金的投
技能竞赛是中职学校及学生发展的关键渠道,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职业教育重竞赛已经成为职业发展热潮。而学生重视竞赛却害怕竞赛,因为在备赛过程中由于训练项目单一枯燥,造成学生在训练一段时间后就会进入瓶颈期,积极性严重下降。笔者作为多年竞赛队教练,以酒店服务技能竞赛中餐宴会摆台项目为例,分析如何更好地提高中职学生竞赛备赛的积极性。  一、概述  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高中有大赛。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可以通过参
一、引言  层酥面团作为一款经典的传统中式面点,一直是一款令人瞩目的点心。它既是每年烹饪省赛、国赛面点项目技能竞赛中的规定作品项目,也是日常教学工作的重难点内容,而其中的明酥制品更是以其工艺难度大、造型丰富、形象逼真,成为烹饪专业学生渴望掌握的工艺品种。本文通过总结这几年实训教学与技能竞赛训练过程中的思维创新与工艺革新,现以象形辣椒酥为例,从配方、工艺、馅心、造型等方面进行工艺分析及成果总结得出技
中等职业教育始终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第一要务,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就业提供必要保障。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教学管理,企业参与到专业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中,理论和实践强强联合,制定出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早在2010年,我校艺术设计部与珠海市汉策教育有限公司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达成合作协议,拉开校企合作的帷幕。至
12月2至3日,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工作指导委员会、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协办。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王扬南,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处长林宇,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等领导出席活动。全国151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45家非试点单位,15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等共计400余人
摘要:中职实操课的纪律与教学效果一直是困扰中职老师的一大难题,特别是一些以男生为主的专业,课堂的纪律与教学效果总难以平衡。本文从学生的特点、专业实训课等特点深入分析,提出了“课堂负面管理”这一管理概念,探讨如何建立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这种模式的课堂中有约束地、更有一定的自主权地展开学习,以达到教、学之间的和谐平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关键词:负面管理;负面清单;实操课;课堂纪律;自主权  中
摘要:青年学生的素质状况决定国家的未来,如何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是众多教育工作者一直苦苦探讨的问题。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下简称南洋学院)作为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所担负的育人目标和责任与其他公办院校并无差别。学院通过军魂育人实践,开启了素质教育特色发展之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优化学院的整体育人环境,塑造学生的完善人格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军魂育
摘要:由于传统的《汽车配件管理》课程授课方式略显单一枯燥,教学效果欠佳,不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的需求,本校汽车专业打造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车间”新模式,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加以了改革创新,并收到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汽车配件管理;教学改革;理实一体;教学实训车间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9-0070-03  一、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2011)提出:英语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应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应包括情感的发展,是对整个人的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与其它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
摘要:“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老师提出的课堂改革新模式,希望通过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降低教师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它虽是针对高校教学中的问题而提出,但中职德育教学也是可借鉴的。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生对心理健康课堂倦怠的原因,以心理健康课程为例进行探索与实践,来论述对分课堂在中职德育课堂实施的可行性。  关键词:中职;对分课堂;心理健康;德育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