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认为我们是帮凶,我们认为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代办员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呢?”
“正信出事之前,已经听到邻县专业合作社老板跑路的消息,但还是没来得及把钱取出来,没想到这么快就波及到我们这里了。”至今回想起来,河北馆陶县房寨镇伴导村村民王永波后悔不已。
早在2010年下半年,他就将自己的4万元养老钱存进了馆陶县正信农副产品购销服务合作社。合作社承诺的高额利息,让他甚至感到“养老有了着落”。与王永波同村,有100多户都是正信合作社的社员。5月中旬,传出正信合作社老板失联的消息,王永波他们也都成为合作社事件的受害者,数量占全村人数的1/3还多。
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出事的消息越来越多,与王永波有着相同遭遇的人员数量也在同步增加。《民生周刊》记者实地调查了解,邯郸市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上千家,出事的合作社数量及受害群众数量不在少数,但具体数字目前尚难估计。
年利率超24%
“没什么门槛,只要交100元入股,就可以成为合作社成员。”王永波指着正信合作社散发的材料告诉记者,社员可享受优惠利率,享受年末的分红以及其他方面的福利。
所谓“优惠利率”,按照他的理解,即存款的高利率。“利率逐年在涨,从开始时14.4%的年利率,到后来的18%。”
不过,和县里其他专业合作社相比,这并不算高。“有些小合作社可以给出更高的利率,年利率超过24%。”他说。
除了高利率的诱惑,王永波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另一个原因是,“存取款方便”。
他告诉记者,一是自己家离镇上的银行较远,平时存取款很不方便;二是普通农民文化程度低,对银行业务办理手续接受有难度;三是农村观念相对保守,普遍存在不露富的心态,存取款涉及个人隐私,不愿让别人代劳。
与王永波不同,刘高峰加入专业合作社则是为了解决“贷款难”问题。“利用这个平台,贷款比较方便。”他说,农民合作社之所以能够成长起来,就是钻了这个空子。
除了经营着一家超市,刘高峰每逢夏秋收获季节会从事小麦、玉米等农产品收购生意。对他而言,最头疼的事就是贷款。
“银行借贷太难,除了物资抵押,还要找一位吃财政饭的公务员做担保。”他抱怨道,即便成功了,繁杂的审批程序最快也要等上一两个月。“商机不等人,这么长时间生意早就黄了。”
不仅自己成了正信合作社的社员,刘高峰还鼓动几位亲戚存进合作社60多万元,但是,他并不承认自己是合作社的代办员。
房寨镇七八公里之外的伴导村,距离馆陶县城十几里,共1100多个村民。村民中有几十户种植苹果、梨等果树,几十户养鸡为主。“虽然村子不算大,但比周边的村都富裕,多数村民都有一定的存款。”王永波说。为了吸收存款,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触角伸到这里。所谓触角,就是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代办员。
帮凶还是受害者?
伴导村的代办员叫张静民。今年62岁的他,曾在村里担任会计30余年。“他比较憨厚、实在,是个好人。”王永波说。
在正信合作社出事前,经他之手吸储600多万元,波及180多个家庭。“这600多万元以本村居民为主,亲戚、朋友、邻居都有,我自己积攒大半辈子的30多万元也存进去了。”张静民说。
从2011年3月开始,张静民成了正信合作社的代办员。“他们去家里找了3次,我都拒绝了,最后他把账放在我家里,碍于情面我才答应做了代办员。”谈起自己成为代办员的过程,张静民说。
另一个村的代办员王明亮告诉记者,正信合作社选择的代办员多为退休村干部、教师、生意人等,因为这些人活动能力都比较强;从年龄上看,老人居多,180多位代办员,70%是50岁以上的人,这些人在村里德高望重,在老百姓中的口碑较好。
5月中旬,得知正信合作社出事的消息后,几乎每天都有村民向张静民追债。家里的5亩土地,是他目前的收入来源。面对600多万元的压力,他根本无力承受。“每亩土地的年纯收入在1000元左右,一年的全部收入是5000元。”他说。
两个月下来,张静民瘦了十几斤。5月底的一天,他写了一份遗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交待一下后事”。“感觉对不起受害的老百姓,对不起亲戚朋友。如果不能把老百姓的钱追回来,我活下去的可能性不大。”他说。
刘高峰告诉记者,张静民并非个例,也有其他代办员试图轻生。“这么大一笔钱,实在顶不住压力。”
“其实我们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王明亮说,因为担心社员们来讨债,平时连家都不敢回,走在村里就会被人指指点点,不知情的村民认为自己是骗子。
“公安局说我们非法,除业务费全部退回外,还要追究相关责任。”采访中,张静民对此很担忧。
“有人认为我们是帮凶,我们认为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代办员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呢?”他问。
人心惶惶
每位社员都在追问:入社的钱能否收回来,何时能拿到?一些社员和代办员通过各种渠道,打探案件的进展,可惜所获不多。
一些代办员成了“出气筒”。“出事以来的两个月,我没吃过一顿安稳饭,没睡过一个安稳觉。遭受了多次围攻、辱骂甚至殴打,平时连家都不敢回。”在电话里,一位代办员对记者说。
而刘高峰有着自己的打算:万一钱收不回来了,他后半生就拼命挣钱把亲戚们的钱还上。“农民挣这些钱太不容易了,都是血汗钱。”
作为华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农业小县,馆陶县拥有240个行政村,人口30万。“从这头到那头,不足3公里。”一位出租车师傅这样描述县城的大小。然而,仅在正信合作社入股的农民就达8700多户,如果每户按4口人计算,大约占到全县总人口的10%。
“入股对象复杂,上有80多岁的老人,下有携老带幼的打工汉,还有残疾人。”曾做过村支书的王明亮认为,不安定的苗头已经开始出现。“如何处理好后续问题,无疑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
就在5月27号,气急败坏的正信合作社社员将馆陶县城阳光超市内的物品抢夺一空。据他们了解,正信合作社将一大笔资金投在了这家超市。记者就“抢夺事件”询问多位社员,他们均表示“只是听说,没参与”。
连锁反应正在发生。据记者调查,目前全县依然在营业的合作社不足20家,这意味着馆陶县有150多家农民合作社已经垮掉,入股农民到期红利无法領取。
正信合作社垮台之后,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关张、老板失联跑路的消息不断传出,令馆陶这个农业县城人心惶惶。
(文中代办员均为化名。)
“正信出事之前,已经听到邻县专业合作社老板跑路的消息,但还是没来得及把钱取出来,没想到这么快就波及到我们这里了。”至今回想起来,河北馆陶县房寨镇伴导村村民王永波后悔不已。
早在2010年下半年,他就将自己的4万元养老钱存进了馆陶县正信农副产品购销服务合作社。合作社承诺的高额利息,让他甚至感到“养老有了着落”。与王永波同村,有100多户都是正信合作社的社员。5月中旬,传出正信合作社老板失联的消息,王永波他们也都成为合作社事件的受害者,数量占全村人数的1/3还多。
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出事的消息越来越多,与王永波有着相同遭遇的人员数量也在同步增加。《民生周刊》记者实地调查了解,邯郸市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上千家,出事的合作社数量及受害群众数量不在少数,但具体数字目前尚难估计。
年利率超24%
“没什么门槛,只要交100元入股,就可以成为合作社成员。”王永波指着正信合作社散发的材料告诉记者,社员可享受优惠利率,享受年末的分红以及其他方面的福利。
所谓“优惠利率”,按照他的理解,即存款的高利率。“利率逐年在涨,从开始时14.4%的年利率,到后来的18%。”
不过,和县里其他专业合作社相比,这并不算高。“有些小合作社可以给出更高的利率,年利率超过24%。”他说。
除了高利率的诱惑,王永波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另一个原因是,“存取款方便”。
他告诉记者,一是自己家离镇上的银行较远,平时存取款很不方便;二是普通农民文化程度低,对银行业务办理手续接受有难度;三是农村观念相对保守,普遍存在不露富的心态,存取款涉及个人隐私,不愿让别人代劳。
与王永波不同,刘高峰加入专业合作社则是为了解决“贷款难”问题。“利用这个平台,贷款比较方便。”他说,农民合作社之所以能够成长起来,就是钻了这个空子。
除了经营着一家超市,刘高峰每逢夏秋收获季节会从事小麦、玉米等农产品收购生意。对他而言,最头疼的事就是贷款。
“银行借贷太难,除了物资抵押,还要找一位吃财政饭的公务员做担保。”他抱怨道,即便成功了,繁杂的审批程序最快也要等上一两个月。“商机不等人,这么长时间生意早就黄了。”
不仅自己成了正信合作社的社员,刘高峰还鼓动几位亲戚存进合作社60多万元,但是,他并不承认自己是合作社的代办员。
房寨镇七八公里之外的伴导村,距离馆陶县城十几里,共1100多个村民。村民中有几十户种植苹果、梨等果树,几十户养鸡为主。“虽然村子不算大,但比周边的村都富裕,多数村民都有一定的存款。”王永波说。为了吸收存款,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触角伸到这里。所谓触角,就是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代办员。
帮凶还是受害者?
伴导村的代办员叫张静民。今年62岁的他,曾在村里担任会计30余年。“他比较憨厚、实在,是个好人。”王永波说。
在正信合作社出事前,经他之手吸储600多万元,波及180多个家庭。“这600多万元以本村居民为主,亲戚、朋友、邻居都有,我自己积攒大半辈子的30多万元也存进去了。”张静民说。
从2011年3月开始,张静民成了正信合作社的代办员。“他们去家里找了3次,我都拒绝了,最后他把账放在我家里,碍于情面我才答应做了代办员。”谈起自己成为代办员的过程,张静民说。
另一个村的代办员王明亮告诉记者,正信合作社选择的代办员多为退休村干部、教师、生意人等,因为这些人活动能力都比较强;从年龄上看,老人居多,180多位代办员,70%是50岁以上的人,这些人在村里德高望重,在老百姓中的口碑较好。
5月中旬,得知正信合作社出事的消息后,几乎每天都有村民向张静民追债。家里的5亩土地,是他目前的收入来源。面对600多万元的压力,他根本无力承受。“每亩土地的年纯收入在1000元左右,一年的全部收入是5000元。”他说。
两个月下来,张静民瘦了十几斤。5月底的一天,他写了一份遗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交待一下后事”。“感觉对不起受害的老百姓,对不起亲戚朋友。如果不能把老百姓的钱追回来,我活下去的可能性不大。”他说。
刘高峰告诉记者,张静民并非个例,也有其他代办员试图轻生。“这么大一笔钱,实在顶不住压力。”
“其实我们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王明亮说,因为担心社员们来讨债,平时连家都不敢回,走在村里就会被人指指点点,不知情的村民认为自己是骗子。
“公安局说我们非法,除业务费全部退回外,还要追究相关责任。”采访中,张静民对此很担忧。
“有人认为我们是帮凶,我们认为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代办员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呢?”他问。
人心惶惶
每位社员都在追问:入社的钱能否收回来,何时能拿到?一些社员和代办员通过各种渠道,打探案件的进展,可惜所获不多。
一些代办员成了“出气筒”。“出事以来的两个月,我没吃过一顿安稳饭,没睡过一个安稳觉。遭受了多次围攻、辱骂甚至殴打,平时连家都不敢回。”在电话里,一位代办员对记者说。
而刘高峰有着自己的打算:万一钱收不回来了,他后半生就拼命挣钱把亲戚们的钱还上。“农民挣这些钱太不容易了,都是血汗钱。”
作为华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农业小县,馆陶县拥有240个行政村,人口30万。“从这头到那头,不足3公里。”一位出租车师傅这样描述县城的大小。然而,仅在正信合作社入股的农民就达8700多户,如果每户按4口人计算,大约占到全县总人口的10%。
“入股对象复杂,上有80多岁的老人,下有携老带幼的打工汉,还有残疾人。”曾做过村支书的王明亮认为,不安定的苗头已经开始出现。“如何处理好后续问题,无疑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
就在5月27号,气急败坏的正信合作社社员将馆陶县城阳光超市内的物品抢夺一空。据他们了解,正信合作社将一大笔资金投在了这家超市。记者就“抢夺事件”询问多位社员,他们均表示“只是听说,没参与”。
连锁反应正在发生。据记者调查,目前全县依然在营业的合作社不足20家,这意味着馆陶县有150多家农民合作社已经垮掉,入股农民到期红利无法領取。
正信合作社垮台之后,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关张、老板失联跑路的消息不断传出,令馆陶这个农业县城人心惶惶。
(文中代办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