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小学阶段是其重要的阶段之一,可以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语文学科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其是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的重要科目,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语文学科是其帮助學习其它学科的重要桥梁,因此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诵读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全面创新语文诵读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92-01
引言
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阅读和写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想要全面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需要对于学生进行全面的阅读和写作的培养,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诵读能力不做重点关注,因此使得学生的诵读能力无法得到全面提高,所以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全面提高教师培养学生诵读能力的意识,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一、小学语文诵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诵读教学认识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教师及学校将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于是教师将语文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点的讲解上。小学课堂一节课40分钟,而诵读的时间往往不到5分钟,由于时间的限定,诵读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诵读成为一种形式上的过渡环节。
2.诵读无目的,且朗读面窄。
小学语文中的诵读主要分为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形式,学生仅仅因为诵读而诵读,没有目标,缺乏目的性,且教师不重视诵读,未进行引导,因此难以达到诵读的效果。教师往往重视班级学习好的学生,个人读的形式普遍,多数学生难以进行课堂上诵读,只是被动地作为听众,学生得不到诵读。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诵读事倍功半,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3.诵读方法单一。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诵读教学,学生只是机械的“跟着念”,学生对课文不了解,难以掌握文章的情感,忽略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对于这种问题的出现,其主要的原因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使用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同时忽略了文中本身的用意,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因此导致学生的语文诵读能力无法提高,从而在侧面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
二、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
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朗读,应选择精美的文章进行阅读,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阅读上,都应该寻找适合学生朗读的内容,并且规范学生的语言,我国地域辽阔,方言无数,小学是最能模仿的阶段,教师发音尤其要标准,语调一定要是普通话。语文老师应在朗读课堂上,严格规范学生的朗读能力。
2.有利于学生语感的积淀。
朗读可以使学生走进文章,语感就是学生朗读时的直觉。只有不断地反复朗诵,才能使学生的感官得到启发,对文章中的意境切身体会,感知文章中的情感,朗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在朗诵的过程中有助于语感的形成。
3.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出口成章需要的是大量语言的积累,只有在大量朗读的基础下,才能活学活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内作品,在朗读过程中注重文章整体不同的语境与语言的运用,在文章材料中领悟规律,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有利于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到美的存在,切身体验美的感觉,进而从朗读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语文教师都知道,小学语文中,大多数文章都适合学生朗读,教师通过朗诵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使学生从朗诵中体会感悟文字的力量,更能唤起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三、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想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最重要的是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在有兴趣的情况下,才能顺利的进行诵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在朗读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应专心研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乐于诵读文章,真正地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2.领悟文章的情感。
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的程度,对文章有着深刻的情感,教师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对文本的情感进行透彻地分析,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中开展丰富的想象,与文本达到默契的进入,有了对文章的感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对作者的情感也有了深刻的体会。
3.指导朗诵的技巧。
学生的兴趣激发、领悟文章的情感以及加强范文的引导和指导朗诵的技巧,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朗诵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指导朗诵的技巧是不可缺少的,学生能够流利、正确、富有感情的阅读都少不了老师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停顿和句子的转折,是朗读一篇文章最关键的地方,把握不同的文章节奏和语速以及情感是特别重要的。
4.合理定制诵读时间。
学生每天都有空闲的时间,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来设定每天诵读的时间,也应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进行定制,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喜欢诵读的文章内容也会有所改变,但是读得越多,读得效果就越明显,每天定制诵读时间,需要学生根据个人自身设计,比如睡觉前的二十分钟,或者每天早上的二十分钟,这样的计划都可以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坚持下来会发现在诵读文章上有显著的提高,也为语文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小学阶段是一个孩子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学习诵读能力会使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轻松不少,在小学语文课中,诵读势必要成为一门科学,也是一个教学目标,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展了诵读课程,尽管诵读课程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但是只有解决了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这门课程。加强诵读能力,重视文章诵读,已经是当今语文课中不可忽视的话题,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诵读的兴趣,运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诵读方法,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丹.关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培训,2017(02).
[2]孙技才.多媒体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7(05).
[3]杨洁芬.浅谈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J].赤子(上中旬),2017(05).
[4]刘青.试论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原则[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92-01
引言
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阅读和写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想要全面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需要对于学生进行全面的阅读和写作的培养,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诵读能力不做重点关注,因此使得学生的诵读能力无法得到全面提高,所以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全面提高教师培养学生诵读能力的意识,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一、小学语文诵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诵读教学认识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教师及学校将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于是教师将语文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点的讲解上。小学课堂一节课40分钟,而诵读的时间往往不到5分钟,由于时间的限定,诵读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诵读成为一种形式上的过渡环节。
2.诵读无目的,且朗读面窄。
小学语文中的诵读主要分为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形式,学生仅仅因为诵读而诵读,没有目标,缺乏目的性,且教师不重视诵读,未进行引导,因此难以达到诵读的效果。教师往往重视班级学习好的学生,个人读的形式普遍,多数学生难以进行课堂上诵读,只是被动地作为听众,学生得不到诵读。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诵读事倍功半,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3.诵读方法单一。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诵读教学,学生只是机械的“跟着念”,学生对课文不了解,难以掌握文章的情感,忽略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对于这种问题的出现,其主要的原因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使用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同时忽略了文中本身的用意,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因此导致学生的语文诵读能力无法提高,从而在侧面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
二、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
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朗读,应选择精美的文章进行阅读,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阅读上,都应该寻找适合学生朗读的内容,并且规范学生的语言,我国地域辽阔,方言无数,小学是最能模仿的阶段,教师发音尤其要标准,语调一定要是普通话。语文老师应在朗读课堂上,严格规范学生的朗读能力。
2.有利于学生语感的积淀。
朗读可以使学生走进文章,语感就是学生朗读时的直觉。只有不断地反复朗诵,才能使学生的感官得到启发,对文章中的意境切身体会,感知文章中的情感,朗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在朗诵的过程中有助于语感的形成。
3.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出口成章需要的是大量语言的积累,只有在大量朗读的基础下,才能活学活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内作品,在朗读过程中注重文章整体不同的语境与语言的运用,在文章材料中领悟规律,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有利于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到美的存在,切身体验美的感觉,进而从朗读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语文教师都知道,小学语文中,大多数文章都适合学生朗读,教师通过朗诵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使学生从朗诵中体会感悟文字的力量,更能唤起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三、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想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最重要的是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在有兴趣的情况下,才能顺利的进行诵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在朗读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应专心研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乐于诵读文章,真正地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2.领悟文章的情感。
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的程度,对文章有着深刻的情感,教师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对文本的情感进行透彻地分析,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中开展丰富的想象,与文本达到默契的进入,有了对文章的感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对作者的情感也有了深刻的体会。
3.指导朗诵的技巧。
学生的兴趣激发、领悟文章的情感以及加强范文的引导和指导朗诵的技巧,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朗诵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指导朗诵的技巧是不可缺少的,学生能够流利、正确、富有感情的阅读都少不了老师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停顿和句子的转折,是朗读一篇文章最关键的地方,把握不同的文章节奏和语速以及情感是特别重要的。
4.合理定制诵读时间。
学生每天都有空闲的时间,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来设定每天诵读的时间,也应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进行定制,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喜欢诵读的文章内容也会有所改变,但是读得越多,读得效果就越明显,每天定制诵读时间,需要学生根据个人自身设计,比如睡觉前的二十分钟,或者每天早上的二十分钟,这样的计划都可以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坚持下来会发现在诵读文章上有显著的提高,也为语文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小学阶段是一个孩子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学习诵读能力会使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轻松不少,在小学语文课中,诵读势必要成为一门科学,也是一个教学目标,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展了诵读课程,尽管诵读课程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但是只有解决了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这门课程。加强诵读能力,重视文章诵读,已经是当今语文课中不可忽视的话题,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诵读的兴趣,运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诵读方法,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丹.关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培训,2017(02).
[2]孙技才.多媒体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7(05).
[3]杨洁芬.浅谈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J].赤子(上中旬),2017(05).
[4]刘青.试论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原则[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