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习困难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数学学习上有困难,难以达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学习吃力,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普遍较差。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特殊的教育措施给予补偿。如果不注意加强对他们进行辅导和转化,一是很难提高班级或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二是这部分孩子中的有些人有可能因此而沉沦,今后成为社会的负担和不稳定因素。
本文结合小学一年级数学“学困生”的特点,谈谈对这类学生的转化与提高。
一、摸清“学困生”的基本现状,为对症下药做好准备。
需要掌握的个人资料包括:1.学困生个人的一般情况。2.学困生的个性心理特征。3.学困生各方面发展的情况:思想品德情况、各科尤其是数学学习情况。4.学困生生活小环境情况。
二、强化个别干预措施,促进转化提高的形成
1、结合“学困生”的相关情况,建立“三卡”,突出动态管理。
即“学困生典型事件观察记录卡”,“学困生个案谈话记录卡”,“教师家长联络反馈卡”三种卡。例如:结合“三卡”的综合功能,可以运用"习惯表"转化学困生。教师要在家长的配合下,师生共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转变计划。通过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逐一列举,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帮助下,教育学困生每天克服一点坏毛病。在监督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经常鼓励学生,适时地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改掉不良习惯的自信心。同时在此教育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有耐心,有毅力,不要让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迁就学生,可以采取奖励与惩罚并用的原则来教育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如果学生的某一毛病已经改掉,就从计划表中删除,如此长时间坚持,就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2、实施“四项优先”,为学困生提供成功机会。
一是“就座优先”。即在排座位时,让学困生坐前面,以便教师直接看到学生的笔记、演算、作业情况,真实地了解“差”的原因:是不愿学,还是不会学;是知识缺漏,还是学习习惯差。这样有利于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困生数学成绩。另外,让学困生坐前面,有利于听清、看清;处于老师眼皮底下,还有利于学困生集中注意力。二是“课堂回答、课堂板演优先”。教师在备课时,要优先为学困生做好“问题的设计”,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先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学困生补充或者回答,两者都给予鼓励。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和练习,让学困生首先回答优先板演,一方面,能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解题能力,并通过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困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得到信息反馈,有助于教师在课内或课外开展针对性的补缺补差。三是作业面批优先,对于学困生,加强数学作业面批的力度和频度,实施边批改边指出错误之处,再当面指导订正,直至做对为止。坚持做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持之以恒。四是“课余辅导优先”,针对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做到每日进行基础辅导,每周实施重点小结指导。
3、优化课堂结构,教学形式丰富多样。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于小学生来说,上课后5分钟到20分钟这段时间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在此时段内,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兴趣维持较好,大脑思维活跃。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设计下列课堂结构:基础训练5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15分钟;尝试练习6分钟;课堂作业10分钟;课堂小结2分钟。这种课堂结构能够为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在构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上,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创设情景教学,经常变换教学形式,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时时刻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激发学困生的参与兴趣。只有这样,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思维敏捷,发言积极。
4、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1)低起点。由于学困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
(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
(3)勤练习。由于学习困难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时间就短的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4)快反馈。学习困难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 老师在安排作业时,尽量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题型,布置难度各异的题目。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學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5、加强个人针对性学习技能指导。
基于学困生在学习中的障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更要注重其学习技能的指导训练,尤其是要从读书方法、识记方法、思维方法等方面加强指导。要在教学中穿插比较、概括、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强化应掌握、运用、巩固的学习方法,如观察的系统性和顺序性;记忆时运用重复方法、联想方法、分类方法等。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相信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关心学困生的点滴做起,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体,还是对于班集体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都将有欣喜的收获!个过程。思是思维活动。感觉和现象只是人们的向导,要想深刻理解,抓住其实质,还必须经过学的独立思考,要促使学生养成善思、勤思、深思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向学生讲述一些常用的思维方法,如反向思维方法,即假设否定老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思是听的深化,思又是理解力的的源泉。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本文结合小学一年级数学“学困生”的特点,谈谈对这类学生的转化与提高。
一、摸清“学困生”的基本现状,为对症下药做好准备。
需要掌握的个人资料包括:1.学困生个人的一般情况。2.学困生的个性心理特征。3.学困生各方面发展的情况:思想品德情况、各科尤其是数学学习情况。4.学困生生活小环境情况。
二、强化个别干预措施,促进转化提高的形成
1、结合“学困生”的相关情况,建立“三卡”,突出动态管理。
即“学困生典型事件观察记录卡”,“学困生个案谈话记录卡”,“教师家长联络反馈卡”三种卡。例如:结合“三卡”的综合功能,可以运用"习惯表"转化学困生。教师要在家长的配合下,师生共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转变计划。通过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逐一列举,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帮助下,教育学困生每天克服一点坏毛病。在监督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经常鼓励学生,适时地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改掉不良习惯的自信心。同时在此教育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有耐心,有毅力,不要让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迁就学生,可以采取奖励与惩罚并用的原则来教育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如果学生的某一毛病已经改掉,就从计划表中删除,如此长时间坚持,就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2、实施“四项优先”,为学困生提供成功机会。
一是“就座优先”。即在排座位时,让学困生坐前面,以便教师直接看到学生的笔记、演算、作业情况,真实地了解“差”的原因:是不愿学,还是不会学;是知识缺漏,还是学习习惯差。这样有利于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困生数学成绩。另外,让学困生坐前面,有利于听清、看清;处于老师眼皮底下,还有利于学困生集中注意力。二是“课堂回答、课堂板演优先”。教师在备课时,要优先为学困生做好“问题的设计”,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先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学困生补充或者回答,两者都给予鼓励。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和练习,让学困生首先回答优先板演,一方面,能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解题能力,并通过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困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得到信息反馈,有助于教师在课内或课外开展针对性的补缺补差。三是作业面批优先,对于学困生,加强数学作业面批的力度和频度,实施边批改边指出错误之处,再当面指导订正,直至做对为止。坚持做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持之以恒。四是“课余辅导优先”,针对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做到每日进行基础辅导,每周实施重点小结指导。
3、优化课堂结构,教学形式丰富多样。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于小学生来说,上课后5分钟到20分钟这段时间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在此时段内,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兴趣维持较好,大脑思维活跃。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设计下列课堂结构:基础训练5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15分钟;尝试练习6分钟;课堂作业10分钟;课堂小结2分钟。这种课堂结构能够为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在构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上,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创设情景教学,经常变换教学形式,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时时刻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激发学困生的参与兴趣。只有这样,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思维敏捷,发言积极。
4、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1)低起点。由于学困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
(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
(3)勤练习。由于学习困难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时间就短的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4)快反馈。学习困难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 老师在安排作业时,尽量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题型,布置难度各异的题目。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學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5、加强个人针对性学习技能指导。
基于学困生在学习中的障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更要注重其学习技能的指导训练,尤其是要从读书方法、识记方法、思维方法等方面加强指导。要在教学中穿插比较、概括、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强化应掌握、运用、巩固的学习方法,如观察的系统性和顺序性;记忆时运用重复方法、联想方法、分类方法等。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相信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关心学困生的点滴做起,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体,还是对于班集体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都将有欣喜的收获!个过程。思是思维活动。感觉和现象只是人们的向导,要想深刻理解,抓住其实质,还必须经过学的独立思考,要促使学生养成善思、勤思、深思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向学生讲述一些常用的思维方法,如反向思维方法,即假设否定老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思是听的深化,思又是理解力的的源泉。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