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改革11年 政府推动式难以为继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orang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1年起,延续十余年、历经反复多轮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近期再有“大动作”。10月10日,《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下称“决定”)发布,决定取消和调整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国务院选择在“双十日”发布这一改革文件,似乎别有深意。
  11年来,从国务院层面讲,原来有40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加上最近这次,一共分六批共取消和调整了2000多项,现在已经不足2000项。应该说改革的决心和力度还是很大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长期关注行政审批改革的资深专家汪玉凯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他同时指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好比政府“拿刀割自己身上的肉”,越到后面改革的难度也越大。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著名行政法专家杨伟东对记者说,“经过十余年,多达六次的行政审批削减,目前的行政审批改革已经走到从单纯追求数量削减到关注行政审批制度本身运行的质量关口。”
  单纯追求数量削减
  国务院此次取消和调整的314项行政审批项目,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投資领域、社会事业项目、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据记者观察,此次调整以证监会和商务部两个部门涉及的项目为多,其中证监会取消和下放的事项达29项。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推出这个削减行政审批的决定,跟出台新36条细则一脉相承。
  10月11日,“决定”的文件发布后,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2001年以来,国务院部门已先后六批取消和调整了2497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原有总数的69.3%;31个省(区、市)本级取消和调整了3.7万余项审批项目,占原有总数的68.2%。
  不过,汪玉凯指出,现在的行政审批依然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政府审批的面太宽,事项过多,审批时自由裁决权太大,有时候程序不规范、暗箱操作,容易发生权力寻租。二是政府管理的事项过多,审批的门槛高,行政许可改革不够,应该让给市场的没有让。三是政府过多地介入了市场的微观活动,影响了市场发挥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与此同时,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比较严重。
  十余年的改革实施下来,虽然审批事项明显减少,但效果不佳,“公章过多”现象仍然广受诟病。接受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著名行政法专家杨伟东认为,原因在于改革往往先易后难,前期调整的审批事项往往含金量较小,更重要的是除了国务院层面的改革,地方政府也积累了大量的行政审批事项,地方对国务院改革精神的落实,及时出台配套削减审批显得尤为重要。
  杨伟东告诉记者,据他所知,现行的行政审批改革运作方式,首先是由国务院提出改革的具体要求或指标,然后各部委去研究、论证,提出取消或调整的事项和理由上报国务院,国务院再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论证制定出最后的方案。许多法学、经济学领域的专家会参与其中。
  这种情况下,一些部门出于现实需要或部门利益等考虑,首先上报一些无关紧要的事项,甚至通过小项目合并进大项,从而变相保留审批制度。
  杨伟东认为,“前期由于行政审批的数量实在太多了,所以削减数量成为主要的改革目标。现在来看,不仅要削减数量,更重要的是通过行政审批事项的改革带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对政府行政权力监管方式的转变,真正起到为社会松绑的作用。”
  仅靠政府改革难推进
  汪玉凯告诉记者,随着改革的深入,行政审批改革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他曾生动的形容行政审批改革为,“拿刀割自己身上的肉”。
  “改革的阻力显而易见,各部门都强调保留审批事项的必要性,希望保留行政审批权,这背后是部门利益。以前取消和调整的大多是一些权力较小,涉及行政部门相关利益较小的项目。” 汪玉凯认为。
  作为行政审批改革最早的参与专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主任余晖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表面上看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取消审批事项,但实际上取消和调整的事项远远没有触及核心的垄断利益,而且越往后,所涉及的行政审批的合法性就越强,取消和改革的难度显然会越大。”余晖认为,“容易砍掉的都只是皮毛,剩下的才会伤筋动骨。”
  在杨伟东看来,目前行政审批改革的动力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行政审批改革属于中纪委主抓工作,相对于国务院各部委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推动力;其次,国家各部委对于过多的行政审批带来的行政责任和风险也有清醒认识;第三就是经济社会对于行政审批改革的呼吁。
  长期以来,行政审批改革经常被外界形容为政府的自我革命,杨伟东认为,从大的政府概念来看,确实是自我革命,但具体而言,中纪委在推动行政审批改革中还是有很大的独立性。
  不过,汪玉凯指出,在中国现行的体制框架下,仅靠政府自身改革,已经很难推进。
  最大的突破口就是推行“阳光政务”,让政府的权力公开化透明化。当然,光公开还不够,还要对权力进行梳理,哪些权力不应该由政府来行使,哪些权力要给市场、给社会行使。首先要规范权力,其次再公开权力,通过社会的“倒逼”来推动政府的改革。
其他文献
六年前写完此书,引得不少师友诧异:我怎么会耗费心力在李宗吾这样一个人物身上?他太有名,说凡有华人处,无人不知李宗吾,大概不算夸张。但,也正因为他如此有名,他留给世人的印象,也已定格在“厚黑教主”这四个字上,这四个字,充满了权谋和毫无底线的自利气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到今日,从大街的盗版书摊到机场书店,各种“厚黑成功学”一直在努力证明这一点。我最初知道李宗吾,也是因为这一定格的历史身份符号,甚至差
期刊
在任何体育赛事中,“新人vs传奇”的比赛都将成为历史的经典战役——像科比vs乔丹、费德勒vs桑普拉斯,这些比赛被人们认为是划时代的标志。人们总是期盼“传奇”的诞生,也渴望有足够强的新人向他们发出挑战。体育比赛中崭露头角的新人就像斗牛场上的斗牛士,他们渴望展现自己的舞台,即使面对看似不可战胜的对手,也要奋力一击。而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巨星,仰着高傲的头,在感慨岁月的同时,努力证明自己依然是王者。  2
期刊
截至9月16日,深圳市劲拓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劲拓股份)已过会6个月仍未上市。公司的上市之路为何意外搁浅?原来这家公司过会半年还未拿到发行批文,无法启动上市进程。  由于自身问题,这家公司很可能折戟IPO。该公司以电子整机装联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主要产品为焊接设备、AOI检测设备、高温烧结炉设备和SMT周边设备,前三项产品为公司的核心产品。但其核心产品之一AOI检测设备的
期刊
先回到伦敦奥运会期间的一个瞬间,某日午后,艳阳高照,我乘班车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内转战场馆,忽见路边上,王仕鹏一人跟随一位志愿者在日头下慢慢走着。那一天该是中国男篮的比赛日,又输了,身旁的记者同行争着说,王仕鹏如何如何神勇,七个三分球让中国队一度不见败象,无奈最终还是撑不住的。  班车很快超越王仕鹏,只见他的身影逐渐模糊,一会儿消逝在一扇小门之中,应该是赛后药检吧。王仕鹏的出现让车上的朋友们开始热议中
期刊
2012年9月,主要发达国家央行集体开闸放水。欧洲央行率先推出直接货币交易(OMT),美联储随即祭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日本央行与英格兰银行也不甘人后。问题在于,集体量化宽松政策是能够拯救疲软的世界经济于水火之中呢?还是会把全球经济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量化宽松政策能够取得预期效果吗?笔者将以QE3为例展开分析。  美联储推出QE3的主要背景包括:第一,经济增长乏力。季度GDP环比增速在201
期刊
十一国庆节前后,股市都涨了几天,让投资者看到一些股市上涨的希望。  其实,经济基本面在这些天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股市本身的利好利空因素都不多,对市场的支持主要是节日期间的维稳情结,和十八大召开日期的确认。  我们可以看到,当中共确定了十八大的开会日程后,困扰中国社会(包括股市)的政治因素,已经趋向明朗。股市对不确定性事情的反映是非常大的,甚至比明确的利好利空更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当确定了开会这件事后
期刊
韩国说唱歌手朴载相(艺名PSY)已经指明前路。10月的第一周,他在英美流行乐榜单上分获冠亚军。他那浮夸的“江南Style”视频(目前已经积累3.5亿浏览量)说明,亚洲经济强国不仅能出口有形商品,也能输出风靡世界的无形产品。在当前令人忧心忡忡的经济增速放缓态势下,大多数亚洲国家应该明白:服务业才是未来。  惨淡亚洲  这是亚洲开发银行(ADB)最新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对该地区的粗略总结。几乎整个亚
期刊
有人说,顾雏军是资本玩家、空手套白狼,也有人说,顾雏军聪明绝顶,是企业界少见的天才。  “评价顾雏军的收购成败,困难在于他的计划才刚刚起了个头就戛然而止。我们很难说如果不出事,他能够把科龙,把格林柯尔做成什么样。”家电行业资深专家罗清启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但是顾雏军很有想象力,他的设想符合行业的趋势。”  曾经是四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2003年,他当选为当年的“CCTV经济年度人物”,
期刊
9月28日~30日,芝加哥,梅迪娜球场,注定将承载起千万球迷的期待。  莱德杯——这场关乎欧美荣誉的战役,将在这块新的战场再度开战。无论最终谁将捧杯,本届欧美双方的全部队员世界排名均在36位以内,其中18人排名世界前20,堪称当今最豪华阵容,将为球迷献上一场高球盛宴。  年龄: 36 出生日期: 1975年12月30日  家乡: Orlando, Fla.  出生地: Cypress, Calf.
期刊
国有企业曾是低效、浪费的典型,但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它已占据中国经济最核心地位,不论规模还是效益,远非民企可比。据2012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名单,中国企业有79家,数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而这79家企业中,有9家港台企业、5家国内民企,剩下的全是国企。  国企越做越大,但舆论对国企的诟病也越来越多。批评来自两方面,一是国企垄断,提高社会成本、压缩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是在“与民争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