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介绍了电力系统的概念和发展简史,重点分析了电力系统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和问题,并对我国电力系统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 电力系统;历史;发展;问题;改革;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3-0005-01
1 电力系统的概念
发电机把石化能、水能、核能、风能和太阳能等转化为电能,电能经变压器、变换器和电力线路输送并分配到用户,在那里经电动机、电炉和电灯等设备又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热能和光能等。这些生产、变换、输送、分配、消费电能的发电机、变压器、变换器、电力线路及各种用电设备等联系在一起组成统一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2 电力系统的发展简史
2.1 早期的电力系统
1831年来自英国的物理学家兼化学家法拉第解释了电与磁之间的关系,将其定义为“电磁感应定律”并且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为电能的产生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1875年来自比利时的工程师格拉姆将改装后的发电机安装于法国巴黎北火车站发电厂,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发电厂,这标志着电能进入了真正的实用阶段。
2.2 近现代的电力系统
1881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小型水电站;1882年,由爱迪生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正规发电厂在美国纽约正式建成,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直流电力系统:总功率之和为662 kW的6台蒸汽直流发电机组成这个发电厂的主要部分,通过110 V的地下电缆向用户供电,他的最大送电距离长达1英里,可以供59家用户的1284盏白炽同时使用;1886年3月大巴林顿在马萨诸塞州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交流送电系统显示了交流输电与直流输电相比的突出卓越性。
19世纪80~90年代,是电力系统的初始创立时期,并在即将踏入20世纪的那几年,确立了交流输电系统与直流输电系统相比的优先发展地位,为20世纪交流高压输电和交流电力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电力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3.1 新中国成立前的电力系统
1882年,英籍商人R.W.Little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在上海创办了上海电气公司,安装了1台功率为11.9kW的蒸汽发电机组,向外滩的15盏弧光灯提供电能,这一举动标志着中国的第一所电气公司建成。当年7月26日,电厂成功开始发电,这标志着电能开始在中国投入使用。
戊戌变法后光绪帝在北京创建了“京师大学堂”,设立了电学和化学等课程。在1938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工学院。1952年称为工科并入清华大学电机系,演变成现在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中国电气事业培养科教人才。
1931年,日本侵占了东北三省并在长春成立“满洲电业株式会社”强行接管东北各地电力设施。为掠夺东北三省的丰富资源,日本人在东北建设了各种火电厂水电厂,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力系统。
3.2 新中国成立之初(1949-1978年)的电力系统
在这段特殊的时期里,中国的电力系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一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时止,全国电力装机总的功率容量达到了5.712×107 kW,与1949年相比增长近30倍;年发电量2566×107 kWh,增长近59倍;其中,1972年建成第一条
330 kV交流输电线路。
3.3 改革开放至今的电力系统
2005年,装机容量5.15亿kW,第一条750 kV交流输电线路投运;2006年,装机容量6.2亿kW;在此后的几年逐渐增加一直到2009年,装机容量8.6亿kW,输电线路总长125万km,已然成为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电网。
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与一月开始运营国内第一条超高压输电线路。这是一条长达640公里,贯穿山西省北部直至湖北省中部的线路,用以解决我国南北东西之间输电不均的问题。
4 我国在电力系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4.1 资源条件制约发展
我国水能、煤炭较丰富,油、气资源不足,且分布很不均衡。虽然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但3/4以上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部。我国有居世界第三位的煤炭储量,人均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5%。我国石油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5%和天然气储备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使用仍然受到开发技术能力不足限制,这些新能源的使用多为间歇性能源,短期内使用的比重不会太高,还需相关技术人才主动研发。
4.2 经济增长方式制约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尚属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按这几年的用电增长速度计算,到2020年我国的电能产量不能应付发电时电能的消耗量,这种发展方式显然是入不敷出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根本性转变,降低消耗,提高能源使用率,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4.3 电力系统安全要求不断提高
我国电力系统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电网的进一步扩展许多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因为电网越大,技术就越复杂,事故可能发生的范围也就越大。所以在保证实现大电网具有大规模输送能量、备用容量小、效率高、成本低的同时,更要注意对电力系统安全的保障,定时检修,有问题及时维修。
5 对我国电力系统未来的展望
5.1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努力开发新能源,提高对新能源的使用效率,优化发电技术,促进多种发电形式共同发展;推进全国联网,在政府的监管下把政企分开,形成公平、开放有序、健康的电力竞争市场体系。
5.2 展望美好未来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投资5000亿元,将建立特高压输电线路四万公里、变电(换流)容量4.3亿千伏安;到2015年建成“三纵三横”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表示,到2020年形成五纵六横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
参考文献
[1]韩祯祥.电力系统分析第五版[M].2005.
[2]中国机经网.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十二五规划出炉[Z].2012.
关键词 电力系统;历史;发展;问题;改革;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3-0005-01
1 电力系统的概念
发电机把石化能、水能、核能、风能和太阳能等转化为电能,电能经变压器、变换器和电力线路输送并分配到用户,在那里经电动机、电炉和电灯等设备又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热能和光能等。这些生产、变换、输送、分配、消费电能的发电机、变压器、变换器、电力线路及各种用电设备等联系在一起组成统一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2 电力系统的发展简史
2.1 早期的电力系统
1831年来自英国的物理学家兼化学家法拉第解释了电与磁之间的关系,将其定义为“电磁感应定律”并且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为电能的产生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1875年来自比利时的工程师格拉姆将改装后的发电机安装于法国巴黎北火车站发电厂,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发电厂,这标志着电能进入了真正的实用阶段。
2.2 近现代的电力系统
1881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小型水电站;1882年,由爱迪生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正规发电厂在美国纽约正式建成,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直流电力系统:总功率之和为662 kW的6台蒸汽直流发电机组成这个发电厂的主要部分,通过110 V的地下电缆向用户供电,他的最大送电距离长达1英里,可以供59家用户的1284盏白炽同时使用;1886年3月大巴林顿在马萨诸塞州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交流送电系统显示了交流输电与直流输电相比的突出卓越性。
19世纪80~90年代,是电力系统的初始创立时期,并在即将踏入20世纪的那几年,确立了交流输电系统与直流输电系统相比的优先发展地位,为20世纪交流高压输电和交流电力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电力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3.1 新中国成立前的电力系统
1882年,英籍商人R.W.Little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在上海创办了上海电气公司,安装了1台功率为11.9kW的蒸汽发电机组,向外滩的15盏弧光灯提供电能,这一举动标志着中国的第一所电气公司建成。当年7月26日,电厂成功开始发电,这标志着电能开始在中国投入使用。
戊戌变法后光绪帝在北京创建了“京师大学堂”,设立了电学和化学等课程。在1938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工学院。1952年称为工科并入清华大学电机系,演变成现在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中国电气事业培养科教人才。
1931年,日本侵占了东北三省并在长春成立“满洲电业株式会社”强行接管东北各地电力设施。为掠夺东北三省的丰富资源,日本人在东北建设了各种火电厂水电厂,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力系统。
3.2 新中国成立之初(1949-1978年)的电力系统
在这段特殊的时期里,中国的电力系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一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时止,全国电力装机总的功率容量达到了5.712×107 kW,与1949年相比增长近30倍;年发电量2566×107 kWh,增长近59倍;其中,1972年建成第一条
330 kV交流输电线路。
3.3 改革开放至今的电力系统
2005年,装机容量5.15亿kW,第一条750 kV交流输电线路投运;2006年,装机容量6.2亿kW;在此后的几年逐渐增加一直到2009年,装机容量8.6亿kW,输电线路总长125万km,已然成为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电网。
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与一月开始运营国内第一条超高压输电线路。这是一条长达640公里,贯穿山西省北部直至湖北省中部的线路,用以解决我国南北东西之间输电不均的问题。
4 我国在电力系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4.1 资源条件制约发展
我国水能、煤炭较丰富,油、气资源不足,且分布很不均衡。虽然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但3/4以上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部。我国有居世界第三位的煤炭储量,人均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5%。我国石油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5%和天然气储备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使用仍然受到开发技术能力不足限制,这些新能源的使用多为间歇性能源,短期内使用的比重不会太高,还需相关技术人才主动研发。
4.2 经济增长方式制约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尚属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按这几年的用电增长速度计算,到2020年我国的电能产量不能应付发电时电能的消耗量,这种发展方式显然是入不敷出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根本性转变,降低消耗,提高能源使用率,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4.3 电力系统安全要求不断提高
我国电力系统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电网的进一步扩展许多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因为电网越大,技术就越复杂,事故可能发生的范围也就越大。所以在保证实现大电网具有大规模输送能量、备用容量小、效率高、成本低的同时,更要注意对电力系统安全的保障,定时检修,有问题及时维修。
5 对我国电力系统未来的展望
5.1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努力开发新能源,提高对新能源的使用效率,优化发电技术,促进多种发电形式共同发展;推进全国联网,在政府的监管下把政企分开,形成公平、开放有序、健康的电力竞争市场体系。
5.2 展望美好未来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投资5000亿元,将建立特高压输电线路四万公里、变电(换流)容量4.3亿千伏安;到2015年建成“三纵三横”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表示,到2020年形成五纵六横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
参考文献
[1]韩祯祥.电力系统分析第五版[M].2005.
[2]中国机经网.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十二五规划出炉[Z].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