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如何根据高中政治课改革的要求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以解决政治课脱离社会实际与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培养跨世纪人才,就成为一个具体的、切实的课题。
一、把握“转”机,寻找“出路”
改革必须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要提高高中政治思想课教学质量,寻找“出路”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转”机:
(一) 从素质教育理论看,素质教育普遍性、发展性、全面性要求实现三个转移:
1.知识学习转移到能力的培养。“为人生做准备”。这是教育社会化的根本要求。在此意义上,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应在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上重要的导向作用。
而且还应随经济发展日益加速而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得到评价与分析、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组织材料与查明关系、综合、在新的领域应用、创造性、利用不完整的信息作决策、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的能力的培养,使其面对工作技能的不断变化而应付自如。
2.学习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能、增强后劲上来,具体地说,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摄取信息与表达信息的基本素养,将学到的知识“活化”,能够“投入运转”,具有很强的生成力。(这种生成力是指通过内在结构体现知识系统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有效的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社会信息化的根本要求。因此,高中政治课改革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
3.由单一教育转移到全面的基本素质教育,保证学生获得道德、审美、价值规范、情感态度等基本素质。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也应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防止学生道德滞纳、人格失调、思想混乱。
把握好以上“转”机,方能保证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从社会学理论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中青年群体所发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类型的转化——青年转型同步发展。当代青年转型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生理上由晚熟转向早熟,此为转型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2.心理上从被动反应转向自觉认知适应型。
3.劳动类型上从体力型转向智力型,青年择业意识转向重智力劳动。
4.社会角色类型上由单一型转向多样型。角色选择上摈弃了“君子重义,小人重利”的价值观,树立了按劳分配、平等竞争、等价交换、效益至上等现代社会价值观。
5.在生活方式上,消费生活、生产劳动、社会交换等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了解和研究青年转型的基本理论,有助于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找到“入脚点”,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三)从教学关系上看,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型转为教与学双主体。据有关调查统计资料显示,30.8%的学生认为政治课要吸引人主要因素在教师,其中教师驾驭教材和驾驭课堂的水平最重要,40.8%的学生则认为主要因素在教学内容,其中教材外辅助资料的学习、运用最重要。
由此看来,教师如何驾驭教材运用辅助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教师通过引进和利用辅助资料拓展教育空间,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通过学习和运用辅助资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全面提高各种基本能力和素质有更大的能动性。
综上所述,将理论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相结合,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必须从科学、合理引进和利用教材外辅助资料“入脚”,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高以适应各种“转”机的根本要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原则”引路,勇于探索
运用辅助资料开展教学是高中政治课备课和上课的基本环节和内容,但在新形势下,必须要从引进及利用的根本原则出发,对辅助材料的内容、类型、运用的方法、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由教育转型、社会转型、青年转型而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核心原则,坚持教材内容为主,教材外辅助资料为辅的引进原则,对教学内容作深加工。本着这些原则,我在高中政治课教学引进和利用辅助资料上作了如下尝试:
1. 适应社会信息化特点,青年学生生理心理早熟以及生活方式开放的特点。
2. 适应青年学生的自主意识、开放意识、角色多重性以及培养人才多种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探索辅助资料的多种运用方式:
(1) 联系法。理论学习联系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充分利用事实材料。
(2) 引路法。以各种辅助资料引入新课,新颖别致。
(3) 主题法。提出学习主题,教师收集材料,将理论知识学习、材料运用分析、思想素质教育和谐统一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典型的是“讨论法”。
(4) 激活法。通过新颖、信息感强、逻辑性强、趣味性强的辅助资料灵活多变的使用,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更高水平的求知欲,使课堂富有生机。
(5) 情景法。主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政治课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形象生动。
以上方法可根据教学目标综合使用,使学生融成对问题的整体认识。
三、 排除“障碍”,拓宽新路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辅助资料的引进和利用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辅助资料的运用要适度,要保持其辅助性、补充性,不得“越位”,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用好辅助资料,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2.教师要做好材料的分类、筛选、综合、更新等工作,注意材料的代表性、时效性及教育价值。
3.材料使用要到位:加工选用到位、课堂引进时机到位、综合教材到位、层次发分析到位、使用教学时间到位、教学过程六环节中材料利用整体把握到位。
4.材料使用要注意读、议、析、结四环节,尤其要重视分析,从而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努力排除以上“障碍”,才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政治课利用辅助资料开展教学,有助于转变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期间分析材料、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需求和能力,以及得到道德、审美、价值规范、情感态度等基本素质的提高。
因此,教材外辅助资料的有效利用是对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机和谐的结合点,在新形势的需求下对其加以改革和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一环。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
一、把握“转”机,寻找“出路”
改革必须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要提高高中政治思想课教学质量,寻找“出路”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转”机:
(一) 从素质教育理论看,素质教育普遍性、发展性、全面性要求实现三个转移:
1.知识学习转移到能力的培养。“为人生做准备”。这是教育社会化的根本要求。在此意义上,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应在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上重要的导向作用。
而且还应随经济发展日益加速而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得到评价与分析、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组织材料与查明关系、综合、在新的领域应用、创造性、利用不完整的信息作决策、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的能力的培养,使其面对工作技能的不断变化而应付自如。
2.学习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能、增强后劲上来,具体地说,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摄取信息与表达信息的基本素养,将学到的知识“活化”,能够“投入运转”,具有很强的生成力。(这种生成力是指通过内在结构体现知识系统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有效的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社会信息化的根本要求。因此,高中政治课改革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
3.由单一教育转移到全面的基本素质教育,保证学生获得道德、审美、价值规范、情感态度等基本素质。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也应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防止学生道德滞纳、人格失调、思想混乱。
把握好以上“转”机,方能保证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从社会学理论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中青年群体所发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类型的转化——青年转型同步发展。当代青年转型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生理上由晚熟转向早熟,此为转型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2.心理上从被动反应转向自觉认知适应型。
3.劳动类型上从体力型转向智力型,青年择业意识转向重智力劳动。
4.社会角色类型上由单一型转向多样型。角色选择上摈弃了“君子重义,小人重利”的价值观,树立了按劳分配、平等竞争、等价交换、效益至上等现代社会价值观。
5.在生活方式上,消费生活、生产劳动、社会交换等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了解和研究青年转型的基本理论,有助于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找到“入脚点”,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三)从教学关系上看,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型转为教与学双主体。据有关调查统计资料显示,30.8%的学生认为政治课要吸引人主要因素在教师,其中教师驾驭教材和驾驭课堂的水平最重要,40.8%的学生则认为主要因素在教学内容,其中教材外辅助资料的学习、运用最重要。
由此看来,教师如何驾驭教材运用辅助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教师通过引进和利用辅助资料拓展教育空间,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通过学习和运用辅助资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全面提高各种基本能力和素质有更大的能动性。
综上所述,将理论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相结合,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必须从科学、合理引进和利用教材外辅助资料“入脚”,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高以适应各种“转”机的根本要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原则”引路,勇于探索
运用辅助资料开展教学是高中政治课备课和上课的基本环节和内容,但在新形势下,必须要从引进及利用的根本原则出发,对辅助材料的内容、类型、运用的方法、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由教育转型、社会转型、青年转型而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核心原则,坚持教材内容为主,教材外辅助资料为辅的引进原则,对教学内容作深加工。本着这些原则,我在高中政治课教学引进和利用辅助资料上作了如下尝试:
1. 适应社会信息化特点,青年学生生理心理早熟以及生活方式开放的特点。
2. 适应青年学生的自主意识、开放意识、角色多重性以及培养人才多种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探索辅助资料的多种运用方式:
(1) 联系法。理论学习联系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充分利用事实材料。
(2) 引路法。以各种辅助资料引入新课,新颖别致。
(3) 主题法。提出学习主题,教师收集材料,将理论知识学习、材料运用分析、思想素质教育和谐统一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典型的是“讨论法”。
(4) 激活法。通过新颖、信息感强、逻辑性强、趣味性强的辅助资料灵活多变的使用,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更高水平的求知欲,使课堂富有生机。
(5) 情景法。主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政治课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形象生动。
以上方法可根据教学目标综合使用,使学生融成对问题的整体认识。
三、 排除“障碍”,拓宽新路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辅助资料的引进和利用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辅助资料的运用要适度,要保持其辅助性、补充性,不得“越位”,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用好辅助资料,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2.教师要做好材料的分类、筛选、综合、更新等工作,注意材料的代表性、时效性及教育价值。
3.材料使用要到位:加工选用到位、课堂引进时机到位、综合教材到位、层次发分析到位、使用教学时间到位、教学过程六环节中材料利用整体把握到位。
4.材料使用要注意读、议、析、结四环节,尤其要重视分析,从而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努力排除以上“障碍”,才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政治课利用辅助资料开展教学,有助于转变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期间分析材料、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需求和能力,以及得到道德、审美、价值规范、情感态度等基本素质的提高。
因此,教材外辅助资料的有效利用是对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机和谐的结合点,在新形势的需求下对其加以改革和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一环。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