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小沐一直在追爱奇艺的一档节目,名字就叫《博物奇妙夜》,这是一档文化主题视频节目,马未都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夜访”丝绸之路沿线的世界级传奇博物馆,介绍了汉唐丝绸之路起点西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北魏最繁荣时期的丝路起点大同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新时代一带一路起点北京故宫清明上河图3.0特展,最后回到中国最早最大的私人博物馆,也是马未都先生创立的观复博物馆,于是她迫不及待地要来安利了。
团子:我知道为什么小沐这么疯狂,最关键的是这个节目里还有琴魔方锦龙先生,就沒有他不会的乐器,他已经成为小沐最新的偶像了!每天晚上她都要在B站刷一发方先生演奏的视频才能睡得着!
晴子:你知道得太多了→_→
小沐(超兴奋):这个节目里还有老戏骨,有老北京古玩顽主,还有各路明星,看大佬们一起畅谈有趣有料的丝路文化和艺术,可以说非常带感了,强推!
林阿饭:这个节目最后回到了中国最早最大的私人博物馆?
小沐:对!就是马未都先生创立的观复博物馆!
川贝:那快开始介绍吧!
一、屏风中的劳模
北京观复博物馆工艺馆与“松溪草堂”之间有一个清初的款彩人物屏风,至今仍发挥着分割空间的作用,以至于许多来参观的观众都没有注意到它。
小沐:听说这可是个至今还坚守岗位的 “老劳模”!
林阿饭(准备充足):我知道!我查过资料,这件屏风由十二扇组成,长度将近七米,高有三米多。流传至今,已存世三百余年,实属不易。其制作采用少见的“款彩”工艺。“款彩”又叫“刻灰”或“刻漆”,是古代漆器工艺的一种。注意啦,“款彩”跟陶瓷中的“粉彩”“珐琅彩”无关。
二、一通马屁拍出来的椅子
想当年太师椅是圈椅的模样,只不过加上了个荷叶托,坐着太师秦桧,圈椅就默默升级了规格。到了后来,太师椅慢慢变得硬邦邦,方方正正,威严肃穆——毕竟少年郎总有一天,也会成长为不苟言笑的威严老者。
圈椅在古代硬木家具中,被公认为最舒适的椅子。
清中期 红木双龙捧寿纹圈椅 观复博物馆藏
靠背呈“S”形或“C”形,优美曲线搭配浑圆的椅圈,小手一搭,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但是,它却没有托住太师秦桧的头巾!
正是因为如此,让手底下的吴渊有机可乘,设计出带有“搭脑”的“太师样”。
清乾隆 紫檀嵌大理石“风光和雅”太师椅 观复博物馆藏
马屁那叫一个响亮!从此所有宝宝的头巾再也不会掉到地上了。但是圈椅舒适归舒适,不符合霸气侧漏的严肃场合。
怎么办?于是太师椅悄悄发生了变化。到了清朝,人们把这一类硬木的、贵重的、显示身份的,椅面、靠背和扶手互相垂直的椅子,都称为清式扶手椅。
方方正正的椅背,规规矩矩的扶手,挺直了腰板,还怕不庄重吗?
清早期 紫檀罗锅枨方桌 厦门观复博物馆藏
小沐:完蛋,要被观复博物馆的小编们圈粉了!
团子:我猜小沐下一句就是“团子,我们约不约了”……
小沐(跳起来):团子,我们寒假去参观吧!
团子:我就知道!哈哈哈!
三、中国人的起居文化
家具是各类文物中与人最亲近和熟悉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它。比如床,人一生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离不开它。
明晚期 黄花梨天圆地方架子床 观复博物馆藏
但我们现在用的床和古人不同,看上图观复博物馆展出的“明晚期黄花梨天圆地方架子床”。这种架子床多在北方使用。在南方地区多用拔步床,如观复博物馆厦门馆展出的榉木拔步床。
明晚期 榉木拔步床 厦门观复博物馆藏
这些床形我们并不算太陌生,但也是大多数人的祖父或曾祖父辈才真正使用过。我们今天使用的床不是摆放在一角,而是放在房间的中央,没有三边围栏而是两侧或者三边都可以随意上下,这是受西方家具文化的影响,蕴含着男女平等的理念。
您看上图法国凡尔赛宫展出的西式架子床。我们的架子床或拔步床都是只能一侧上下,有内外之别,也就形成了尊卑先后的礼数。夫人要睡在内侧,老爷睡在外侧,夫人要起夜或者请老爷坐起从他身后下床,或者绕行老爷脚下,切忌从老爷身上横跨过去,是不是很麻烦?
小沐:我愿意麻烦,我愿意!
团子:你愿意也没用……没这个命!
小沐:啊啊啊啊——我看完这些介绍就更想去参观了!
亲爱的飞碟们,你们是不是也动心了呢?先把综艺追起来,再好好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小故事,最后我们约起来,一起去参观吧!
(文字及图片资料来源于观复博物馆官方网站)
团子:我知道为什么小沐这么疯狂,最关键的是这个节目里还有琴魔方锦龙先生,就沒有他不会的乐器,他已经成为小沐最新的偶像了!每天晚上她都要在B站刷一发方先生演奏的视频才能睡得着!
晴子:你知道得太多了→_→
小沐(超兴奋):这个节目里还有老戏骨,有老北京古玩顽主,还有各路明星,看大佬们一起畅谈有趣有料的丝路文化和艺术,可以说非常带感了,强推!
林阿饭:这个节目最后回到了中国最早最大的私人博物馆?
小沐:对!就是马未都先生创立的观复博物馆!
川贝:那快开始介绍吧!
一、屏风中的劳模
北京观复博物馆工艺馆与“松溪草堂”之间有一个清初的款彩人物屏风,至今仍发挥着分割空间的作用,以至于许多来参观的观众都没有注意到它。
小沐:听说这可是个至今还坚守岗位的 “老劳模”!
林阿饭(准备充足):我知道!我查过资料,这件屏风由十二扇组成,长度将近七米,高有三米多。流传至今,已存世三百余年,实属不易。其制作采用少见的“款彩”工艺。“款彩”又叫“刻灰”或“刻漆”,是古代漆器工艺的一种。注意啦,“款彩”跟陶瓷中的“粉彩”“珐琅彩”无关。
二、一通马屁拍出来的椅子
想当年太师椅是圈椅的模样,只不过加上了个荷叶托,坐着太师秦桧,圈椅就默默升级了规格。到了后来,太师椅慢慢变得硬邦邦,方方正正,威严肃穆——毕竟少年郎总有一天,也会成长为不苟言笑的威严老者。
圈椅在古代硬木家具中,被公认为最舒适的椅子。
清中期 红木双龙捧寿纹圈椅 观复博物馆藏
靠背呈“S”形或“C”形,优美曲线搭配浑圆的椅圈,小手一搭,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但是,它却没有托住太师秦桧的头巾!
正是因为如此,让手底下的吴渊有机可乘,设计出带有“搭脑”的“太师样”。
清乾隆 紫檀嵌大理石“风光和雅”太师椅 观复博物馆藏
马屁那叫一个响亮!从此所有宝宝的头巾再也不会掉到地上了。但是圈椅舒适归舒适,不符合霸气侧漏的严肃场合。
怎么办?于是太师椅悄悄发生了变化。到了清朝,人们把这一类硬木的、贵重的、显示身份的,椅面、靠背和扶手互相垂直的椅子,都称为清式扶手椅。
方方正正的椅背,规规矩矩的扶手,挺直了腰板,还怕不庄重吗?
清早期 紫檀罗锅枨方桌 厦门观复博物馆藏
小沐:完蛋,要被观复博物馆的小编们圈粉了!
团子:我猜小沐下一句就是“团子,我们约不约了”……
小沐(跳起来):团子,我们寒假去参观吧!
团子:我就知道!哈哈哈!
三、中国人的起居文化
家具是各类文物中与人最亲近和熟悉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它。比如床,人一生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离不开它。
明晚期 黄花梨天圆地方架子床 观复博物馆藏
但我们现在用的床和古人不同,看上图观复博物馆展出的“明晚期黄花梨天圆地方架子床”。这种架子床多在北方使用。在南方地区多用拔步床,如观复博物馆厦门馆展出的榉木拔步床。
明晚期 榉木拔步床 厦门观复博物馆藏
这些床形我们并不算太陌生,但也是大多数人的祖父或曾祖父辈才真正使用过。我们今天使用的床不是摆放在一角,而是放在房间的中央,没有三边围栏而是两侧或者三边都可以随意上下,这是受西方家具文化的影响,蕴含着男女平等的理念。
您看上图法国凡尔赛宫展出的西式架子床。我们的架子床或拔步床都是只能一侧上下,有内外之别,也就形成了尊卑先后的礼数。夫人要睡在内侧,老爷睡在外侧,夫人要起夜或者请老爷坐起从他身后下床,或者绕行老爷脚下,切忌从老爷身上横跨过去,是不是很麻烦?
小沐:我愿意麻烦,我愿意!
团子:你愿意也没用……没这个命!
小沐:啊啊啊啊——我看完这些介绍就更想去参观了!
亲爱的飞碟们,你们是不是也动心了呢?先把综艺追起来,再好好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小故事,最后我们约起来,一起去参观吧!
(文字及图片资料来源于观复博物馆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