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影响因素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to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
  摘 要 大学生身体素质对于大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体育锻炼对体重、心理、情绪、人品特质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大学生能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坚持锻炼身体。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心理 情绪 人品特质
  一、体育锻炼在体重控制中的作用
  运动在体重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认同。在1991再版的、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医疗参考书《哈里森内科医学原理》中指出,锻炼应当在任何减肥程序中占有一席之地,将规律性的锻炼整合人减肥程序中,可以增加超重或肥胖者维持降低后的体重的机会。该书也写到,锻炼是降低体重时增加能量消耗的良好途径.对于改善心理和循环系统功能都有极好的作用。在早期的减肥运动处方研究中,Oscai和Woo[1]分别对男性和女性对象进行研究,得出有氧运动对男性和女性降低体重是有效的,他们所降低的体重中绝大部分来自脂肪的重量。相对于控制饮食.特别低限甚至是极低限热量摄人的减肥方式,运动对体重的影响是较小的,通常达到显著性水平的锻炼方法体重下降约为2kg。区别在于运动时间长短不同。
  二、体育锻炼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体育锻炼能提高智力功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
  (二)体育锻炼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培养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还有能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体育锻炼能消除疲劳。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四)体育锻炼能增进快乐,调节情绪。大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参加那些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运动项目,可以从中得到快感,得到乐趣,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并使烦恼、不安、寂寞、自卑等不良情绪得以解除,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
  三、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情绪影响
  根据实际的调查研究分析,愿意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通常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性格开朗,心胸豁达,积极向上。自身个体不愿意或很少愿意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多是因为如下原因:男生较少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和情况按比例由高到低有懒惰、忙学业、体质好不需要、无人指导、没有组织、没有场地、害怕被嘲笑、身体太差无法负担体育锻炼、经济条件限制、没有兴趣以及其他原因,其中有百分之四的男生没有任何原因,单纯的不想参加体育锻炼;女生较少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和情况按比例由高到低有没有组织、无人指导、忙学业、身体太差无法负担体育锻炼、没有场地、害怕被嘲笑、懒惰、体质好不需要、经济条件限制、没有兴趣以及其他原因,其中有百分之一的女生没有任何原因,单纯的不想参加体育锻炼。自身个体不愿意或很少愿意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要低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更易产生拖延懒惰、自卑自闭、消极等负面情绪[2]。
  自身个体不愿意或很少愿意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要低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更易产生拖延懒惰、自卑自闭、消极等负面情绪。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经过酣畅淋漓的体育活动,身心都会得到一种放松和释然,从而达到一种愉悦和幸福感。同时体育锻炼多需要多人进行和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参加这样的体育锻炼中,能认识更多相同爱好的性格的朋友,在锻炼中互相帮助、相互促进,而参加团队体育活动的意识交流更能增进同学、朋友之间的凝聚力,可以在相互配合中增加对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在人际交往能力也会自主的对自己提升。
  体育锻炼,对于个体的身体的强弱、体魄的塑造、气质的培育、性格的影响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几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讲都是需要培养和提高的:身体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健康体魄作为保证,才能顺利完成学业、顺利的进行生活,是一切活动的基本保障;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女生都希望拥有修长匀称的身材,大学男生渴望拥有健美的肌肉和满意的身高,这些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的途径逐渐达成,同时体育锻炼还能提高身体的协调度,使得姿态、动作看起来更加轻巧流畅,从提高大学生个人的整体形象;单单靠外在还不够,人内在的修养将会通过气质流露出来,常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从精气神上是有异于鲜于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他们常常表现的更加阳光有朝气、更加精神焕发;性格更是每个人都不容忽视的部分,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往往都更加自信,更加开朗,会更少出现自卑、抑郁等的负面情绪。
  四、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于学生人格特质的改善具有良好作用,这个作用不存在锻炼方式上的区别。因此,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对于锻炼方式则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任何方式都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还应该提醒学生不要忘记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与其他人的互动与交流,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人格特质全面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Oscai LB, Williams BT. Effect of exercise on overweight middle-aged males[J]. J Am Geriatric Soc.1968(16):794-797.
  [2] 吴限.身体锻炼对大掌生情绪特征影响的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
  [3] 郑德伟.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J].体育教育.2011(11):59.
其他文献
动物发育良好的卵子经体外成熟、授精、胚胎培养可获得完整的后代个体,大量的比较研究证实性成熟前一些哺乳动物如小鼠、猪、牛、山羊等卵泡卵子在体外成熟和受精后的发育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2  摘 要 生活方式是影响人类体质与健康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的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物质及精神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以青岛市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入手,
集资建矿是国家在“六五”、“七五”期间出现的煤矿基本建设新形式。集资煤矿建成投产后,向集资各方按投资比例提供一定数量的煤炭(即国家计划价煤炭),作为集资方的投资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  摘 要 本文首先对人格从社会学角度做以解释,人格的形成与人自身素质有关,教育对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本文从体育对人格因素影响的培养五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体育 人格 培养  人格从社会学角度解释是指:人的尊严价值和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  摘 要 传统的以田径项目为主要内容学校体育竞赛已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也不能适应现代学生身体的发展需求。本文对目前学校体育竞赛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与课外体育活动、趣味运动比赛相结合的,小型多样的学校体育竞赛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构想。  关键词 体育竞赛 现状 改革  学校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对体育文化发展越来越迫切。高尔夫这项运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慢慢走进中国社会。这需要当代的大学生更全面的认识高尔夫。文章从高尔夫教育在国外与国内发展现状出发,指出高尔夫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及阐述了在高校开展高尔夫选修课对体育文化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 高尔夫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  摘 要 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本文试图从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入手,阐述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如何构建这种关系供体育同仁们借鉴与磋商。  关键词 构建 师生 关系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出色完成教育教
1.1991年7月初,在由河北省煤炭厅于北戴河主持召开的“河北省煤炭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河北煤炭》及其主编吴成文同志的《科技期刊标准化探讨与实践》一文双双荣获优秀科
本试验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动物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分四期进行,每期10天,依次饲喂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体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学已经不是仅仅局限于强身健体了,而如何在体育课中发展学生个性成了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讲述怎样在体育课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 体育课 学生个性  一、体育课发展个性的一般原则  (一)要认真识别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  要培养发展个性,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