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慈善早日走出“塔西佗陷阱”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届慈展会”9月19日开幕,《2014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发布,2014年,我国境内接受国内外社会捐款捐物总额共计1042余亿元,单笔大额捐赠突破百亿元,这也是全国捐赠总量在没有大灾的情况下首次突破千亿元。
  中国慈善捐款首次突破千亿元,这对慈善事业来说自然是一大喜讯,特别是在近年来“郭美美事件”、“小数点事件”等与慈善组织相关的负面新闻陆续被曝光,慈善机构一次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并由此引发的“诈捐”“敛财”等质疑,使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受到极大损害的情况下,这样的消息更具积极意义。
  不过,虽然2014年慈善捐款总体有所上升,但我们也应看到,这种上升主要体现在全国企业捐赠、人民团体与社会组织、政府捐赠的占比上,而个人捐赠占比约为11%,已连续3年下降。这表明,社会公众对中国慈善的信任度并未有实质性改善。此前就有媒体调查显示,“透明度”为公众对慈善组织的“第一要求”,而对目前慈善组织透明度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的公众仅占23.5%;约八成公众表示,“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或“一般”。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政治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塔西佗陷阱”,意思是说,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中国慈善所面临的困境,正是“塔西佗陷阱”的具体体现。人们对中国式慈善缺乏信任,主要是由于慈善组织运行管理透明度不高、相应慈善信息缺乏公开性。进一步分析,中国慈善组织所面临的信任危机,归根到底还是一种社会公众对目前许多慈善组织的运行管理,难以形成信任的体制化危机。正如原民政部部长徐永光曾提到的,“世界银行前行长曾告诉我,华人的慈善捐款热情很高。中国人现在的捐款数量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并不是文化的原因,而是制度的原因。中国人有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而现在的体制抑制了这种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公众本就脆弱的善心,受到哪怕是一丁点儿的伤害,都会被无限放大。
  慈善,是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正能量,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做慈善,本是光明正大、值得赞扬的好事,现在反倒让民众闹心、让善者劳神,岂不令人心痛?这种尴尬状况不仅影响和削弱了社会各界的慈善热情,对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蒙上一层厚厚的“不信任”外衣,也阻碍和制约了我国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繁荣。因此,当务之急,中国慈善亟需走出“塔西佗陷阱”,尽快重塑公信力。
  那么,如何才能打消这些关于慈善黑幕的疑虑,让慈善机构和工作人员重新被民众所信赖呢?关于这一点,世界上许多成熟的经验表明,在制度约束下实现账目公开,实行透明化运作,是慈善机构和个人化解危机、赢回信任的最好办法。所以,慈善透明化恐怕是当前的唯一出路。当慈善工作的账本能够公开示人,每一笔慈善捐款的去向都十分清晰时,笔者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为慈善事业出钱出力。换言之,慈善事业只有赢得了民众的充分信任,才能得到普遍的支持,取得更大的发展,最终令更多需要慈善帮助的人受惠。
  不管怎么说,“慈善捐款首次突破千亿元”都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能够促进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但中国慈善要想走出“塔西佗陷阱”,还需要假以时日,要维护公众对中国慈善的信心,唯有信息公开透明一途,只有实现慈善透明化,才能让公众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监督,才能倒逼慈善组织改进自身工作,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精打细算、锱铢必较,将慈善捐赠的使用效率发挥到最大,从而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也唯有早日实现慈善透明化,才能真正对得起每一份善心,赢得广大民众的信任,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段培华
其他文献
肉鸽饲养,必须根据幼鸽的年龄、性成熟期适时巧分养、巧配对、巧筑巢、巧脱壳,做好"四巧"才能获得养殖高效益.1 巧分养幼鸽长到5~6月龄便开始发情,为防止早配和品种退化,在鸽
细菌性烂鳃病是危害养鱼业的严重病害,其全国流行,时间4~10月,尤以夏秋流行较多。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鱼养殖密度越高,水质越差,抵抗力越小
上世纪末我国养鹿业出现了新变化,即以国有养鹿向私营养鹿为主的形式转变.中小养鹿企业迅速掘起,那些刚刚起步的养几只、十几只、几十只、几百只鹿的中小鹿场,经验不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