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中学教育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学生的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已不仅局限于教材。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习得知识,增长能力,教育正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探究式学习无疑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特别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倡导探究式学习更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究式学习综合了自主学习理论、协作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设计,较好地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思想。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初步阐述探究式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式学习方式;自主;探究;任务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对已有资料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式学习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而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基于此,在一线教学的过程中,我积极主动地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经过几年实践,我初步总结出了探究式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分为“教师创设任务—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评价总结”三个阶段。
本文将以粤教版信息技术高一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第一节认识信息资源管理一课为例详细说明在这节课中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应用。
1 教师创设任务
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有多种,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仅限于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管理。
任务1利用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器对磁盘文件进行分类保存和管理,分析文件管理有什么样的特点和方法。
任务2利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组织和管理学生学籍信息、同学成绩数据统计表等,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数据管理的具体方法及特点。
在探究式学习的第一阶段,教师要将教学的内容蕴涵在任务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教学内容,还学会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创新等素质。探究式学习的任务在设置时,一定是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为依据的,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来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和掌握技能。大体来说,探究式学习任务的设计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1 明确性
任务是什么,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任务要交待清楚,这是前提。常常在听课中,教师布置的任务不清晰,学生没有理解老师究竟想让他们做什么。这是探究式教学中的大忌,因为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思考、讨论、质疑,最后让学生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学生从开始就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这样的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比如在本案例,信息管理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我们本节课要学生关注的是用计算机来管理信息的特点和方法,这就限定了信息管理所用的方法。在任务2中,利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组织和管理学生学籍信息等,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该任务是要用电子表格Excel软件来分析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特点,这样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1.2 科学性
任务的设计首先要依据学科知识结构和课程标准,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安排合理。任务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去自主探究,倘若设置得很难,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探究而不得,那么这个任务就不合理、不科学。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这节课,用资源管理器来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对于高中学生,属于已掌握的知识,任务1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知识体系上,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来得出计算机文件管理的特点和方法。
1.3 层次性
一般来说,一节课中会有多个任务,而这些任务的设计要注意有一定的关联性,甚至是递进性,下一个任务与上一任务有关联才会使任务不突兀,任务在难度和梯度上要有层次,这样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才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从学习过程来看,当一个任务完成了,又会产生新的认知需求,同时新的任务就产生了,这样的设置会使课堂教学水到渠成。因此在任务的层次设计时,要深挖任务之间的联系,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
本节课的两个任务,有较明显的层次性,任务1 是基础,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任务2首先要求学生对电子表格软件Excel熟练掌握,才能谈到对电子表格软件处理数据特点的分析,显然任务2比任务1对学生的要求更高,设计得更有深度。
1.4 开放性
开放性强调的是在设计任务时,要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要设计任务中的“可扩展点”,使任务具有一定的回味,让学生去进行发散性思维。任务的完成是教学的基本过程,任务完成之后,学生能有不同的领会,进一步对任务进行发挥与完善。这样的设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欲望。
任务2的设计,教师提供了两个表格文件让学生对其分析,在相互对比中,找出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的特点,对完成的任务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充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2 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明确任务后,任务的完成是否依赖学生个人的自觉探索是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关键。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上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行为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建构主义的核心即学生的主动性。实施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所以,教师不能急于去讲解如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而要将自身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助手、朋友和向导。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2.1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性是探究性学习的本质,离开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式学习只能沦为空谈。对于学生,探究的能力、态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创新精神,都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养成,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让学生作为独立思考者成长。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一个指导者。我们要做的就是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凭借以前的知识和经验去自主的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或问题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将学生的思路引上正确的道路。 2.2 不固化学生的思维
在本节课的任务1中信息资源管理中文件的分类存放,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而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按文件类型来分,这就是不合理的,只要学生的分类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就可以。所以在我的课上,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或兴趣,分类的方式也是不一而同,有按内容分的,有按类型来分的,还有按时间和主文件名的字母序号来分的,学生在分类完成之后,通过相互交流,反过来又会试着用其他同学提供的分类方法来再次进行分类,在不断的分类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哪种方法更好地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试想,这不就是我们教师想要达到的目的吗?如果从一开始教师就严格要求学生统一按类型来分,学生就会失去尝试其它方法的兴趣和机会。教师要切记,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学习个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完成任务的方法和过程也会有不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新,不求标准化,要让他们发挥想象,寻求完成任务的不同路径,不能让探究的过程模式化、固定化。不固化学生的思维,学生才能有所创新,而这个创新的过程,能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更持久的信心。
任务2图表管理文件的方式和特点,学生的探究可能并不一定能达到教师或教材的要求,这也很正常。不求完美,但求突破。教师不要因为学生的探究结果不够深刻、不够水平而去干涉他们。探究式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试想,学生若从一开始就努力与标准答案的方向去靠近,那么探究就失去了意义。强调探究式学习的教育价值,注重的是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体验和表现比结果更重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交流和合作,在探究中得到发展,是探究式学习最主要的目的。
2.3 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由于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集思广义,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相互交流、协作,培养了相互尊重、理解以及正确表达意见的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同学之间能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协商,相互促进,则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获得更正确的认识。而要达到这一切,首先依赖于教师的分组,组内成员之间的水平高低对探究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在长期的教学观察中,我认为,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特点,异质分组通常更有优势。首先,在学习上,同伴互助真正得到了落实。一般说来,在异质小组里,优秀生多是小组长,他们能自觉地对学习能力较低的同学进行学习上的指导,发挥小老师的作用。第二,伙伴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异质小组里,融合是大趋势,个性不同的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彼此增进了了解,学会了相互尊重、沟通,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三、思维方式得到了丰富。在异质小组里,由于每个成员的社会经历、知识领域不同,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而正是这些思想上的碰撞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产生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4 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每完成一个任务,学生就会感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将会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知的欲望,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同时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如果所有的问题都能轻易解答,学生会认为本节课的内容很容易或自己已经掌握得很好,就会对课程产生一种轻蔑感或沮丧感。任务的设置要让学生有求知的欲望,有利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5 网络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网络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最大的资源空间。网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大规模的信息库,从而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能主动建构知识、实现知识自我更新,真正起到了“探究”的作用。 机房网络环境为学生探究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背景知识,这是信息技术课程明显优于其他学科的一点。
3 教师评价总结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完成任务,获得知识,但这个过程中,学生个体知识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例如在本案例中,学生对于用计算机来管理信息资源的方式和特点只停留在自己探究的结果上,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教师的精心总结也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在总结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3.1 对探究过程的经验、教训和成功之处进行总结
一是在知识方面,学生在自主探究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学生疑惑或易错之处,因此我们在总结的时候应该把一些典型的问题提出来和学生共同探讨,避免类似的问题再出现。在对学生的错误和问题进行总结时,还要对好的方法进行介绍、交流,积累经验,为以后探究式学习顺利展开奠定思想基础。
二是在情感方面,探究活动虽然是学生之间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此袖手旁观。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细致地观察,对探究活动中有较大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个性突出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还要注意对部分在活动中懈怠的学生时时提醒,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来。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成长,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还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较明显进步。教师要在探究中引导学生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正确表达个人看法、学会批判、学会反思,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思想上建设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3.2 通过总结,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脉络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是循着任务去思考,从而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结构的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没有形成整体的结构。因此教师在进行总结时不仅要用直观的语言,而且还要精心设计板书对本节内容进行完整的概括,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以任务2计算机对数据管理为例,经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最后得出结论:用图表处理软件管理数据,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结构清晰,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有利于规范管理数据,但当修改表格结构时会直接影响数据。同时由于存储量和数据结构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适合用图表处理软件。这样,学生对这部分学习内容就有了全面直观的认识,在探究之上的总结起到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板书,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板书附下: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课都适合于探究式学习方式。要组织起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必须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有些知识,不适合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去获取,这时接受式学习就是适合的;有些知识可以设计成探究活动,但由于知识本身比较难,在探究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成功,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成了“陪探”,导致课堂效率太低,效果往往不如直接学习。 对于各方面条件都适合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知识,我们教师一定要甄别出来。要通过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来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接受到研究,由单一到多元,由封闭到开放,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这也正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式学习方式;自主;探究;任务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对已有资料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式学习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而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基于此,在一线教学的过程中,我积极主动地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经过几年实践,我初步总结出了探究式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分为“教师创设任务—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评价总结”三个阶段。
本文将以粤教版信息技术高一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第一节认识信息资源管理一课为例详细说明在这节课中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应用。
1 教师创设任务
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有多种,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仅限于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管理。
任务1利用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器对磁盘文件进行分类保存和管理,分析文件管理有什么样的特点和方法。
任务2利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组织和管理学生学籍信息、同学成绩数据统计表等,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数据管理的具体方法及特点。
在探究式学习的第一阶段,教师要将教学的内容蕴涵在任务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教学内容,还学会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创新等素质。探究式学习的任务在设置时,一定是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为依据的,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来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和掌握技能。大体来说,探究式学习任务的设计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1 明确性
任务是什么,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任务要交待清楚,这是前提。常常在听课中,教师布置的任务不清晰,学生没有理解老师究竟想让他们做什么。这是探究式教学中的大忌,因为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思考、讨论、质疑,最后让学生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学生从开始就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这样的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比如在本案例,信息管理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我们本节课要学生关注的是用计算机来管理信息的特点和方法,这就限定了信息管理所用的方法。在任务2中,利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组织和管理学生学籍信息等,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该任务是要用电子表格Excel软件来分析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特点,这样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1.2 科学性
任务的设计首先要依据学科知识结构和课程标准,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安排合理。任务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去自主探究,倘若设置得很难,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探究而不得,那么这个任务就不合理、不科学。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这节课,用资源管理器来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对于高中学生,属于已掌握的知识,任务1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知识体系上,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来得出计算机文件管理的特点和方法。
1.3 层次性
一般来说,一节课中会有多个任务,而这些任务的设计要注意有一定的关联性,甚至是递进性,下一个任务与上一任务有关联才会使任务不突兀,任务在难度和梯度上要有层次,这样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才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从学习过程来看,当一个任务完成了,又会产生新的认知需求,同时新的任务就产生了,这样的设置会使课堂教学水到渠成。因此在任务的层次设计时,要深挖任务之间的联系,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
本节课的两个任务,有较明显的层次性,任务1 是基础,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任务2首先要求学生对电子表格软件Excel熟练掌握,才能谈到对电子表格软件处理数据特点的分析,显然任务2比任务1对学生的要求更高,设计得更有深度。
1.4 开放性
开放性强调的是在设计任务时,要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要设计任务中的“可扩展点”,使任务具有一定的回味,让学生去进行发散性思维。任务的完成是教学的基本过程,任务完成之后,学生能有不同的领会,进一步对任务进行发挥与完善。这样的设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欲望。
任务2的设计,教师提供了两个表格文件让学生对其分析,在相互对比中,找出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的特点,对完成的任务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充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2 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明确任务后,任务的完成是否依赖学生个人的自觉探索是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关键。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上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行为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建构主义的核心即学生的主动性。实施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所以,教师不能急于去讲解如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而要将自身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助手、朋友和向导。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2.1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性是探究性学习的本质,离开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式学习只能沦为空谈。对于学生,探究的能力、态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创新精神,都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养成,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让学生作为独立思考者成长。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一个指导者。我们要做的就是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凭借以前的知识和经验去自主的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或问题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将学生的思路引上正确的道路。 2.2 不固化学生的思维
在本节课的任务1中信息资源管理中文件的分类存放,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而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按文件类型来分,这就是不合理的,只要学生的分类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就可以。所以在我的课上,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或兴趣,分类的方式也是不一而同,有按内容分的,有按类型来分的,还有按时间和主文件名的字母序号来分的,学生在分类完成之后,通过相互交流,反过来又会试着用其他同学提供的分类方法来再次进行分类,在不断的分类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哪种方法更好地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试想,这不就是我们教师想要达到的目的吗?如果从一开始教师就严格要求学生统一按类型来分,学生就会失去尝试其它方法的兴趣和机会。教师要切记,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学习个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完成任务的方法和过程也会有不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新,不求标准化,要让他们发挥想象,寻求完成任务的不同路径,不能让探究的过程模式化、固定化。不固化学生的思维,学生才能有所创新,而这个创新的过程,能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更持久的信心。
任务2图表管理文件的方式和特点,学生的探究可能并不一定能达到教师或教材的要求,这也很正常。不求完美,但求突破。教师不要因为学生的探究结果不够深刻、不够水平而去干涉他们。探究式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试想,学生若从一开始就努力与标准答案的方向去靠近,那么探究就失去了意义。强调探究式学习的教育价值,注重的是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体验和表现比结果更重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交流和合作,在探究中得到发展,是探究式学习最主要的目的。
2.3 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由于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集思广义,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相互交流、协作,培养了相互尊重、理解以及正确表达意见的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同学之间能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协商,相互促进,则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获得更正确的认识。而要达到这一切,首先依赖于教师的分组,组内成员之间的水平高低对探究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在长期的教学观察中,我认为,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特点,异质分组通常更有优势。首先,在学习上,同伴互助真正得到了落实。一般说来,在异质小组里,优秀生多是小组长,他们能自觉地对学习能力较低的同学进行学习上的指导,发挥小老师的作用。第二,伙伴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异质小组里,融合是大趋势,个性不同的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彼此增进了了解,学会了相互尊重、沟通,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三、思维方式得到了丰富。在异质小组里,由于每个成员的社会经历、知识领域不同,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而正是这些思想上的碰撞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产生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4 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每完成一个任务,学生就会感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将会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知的欲望,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同时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如果所有的问题都能轻易解答,学生会认为本节课的内容很容易或自己已经掌握得很好,就会对课程产生一种轻蔑感或沮丧感。任务的设置要让学生有求知的欲望,有利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5 网络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网络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最大的资源空间。网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大规模的信息库,从而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能主动建构知识、实现知识自我更新,真正起到了“探究”的作用。 机房网络环境为学生探究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背景知识,这是信息技术课程明显优于其他学科的一点。
3 教师评价总结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完成任务,获得知识,但这个过程中,学生个体知识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例如在本案例中,学生对于用计算机来管理信息资源的方式和特点只停留在自己探究的结果上,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教师的精心总结也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在总结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3.1 对探究过程的经验、教训和成功之处进行总结
一是在知识方面,学生在自主探究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学生疑惑或易错之处,因此我们在总结的时候应该把一些典型的问题提出来和学生共同探讨,避免类似的问题再出现。在对学生的错误和问题进行总结时,还要对好的方法进行介绍、交流,积累经验,为以后探究式学习顺利展开奠定思想基础。
二是在情感方面,探究活动虽然是学生之间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此袖手旁观。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细致地观察,对探究活动中有较大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个性突出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还要注意对部分在活动中懈怠的学生时时提醒,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来。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成长,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还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较明显进步。教师要在探究中引导学生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正确表达个人看法、学会批判、学会反思,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思想上建设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3.2 通过总结,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脉络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是循着任务去思考,从而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结构的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没有形成整体的结构。因此教师在进行总结时不仅要用直观的语言,而且还要精心设计板书对本节内容进行完整的概括,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以任务2计算机对数据管理为例,经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最后得出结论:用图表处理软件管理数据,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结构清晰,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有利于规范管理数据,但当修改表格结构时会直接影响数据。同时由于存储量和数据结构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适合用图表处理软件。这样,学生对这部分学习内容就有了全面直观的认识,在探究之上的总结起到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板书,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板书附下: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课都适合于探究式学习方式。要组织起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必须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有些知识,不适合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去获取,这时接受式学习就是适合的;有些知识可以设计成探究活动,但由于知识本身比较难,在探究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成功,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成了“陪探”,导致课堂效率太低,效果往往不如直接学习。 对于各方面条件都适合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知识,我们教师一定要甄别出来。要通过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来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接受到研究,由单一到多元,由封闭到开放,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这也正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