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解一座城市,需要多久?有人说,需要一辈子,也有人说需要三五天,更有人说只需要一瞬间。
在北部湾建设风生水起之际,钦州,这座北部湾畔的滨海城市,因着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奇迹而声名鹊起。可是,我们真的了解这座千年岭南古城么?
无论是一辈子的耳鬓厮磨,还是一瞬间的豁然,要了解一座城市,都需要回归到它的历史底蕴中去。那里有着这座城市的来龙去脉,风花雪月,刀光剑影,往事千年。
岭南古城 繁华博易场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钦州市属象郡辖地。
而后,南北朝宋代时期于此置宋寿郡,梁代设安州。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改安州为钦州。据民国《钦州县志》:“开皇18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江为名。”“钦州”一名,一用就是1400多年。
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钦州就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最早的商贸往来可追溯至汉代。在汉至宋代年间,钦州更是唐宋时期(即海上丝绸之路最繁荣时期)的重要对外贸易港口。
如今,当年的繁华已然变换了另一种方式存在于这片土地上。在今天的中山路,古旧的骑楼述说着百年前的熙熙攘攘;广州会馆,屋顶上稀疏的青草,缺角的屋檐,今人难以想象当年的繁华。但是,如果时光倒流,回到清朝乾隆48年,即1783年,在广州会馆刚建立时,那一番景象,又是何等的令人神往。
广州会馆,伫立古城的东门边,面向钦江,是广西三大博易场之一——钦州博易场的核心所在。钦江上往来的,便是各国使臣和商人。
古称天涯的钦州,人烟稀少,极目荒凉。然而,由于地处是中国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所以钦州又是国内与海外诸国贸易的主要通道。在很早以前,钦州已经成为西南诸省与海外进行贸易的商埠。特别是在宋朝,钦州博易场已是广西三大博易场之一。
到18世纪左右,钦州商业也已经比较发达,很多商人常到这一带交易经营,其中以广州商人居多,他们基本上垄断了钦州的洋纱布匹等多项商品。这些“广邦”商人人数众多、資金雄厚,为了方便往来停驻,于是就投巨资建立了这个占地面积1180平方米的会馆,作为“叙乡情而联亲谊”的聚会之所,同时也方便掌握市场走向,适时地调整运营结构。
而大门牌匾上雄浑刚劲的 “广州会馆” 四字,亦是由乾隆四年己未科会试状元庄有恭所书,更是见证了当年“广州会馆”的实力与影响。
钦州何必是天涯
钦州古亭颇多,唯天涯亭历900多年而独存。
今日的钦州中山公园,水秀风清,绿树成荫,市民在此听歌跳舞,闲坐聊天,浑然不觉往事越千年。林荫里的天涯亭静静伫立在龙墩之上,亦没有一丝天涯的辽阔与苍凉。
那么,天涯亭由何而来呢?
话说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 1048年),彼时的钦州,尚是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知州陶弼,在当时重要的交通要塞——城东平南古渡头的边上,即今天的房管所附近,建起了临江远眺的天涯亭。
遥想当年的天涯亭,蛮荒之地,古城之外,长亭,孤舟,往事立斜阳,从中原来的文人过客,难免有一种人在天涯的心情。
明洪武年间(公元1372年),天涯亭迁至古城东门口重建,即今天的中山路广州会馆一带。500多年又过去了,时光移至1935年,天涯亭迁建到现在的中山公园,由此而称“宋迹三迁”。 而与天涯亭齐名的海角亭,则位于合浦廉州镇今廉州中学内,于北宋景德年间建立。
“去京师万里”的天涯亭,因牵动那些中原游客、名宦无限的“忠君爱国,怀乡思里之情”,而备受历朝州官的关注和爱护,也因此得以代代保存。
艺术大师齐白石在20世纪初曾三次到钦州,游天涯亭而感时伤世,自刻“天涯亭过客”印章 ,以字纪念。亭北3米处,石刻诗人田汉1962年的题诗:运河滚滚入湖来,设字危亭草满阶。自是诗人怀故里,钦州何必是天涯。
英雄故里 古风犹存
中国近代史上曾涌现出刘永福、冯子材两位民族英雄,在抗法战争中取得“镇南关大捷”,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取得的仅有一次大胜仗,他们的故里就在钦州。
刘永福故居又名三宣堂,位于钦州市板桂街10号。三宣堂建于光绪17年(公元1891年),现已有125年历史。刘老将军之所以将他的公馆命名为“三宣堂”,那是因为刘老将军在越南抗法时战功显赫,越南王封他为“三宣提督”,他便以他的官名来命名他的公馆,以纪念他在越南抗法时的光荣历史。
刘永福故居有大小厅房119间,用料考究,造型端庄而朴实,规模宏大,布局独特。主屋分三进,坐北朝南,均为中国式圆柱瓦檐,墙上有圣贤豪杰、文武将臣、彩凤仙鹤等多幅画,金饰彩绘,神韵优雅,栩栩如生,与雕梁画栋交相辉映,既有晚清风格,又有民族特色。
同为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的故居则位于钦州城北,坐北向南。建于1875年,坐落于三座山丘之上,周围有墙垣,院内有碑林,字迹清秀,笔势劲遒,整个居所古意盎然,沧桑古朴,别具一格。
客里钦州旧梦痴
在艺术大师齐白石的诗里,有美丽的钦州故事。
1907年春天,齐白石来到钦州,原本打算小住两个月就回家去。可转眼间到了冬月,偶然又游天涯亭,怀乡之念,油然而生,便写了一首诗:看山曾作天涯客,记得归家二月期。游遍鼎湖山下路,木棉十里子规啼。
齐白石的诗里,不仅有望亭思乡,也有对钦州荔枝的喜爱。他常对别人说,广东的荔枝真是水果中的珍品,不过,钦州产的荔枝,比广州产的还要胜一筹。他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画的一幅《荔枝图》上题诗“论园买夏鹤头丹,风味虽殊痂嗜难。人世几逢开口笑,尘埃一骑到长安”。而在齐白石的另一首咏荔诗中,既道出了他对钦州荔枝的厚爱,也写出了他对钦州深深的眷恋,“此生无计作重游,五月垂丹胜鹤头。为口不辞劳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
据说在那时,有一位歌女,非常欣赏齐白石的才华,常常看齐白石画画看得入迷,并不时剥了荔枝肉给白石吃。多年以后,此情此景仍令齐白石怀念。在《与友人说往事》诗里写到:“客里钦州旧梦痴,南门河上雨丝丝。此生再过应无分,纤手教侬剥荔枝。”
2000多年前的海上丝路盛景,900多年前的天涯亭极目远眺,100多年前的近代民族英雄荣归故里,艺术大师三到钦州留下深深的眷恋……这座城市有着太多的故事。千百年潮起潮落,人来人往。钦州,这座岭南滨海古城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在北部湾建设风生水起之际,钦州,这座北部湾畔的滨海城市,因着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奇迹而声名鹊起。可是,我们真的了解这座千年岭南古城么?
无论是一辈子的耳鬓厮磨,还是一瞬间的豁然,要了解一座城市,都需要回归到它的历史底蕴中去。那里有着这座城市的来龙去脉,风花雪月,刀光剑影,往事千年。
岭南古城 繁华博易场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钦州市属象郡辖地。
而后,南北朝宋代时期于此置宋寿郡,梁代设安州。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改安州为钦州。据民国《钦州县志》:“开皇18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江为名。”“钦州”一名,一用就是1400多年。
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钦州就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最早的商贸往来可追溯至汉代。在汉至宋代年间,钦州更是唐宋时期(即海上丝绸之路最繁荣时期)的重要对外贸易港口。
如今,当年的繁华已然变换了另一种方式存在于这片土地上。在今天的中山路,古旧的骑楼述说着百年前的熙熙攘攘;广州会馆,屋顶上稀疏的青草,缺角的屋檐,今人难以想象当年的繁华。但是,如果时光倒流,回到清朝乾隆48年,即1783年,在广州会馆刚建立时,那一番景象,又是何等的令人神往。
广州会馆,伫立古城的东门边,面向钦江,是广西三大博易场之一——钦州博易场的核心所在。钦江上往来的,便是各国使臣和商人。
古称天涯的钦州,人烟稀少,极目荒凉。然而,由于地处是中国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所以钦州又是国内与海外诸国贸易的主要通道。在很早以前,钦州已经成为西南诸省与海外进行贸易的商埠。特别是在宋朝,钦州博易场已是广西三大博易场之一。
到18世纪左右,钦州商业也已经比较发达,很多商人常到这一带交易经营,其中以广州商人居多,他们基本上垄断了钦州的洋纱布匹等多项商品。这些“广邦”商人人数众多、資金雄厚,为了方便往来停驻,于是就投巨资建立了这个占地面积1180平方米的会馆,作为“叙乡情而联亲谊”的聚会之所,同时也方便掌握市场走向,适时地调整运营结构。
而大门牌匾上雄浑刚劲的 “广州会馆” 四字,亦是由乾隆四年己未科会试状元庄有恭所书,更是见证了当年“广州会馆”的实力与影响。
钦州何必是天涯
钦州古亭颇多,唯天涯亭历900多年而独存。
今日的钦州中山公园,水秀风清,绿树成荫,市民在此听歌跳舞,闲坐聊天,浑然不觉往事越千年。林荫里的天涯亭静静伫立在龙墩之上,亦没有一丝天涯的辽阔与苍凉。
那么,天涯亭由何而来呢?
话说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 1048年),彼时的钦州,尚是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知州陶弼,在当时重要的交通要塞——城东平南古渡头的边上,即今天的房管所附近,建起了临江远眺的天涯亭。
遥想当年的天涯亭,蛮荒之地,古城之外,长亭,孤舟,往事立斜阳,从中原来的文人过客,难免有一种人在天涯的心情。
明洪武年间(公元1372年),天涯亭迁至古城东门口重建,即今天的中山路广州会馆一带。500多年又过去了,时光移至1935年,天涯亭迁建到现在的中山公园,由此而称“宋迹三迁”。 而与天涯亭齐名的海角亭,则位于合浦廉州镇今廉州中学内,于北宋景德年间建立。
“去京师万里”的天涯亭,因牵动那些中原游客、名宦无限的“忠君爱国,怀乡思里之情”,而备受历朝州官的关注和爱护,也因此得以代代保存。
艺术大师齐白石在20世纪初曾三次到钦州,游天涯亭而感时伤世,自刻“天涯亭过客”印章 ,以字纪念。亭北3米处,石刻诗人田汉1962年的题诗:运河滚滚入湖来,设字危亭草满阶。自是诗人怀故里,钦州何必是天涯。
英雄故里 古风犹存
中国近代史上曾涌现出刘永福、冯子材两位民族英雄,在抗法战争中取得“镇南关大捷”,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取得的仅有一次大胜仗,他们的故里就在钦州。
刘永福故居又名三宣堂,位于钦州市板桂街10号。三宣堂建于光绪17年(公元1891年),现已有125年历史。刘老将军之所以将他的公馆命名为“三宣堂”,那是因为刘老将军在越南抗法时战功显赫,越南王封他为“三宣提督”,他便以他的官名来命名他的公馆,以纪念他在越南抗法时的光荣历史。
刘永福故居有大小厅房119间,用料考究,造型端庄而朴实,规模宏大,布局独特。主屋分三进,坐北朝南,均为中国式圆柱瓦檐,墙上有圣贤豪杰、文武将臣、彩凤仙鹤等多幅画,金饰彩绘,神韵优雅,栩栩如生,与雕梁画栋交相辉映,既有晚清风格,又有民族特色。
同为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的故居则位于钦州城北,坐北向南。建于1875年,坐落于三座山丘之上,周围有墙垣,院内有碑林,字迹清秀,笔势劲遒,整个居所古意盎然,沧桑古朴,别具一格。
客里钦州旧梦痴
在艺术大师齐白石的诗里,有美丽的钦州故事。
1907年春天,齐白石来到钦州,原本打算小住两个月就回家去。可转眼间到了冬月,偶然又游天涯亭,怀乡之念,油然而生,便写了一首诗:看山曾作天涯客,记得归家二月期。游遍鼎湖山下路,木棉十里子规啼。
齐白石的诗里,不仅有望亭思乡,也有对钦州荔枝的喜爱。他常对别人说,广东的荔枝真是水果中的珍品,不过,钦州产的荔枝,比广州产的还要胜一筹。他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画的一幅《荔枝图》上题诗“论园买夏鹤头丹,风味虽殊痂嗜难。人世几逢开口笑,尘埃一骑到长安”。而在齐白石的另一首咏荔诗中,既道出了他对钦州荔枝的厚爱,也写出了他对钦州深深的眷恋,“此生无计作重游,五月垂丹胜鹤头。为口不辞劳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
据说在那时,有一位歌女,非常欣赏齐白石的才华,常常看齐白石画画看得入迷,并不时剥了荔枝肉给白石吃。多年以后,此情此景仍令齐白石怀念。在《与友人说往事》诗里写到:“客里钦州旧梦痴,南门河上雨丝丝。此生再过应无分,纤手教侬剥荔枝。”
2000多年前的海上丝路盛景,900多年前的天涯亭极目远眺,100多年前的近代民族英雄荣归故里,艺术大师三到钦州留下深深的眷恋……这座城市有着太多的故事。千百年潮起潮落,人来人往。钦州,这座岭南滨海古城散发着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