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绝大多数新三板企业来说并不存在商誉的烦恼,但对于一些新三板头部企业来说,则面临烦恼。
A股市场万亿商誉高悬成为监管和市场无法忽视的一项问题,因此近期证监会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下称“《商誉8号文》加强监管,增强商誉及减值评估结果的真实合理性。
当市场目光都集中在A股市场之时,《商誉8号文》中一句重要表述被市场忽视,即“对拟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等其他资本市场主体商誉减值事项的监管,参照本提示”。
据了解,这意味着新三板市场的挂牌企业,尤其是创新层企业也将严格按照《商誉8号文》的规定来处理商誉问题。
“商誉规模就能看出新三板企业分化的程度,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商誉是奢侈品,而对于一些新三板头部企业来说是幸福的烦恼。”11月21日北京地区一家大型券商新三板业务线的人士表示。
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报,共有1 080家企业披露商誉的数据,占比全部挂牌企业的10%,商誉总规模为244亿元。
这其中超过800家企业的商誉规模都不足1 000万元,即便全部形成商誉减值问题,也并不对企业或市场造成严重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5年开始,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商誉规模直线上升。2015年年报,新三板商誉总规模仅有97亿元。不过,商誉增速却在逐渐下滑,由2016年接近百分之百的增速下滑至2017年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增长。
11月21日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负责人彭海说:“从新三板市场商誉占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的比重来看,近三年商誉占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的比重均一路攀升,截至2018年中报,新三板商誉规模占总资产比重为0.81%,占净资产比重为1.83%。”
但新三板市场也不乏一些商誉大户,商誉排名前10的公司中商誉规模均超过了2亿元,其中九鼎投資以61亿的商誉总规模占据首位,接下来信中利、英雄互娱、华新能源等几家企业商誉都超过了10亿元。
其中九鼎投资如此之高的商誉规模也被全国股转系统关注到并且以问询函的形式要求其说明商誉形成及是否存在商誉减值问题。
另外,新三板企业中商誉超过1亿的企业共有25家。实际上,前20%的企业占据了商誉总额的90%以上,商誉规模排在前列的企业中不乏很多新三板知名公司,如颖泰生物、神州优车等。
“商誉规模的分化很直观地反映了新三板市场的分化,首先披露商誉数据企业就不多,其次少数一些企业才有大额商誉规模。”
另外新三板的商誉还存在行业结构性问题。根据2018半年报披露数据,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这三个行业的商誉总规模超过194亿元,占整个市场比重为80%。
商誉本身并非绝对风险,但仍需要警惕商誉减值风险的发生。
《商誉8号文》从会计处理角度前置商誉减值测试等手段,也是希望一定程度上能让市场对企业的商誉风险有所判断。就新三板市场而言,此前并未出现商誉大规模减值风险。
根据联讯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年报有46家新三板企业提出商誉减值损失,规模总计3.12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商誉减值损失0.07亿元。
尽管如此仍需要注意一些商誉占公司净资产比例过高的公司, 2018年中报,新三板市场商誉占总资产比重靠前的企业,商誉占比十分惊人。
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东星医疗、深凯瑞德、臻云股份和点点客四家公司的商誉规模占总资产比重超过50%。
“这些公司一旦出现商誉减值问题无疑将对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商誉占总资产或净资产的比例是值得关注的指标,尤其是形成商誉的原因是来自于高溢价的收购行为。”前述北京地区券商人士讲道。
“造成商誉减值最常见的是经营成果不及预期,尤其是存在业绩承诺的情况。实际造成商誉减值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多种迹象的混合效果。”光大证券分析师张旭认为。
根据其观点,商誉减值的七大迹象主要包括:经营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化;技术更新;经营特许权调整;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明显提高;国际汇率风险。
A股市场万亿商誉高悬成为监管和市场无法忽视的一项问题,因此近期证监会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下称“《商誉8号文》加强监管,增强商誉及减值评估结果的真实合理性。
当市场目光都集中在A股市场之时,《商誉8号文》中一句重要表述被市场忽视,即“对拟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等其他资本市场主体商誉减值事项的监管,参照本提示”。
据了解,这意味着新三板市场的挂牌企业,尤其是创新层企业也将严格按照《商誉8号文》的规定来处理商誉问题。
“商誉规模就能看出新三板企业分化的程度,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商誉是奢侈品,而对于一些新三板头部企业来说是幸福的烦恼。”11月21日北京地区一家大型券商新三板业务线的人士表示。
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报,共有1 080家企业披露商誉的数据,占比全部挂牌企业的10%,商誉总规模为244亿元。
这其中超过800家企业的商誉规模都不足1 000万元,即便全部形成商誉减值问题,也并不对企业或市场造成严重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5年开始,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商誉规模直线上升。2015年年报,新三板商誉总规模仅有97亿元。不过,商誉增速却在逐渐下滑,由2016年接近百分之百的增速下滑至2017年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增长。
11月21日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负责人彭海说:“从新三板市场商誉占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的比重来看,近三年商誉占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的比重均一路攀升,截至2018年中报,新三板商誉规模占总资产比重为0.81%,占净资产比重为1.83%。”
但新三板市场也不乏一些商誉大户,商誉排名前10的公司中商誉规模均超过了2亿元,其中九鼎投資以61亿的商誉总规模占据首位,接下来信中利、英雄互娱、华新能源等几家企业商誉都超过了10亿元。
其中九鼎投资如此之高的商誉规模也被全国股转系统关注到并且以问询函的形式要求其说明商誉形成及是否存在商誉减值问题。
另外,新三板企业中商誉超过1亿的企业共有25家。实际上,前20%的企业占据了商誉总额的90%以上,商誉规模排在前列的企业中不乏很多新三板知名公司,如颖泰生物、神州优车等。
“商誉规模的分化很直观地反映了新三板市场的分化,首先披露商誉数据企业就不多,其次少数一些企业才有大额商誉规模。”
另外新三板的商誉还存在行业结构性问题。根据2018半年报披露数据,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这三个行业的商誉总规模超过194亿元,占整个市场比重为80%。
商誉本身并非绝对风险,但仍需要警惕商誉减值风险的发生。
《商誉8号文》从会计处理角度前置商誉减值测试等手段,也是希望一定程度上能让市场对企业的商誉风险有所判断。就新三板市场而言,此前并未出现商誉大规模减值风险。
根据联讯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年报有46家新三板企业提出商誉减值损失,规模总计3.12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商誉减值损失0.07亿元。
尽管如此仍需要注意一些商誉占公司净资产比例过高的公司, 2018年中报,新三板市场商誉占总资产比重靠前的企业,商誉占比十分惊人。
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东星医疗、深凯瑞德、臻云股份和点点客四家公司的商誉规模占总资产比重超过50%。
“这些公司一旦出现商誉减值问题无疑将对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商誉占总资产或净资产的比例是值得关注的指标,尤其是形成商誉的原因是来自于高溢价的收购行为。”前述北京地区券商人士讲道。
“造成商誉减值最常见的是经营成果不及预期,尤其是存在业绩承诺的情况。实际造成商誉减值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多种迹象的混合效果。”光大证券分析师张旭认为。
根据其观点,商誉减值的七大迹象主要包括:经营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化;技术更新;经营特许权调整;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明显提高;国际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