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理念】
在“读写教室”理念指引下,阅读课堂尝试借助简单、有趣且实用的卡牌、微课等可视化工具,撬动阅读思维,突破教学重难点,落实语文要素。
《雷雨》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后练习题“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是统编教材第一次对学生提出品悟词语的要求(之前只需要朗读比较、感受积累),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在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拼拼乐”(卡牌的一种)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较难的“垂”字;运用“拉拉卡”(卡牌的一种)、微课,以先扶后放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压”和“垂”两个词语的好处。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这些阅读工具可做迁移使用,如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制作“拉拉卡”来帮助理解运用“挂”等词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工具辅助阅读的意识,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等字及“雷雨”等词语,并借助“拼拼乐”帮助识记、书写“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的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
3.了解雷雨前的景象,运用“拉拉卡”和微课,在语境中体会运用“压”“垂”等词语的好处,读好语段并背诵。
【教学准备】
1.教学PPT、词卡、磁性田字格等。
2.卡牌、微課等阅读策略工具。
【教学过程】
一、谈雨听雨,导入揭题
1.板书“雨”字。说一说: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
2.听雷雨声:雨也有自己的脾气,不同季节的雨也各有特点。听一听,这是什么雨?(播放雷雨的音频)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伴有雷声)
3.畅谈雷雨:你们知道吗?现在正是夏季,雷雨经常会发生。就在昨天晚上,我们这里就下了一场很大的雷雨……(引发学生畅谈对生活中雷雨的印象与感受)
4.导入揭题:今天,让我们跟随课文一同去欣赏一场夏天的雷雨!(指导书写“雷”字)
二、初读感知,理清场景
过渡: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8个)
1.初读正音,感知大意。
(1)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说一说:这场雷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二读排序,了解顺序。
(1)自读全文:第一遍读课文,小朋友们对这场雷雨就有了自己的感受。现在,拿起书本读课文,跟随着课文再去经历这场雷雨吧!
(2)图片排序:有个非常喜欢画画的小朋友读完《雷雨》这篇课文之后,画了一组连环画,可是忘了标上序号。你们能根据课文内容,给它们排排顺序吗?为什么这样排?(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是的,课文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再次默读,理清板块:默读课文,找一找,这几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几个自然段?(“雷雨前”一图对应第1~3自然段,“雷雨中”一图对应第4~6自然段,“雷雨后”一图对应第7~8自然段,完成板书)
三、聚焦“雷雨前”,识字品文
过渡:雷雨前的景色和平时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1~3自然段。
(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
1.整体感知,梳理“雷雨前”的景物。
(1)教师范读第1~3自然段,学生想象画面: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色是怎样的呢?
(2)说画面,贴景物:你的脑海中出现了雷雨前怎样的景色?(指名说,相机板贴景物词卡)
(3)学生自读第1~3自然段,补充景物。
2.感受乌云密布,体会“压”之妙用。
(1)感受乌云之“多”。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雷雨前的乌云是怎样的?
①抓关键词,从“满天”“黑沉沉”感受乌云的多,并读出乌云多的感觉。
②借助图片:(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雷雨前的乌云。看着这样的画面,再来读读这句话,是不是更有感觉?
(2)体会“压”之妙用。
①自主感受:这位小朋友在读这句话时,把“压”这个词读得特别长、特别重,为什么呀?做做“压”的动作,什么感觉?(很重,很难受,让人喘不过气来)
②微课辅助:唐老师班上的两位小朋友读到这句话时,对这个“压”产生了一些想法,咱们一起去听听。(微课内容如下)
A
在“读写教室”理念指引下,阅读课堂尝试借助简单、有趣且实用的卡牌、微课等可视化工具,撬动阅读思维,突破教学重难点,落实语文要素。
《雷雨》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后练习题“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是统编教材第一次对学生提出品悟词语的要求(之前只需要朗读比较、感受积累),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在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拼拼乐”(卡牌的一种)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较难的“垂”字;运用“拉拉卡”(卡牌的一种)、微课,以先扶后放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压”和“垂”两个词语的好处。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这些阅读工具可做迁移使用,如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制作“拉拉卡”来帮助理解运用“挂”等词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工具辅助阅读的意识,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等字及“雷雨”等词语,并借助“拼拼乐”帮助识记、书写“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的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
3.了解雷雨前的景象,运用“拉拉卡”和微课,在语境中体会运用“压”“垂”等词语的好处,读好语段并背诵。
【教学准备】
1.教学PPT、词卡、磁性田字格等。
2.卡牌、微課等阅读策略工具。
【教学过程】
一、谈雨听雨,导入揭题
1.板书“雨”字。说一说: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
2.听雷雨声:雨也有自己的脾气,不同季节的雨也各有特点。听一听,这是什么雨?(播放雷雨的音频)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伴有雷声)
3.畅谈雷雨:你们知道吗?现在正是夏季,雷雨经常会发生。就在昨天晚上,我们这里就下了一场很大的雷雨……(引发学生畅谈对生活中雷雨的印象与感受)
4.导入揭题:今天,让我们跟随课文一同去欣赏一场夏天的雷雨!(指导书写“雷”字)
二、初读感知,理清场景
过渡: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8个)
1.初读正音,感知大意。
(1)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说一说:这场雷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二读排序,了解顺序。
(1)自读全文:第一遍读课文,小朋友们对这场雷雨就有了自己的感受。现在,拿起书本读课文,跟随着课文再去经历这场雷雨吧!
(2)图片排序:有个非常喜欢画画的小朋友读完《雷雨》这篇课文之后,画了一组连环画,可是忘了标上序号。你们能根据课文内容,给它们排排顺序吗?为什么这样排?(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是的,课文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再次默读,理清板块:默读课文,找一找,这几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几个自然段?(“雷雨前”一图对应第1~3自然段,“雷雨中”一图对应第4~6自然段,“雷雨后”一图对应第7~8自然段,完成板书)
三、聚焦“雷雨前”,识字品文
过渡:雷雨前的景色和平时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1~3自然段。
(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
1.整体感知,梳理“雷雨前”的景物。
(1)教师范读第1~3自然段,学生想象画面: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色是怎样的呢?
(2)说画面,贴景物:你的脑海中出现了雷雨前怎样的景色?(指名说,相机板贴景物词卡)
(3)学生自读第1~3自然段,补充景物。
2.感受乌云密布,体会“压”之妙用。
(1)感受乌云之“多”。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雷雨前的乌云是怎样的?
①抓关键词,从“满天”“黑沉沉”感受乌云的多,并读出乌云多的感觉。
②借助图片:(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雷雨前的乌云。看着这样的画面,再来读读这句话,是不是更有感觉?
(2)体会“压”之妙用。
①自主感受:这位小朋友在读这句话时,把“压”这个词读得特别长、特别重,为什么呀?做做“压”的动作,什么感觉?(很重,很难受,让人喘不过气来)
②微课辅助:唐老师班上的两位小朋友读到这句话时,对这个“压”产生了一些想法,咱们一起去听听。(微课内容如下)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