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赏识教育;前提;情景;科学性;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A)—0033—01
赏识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人人都是可造之才”这一现代教育理论和“爱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这一现代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由于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在自我评价方面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在心理上表现出向师性的特点,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成为其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为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对学生的赏识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将赏识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之中,积极对学生进行赏识。
一、了解学生是进行赏识教育的前提
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赏识的目光不要总是停留在学生已经明显表现出来的优点上,应深入了解学生,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努力去发现、寻找他们身上一些还未曾被注意的闪光点,让学生自我效能感不断提升,这样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坚信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无能的,要善于捕捉学生缺点、错误中所隐含的亮点,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赏识教育要借助于一定情景
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主要的是——学生个性展示的“欣赏者”,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必须遵循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原则,赏识要有一定的依据,赏识内容应具体并有针对性,要充分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赏识的情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赏识,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学会创造。
三、赏识教育要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1.赏识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在赏识的方式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定。学生间存在差异,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的不同,其所能够接受的赏识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师的奖赏之词;对高年级中自信、外向的学生来说,教师一个特定的手势、一个微笑、一个鼓励和赞赏的眼神就可以让其心领神会;而对内向又自卑的学生来说,则需要教师多加关心和爱护,教师要及时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表扬。此外,同样的赏识方式长期重复使用也会失去效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创新,用多样的赏识方式激励学生。
2.赏识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在赏识要有依据、要具体,并有针对性。赏识学生不能盲目和随意,要有明确指向,要针对学生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果进行赏识,而不是笼统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果常对学生说“你很好”、“我很欣赏你”、“你是个好学生”,这样的“赏识”缺乏明确的指向,没有让学生明白什么方面做得很好、被欣赏的地方有哪些、还有什么不足等,只是教师在赏识教育思想指导下说出的“规范”话语,其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让学生认为是教师在迁就自己,学生从中感受到的是教师对他们的一种忽视与敷衍。
3.赏识要尽量不露痕迹。赏识并非仅靠赞美的话语和亲切的交谈,教师依靠肢体语言赏识学生,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赞许的眼神、轻柔的抚摸能让学生产生被尊重和被关怀的感受,从而使其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微笑是人际交往的法宝。作为教师,在赏识学生时,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微笑,真诚的微笑会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4.赏识要恰到好处。赏识要恰到好处。不切实际、一味地赏识并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提倡赏识,并不是否定批评的作用,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赏识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对存在缺点的学生进行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同样能催人向上,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正缺点和错误;提倡赏识,并不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而是需要教师有一颗包容之心,能够正确看待学生的失败和错误,并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引导他们总结经验、教训,使其在失败的基础上逐步找到“成功的感觉”。
编辑:孟刚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A)—0033—01
赏识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人人都是可造之才”这一现代教育理论和“爱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这一现代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由于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在自我评价方面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在心理上表现出向师性的特点,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成为其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为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对学生的赏识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将赏识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之中,积极对学生进行赏识。
一、了解学生是进行赏识教育的前提
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赏识的目光不要总是停留在学生已经明显表现出来的优点上,应深入了解学生,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努力去发现、寻找他们身上一些还未曾被注意的闪光点,让学生自我效能感不断提升,这样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坚信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无能的,要善于捕捉学生缺点、错误中所隐含的亮点,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赏识教育要借助于一定情景
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主要的是——学生个性展示的“欣赏者”,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必须遵循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原则,赏识要有一定的依据,赏识内容应具体并有针对性,要充分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赏识的情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赏识,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学会创造。
三、赏识教育要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1.赏识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在赏识的方式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定。学生间存在差异,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的不同,其所能够接受的赏识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师的奖赏之词;对高年级中自信、外向的学生来说,教师一个特定的手势、一个微笑、一个鼓励和赞赏的眼神就可以让其心领神会;而对内向又自卑的学生来说,则需要教师多加关心和爱护,教师要及时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表扬。此外,同样的赏识方式长期重复使用也会失去效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创新,用多样的赏识方式激励学生。
2.赏识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在赏识要有依据、要具体,并有针对性。赏识学生不能盲目和随意,要有明确指向,要针对学生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果进行赏识,而不是笼统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果常对学生说“你很好”、“我很欣赏你”、“你是个好学生”,这样的“赏识”缺乏明确的指向,没有让学生明白什么方面做得很好、被欣赏的地方有哪些、还有什么不足等,只是教师在赏识教育思想指导下说出的“规范”话语,其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让学生认为是教师在迁就自己,学生从中感受到的是教师对他们的一种忽视与敷衍。
3.赏识要尽量不露痕迹。赏识并非仅靠赞美的话语和亲切的交谈,教师依靠肢体语言赏识学生,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赞许的眼神、轻柔的抚摸能让学生产生被尊重和被关怀的感受,从而使其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微笑是人际交往的法宝。作为教师,在赏识学生时,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微笑,真诚的微笑会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4.赏识要恰到好处。赏识要恰到好处。不切实际、一味地赏识并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提倡赏识,并不是否定批评的作用,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赏识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对存在缺点的学生进行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同样能催人向上,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正缺点和错误;提倡赏识,并不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而是需要教师有一颗包容之心,能够正确看待学生的失败和错误,并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引导他们总结经验、教训,使其在失败的基础上逐步找到“成功的感觉”。
编辑: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