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考命题中,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关乎试卷的灵性。如果现代文阅读的试题命得好,那么这份试卷就有了灵气,语文味就浓;反之,就沉闷,就缺乏语文味。基于这一认识,2009年各套高考语文试卷在现代文阅读命题的题型上都做了探索。归纳起来,基本题型有以下五种:1,词语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或具体内容:2,句子题——考查对句子内涵或其在文中的作用的理解;3,修辞题——考查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4,结构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5,主旨题——考查文章理解、思想感情分析及主题的表述。这五种类型的题目有的采用客观题的形式,有的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近年来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较多,这是课改后广大语文老师的诉求得到重视并被命题者接纳的结果。但从试卷本身来看,命题者在如何命制现代文阅读的主观题,使之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现代文鉴赏能力方面,水平还参差不齐,有些命题者甚至显得力不从心。有些主观题丝毫没有让考生表达主观见解的余地,开放题没有开放的空间。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试题身上还戴着沉重的枷锁。比如2007年某省高考的散文阅读题,所选文章是发表于《散文》杂志上的《落叶是疲倦的蝴蝶》,根据这篇文章,命题者共设计了三道题,其中第12题是:“请指出‘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参考答案是:“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突显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爱深深的感激。”在参考答案的后面,命题者还言明“意思对即可”。看来考生解答这道题似乎可以放开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实际评卷中,评卷人不得已将命题者所供参考答案进行分解:写“比喻”得2分,答“生动形象”得1分,答“一生的辛劳”得2分,答“子女对母亲的感激”得1分。由此看来,有何主观可言?我们看到的是在高考压力下由于主观题缺乏开放的空间,由于评判机制滞后,一些主观题是如何变形、扭曲的。
那么今年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如何呢?综观2009年十几份高考语文试卷,可以看出命题者能较好地理解考试大纲的要求,在现代文阅读题的命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命题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这里包含三个层次的要求,这三个层次的要求具有内在的联系:形象要通过语言和技巧来表现,而创造形象并非文学创作的目的,其目的是表达思想和感情。因此命制鉴赏文学作品的题目的切入点最好选在三个层次的结合部,选在能引导考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发表白己独特感受的点上。以这一点来衡量,今年有好几个省的语文卷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如安徽卷的选文是宗璞的《董师傅游湖》,所设计的问题依次是:
11 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12 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13 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14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1)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
(2)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由于这篇文章的情节不是一眼即可望穿的,人物的性格也不是只有一个亮点,表现手法也不单一,加上命题者能因材设题,这四道题概括说来就是出在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结合部,而且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进行探究。因此,这四道题有相对的灵活性,不是过于死板、毫无自由表述的空间。考生回答这四道题的过程的确是一个鉴赏的过程,通过这四道题的检测可以区分出考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这种现代文阅读题的设计就是很成功的。
那么今年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如何呢?综观2009年十几份高考语文试卷,可以看出命题者能较好地理解考试大纲的要求,在现代文阅读题的命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命题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这里包含三个层次的要求,这三个层次的要求具有内在的联系:形象要通过语言和技巧来表现,而创造形象并非文学创作的目的,其目的是表达思想和感情。因此命制鉴赏文学作品的题目的切入点最好选在三个层次的结合部,选在能引导考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发表白己独特感受的点上。以这一点来衡量,今年有好几个省的语文卷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如安徽卷的选文是宗璞的《董师傅游湖》,所设计的问题依次是:
11 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12 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13 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14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1)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
(2)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由于这篇文章的情节不是一眼即可望穿的,人物的性格也不是只有一个亮点,表现手法也不单一,加上命题者能因材设题,这四道题概括说来就是出在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结合部,而且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进行探究。因此,这四道题有相对的灵活性,不是过于死板、毫无自由表述的空间。考生回答这四道题的过程的确是一个鉴赏的过程,通过这四道题的检测可以区分出考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这种现代文阅读题的设计就是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