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开设舞蹈形体训练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的身体形态以及身体素质进行有效的锻炼,提升学生身体的协调感,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舞学审美技巧,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就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程的技巧、注意事项以及细节问题三部分进行全面的论述,进而分析出高校舞蹈形体训练的高效开展方式,希望能够对高校形体训练课程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动作示范 形体训练 舞蹈 细节问题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087-03
作为舞者学习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习舞蹈之前必须要拥有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在进行舞蹈动作时能够保证肢体动作的整体美感,这样才能舞出优秀的作品。所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极为重视对学生形体的训练,期望使学生的整体形态能够符合舞蹈专业的挺拔要求。为了保证舞蹈形体课程的训练质量,各高校老师在对学生形体进行训练之前,应先对形体训练的技巧以及要求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舞蹈形体训练技巧
舞蹈形体训练是以优化学生体质、形态以及体型为教学目标的,整体教学会按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层次进行,而教学技巧是建立在教学内容基础之上的,因此笔者将利用对舞蹈形体训练课程内容的介绍,来对该课程的教学技巧进行分析。
形体训练课程会对学生的行为举止、站立姿态以及坐姿与行走姿态进行训练。在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训练时,老师可以利用伸展运动,对学生的韧带以及肌肉拉伸性进行训练,对学生动作的力量感与美感进行强化;可以利用下蹲、踢腿以及压腿等对学生进行腿部与腰部的训练,增加学生肢体的灵活性。在进行站立姿态训练时,老师会先给学生进行相关注意事项的讲解,之后便会按照阶段性原则,带领学生进行离把以及扶把的身体姿态练习,进而对学生的站立姿势进行纠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站立姿势,进而对学生的整体体态以及姿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在此训练中老师要利用好把杆练习,对学生的下肢力量以及肢体灵活性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训练;在进行坐姿训练时,老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身体上半部位正确的形态姿态,提高学生对肌肉的表现力以及感受力,并要在学生处于坐姿时,对学生开展压腿以及抬腿等动作的训练;在对学生的行走姿势进行训练时,由于学生是处于运动状态的,老师此时应按照艺术体操走路形态的标准,对学生的走路姿态进行严格的要求,从而通过走路训练对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进行有效的训练,同时帮助学生不断优化自身的身体形态。[6]
二、形体训练注意事项
因为形体训练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形体运动,如果没有事先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很容易出现使学生运动受伤等状况,不利于形体课程的开展。所以老师开展形体训练之前,必须要对形体训练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了解。目前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程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老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要带领学生进行适量的热身运动,避免学生因热身不到位而出现受伤的情况;第二,要对学生的课堂穿着进行统一的要求,规定学生在上课时必须要穿着舒适、有弹性的运动服或者舞蹈服,鞋子也应以专业舞蹈鞋以及运动鞋为主,并禁止学生佩戴饰品,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受伤;第三,老师与学生要在训练之前,对训练场地进行详细的检查,保证场地的安全性,并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禁止学生大声喧哗;第四,在学生进行器械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必须随时关注学生的动向,要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器械使用指导,保证训练内容的安全进行;第五,在学生完成训练之后,老师应告知学生正确的饮水方式,并对学生的饮水数量进行控制,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2]
三、舞蹈形体训练中存在的细节问题
(一)动作示范内容相对不足
高校的舞蹈形体训练课程就本质而言,拥有较强的技术性,老师会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身体形态进行优化,教学内容分为理论知识讲解以及动作技巧讲解两部分的内容,由于是技术型课程,因此该课程应以动作教学为主,但部分老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还是按照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着大量的理论教学,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动作示范,也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练习时间,对学生的动作技巧学习造成了直接的影响。[7]
(二)与学生实际情况有所不符
部分高校都将舞蹈形体训练课程设定成了选修课程,但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舞蹈基础也各不相同,这就会增加该课程的教学难度,老师很难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训练。尤其高校学生的身体柔韧性以及灵活性已经基本成型,这时如果课程的设计没有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仅会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还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进而使学生对舞蹈形体训练产生负面情绪,违背了该课程教学的初衷。[4]
(三)使用专业舞蹈教学标准对学生进行训练
正如上一问题所述,高校的舞蹈形体训练课程必须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自然也应按照学生的综合水平制定出相应的训练难度。但部分院校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会使用专业的舞蹈教学标准对学生进行要求,整体教学内容难度较大,这样的课程训练效果可想而知。[3]
四、强化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按照相应原则开展形体训练
老师在按照相应的教学标准设定训练内容时,必须要对该课程的训练原则进行深度的了解,并严格按照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第一,因材施教。老师在进行形体训练之前,应对所有学生各方面的体能进行全面的测试,并以此结果为依托,按照学生整体体能情况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训练内容,有效提高训练质量。第二,循序渐进。老师应注重训练内容的层次性,按照学生能力制定出阶段性教学目标,对训练内容的难度进行合理的掌握,在保证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对学生的形态进行有效的锻炼。第三,舞蹈性。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形体训练时,不仅要对关注学生的形体训练情况,同时还应对高校学生进行适当的美学教学,要切实提高学生对于“美”的理解程度,增强学生在舞蹈方面的造诣。[1] (二)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
高校老师应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按照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身体素质情况,对舞蹈形体训练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老师首先要在训练之前,对学生的舞蹈喜好进行调查,在教学中适当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对舞蹈训练的喜爱程度,保证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其次,老师要在训练过程中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运用启发式的方式对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进行强化。再次,老师在利用不同舞种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按照学生的身体优势,给予每位学生表现的机会,例如有的学生柔韧性与平衡性较好,可以让其负责芭蕾舞的示范;而有的学生肢体、表情较为饱满,就可以让其负责民间舞的动作示范,进而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这样不仅实现了舞蹈形体训练的分层次教学,同时也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更加专心的投入到形体训练之中。[5]
(三)优化形体训练方式
老师一方面要加大课堂实践培训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作练习时间。形体训练老师要按照高校的舞蹈形体训练标准,增加课堂体能训练的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舞蹈基础水平;一方面老师要按照学生的专业特点,对学生的教学难度以及教学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对舞蹈专业的学生进行训练时,因为该类型专业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舞蹈功底,所以老师可以适当增加教学难度,保证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而在对非舞蹈专业学生进行训练时,老师则要适当降低训练难度,教学时也应以理论知识以及示范性教学为主,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因为同一专业的学生也会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不同,按照学生身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对每组学生实施差异性教学与针对性指导。在训练初期,要加强学生对舞蹈形体训练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对各种动作方式的掌握程度;在训练后期,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老师应在这一时期按照学生的喜好制定相应的教学风格,并设计出合理的内容对学生的形体进行训练,进而确保舞蹈形体训练的最终教学质量。[1]
(四)提高对课后交流的重视程度
当舞蹈形体课程教学完成时,为了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老师必须要与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老师必须要保持平等、亲切的态度,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毫无顾虑的与老师交流自己在形体学习中的心得,并针对自身在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寻求老师的帮助。同时老师也可以按照学生提供的信息,对训练内容与训练难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实施高质量的形体训练教学。[6]
五、结语
通过本文对高校舞蹈形体训练教学多方面情况的介绍,使我们对高校的舞蹈形体训练技巧以及细节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了确保舞蹈形体训练在高校中的开展质量,各高校形体训练老师必须要对本校舞蹈形体训练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对形体训练技巧以及教学注意事项进行全面的掌握,要在形体训练的原则下,按照学生的专业、身体素质以及性格特点,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培养目标,并对学生实施分层次的形体训练,从而不断优化学生的身体形态以及舞蹈水平,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娇璐.论如何在普通高校开展舞蹈形体训练课[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06):120-122.
[2]李梅.浅谈高校舞蹈形体训练[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115-117.
[3]石苗苗.普通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7):94-95.
[4]何华.探究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教学新方法[J].艺海,2015,(06):136-137.
[5]龚园.探究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教学新方法实施效果[J].艺术品鉴,2016,(05):309.
[6]郭婷婷.高校舞蹈形体训练思路初探[J].大众文艺,2016,(07):233.
[7]吴艺梅.刍议高校舞蹈课中如何开展舞蹈形体的训练[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5):204.
关键词:动作示范 形体训练 舞蹈 细节问题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087-03
作为舞者学习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习舞蹈之前必须要拥有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在进行舞蹈动作时能够保证肢体动作的整体美感,这样才能舞出优秀的作品。所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极为重视对学生形体的训练,期望使学生的整体形态能够符合舞蹈专业的挺拔要求。为了保证舞蹈形体课程的训练质量,各高校老师在对学生形体进行训练之前,应先对形体训练的技巧以及要求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舞蹈形体训练技巧
舞蹈形体训练是以优化学生体质、形态以及体型为教学目标的,整体教学会按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层次进行,而教学技巧是建立在教学内容基础之上的,因此笔者将利用对舞蹈形体训练课程内容的介绍,来对该课程的教学技巧进行分析。
形体训练课程会对学生的行为举止、站立姿态以及坐姿与行走姿态进行训练。在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训练时,老师可以利用伸展运动,对学生的韧带以及肌肉拉伸性进行训练,对学生动作的力量感与美感进行强化;可以利用下蹲、踢腿以及压腿等对学生进行腿部与腰部的训练,增加学生肢体的灵活性。在进行站立姿态训练时,老师会先给学生进行相关注意事项的讲解,之后便会按照阶段性原则,带领学生进行离把以及扶把的身体姿态练习,进而对学生的站立姿势进行纠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站立姿势,进而对学生的整体体态以及姿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在此训练中老师要利用好把杆练习,对学生的下肢力量以及肢体灵活性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训练;在进行坐姿训练时,老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身体上半部位正确的形态姿态,提高学生对肌肉的表现力以及感受力,并要在学生处于坐姿时,对学生开展压腿以及抬腿等动作的训练;在对学生的行走姿势进行训练时,由于学生是处于运动状态的,老师此时应按照艺术体操走路形态的标准,对学生的走路姿态进行严格的要求,从而通过走路训练对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进行有效的训练,同时帮助学生不断优化自身的身体形态。[6]
二、形体训练注意事项
因为形体训练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形体运动,如果没有事先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很容易出现使学生运动受伤等状况,不利于形体课程的开展。所以老师开展形体训练之前,必须要对形体训练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了解。目前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程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老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要带领学生进行适量的热身运动,避免学生因热身不到位而出现受伤的情况;第二,要对学生的课堂穿着进行统一的要求,规定学生在上课时必须要穿着舒适、有弹性的运动服或者舞蹈服,鞋子也应以专业舞蹈鞋以及运动鞋为主,并禁止学生佩戴饰品,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受伤;第三,老师与学生要在训练之前,对训练场地进行详细的检查,保证场地的安全性,并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禁止学生大声喧哗;第四,在学生进行器械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必须随时关注学生的动向,要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器械使用指导,保证训练内容的安全进行;第五,在学生完成训练之后,老师应告知学生正确的饮水方式,并对学生的饮水数量进行控制,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2]
三、舞蹈形体训练中存在的细节问题
(一)动作示范内容相对不足
高校的舞蹈形体训练课程就本质而言,拥有较强的技术性,老师会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身体形态进行优化,教学内容分为理论知识讲解以及动作技巧讲解两部分的内容,由于是技术型课程,因此该课程应以动作教学为主,但部分老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还是按照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着大量的理论教学,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动作示范,也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练习时间,对学生的动作技巧学习造成了直接的影响。[7]
(二)与学生实际情况有所不符
部分高校都将舞蹈形体训练课程设定成了选修课程,但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舞蹈基础也各不相同,这就会增加该课程的教学难度,老师很难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训练。尤其高校学生的身体柔韧性以及灵活性已经基本成型,这时如果课程的设计没有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仅会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还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进而使学生对舞蹈形体训练产生负面情绪,违背了该课程教学的初衷。[4]
(三)使用专业舞蹈教学标准对学生进行训练
正如上一问题所述,高校的舞蹈形体训练课程必须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自然也应按照学生的综合水平制定出相应的训练难度。但部分院校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会使用专业的舞蹈教学标准对学生进行要求,整体教学内容难度较大,这样的课程训练效果可想而知。[3]
四、强化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按照相应原则开展形体训练
老师在按照相应的教学标准设定训练内容时,必须要对该课程的训练原则进行深度的了解,并严格按照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第一,因材施教。老师在进行形体训练之前,应对所有学生各方面的体能进行全面的测试,并以此结果为依托,按照学生整体体能情况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训练内容,有效提高训练质量。第二,循序渐进。老师应注重训练内容的层次性,按照学生能力制定出阶段性教学目标,对训练内容的难度进行合理的掌握,在保证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对学生的形态进行有效的锻炼。第三,舞蹈性。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形体训练时,不仅要对关注学生的形体训练情况,同时还应对高校学生进行适当的美学教学,要切实提高学生对于“美”的理解程度,增强学生在舞蹈方面的造诣。[1] (二)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
高校老师应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按照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身体素质情况,对舞蹈形体训练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老师首先要在训练之前,对学生的舞蹈喜好进行调查,在教学中适当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对舞蹈训练的喜爱程度,保证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其次,老师要在训练过程中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运用启发式的方式对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进行强化。再次,老师在利用不同舞种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按照学生的身体优势,给予每位学生表现的机会,例如有的学生柔韧性与平衡性较好,可以让其负责芭蕾舞的示范;而有的学生肢体、表情较为饱满,就可以让其负责民间舞的动作示范,进而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这样不仅实现了舞蹈形体训练的分层次教学,同时也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更加专心的投入到形体训练之中。[5]
(三)优化形体训练方式
老师一方面要加大课堂实践培训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作练习时间。形体训练老师要按照高校的舞蹈形体训练标准,增加课堂体能训练的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舞蹈基础水平;一方面老师要按照学生的专业特点,对学生的教学难度以及教学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对舞蹈专业的学生进行训练时,因为该类型专业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舞蹈功底,所以老师可以适当增加教学难度,保证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而在对非舞蹈专业学生进行训练时,老师则要适当降低训练难度,教学时也应以理论知识以及示范性教学为主,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因为同一专业的学生也会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不同,按照学生身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对每组学生实施差异性教学与针对性指导。在训练初期,要加强学生对舞蹈形体训练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对各种动作方式的掌握程度;在训练后期,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老师应在这一时期按照学生的喜好制定相应的教学风格,并设计出合理的内容对学生的形体进行训练,进而确保舞蹈形体训练的最终教学质量。[1]
(四)提高对课后交流的重视程度
当舞蹈形体课程教学完成时,为了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老师必须要与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老师必须要保持平等、亲切的态度,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毫无顾虑的与老师交流自己在形体学习中的心得,并针对自身在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寻求老师的帮助。同时老师也可以按照学生提供的信息,对训练内容与训练难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实施高质量的形体训练教学。[6]
五、结语
通过本文对高校舞蹈形体训练教学多方面情况的介绍,使我们对高校的舞蹈形体训练技巧以及细节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了确保舞蹈形体训练在高校中的开展质量,各高校形体训练老师必须要对本校舞蹈形体训练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对形体训练技巧以及教学注意事项进行全面的掌握,要在形体训练的原则下,按照学生的专业、身体素质以及性格特点,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培养目标,并对学生实施分层次的形体训练,从而不断优化学生的身体形态以及舞蹈水平,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娇璐.论如何在普通高校开展舞蹈形体训练课[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06):120-122.
[2]李梅.浅谈高校舞蹈形体训练[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115-117.
[3]石苗苗.普通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7):94-95.
[4]何华.探究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教学新方法[J].艺海,2015,(06):136-137.
[5]龚园.探究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教学新方法实施效果[J].艺术品鉴,2016,(05):309.
[6]郭婷婷.高校舞蹈形体训练思路初探[J].大众文艺,2016,(07):233.
[7]吴艺梅.刍议高校舞蹈课中如何开展舞蹈形体的训练[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