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第一批“00后”陆续进入大学,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数字原住民”,他们有区别于以往时代学生的显著特征。在对“数字原住民”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探索适合“数字原住民”的高职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
[关 键 词] “数字原住民”;高职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018-02
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互联网迅猛发展,数字信息的触角伸向社会各个角落甚至每一个人。不知不觉中,我们被裹挟进入数字化时代。于是,有了20年前生活在传统工业时代如今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数字移民”,也有对数字产品、“互联网+”的生活方式不太感冒的“数字难民”。更有一代人,他们出生于21世纪的数字化时代,是伴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者。对他们来说,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各种信息载体就像身边的花草树木一样天然存在,用电脑查资料、在网上学习、用手机社交玩游戏,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人际互动……这种数字化的生存方式是从小就开始的,也是最习惯、最擅长的生活方式。他们被称为“数字原住民”“千禧一代”“数位原生世代”或“数字土著”等类似概念。这些称呼在本质上并无差异,为求一致,本文统一采用“数字原住民”这一称呼。
随着第一批“00后”陆续进入大学,高职院校迎来了“数字原住民”学生,他们具有怎样的认知模式和学习特征?如何针对性地实施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本文在对“数字原住民”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探索适合于“数字原住民”的高职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数字原住民”学习特征分析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调研,相对于“数字移民”和“数字难民”,新时代“数字原住民”的信息处理方式、思维模式和学习行为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有以下明显特征。
(一)不喜欢传统渠道学习,更偏爱网络化学习
课堂授课早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唯一途径,而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数字设备访问互联网,借助网络课程和视频教程学习已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年统计,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其中高中生网民中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比例达到了92.2%,这些都充分说明在线教育是“数字原住民”学習的重要途径。
(二)喜欢视频、动画、图像等学习资源,对长文本学习资源比较排斥
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对阅读教材书本等传统长文本的学习资源兴趣低,而视频、动画、图像等更直观、更易刺激感官的资源更容易获得学生的青睐。
(三)习惯于碎片化学习,不适应长时间沉浸式学习
碎片化学习即时间短、内容少的学习。“数字原住民”普遍耐心不足,难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所以不喜欢传统课堂那种几十分钟被动的学习方式,不适应长时间沉浸式的学习。而短视频、微课堂等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因其无时间、空间的限制和容易有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更易受到学生欢迎。
(四)熟悉游戏、娱乐套路,喜欢游戏化教学
因为多数学生热衷于玩游戏,所以在学习上更喜欢“游戏”的模式而不是“严肃”的模式,学习后希望得到即时的肯定和频繁的奖励。
综上所述,我们的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他们具有与“90后”学生不同的学习特征,因此我们的教育也面临着系统性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应当随着学生认知行为模式的改变而与时俱进。
二、面向“数字原住民”的高职课堂教学策略
针对“数字原住民”的高职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可从模式、资源、环境三个角度来设计。模式就是怎么教怎么学,资源就是教学内容和载体,环境就是教学时间、地点和途径。
(一)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示范,学生在下面听讲或练习,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做批阅。现在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教师先把要讲的内容做成微课,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微课的学习和测验,课堂上教师组织汇报、讨论、答疑等互动方式来突破和化解重难点,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如图所示。翻转课堂实际上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把教学流程做了一个颠倒,把原来知识的传授和内化过程做了一个变化,以适应学生不喜欢被动听讲而喜欢主动探索的学习行为模式。
(二)使用短小精悍的视频教学资源
作为教学资源——教材和课本,已经从纸介质的文本演化到今天普遍使用的电子文档、图像图表、音视频、动画、网页等多媒体材料。而这其中,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能直观呈现教学内容的就是视频和动画。将教学内容细化成一个个的知识和技能点并录制成5~10分钟的微视频,从资源的角度就是短小精悍的在线教育视频。另外除了教学资源,还应该有教学活动、学习体验这样的课程成分,所以称为“微课”。微课最本质的属性应该是教学资源,这类教学资源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短”:一般5~10分钟左右;“小”:适应互联网快速传播的条件;“精”:制作精心、精良;“悍”:有感染力、震动性。
(三)借助开放、共享、多端兼容的线上教学平台
我们的教学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统的教室依然存在,是我们教学的基础设施,但不再只是桌椅、黑板和投影。今天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密不可分,因此要求每一间教室都可以很迅捷、很快速地接入互联网,线上和线下共同组成了称之为O2O的教学环境。例如慕课就是线上教学环境的支撑平台,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堂在线、优慕课、网易云课堂等都是较好的慕课平台,有很多在线的、开放式的课程。除了大型的慕课平台,各高等学院也应搭建应用于学校内部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借助开放、共享、多端兼容的线上教学平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以适应“数字原住民”对多样化学习渠道的需求。 所以针对“数字原住民”的高职课堂教学策略,就应该适应“数字原住民”的所思、所想、所好,用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来开展教学,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今天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环境下也要发生变化,向基于广泛学习资源的开放、共享的教学组织方式转变。
三、面向“数字原住民”的高职课程教学设计
面向“数字原住民”的高职课程教学设计,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教学模式设计
在教学模式上,有條件的课程应尽量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教学平台选择
一般高职院校都会搭建线上教学平台,这些平台可从功能性、用户体验、多端兼容性、数据吞吐量、扩展性、培训与售后维护等方面进行对比选择,如超星学习通、学堂在线、职教云、智慧树、高校邦等几种线上教学平台都广泛用于高职院校。
(三)教学内容设计与部署
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单元、小节、课次、知识点或综合项目、子项目、大任务、小任务、技能点等从粗到细的方式,尽量划分成适合微课的碎片化内容,通过拍摄或录屏将其制作成5~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并且微视频之间应有递进、并列等连接关系,能体现课程的整体内容结构。为了防止学生快进式播放,尽量在视频中穿插答题,并给予即时反馈。
教学内容准备好后发布到教学平台上,按单元、节次或项目、任务等方式列表,与教案、课件、测试等内容组合成微课。微课的学习可以设置成游戏闯关模式,学完一节才可以进入下一节,节与节之间进行反馈与奖励。
(四)课前自主学习任务设计、发布与完成情况统计分析
翻转课堂或混合教学都强调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有明确的学习途径、任务、目标以及自我评价。所以每次课前通过作业或任务单的形式布置一个课前自主学习任务,描述任务的具体内容,比如在哪里学习、需要浏览哪些微视频、回答哪些问题、解决哪些问题、完成哪些操作练习等,尽量具体。并且通过教师评价和互评等方式,对每次课前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出即时反馈和奖励。同时老师还要对课前自主学习的完成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学生问题较多的学习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
(五)课堂教学实施
在课堂上,尽量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对课前学习任务的检查、问答、汇报展示以及讨论、示范等互动方式,化解重难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内化。
(六)课后作业发布与评价
课后作业可以是客观题、主观题或操作题,客观题可即时反馈,主观题可通过话题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操作题一般提交作品,由教师评价或互评,教师要对作业结果进行总结、展示和奖励。
四、面向“数字原住民”的高职课堂通用教学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上,不同的专业、课程可能有不同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一般来讲,面向“数字原住民”可采用以下过程和方法。
(一)考勤签到
通过客户端(手机、电脑等)在平台上签到,签到方式为二维码、手势、位置、拍照等。相比传统点名,这种电子签到快速、易记录,适合人数较多的课堂,但缺点是不易记住学生的姓名。
(二)自主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检查
课前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应该检查学习效果,检查方式包括完成情况统计与分析、提问与回答、小组汇报、成果展示等。这个环节要有明确的奖惩措施,如加分或减分,一是让学生明白课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二是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重难点突破与化解
课前自主学习肯定会遇到有难点或学习不充分的地方,结合内容重难点,还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补充和化解。可采用的方式包括精讲、小组讨论、操作示范、模仿练习等。
(四)小结与评价(选人提问抢答、投票等互动)
课堂最后,要对本次课教学进行总结,可以由教师总结,也可以选学生总结。同时还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整体评价,对优秀学生和小组进行奖励,评价依据就是平台所记录的学习情况。
五、结语
互联网及其海量信息,让教师对知识的垄断成为过去,教师和教材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课堂学习也不再是最有效率的知识传授方式,教师和课堂授课的不可替代性被打破。面对出生于网络和数字化无处不在的时代的“数字原住民”,教学实践要随着当前学生的认知行为模式的改变而变化,从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掌握。
参考文献:
[1]曹培杰,余胜泉.数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2(4).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9(8).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R].2019(3).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编辑 司 楠
[关 键 词] “数字原住民”;高职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018-02
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互联网迅猛发展,数字信息的触角伸向社会各个角落甚至每一个人。不知不觉中,我们被裹挟进入数字化时代。于是,有了20年前生活在传统工业时代如今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数字移民”,也有对数字产品、“互联网+”的生活方式不太感冒的“数字难民”。更有一代人,他们出生于21世纪的数字化时代,是伴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者。对他们来说,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各种信息载体就像身边的花草树木一样天然存在,用电脑查资料、在网上学习、用手机社交玩游戏,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人际互动……这种数字化的生存方式是从小就开始的,也是最习惯、最擅长的生活方式。他们被称为“数字原住民”“千禧一代”“数位原生世代”或“数字土著”等类似概念。这些称呼在本质上并无差异,为求一致,本文统一采用“数字原住民”这一称呼。
随着第一批“00后”陆续进入大学,高职院校迎来了“数字原住民”学生,他们具有怎样的认知模式和学习特征?如何针对性地实施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本文在对“数字原住民”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探索适合于“数字原住民”的高职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数字原住民”学习特征分析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调研,相对于“数字移民”和“数字难民”,新时代“数字原住民”的信息处理方式、思维模式和学习行为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有以下明显特征。
(一)不喜欢传统渠道学习,更偏爱网络化学习
课堂授课早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唯一途径,而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数字设备访问互联网,借助网络课程和视频教程学习已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年统计,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其中高中生网民中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比例达到了92.2%,这些都充分说明在线教育是“数字原住民”学習的重要途径。
(二)喜欢视频、动画、图像等学习资源,对长文本学习资源比较排斥
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对阅读教材书本等传统长文本的学习资源兴趣低,而视频、动画、图像等更直观、更易刺激感官的资源更容易获得学生的青睐。
(三)习惯于碎片化学习,不适应长时间沉浸式学习
碎片化学习即时间短、内容少的学习。“数字原住民”普遍耐心不足,难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所以不喜欢传统课堂那种几十分钟被动的学习方式,不适应长时间沉浸式的学习。而短视频、微课堂等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因其无时间、空间的限制和容易有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更易受到学生欢迎。
(四)熟悉游戏、娱乐套路,喜欢游戏化教学
因为多数学生热衷于玩游戏,所以在学习上更喜欢“游戏”的模式而不是“严肃”的模式,学习后希望得到即时的肯定和频繁的奖励。
综上所述,我们的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他们具有与“90后”学生不同的学习特征,因此我们的教育也面临着系统性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应当随着学生认知行为模式的改变而与时俱进。
二、面向“数字原住民”的高职课堂教学策略
针对“数字原住民”的高职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可从模式、资源、环境三个角度来设计。模式就是怎么教怎么学,资源就是教学内容和载体,环境就是教学时间、地点和途径。
(一)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示范,学生在下面听讲或练习,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做批阅。现在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教师先把要讲的内容做成微课,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微课的学习和测验,课堂上教师组织汇报、讨论、答疑等互动方式来突破和化解重难点,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如图所示。翻转课堂实际上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把教学流程做了一个颠倒,把原来知识的传授和内化过程做了一个变化,以适应学生不喜欢被动听讲而喜欢主动探索的学习行为模式。
(二)使用短小精悍的视频教学资源
作为教学资源——教材和课本,已经从纸介质的文本演化到今天普遍使用的电子文档、图像图表、音视频、动画、网页等多媒体材料。而这其中,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能直观呈现教学内容的就是视频和动画。将教学内容细化成一个个的知识和技能点并录制成5~10分钟的微视频,从资源的角度就是短小精悍的在线教育视频。另外除了教学资源,还应该有教学活动、学习体验这样的课程成分,所以称为“微课”。微课最本质的属性应该是教学资源,这类教学资源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短”:一般5~10分钟左右;“小”:适应互联网快速传播的条件;“精”:制作精心、精良;“悍”:有感染力、震动性。
(三)借助开放、共享、多端兼容的线上教学平台
我们的教学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统的教室依然存在,是我们教学的基础设施,但不再只是桌椅、黑板和投影。今天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密不可分,因此要求每一间教室都可以很迅捷、很快速地接入互联网,线上和线下共同组成了称之为O2O的教学环境。例如慕课就是线上教学环境的支撑平台,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堂在线、优慕课、网易云课堂等都是较好的慕课平台,有很多在线的、开放式的课程。除了大型的慕课平台,各高等学院也应搭建应用于学校内部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借助开放、共享、多端兼容的线上教学平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以适应“数字原住民”对多样化学习渠道的需求。 所以针对“数字原住民”的高职课堂教学策略,就应该适应“数字原住民”的所思、所想、所好,用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来开展教学,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今天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环境下也要发生变化,向基于广泛学习资源的开放、共享的教学组织方式转变。
三、面向“数字原住民”的高职课程教学设计
面向“数字原住民”的高职课程教学设计,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教学模式设计
在教学模式上,有條件的课程应尽量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教学平台选择
一般高职院校都会搭建线上教学平台,这些平台可从功能性、用户体验、多端兼容性、数据吞吐量、扩展性、培训与售后维护等方面进行对比选择,如超星学习通、学堂在线、职教云、智慧树、高校邦等几种线上教学平台都广泛用于高职院校。
(三)教学内容设计与部署
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单元、小节、课次、知识点或综合项目、子项目、大任务、小任务、技能点等从粗到细的方式,尽量划分成适合微课的碎片化内容,通过拍摄或录屏将其制作成5~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并且微视频之间应有递进、并列等连接关系,能体现课程的整体内容结构。为了防止学生快进式播放,尽量在视频中穿插答题,并给予即时反馈。
教学内容准备好后发布到教学平台上,按单元、节次或项目、任务等方式列表,与教案、课件、测试等内容组合成微课。微课的学习可以设置成游戏闯关模式,学完一节才可以进入下一节,节与节之间进行反馈与奖励。
(四)课前自主学习任务设计、发布与完成情况统计分析
翻转课堂或混合教学都强调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有明确的学习途径、任务、目标以及自我评价。所以每次课前通过作业或任务单的形式布置一个课前自主学习任务,描述任务的具体内容,比如在哪里学习、需要浏览哪些微视频、回答哪些问题、解决哪些问题、完成哪些操作练习等,尽量具体。并且通过教师评价和互评等方式,对每次课前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出即时反馈和奖励。同时老师还要对课前自主学习的完成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学生问题较多的学习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
(五)课堂教学实施
在课堂上,尽量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对课前学习任务的检查、问答、汇报展示以及讨论、示范等互动方式,化解重难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内化。
(六)课后作业发布与评价
课后作业可以是客观题、主观题或操作题,客观题可即时反馈,主观题可通过话题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操作题一般提交作品,由教师评价或互评,教师要对作业结果进行总结、展示和奖励。
四、面向“数字原住民”的高职课堂通用教学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上,不同的专业、课程可能有不同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一般来讲,面向“数字原住民”可采用以下过程和方法。
(一)考勤签到
通过客户端(手机、电脑等)在平台上签到,签到方式为二维码、手势、位置、拍照等。相比传统点名,这种电子签到快速、易记录,适合人数较多的课堂,但缺点是不易记住学生的姓名。
(二)自主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检查
课前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应该检查学习效果,检查方式包括完成情况统计与分析、提问与回答、小组汇报、成果展示等。这个环节要有明确的奖惩措施,如加分或减分,一是让学生明白课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二是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重难点突破与化解
课前自主学习肯定会遇到有难点或学习不充分的地方,结合内容重难点,还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补充和化解。可采用的方式包括精讲、小组讨论、操作示范、模仿练习等。
(四)小结与评价(选人提问抢答、投票等互动)
课堂最后,要对本次课教学进行总结,可以由教师总结,也可以选学生总结。同时还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整体评价,对优秀学生和小组进行奖励,评价依据就是平台所记录的学习情况。
五、结语
互联网及其海量信息,让教师对知识的垄断成为过去,教师和教材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课堂学习也不再是最有效率的知识传授方式,教师和课堂授课的不可替代性被打破。面对出生于网络和数字化无处不在的时代的“数字原住民”,教学实践要随着当前学生的认知行为模式的改变而变化,从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掌握。
参考文献:
[1]曹培杰,余胜泉.数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2(4).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9(8).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R].2019(3).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