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实践研究法。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把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标准高度概括为“动、懂、悟”。制订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通过评价引导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具有“动、懂、悟”特色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改革 主体观 效能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49-02
运用新课程的理念在微观上确定“动、懂、悟”评价标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操作流程,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见解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动、懂、悟”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我校在课程改革实践中为优化课堂教学不断研究和探索形成的教学范型和评价标准。此评价标准是学校近年来结合新课标,在认真探索和研究多学科特色和教学风格而实施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是研究学生如何去学和学得怎么样。
1 参与学习的主体观
“动”标志是参与,从人的个体来说,“参与”是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要完善和发展个生,就必须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探究、参与竞争。“参与”的心理意向强烈,是成功的动力。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诸于行动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特点。”
由此可见,体育课堂上的“动”就是参与运动技能的学习,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围绕达成目标有足够时间参与技能学习,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应该说一节好的课堂是在快乐的互动过程中完成教学的。
但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初中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
1.1 确定学习目标和提出合理建议,从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兴趣是一个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是人类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重要动力,为此,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体育运动知识本身的特点,创造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提供机会,让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指导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给予合适的时间和机会,促使学业生自觉地敢于运动、乐于锻炼,继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动”的全过程中认识自己的运动潜能,继而产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意向,是提高体育课课堂为效率的保证。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课堂为过程是一个师生和生生互相交往、互相合作的信息传输过程。学生只有“动”起来,直接参与信息的流通过各,主动吸取信息反馈信息,最终才能发展自己本身。教育学主伙: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以信息为媒体,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有意识到地促进人类自身生存发展和实惠社会化的活动。课堂上,语言信息、行为信息和情感信息三者协同作用,是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保证。
体育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者和运动技能等主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加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从中引发学习需要。如练习足球踢准,可采用标志物法,在墙上放不同颜色的气球,在固定的地点上能否使足球击破气球,看看谁踢得准。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采用十字接力跑比赛、追逐跑比赛、迎面接力跑比赛,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引起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强烈的需要。
1.2 运用合作学习法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小组,一起探究、练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达到锻炼的目的。合作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获取更大的收益,得到更好的体验。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并不是排斥学生的个体练习,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练习也是完全必要的。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游戏活动、集体性的运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行为。即使是在非集体的体育活动中,也应该给学生提供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的机会。例如,在组织学生跳绳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对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处立典型与学习榜样。这样既有利地提高他们的跳绳水平,又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作用。合作学习法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引导师生、生生互动共鸣。
2 融会贯通的效能观
“懂”的核心是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掌握知識和技能并能应用。“懂”是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特点,新课标提出: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要养成学生良好的终身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要做到这一点是离不开科学研究和教学方法。在设计练习方法的时候,要从有效增进健康且简单易行去考虑,从贴近学生社会生活的角度出发,从促进学业生的生长发育的目的出发,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把学生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怎么去学习,也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业习的目的和方法,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去维课堂学习真正使体育教学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服务生活。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懂得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使学生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如俯卧撑学生都会做,但却不知如何用它锻炼身体,何时手撑在桌子上做,何时把脚放在桌子上做,何时不用桌子做等,都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融会贯通以此促进学生心肺功能和四肢功能的发展。在进行运动技能学习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生活与技能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资源加速技能的掌握;将运动技能融入游戏中进行学习,架设游戏与技能的桥梁,通过游戏形式提高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置于一定情境中,拉近情境与技能的距离,通过情境展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加快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及时辅导与点拔,在学生动作难以顺利进行时,教师适时引导,在学生学习和练习方式偏离了最有效的练习方式时,教师及时调控,以此营造技能学习的人文环境,提高技能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学到运动技能,在心理和生理方面获得积极的体验。 3 悟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悟”的目标是发展。我们强调以人为本,主要是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发展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可以看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身心一切潜能的最充分发挥;人的才能和品质的全面生成;人的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悟”就是要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对运动技能有较深刻的理解,能够举一反三,以自己的见解去认识问题,有创新精神,运用有个性的方法问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悟”是对“动”和“懂”的一种延伸,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悟”是建立在“动”和“懂”的基础之上。应该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都有自我发尽其所有的愿望。但同时我们必须要看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千差万别,体育基础差别更大。为此,初中阶段要在关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突出学生自己的特长。让学生逐步了解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在练习中运用正确的动作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循序渐进地提高运动技术与能力,避免体育运动低水平的重复。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明确,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和引导学生练,决不是教师的表演和展示,即使教师的技术再好,也要点到即止,恰如其分。要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要想让学生学得好,必须充分体现体育教学要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特点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时间。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不讲学生也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在讲解时除了语言的规范外,更要注重语言的简明扼要,力求让学生一听就懂、一点就明、一学就会、一试就行。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体会和认识运动要领,逐步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在体验进步喜悦的同时,让学生有一个飞跃,让学生积累一个个小小的进步,在感受探究学习乐趣的同时,感情并初步建立创新的思维模式,以弥补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及内容的有限性。例如,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在节假日进行体育活动等。因此,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课程资源,积极进行体育活动,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助于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又如,在耐力跑的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总结与建议:“动、懂、悟”三者是一个有机合一的整体,又各具有其深刻的含义,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不可偏重一方而轻之一面,必须从整体上作为指导性的纲领。对三者加以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必将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更有效地使体育教学趋于灵活、多彩而实效。对于这新的课堂评价标准,如何更好地运用于教学中仍有待我们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实践。
参考文献
[1] 高胜光.应重视体育新课程的有效教学[J].体育教学,2008(1):21-22.
[2] 张福建,邱志钊.有效教学、和谐课堂[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3] 蒲金東.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懂、会、悦”[J].今日中国教研,2011(7).
[4] 陈天石.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J].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2000(4).
关键词:教学改革 主体观 效能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49-02
运用新课程的理念在微观上确定“动、懂、悟”评价标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操作流程,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见解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动、懂、悟”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我校在课程改革实践中为优化课堂教学不断研究和探索形成的教学范型和评价标准。此评价标准是学校近年来结合新课标,在认真探索和研究多学科特色和教学风格而实施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是研究学生如何去学和学得怎么样。
1 参与学习的主体观
“动”标志是参与,从人的个体来说,“参与”是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要完善和发展个生,就必须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探究、参与竞争。“参与”的心理意向强烈,是成功的动力。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诸于行动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特点。”
由此可见,体育课堂上的“动”就是参与运动技能的学习,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围绕达成目标有足够时间参与技能学习,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应该说一节好的课堂是在快乐的互动过程中完成教学的。
但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初中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
1.1 确定学习目标和提出合理建议,从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兴趣是一个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是人类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重要动力,为此,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体育运动知识本身的特点,创造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提供机会,让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指导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给予合适的时间和机会,促使学业生自觉地敢于运动、乐于锻炼,继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动”的全过程中认识自己的运动潜能,继而产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意向,是提高体育课课堂为效率的保证。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课堂为过程是一个师生和生生互相交往、互相合作的信息传输过程。学生只有“动”起来,直接参与信息的流通过各,主动吸取信息反馈信息,最终才能发展自己本身。教育学主伙: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以信息为媒体,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有意识到地促进人类自身生存发展和实惠社会化的活动。课堂上,语言信息、行为信息和情感信息三者协同作用,是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保证。
体育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者和运动技能等主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加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从中引发学习需要。如练习足球踢准,可采用标志物法,在墙上放不同颜色的气球,在固定的地点上能否使足球击破气球,看看谁踢得准。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采用十字接力跑比赛、追逐跑比赛、迎面接力跑比赛,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引起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强烈的需要。
1.2 运用合作学习法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小组,一起探究、练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达到锻炼的目的。合作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获取更大的收益,得到更好的体验。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并不是排斥学生的个体练习,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练习也是完全必要的。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游戏活动、集体性的运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行为。即使是在非集体的体育活动中,也应该给学生提供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的机会。例如,在组织学生跳绳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对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处立典型与学习榜样。这样既有利地提高他们的跳绳水平,又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作用。合作学习法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引导师生、生生互动共鸣。
2 融会贯通的效能观
“懂”的核心是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掌握知識和技能并能应用。“懂”是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特点,新课标提出: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要养成学生良好的终身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要做到这一点是离不开科学研究和教学方法。在设计练习方法的时候,要从有效增进健康且简单易行去考虑,从贴近学生社会生活的角度出发,从促进学业生的生长发育的目的出发,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把学生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怎么去学习,也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业习的目的和方法,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去维课堂学习真正使体育教学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服务生活。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懂得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使学生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如俯卧撑学生都会做,但却不知如何用它锻炼身体,何时手撑在桌子上做,何时把脚放在桌子上做,何时不用桌子做等,都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融会贯通以此促进学生心肺功能和四肢功能的发展。在进行运动技能学习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生活与技能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资源加速技能的掌握;将运动技能融入游戏中进行学习,架设游戏与技能的桥梁,通过游戏形式提高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置于一定情境中,拉近情境与技能的距离,通过情境展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加快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及时辅导与点拔,在学生动作难以顺利进行时,教师适时引导,在学生学习和练习方式偏离了最有效的练习方式时,教师及时调控,以此营造技能学习的人文环境,提高技能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学到运动技能,在心理和生理方面获得积极的体验。 3 悟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悟”的目标是发展。我们强调以人为本,主要是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发展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可以看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身心一切潜能的最充分发挥;人的才能和品质的全面生成;人的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悟”就是要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对运动技能有较深刻的理解,能够举一反三,以自己的见解去认识问题,有创新精神,运用有个性的方法问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悟”是对“动”和“懂”的一种延伸,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悟”是建立在“动”和“懂”的基础之上。应该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都有自我发尽其所有的愿望。但同时我们必须要看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千差万别,体育基础差别更大。为此,初中阶段要在关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突出学生自己的特长。让学生逐步了解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在练习中运用正确的动作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循序渐进地提高运动技术与能力,避免体育运动低水平的重复。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明确,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和引导学生练,决不是教师的表演和展示,即使教师的技术再好,也要点到即止,恰如其分。要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要想让学生学得好,必须充分体现体育教学要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特点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时间。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不讲学生也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在讲解时除了语言的规范外,更要注重语言的简明扼要,力求让学生一听就懂、一点就明、一学就会、一试就行。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体会和认识运动要领,逐步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在体验进步喜悦的同时,让学生有一个飞跃,让学生积累一个个小小的进步,在感受探究学习乐趣的同时,感情并初步建立创新的思维模式,以弥补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及内容的有限性。例如,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在节假日进行体育活动等。因此,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课程资源,积极进行体育活动,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助于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又如,在耐力跑的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总结与建议:“动、懂、悟”三者是一个有机合一的整体,又各具有其深刻的含义,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不可偏重一方而轻之一面,必须从整体上作为指导性的纲领。对三者加以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必将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更有效地使体育教学趋于灵活、多彩而实效。对于这新的课堂评价标准,如何更好地运用于教学中仍有待我们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实践。
参考文献
[1] 高胜光.应重视体育新课程的有效教学[J].体育教学,2008(1):21-22.
[2] 张福建,邱志钊.有效教学、和谐课堂[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3] 蒲金東.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懂、会、悦”[J].今日中国教研,2011(7).
[4] 陈天石.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J].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