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画是儿童根据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独特体验,通过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而创作出来的绘画。儿童们通过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天真、质朴的观察和富有浪漫情趣的表现,使他们的幼小心灵与外部世界建立了一种亲密的联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用成人化、专业化的要求来限制儿童。不能将技法技能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不能把画得像不像作为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而是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眼光来审视和评价孩子们的作品。
关键词:儿童画;孩子;教师;想象
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童声,最美的图画是儿童画。怎样去聆听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怎样去欣赏世界上最美的画呢?把自己想成孩子吧,耐心的去聆听、去感受在他们的画里那些看似随意甚至乱七八糟的线条和图形所代表着的某种情绪和真实感受,很多人认为儿童画很简单,只要画得像、色彩鲜艳、内容完整就是一幅好的儿童画了。曾经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课堂中开始不断地问我“老师,我这样画行吗?”“老师,我该涂什么颜色呢?”“老师,我这个画得像吗?”我才开始反省自己的教学,领悟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我的这种教学方法压抑和限制孩子本能的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原本画中的那些淳朴的的、稚拙的、率真的东西渐渐开始丢失。慢慢认识到原来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画,使他们逐步想画、愿画、敢画而不拘谨。而不是告诉他你的画不对,你的画不像或者不好,其原因可能仅仅是你和标准不一样。孩子喜欢取悦于成人,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感觉、想法、理解甚至眼睛,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很不好。所以,在从事教学中这五点我们教师要注意:
一、形“像不像”不是关键
绘画大师吴冠中曾说:我国现阶段“美盲要比文盲多”。这里的美盲是指不懂欣赏美术作品的人。孩子们是要画出所有的内容,而不是画像所有的内容。他们画的画,不符合比例,不合乎逻辑,没有科学根据,千奇百怪:画得房子歪歪斜斜,人比房子都高,画得西瓜红皮绿瓤,画得蓝色的太阳在草地上,甚至乱七八糟,不听他讲解都看不懂,这些都是正常的。反之,如果楼房画得很直,人和动物画得很比例协调,西瓜画得使人流口水,太阳画得圆得不能再圆,画面完整、不乱、很干净,倒是不正常了,至少能确定画上的东西不是孩子独立完成的,是成人的绘画。
二、画“美不美”不是问题
孩子们在画画的时候往往省略了很多“思维”程序。没有整体构思,没有作画秩序,没有方法步骤,更没有“胸有成竹”,画的结果在事前是没有任何“设计”的,效果更是不可预见的,是推着往下画的,画到哪里是哪里,连他自己也不清楚,画到什么时候是好,画到什么时候是完,画好应是什么样子。 儿童认为重要的东西要画大、不重要的要画小,用得着的画在画面中心,用不着的靠边。画面的安排和布局凭的是感觉不凭真实现象,主观意识远远超过客观现实,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物品优先在画面上出现。 儿童在用色上有自己的特点:一幅作品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光嫌颜色品种少,恨不得把所有的颜色都用上,画的画“花里呼哨”不整体,或是每一幅颜色都相似,几幅画过后,喜欢的颜色所剩不多,不喜欢的颜色原封不动。孩子用颜色既不表现客观、也不考虑协调与对比,他们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色。 有一个画童把太阳画成了黑色,问其原因,他说今天他做错事, 挨了打,心情不好,连他的太阳也伤心呢!有个孩子把熊猫画成了彩色,他说他长大要做科学家,培育出彩色的熊猫,更可爱。
三、技法“行不行”不是重点
儿童画是儿童自发的一种表现愿望,是一种认识社会的生活痕迹,无须绘画基础或“技术”作支持,也用不着模仿成人,只要有生活经历就有画画的能力,就能顺利得表达自己的想法。儿童画画是不需要“绘画技法”的、他们有自己“无师自通”的学习方式和“天生”的创造能力和条件,我们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自然“天赋”,重视利用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去教育儿童,千万别干“统一”画法,传授“技法”等抹杀孩子个性的傻事。
四、结果“美不美”不需看重
人们拿起一幅儿童画会轻易地用“好看”和“不好看”来评价一番。评者不经意,但对孩子本人却有很大的影响。成人以自己的标准制定了100、90、80、70的尺子,给孩子的图画打上“好”与 “不好”的烙印,可是孩子一点儿也不了解高低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其实,从表面上评“好看”、“不好看”也好,给儿童画评分也好,都是简单地从画面上评价孩子们的画,是单纯重视绘画结果的表现。儿童绘画不是为了当画家才画的,也不为什么理想或责任而画,唯一的动机就是兴趣,好玩,成人不应把太多所谓的道理和规距加在孩子身上,干预孩子的思维活动,影响他的情绪和自由涂画。 实践和经验证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主要的,即“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五、想像才是儿童画永远的母题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要一群学画的孩子自由想像,画出昨天做过的梦。但奇怪的是,有好多孩子竟然在画纸前犯了傻,回答说:画不出来。孩子们竟没有能力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梦”!画家周文富认为,这是因为传统机械的美术教育法,压制了孩子的想像力。
想像—是儿童精神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孩子,他会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想像成有生命的,它们有语言、有思想、有动作、有家庭,就像他自己一样。绘画是没有统一答案的,如果太阳就是一个无比的圆,周围是放射状的直线,房子就是一个三角形下面一个正方形,小船就是一个倒梯形上一个三角形,那绘画作品不就可以用机器批量生产了,还要我们画干什么?而非那五彩缤纷,绚丽多姿,赏心悦目的绘画作品,我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又从何谈起呢?
古诗有云:朵朵花开淡墨痕。孩子们犹如这些散发着淡淡幽香的小花,盛开在美丽的课堂中,我们教师要学会欣赏,万不可枉下定论,须谨慎,须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没有不会画画的儿童,只有不懂欣赏画的人。在以人为本,科学需要创新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欣赏、评论儿童画时不要以成人的眼光,而是要处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理解。
参考文献
1.李永正《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2.姚广才《奇思妙想的儿童画艺术》
3.张 俊《如何进行儿童画教学》
关键词:儿童画;孩子;教师;想象
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童声,最美的图画是儿童画。怎样去聆听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怎样去欣赏世界上最美的画呢?把自己想成孩子吧,耐心的去聆听、去感受在他们的画里那些看似随意甚至乱七八糟的线条和图形所代表着的某种情绪和真实感受,很多人认为儿童画很简单,只要画得像、色彩鲜艳、内容完整就是一幅好的儿童画了。曾经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课堂中开始不断地问我“老师,我这样画行吗?”“老师,我该涂什么颜色呢?”“老师,我这个画得像吗?”我才开始反省自己的教学,领悟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我的这种教学方法压抑和限制孩子本能的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原本画中的那些淳朴的的、稚拙的、率真的东西渐渐开始丢失。慢慢认识到原来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画,使他们逐步想画、愿画、敢画而不拘谨。而不是告诉他你的画不对,你的画不像或者不好,其原因可能仅仅是你和标准不一样。孩子喜欢取悦于成人,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感觉、想法、理解甚至眼睛,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很不好。所以,在从事教学中这五点我们教师要注意:
一、形“像不像”不是关键
绘画大师吴冠中曾说:我国现阶段“美盲要比文盲多”。这里的美盲是指不懂欣赏美术作品的人。孩子们是要画出所有的内容,而不是画像所有的内容。他们画的画,不符合比例,不合乎逻辑,没有科学根据,千奇百怪:画得房子歪歪斜斜,人比房子都高,画得西瓜红皮绿瓤,画得蓝色的太阳在草地上,甚至乱七八糟,不听他讲解都看不懂,这些都是正常的。反之,如果楼房画得很直,人和动物画得很比例协调,西瓜画得使人流口水,太阳画得圆得不能再圆,画面完整、不乱、很干净,倒是不正常了,至少能确定画上的东西不是孩子独立完成的,是成人的绘画。
二、画“美不美”不是问题
孩子们在画画的时候往往省略了很多“思维”程序。没有整体构思,没有作画秩序,没有方法步骤,更没有“胸有成竹”,画的结果在事前是没有任何“设计”的,效果更是不可预见的,是推着往下画的,画到哪里是哪里,连他自己也不清楚,画到什么时候是好,画到什么时候是完,画好应是什么样子。 儿童认为重要的东西要画大、不重要的要画小,用得着的画在画面中心,用不着的靠边。画面的安排和布局凭的是感觉不凭真实现象,主观意识远远超过客观现实,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物品优先在画面上出现。 儿童在用色上有自己的特点:一幅作品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光嫌颜色品种少,恨不得把所有的颜色都用上,画的画“花里呼哨”不整体,或是每一幅颜色都相似,几幅画过后,喜欢的颜色所剩不多,不喜欢的颜色原封不动。孩子用颜色既不表现客观、也不考虑协调与对比,他们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色。 有一个画童把太阳画成了黑色,问其原因,他说今天他做错事, 挨了打,心情不好,连他的太阳也伤心呢!有个孩子把熊猫画成了彩色,他说他长大要做科学家,培育出彩色的熊猫,更可爱。
三、技法“行不行”不是重点
儿童画是儿童自发的一种表现愿望,是一种认识社会的生活痕迹,无须绘画基础或“技术”作支持,也用不着模仿成人,只要有生活经历就有画画的能力,就能顺利得表达自己的想法。儿童画画是不需要“绘画技法”的、他们有自己“无师自通”的学习方式和“天生”的创造能力和条件,我们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自然“天赋”,重视利用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去教育儿童,千万别干“统一”画法,传授“技法”等抹杀孩子个性的傻事。
四、结果“美不美”不需看重
人们拿起一幅儿童画会轻易地用“好看”和“不好看”来评价一番。评者不经意,但对孩子本人却有很大的影响。成人以自己的标准制定了100、90、80、70的尺子,给孩子的图画打上“好”与 “不好”的烙印,可是孩子一点儿也不了解高低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其实,从表面上评“好看”、“不好看”也好,给儿童画评分也好,都是简单地从画面上评价孩子们的画,是单纯重视绘画结果的表现。儿童绘画不是为了当画家才画的,也不为什么理想或责任而画,唯一的动机就是兴趣,好玩,成人不应把太多所谓的道理和规距加在孩子身上,干预孩子的思维活动,影响他的情绪和自由涂画。 实践和经验证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主要的,即“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五、想像才是儿童画永远的母题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要一群学画的孩子自由想像,画出昨天做过的梦。但奇怪的是,有好多孩子竟然在画纸前犯了傻,回答说:画不出来。孩子们竟没有能力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梦”!画家周文富认为,这是因为传统机械的美术教育法,压制了孩子的想像力。
想像—是儿童精神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孩子,他会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想像成有生命的,它们有语言、有思想、有动作、有家庭,就像他自己一样。绘画是没有统一答案的,如果太阳就是一个无比的圆,周围是放射状的直线,房子就是一个三角形下面一个正方形,小船就是一个倒梯形上一个三角形,那绘画作品不就可以用机器批量生产了,还要我们画干什么?而非那五彩缤纷,绚丽多姿,赏心悦目的绘画作品,我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又从何谈起呢?
古诗有云:朵朵花开淡墨痕。孩子们犹如这些散发着淡淡幽香的小花,盛开在美丽的课堂中,我们教师要学会欣赏,万不可枉下定论,须谨慎,须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没有不会画画的儿童,只有不懂欣赏画的人。在以人为本,科学需要创新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欣赏、评论儿童画时不要以成人的眼光,而是要处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理解。
参考文献
1.李永正《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2.姚广才《奇思妙想的儿童画艺术》
3.张 俊《如何进行儿童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