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班是儿童饮食行为养成的关键期,挑食行为是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习和上班期间,我发现我班幼儿挑食现象非常明显,很多幼儿挑食、偏食,吃饭时间长,个别需要老师喂。于是,针对我班幼儿的问题,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家园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矫治方法与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班幼儿;挑食行为
本次研究采用事件取样记录方法,分别在小班各取20个,观察时间为期四个星期,着重关注幼儿的挑食行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存在着不一样的饮食习惯。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到底是属于什么情况,并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如果幼儿是属于不喜欢吃的,那么教师可以先跟幼儿说这种食物的好处,之后可以慢慢地引导孩子多吃这种食物,先尝试着让他吃一点点,之后再看情况引导幼儿,同时除去幼儿的自身原因,也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家庭因素,与幼儿家长做好一定的沟通,让家长对幼儿也进行一定的监督,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幼儿挑食行为的定义及其表现
挑食就是指当不喜欢食物的口味或因不良的饮食习惯而拒绝进食或极少进食某一类食物[1],通俗地讲,就是指对食物有所选择,有的食物爱吃,有的食物不爱吃或者直接不吃。
从事件取样记录表以及工作期间的观察中可以看出,3-4岁儿童挑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幼儿独立进食时,看到排骨不知怎样入口,拿到橙子不知怎样下口……幼儿对进食失去信心,从而对进食产生排斥心理。这是因为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包办过多,以喂食为主。
2.有些饭菜做的过咸、过淡,蔬菜切的太长,孩子咬不动,不合孩子口味。
3.幼儿不喜欢某些菜的特殊味道而拒绝食用,甚至放入口中就会吐出来(如:香菇)。
4.有些父母比较挑食,饮食结构不够科学,导致幼儿形成不良的习惯。
5.幼儿情绪不愉快时,常常表现出挑食。例如就餐的氛围嘈杂、身体不舒服、心情不愉快等等,这些主要是个人因素引起的。
二、幼儿挑食行为的成因分析
(一)幼儿挑食的心理原因
1.小班幼儿入园的焦虑因素还没有完全解除
美国生理学家Armon曾分析过不同情绪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他认为焦虑、忧愁、恐惧和愤怒等情绪,可抑制消化功能[2],因此,环境的改变,紧张的情绪等均可引起儿童情绪障碍,导致其消化功能下降,间接地导致幼儿挑食行为的出现。
2.小班幼儿对幼儿园的进食方式不熟悉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低龄幼儿刚刚上幼儿园时,因为在家里,他们已经养成了某种进餐模式,所以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对幼儿园进食统一时间、地点、餐具、吃法和营养配餐等方式不熟悉,进而产生排斥心理。
(二)家长对幼儿挑食行为的影响
1.家长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幼儿挑食行为的影响。
根据营养教育的理论,儿童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父母承担着满足儿童营养需要的责任。因此,父母对食物营养知识的掌握,对于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家长教养方式对幼儿挑食行为的影响。
家长的教养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就像有的家长只给幼儿吃他喜欢的食物,这就影响幼儿的饮食习惯,现在的幼儿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长都比较溺爱,任由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生活学习,从而使幼儿形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及完整人格的形成。
(三)教师及其同伴对幼儿挑食行为的影响
1.教師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其对幼儿挑食行为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挑食行为。
在幼儿挑食时,有些教师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逼迫孩子吃他们不喜欢的食物,或者干脆在用餐之前把他们不喜欢吃的食物挑出来,这样更增加幼儿的挑食行为。
2.幼儿具有好模仿的特点,因而幼儿挑食习惯的形成也受到同伴的影响。
幼儿对食物的喜好受同伴的影响很大。有关专家曾做过这样一项研究,研究指出,幼儿年龄越小,受同伴的影响越大。
(四)零食对幼儿挑食行为的影响
在影响幼儿挑食的诸多因素中,幼儿自身的心理因素和家长对幼儿饮食方面的影响是主要因素,其次是教师和同伴对幼儿的影响因素,而零食则是促使幼儿挑食的间接因素。
三、相关建议及对策
(一)家庭方面
1.父母应给予儿童正面的引导,培养定时、定量的用餐习惯。
家长应妥善地安排三餐,做到早餐质量高,中餐较丰盛,晚餐宜清淡,并合理安排孩子吃零食的时间、数量,在吃饭前或吃饭时不喝含糖饮料,培养孩子定时吃饭的习惯。
2.父母必须以身作则,改正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
父母要带头吃多样化的食物,这样对幼儿营养的均衡吸收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家长在吃饭时应专心一致,不要谈笑,不要看电视,给孩子做好榜样,专心吃饭时多鼓励他。
(二)教师及幼儿园方面
1.教师要重视幼儿的餐前情绪。
良好的餐前情绪是幼儿增加食欲的措施,据研究表明,现代生活中有挑食、厌食、偏食、拒食等习惯的幼儿,有一半是因为餐前情绪不良引起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确保幼儿进餐环境的整洁有序。
2.每天让幼儿参加各种体育锻炼。
幼儿期正是骨骼、器官、大脑发育的迅速发展时期,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他们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促进幼儿消化系统功能的加速运转,又能让幼儿保持良好的食欲。
(三)家园共育
坚持家庭与幼儿园的有机结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仅凭幼儿园的力量是不能彻底纠正幼儿许多不良习惯的,必须和家长一起共同努力。比如,幼儿园可以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饮食情况,进而共同制订出合理的膳食计划。
四、小结
总的来说,造成幼儿的挑食行为的因素有很多,而纠正幼儿挑食行为的方法也有很多,改善幼儿的挑食行为不仅需要幼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在日常生活中成人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膳食观,做好孩子的榜样。幼儿的挑食行为不可忽视,正确对待幼儿的挑食行为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应善于思考,正确地分析幼儿的行为并耐心引导,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福军.孩子挑食不利于性格发展[J].家教指南:41~42.
[2]叶清,赵亮,高永清.营养教育对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572~574.
关键词:小班幼儿;挑食行为
本次研究采用事件取样记录方法,分别在小班各取20个,观察时间为期四个星期,着重关注幼儿的挑食行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存在着不一样的饮食习惯。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到底是属于什么情况,并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如果幼儿是属于不喜欢吃的,那么教师可以先跟幼儿说这种食物的好处,之后可以慢慢地引导孩子多吃这种食物,先尝试着让他吃一点点,之后再看情况引导幼儿,同时除去幼儿的自身原因,也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家庭因素,与幼儿家长做好一定的沟通,让家长对幼儿也进行一定的监督,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幼儿挑食行为的定义及其表现
挑食就是指当不喜欢食物的口味或因不良的饮食习惯而拒绝进食或极少进食某一类食物[1],通俗地讲,就是指对食物有所选择,有的食物爱吃,有的食物不爱吃或者直接不吃。
从事件取样记录表以及工作期间的观察中可以看出,3-4岁儿童挑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幼儿独立进食时,看到排骨不知怎样入口,拿到橙子不知怎样下口……幼儿对进食失去信心,从而对进食产生排斥心理。这是因为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包办过多,以喂食为主。
2.有些饭菜做的过咸、过淡,蔬菜切的太长,孩子咬不动,不合孩子口味。
3.幼儿不喜欢某些菜的特殊味道而拒绝食用,甚至放入口中就会吐出来(如:香菇)。
4.有些父母比较挑食,饮食结构不够科学,导致幼儿形成不良的习惯。
5.幼儿情绪不愉快时,常常表现出挑食。例如就餐的氛围嘈杂、身体不舒服、心情不愉快等等,这些主要是个人因素引起的。
二、幼儿挑食行为的成因分析
(一)幼儿挑食的心理原因
1.小班幼儿入园的焦虑因素还没有完全解除
美国生理学家Armon曾分析过不同情绪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他认为焦虑、忧愁、恐惧和愤怒等情绪,可抑制消化功能[2],因此,环境的改变,紧张的情绪等均可引起儿童情绪障碍,导致其消化功能下降,间接地导致幼儿挑食行为的出现。
2.小班幼儿对幼儿园的进食方式不熟悉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低龄幼儿刚刚上幼儿园时,因为在家里,他们已经养成了某种进餐模式,所以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对幼儿园进食统一时间、地点、餐具、吃法和营养配餐等方式不熟悉,进而产生排斥心理。
(二)家长对幼儿挑食行为的影响
1.家长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幼儿挑食行为的影响。
根据营养教育的理论,儿童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父母承担着满足儿童营养需要的责任。因此,父母对食物营养知识的掌握,对于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家长教养方式对幼儿挑食行为的影响。
家长的教养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就像有的家长只给幼儿吃他喜欢的食物,这就影响幼儿的饮食习惯,现在的幼儿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长都比较溺爱,任由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生活学习,从而使幼儿形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及完整人格的形成。
(三)教师及其同伴对幼儿挑食行为的影响
1.教師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其对幼儿挑食行为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挑食行为。
在幼儿挑食时,有些教师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逼迫孩子吃他们不喜欢的食物,或者干脆在用餐之前把他们不喜欢吃的食物挑出来,这样更增加幼儿的挑食行为。
2.幼儿具有好模仿的特点,因而幼儿挑食习惯的形成也受到同伴的影响。
幼儿对食物的喜好受同伴的影响很大。有关专家曾做过这样一项研究,研究指出,幼儿年龄越小,受同伴的影响越大。
(四)零食对幼儿挑食行为的影响
在影响幼儿挑食的诸多因素中,幼儿自身的心理因素和家长对幼儿饮食方面的影响是主要因素,其次是教师和同伴对幼儿的影响因素,而零食则是促使幼儿挑食的间接因素。
三、相关建议及对策
(一)家庭方面
1.父母应给予儿童正面的引导,培养定时、定量的用餐习惯。
家长应妥善地安排三餐,做到早餐质量高,中餐较丰盛,晚餐宜清淡,并合理安排孩子吃零食的时间、数量,在吃饭前或吃饭时不喝含糖饮料,培养孩子定时吃饭的习惯。
2.父母必须以身作则,改正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
父母要带头吃多样化的食物,这样对幼儿营养的均衡吸收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家长在吃饭时应专心一致,不要谈笑,不要看电视,给孩子做好榜样,专心吃饭时多鼓励他。
(二)教师及幼儿园方面
1.教师要重视幼儿的餐前情绪。
良好的餐前情绪是幼儿增加食欲的措施,据研究表明,现代生活中有挑食、厌食、偏食、拒食等习惯的幼儿,有一半是因为餐前情绪不良引起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确保幼儿进餐环境的整洁有序。
2.每天让幼儿参加各种体育锻炼。
幼儿期正是骨骼、器官、大脑发育的迅速发展时期,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他们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促进幼儿消化系统功能的加速运转,又能让幼儿保持良好的食欲。
(三)家园共育
坚持家庭与幼儿园的有机结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仅凭幼儿园的力量是不能彻底纠正幼儿许多不良习惯的,必须和家长一起共同努力。比如,幼儿园可以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饮食情况,进而共同制订出合理的膳食计划。
四、小结
总的来说,造成幼儿的挑食行为的因素有很多,而纠正幼儿挑食行为的方法也有很多,改善幼儿的挑食行为不仅需要幼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在日常生活中成人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膳食观,做好孩子的榜样。幼儿的挑食行为不可忽视,正确对待幼儿的挑食行为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应善于思考,正确地分析幼儿的行为并耐心引导,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福军.孩子挑食不利于性格发展[J].家教指南:41~42.
[2]叶清,赵亮,高永清.营养教育对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57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