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一个班级学生程度也不一样,面对13—16岁心理和生理都很不成熟的青少年,面对这些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每个家庭的希望,我们不妨手持爱的灯盏,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唤起后进生沉睡的心灵;滋润后进生干枯的心田;点燃后进生希望的火花。
1 个案情况
于飞,男,初二学生,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靠种地维持家庭生计,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于飞头脑机敏,但学习基础差,经常迟到,旷课,上课交头接耳,不是睡觉就是做鬼脸。他性格倔犟,脾气暴躁,爱打架,时常因为一点小事情与同学大打出手,甚至把同学打伤,缺乏应有的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 案例分析
于飞的父亲是个性情粗暴的人,生活的重担和磨难让他的脾气雪上加霜。如果儿子有错误,从来不给孩子讲道理,去耐心地说服教育,只是粗暴的打骂。在校,受尽了老师的白眼,同学也时常对他冷嘲热讽。由于学校和家庭的冷遇,本来自控能力就差得他,为了发泄心中不满,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和重视,便破罐破摔,打闹捣乱,行为越轨,以求得畸形的心理平衡。
3 辅导方法与效果
3.1 拉近师生距离。我主动接近他,多次找他谈话,认真倾听他的心声——对家庭、学校和同学的看法,帮助他认识到过激行为的危害性,经常给他讲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让他懂得打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他开始不屑一顾,再就阳奉阴违,我不敢丧气。随之我把心一横,不改变你誓不做班主任。直到有一天,他打来了电话,说爸爸不想让他上学了,要他在家照顾母亲。我劝他不要着急,老师帮你来解决。放下电话,沉重的心情之后是喜悦。电话拨响的一霎那,他已经从内心开始接受我了,我看到了希望。
3.2 进行家访。周末,我骑着自行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半小时后,第一次来到于飞家。其父不冷不热地说:“他妈妈病的厉害了,离不开人,我想让于飞在家照顾她。”经过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他的父亲终于答应了让他继续上学。一个月后,我冒着严寒再次推开了于飞家的门,其父说:“于飞又惹祸了吧?”我忙说:“于飞最近在校表现很不错,劳动时相当卖力,在家也一样吧。”夸奖于飞时,我看到饱经沧桑的老人脸上闪过一丝喜悦。第三次来到于飞家时,他爸爸说:“老师,天太冷了,炕上坐吧。”老人边抽烟边和我聊了起来。“唉,孩子不争气,考大学,祖坟上不冒那青烟。”经过我的解释,他终于明白了不只是为了考大学,于飞将来步入社会也需要上学来奠基。一个经常打架,品德不高的人将来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临走,他说:“娃就交给你了。”我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走出于飞家,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月儿就要圆了。
3.3 以生之助,友情感化。在于飞劳动纪律取得进步时,我开始改善他和同学的关系,我安排班长和他一桌,积极向上的同学和他邻桌,让他陷入“爱的包围圈”。几周后,课间他开始和同学玩耍,逐渐地能够在集体活动中与同学们合作,同学的帮助对于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时胜过教师的 力量。在校运会上,游戏项目——“四人三足跑”中,于飞等五名同学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于飞搂着同学肩膀高兴地笑了。
3.4 激发学习兴趣。在各方面好转的前提下,于飞开始在学习上下功夫,针对他的情况,我运用了“低起点、缓坡度、小步走、勤反馈、多激励”的教学策略。协同科任老师安排弹性时间,对他的作业尽可能面批,随时订正,实行弹性评价,作业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避免挫伤他的自信心。在“班级之星”评选活动中,他被选为“进步之星”。看到自己的照片和简介在班内文化角上展示出来,那一刻,他找到了自信。
4 反思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阳光,可融化坚冰;爱是雨露能让草木焕发生机。在教育观念更新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让我们携起手来,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转化后进生,一起托起未来的太阳。
1 个案情况
于飞,男,初二学生,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靠种地维持家庭生计,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于飞头脑机敏,但学习基础差,经常迟到,旷课,上课交头接耳,不是睡觉就是做鬼脸。他性格倔犟,脾气暴躁,爱打架,时常因为一点小事情与同学大打出手,甚至把同学打伤,缺乏应有的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 案例分析
于飞的父亲是个性情粗暴的人,生活的重担和磨难让他的脾气雪上加霜。如果儿子有错误,从来不给孩子讲道理,去耐心地说服教育,只是粗暴的打骂。在校,受尽了老师的白眼,同学也时常对他冷嘲热讽。由于学校和家庭的冷遇,本来自控能力就差得他,为了发泄心中不满,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和重视,便破罐破摔,打闹捣乱,行为越轨,以求得畸形的心理平衡。
3 辅导方法与效果
3.1 拉近师生距离。我主动接近他,多次找他谈话,认真倾听他的心声——对家庭、学校和同学的看法,帮助他认识到过激行为的危害性,经常给他讲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让他懂得打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他开始不屑一顾,再就阳奉阴违,我不敢丧气。随之我把心一横,不改变你誓不做班主任。直到有一天,他打来了电话,说爸爸不想让他上学了,要他在家照顾母亲。我劝他不要着急,老师帮你来解决。放下电话,沉重的心情之后是喜悦。电话拨响的一霎那,他已经从内心开始接受我了,我看到了希望。
3.2 进行家访。周末,我骑着自行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半小时后,第一次来到于飞家。其父不冷不热地说:“他妈妈病的厉害了,离不开人,我想让于飞在家照顾她。”经过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他的父亲终于答应了让他继续上学。一个月后,我冒着严寒再次推开了于飞家的门,其父说:“于飞又惹祸了吧?”我忙说:“于飞最近在校表现很不错,劳动时相当卖力,在家也一样吧。”夸奖于飞时,我看到饱经沧桑的老人脸上闪过一丝喜悦。第三次来到于飞家时,他爸爸说:“老师,天太冷了,炕上坐吧。”老人边抽烟边和我聊了起来。“唉,孩子不争气,考大学,祖坟上不冒那青烟。”经过我的解释,他终于明白了不只是为了考大学,于飞将来步入社会也需要上学来奠基。一个经常打架,品德不高的人将来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临走,他说:“娃就交给你了。”我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走出于飞家,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月儿就要圆了。
3.3 以生之助,友情感化。在于飞劳动纪律取得进步时,我开始改善他和同学的关系,我安排班长和他一桌,积极向上的同学和他邻桌,让他陷入“爱的包围圈”。几周后,课间他开始和同学玩耍,逐渐地能够在集体活动中与同学们合作,同学的帮助对于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时胜过教师的 力量。在校运会上,游戏项目——“四人三足跑”中,于飞等五名同学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于飞搂着同学肩膀高兴地笑了。
3.4 激发学习兴趣。在各方面好转的前提下,于飞开始在学习上下功夫,针对他的情况,我运用了“低起点、缓坡度、小步走、勤反馈、多激励”的教学策略。协同科任老师安排弹性时间,对他的作业尽可能面批,随时订正,实行弹性评价,作业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避免挫伤他的自信心。在“班级之星”评选活动中,他被选为“进步之星”。看到自己的照片和简介在班内文化角上展示出来,那一刻,他找到了自信。
4 反思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阳光,可融化坚冰;爱是雨露能让草木焕发生机。在教育观念更新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让我们携起手来,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转化后进生,一起托起未来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