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没想到增产这么多!节肥节药还增产,还是科技种粮潜力大。”三夏时节,种粮大户们纷纷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在过去,麦收时节都是农民最忙的日子,与天抢时。然而现在,曾经在农田里低头抢收的农民已经被轰隆作响的收割机替代了。农业机械化到来,标志着农业科技已经延伸到广阔的田野,中国农业已经出现另一番景象。
走进农机化时代
“五黄六月天,焦麦炸豆时”。一场大雨刚过,河南鹤壁市一块1.5万亩连片的麦田便开始了抢收。麦地里,3台两人多高、7米多宽,外形如同“大黄蜂”的联合收割机来回作业,忙碌收割,它们后面紧跟着秸秆打捆机、播种机。这些如同变形金刚的农业机械在麦田里走过一遍,连收获带播种就轻松地完成了。
这块麦田的三夏生产小组组长车同付介绍,这3台“大黄蜂”平均每台每天可以收割600亩小麦,极大地提高了麦收效率。
据悉,三夏期间,河南省组织410万台农业机械投入生产,其中联合收割机18万台左右,拖拉机和运输机械290万台,播种及其他机械100万台,确保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8%左右,玉米机播率达92%以上。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人工割种,到小型农机的出现,再到如今大型农业机械驰骋田野,在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农业机械化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非凡历程。
特别是近5年来,河南省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再现了农机化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亮点,为保障粮食产能持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种肥”引领肥料步入新时代
农业科技的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农资方面,特别是化肥、农药等都在科技的带动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一系列科技含量高的农资产品不断更新,加快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如今,肥料已经完成了解决人类温饱问题的历史使命,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增产、环境友好”的新需求下,传统肥料通过升级改造,富有更多功能的“特种肥”正在引领肥料步入新时代,如缓控释肥、水溶肥、生物肥等。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特种肥料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2月14日,中国特种肥料企业登记共11545个产品,登记企业数量达4120家。已登记的特种肥料中水溶性肥料的品种数量和企业数量分别占总数的79%和72%。报告预计,未来5年,中国特种肥料将以1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其中水溶肥和缓释肥的增长率分别为16%和9%。
可以看出,在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全球共同使命下,水溶性肥料无疑是供给侧改革中竞争力较强的一类肥料。专家们一致认为,具有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提高作物自身抗逆性的功能性水溶肥凭借其独特效果,必将是未来肥料行业发展的方向。
与此同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也在加大應用和普及力度。据悉,河南省共制定发布小麦施肥配方549个,推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826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3.24%。
近年来,河南加大示范展示力度,在示范区域内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秸秆还田、统一叶面喷肥和统一机械深耕等,做出亮点,树好标杆,让农民群众学有典型、干有榜样,全面推动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实现节本增效。
生物农药迎来众多利好
生物农药因其独特优势一直备受推崇。
谈及当前生物农药发展现状,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永泉介绍说,生物农药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取得了一些喜人成绩。当前,生物农药产品由短效向缓释高效性发展,剂型从不稳定向稳定、从单一向多样化发展,已有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白僵菌、绿僵菌、氨基寡糖等多个生物农药产品获得广泛应用。
“整体来说,生物农药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认知度不断提升,生产和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新产品不断涌现,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但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生物农药基础弱、底子薄,所以前景虽好,困难不少,潜力很大,任务艰巨。”刘永泉建议,生物农药发展需要群策群力,更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和努力。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陈友权指出,目前生物农药推广与应用迎来众多利好消息。首先是随着绿色农业的发展,生物农药作为最绿色投入品之一,将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在大力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实施过程中,生物农药将起到重要的支撑和集成作用;第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出台,对生物农药的发展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各地对生物农药产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
创新驱动现代种业
芒种时节,河南浚县30万亩连片麦田里,成熟的麦穗随风舞动,放眼望去一片金黄。这里曾是河南小麦单产最高的麦田之一,“高产”曾是这里的金字招牌。在去年,地边“高产创建实验田”的大牌子悄然间被换成了“优质麦基地”。
浚县古称黎阳,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粮仓,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位于浚县的中鹤现代农业示范园的5万亩耕地,以前主要种植普通高产小麦,随着近几年普通小麦卖难问题的出现,这块麦田也随之调整了种植结构,开始种植郑麦366等优质小麦品种。
河南省农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河南已在8个试点县共建立成方连片的强筋、弱筋小麦基地230万亩。2017年,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200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600多万亩。在前段时间举行的产销对接会上,8个试点县的优质小麦未收先售,被多家粮食加工企业提前抢购一空。
“科技兴农,种子先行”。农作物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2001年以来,我国先后培育了2.5万个品种,随着品种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的品种选育步伐进一步加快。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综合处处长杨海生介绍,我国在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开放创新中,实现了由种子到种业的跨越,也正在加快推动传统种业到现代种业的新跨越。
2015年,全国玉米、水稻、小麦三大谷物单产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24公斤、17公斤、33公斤;“Y两优900”超级稻新品种百亩连片亩产1026.7公斤,提前实现超级稻四期目标;攻克了花生、玉米宽幅间作高效种植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技术。
据悉,早在前两年,我国种子市场规模已达780亿元,是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分种类来看,杂交玉米种子、杂交水稻种子市场规模分别占比40.4%和29.9%,是种子行业主战场。
智慧农业助推转型发展
过去,一提到农民往往会想到“面朝黄土背朝天”,而如今,不少农民玩上了“黑科技”,甚至用卫星种田。
在鹤壁市淇滨区,1万亩的麦田从种到收只雇了5个人,并且亩产高达650公斤,种粮大户唐全合又一次创造了新纪录。他的妙招就是用大数据来种田,利用“星陆双基”的农业气象科技系统,唐全合每天足不出户就能不间断地接收到土壤温湿度、降水概率、叶面积指数等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决定播种、管护、收获,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
这种“黑科技”就是智慧农业的体现。
传统农业全凭农民的经验和感觉进行农业生产,而凭感觉与经验做事,很难做到精准化和利益最大化。物联网的核心是“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在物联网技术下,完全可以做到精准化。对需要进行监控的物体或过程,可以通过一些设备进行有利信息的采集和获取,例如光、温度、水分、PH值等。有了实时精准信息,在对农作物进行精准化调控和养料补给等措施时,不仅便利,还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智慧农业的智慧,在于充分利用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即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并推动农村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还不是农业强国。智慧农业的大力发展,将有助于推动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科技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
有人说,农业科研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要做到“顶天立地”,就要着眼长远,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也要立足当下,坚持需求导向,避免科技经济“两张皮”。
正是瞄准这一目标,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为服务产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河南而言,截至“十二五”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6%。“面对勞动力紧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挑战,在土地流转加速的基础上,科学种田和绿色高效的生产方式,将为未来农业节本增效、可持续发展不断打开新空间。”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魏蒙关说。
农业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广泛问题之一,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停地发展。近年来,国家研究了大批量的农业机械进入农业生产,大批量的现代科技进入农业,农业的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增强了源头供给。水稻株型发育、玉米遗传生物学等基础研究领跑国际,以转基因为代表的农业生物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
总的来说,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有更好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值得欣慰的是,机械、信息、生物、化学等学科正被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
“现在,国家已经投入了大量技术性产品进入农业,比如拖拉机、农用汽车等一系列先进产品。随后,国家还会将激光、遥感技术、人造卫星等一些更高科技的产品应用于农业。在不久的将来,农业将会朝着更好更稳定的方向发展,一系列的高科技也会让农业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业内人士乐观地表示。
在过去,麦收时节都是农民最忙的日子,与天抢时。然而现在,曾经在农田里低头抢收的农民已经被轰隆作响的收割机替代了。农业机械化到来,标志着农业科技已经延伸到广阔的田野,中国农业已经出现另一番景象。
走进农机化时代
“五黄六月天,焦麦炸豆时”。一场大雨刚过,河南鹤壁市一块1.5万亩连片的麦田便开始了抢收。麦地里,3台两人多高、7米多宽,外形如同“大黄蜂”的联合收割机来回作业,忙碌收割,它们后面紧跟着秸秆打捆机、播种机。这些如同变形金刚的农业机械在麦田里走过一遍,连收获带播种就轻松地完成了。
这块麦田的三夏生产小组组长车同付介绍,这3台“大黄蜂”平均每台每天可以收割600亩小麦,极大地提高了麦收效率。
据悉,三夏期间,河南省组织410万台农业机械投入生产,其中联合收割机18万台左右,拖拉机和运输机械290万台,播种及其他机械100万台,确保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8%左右,玉米机播率达92%以上。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人工割种,到小型农机的出现,再到如今大型农业机械驰骋田野,在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农业机械化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非凡历程。
特别是近5年来,河南省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再现了农机化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亮点,为保障粮食产能持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种肥”引领肥料步入新时代
农业科技的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农资方面,特别是化肥、农药等都在科技的带动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一系列科技含量高的农资产品不断更新,加快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如今,肥料已经完成了解决人类温饱问题的历史使命,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增产、环境友好”的新需求下,传统肥料通过升级改造,富有更多功能的“特种肥”正在引领肥料步入新时代,如缓控释肥、水溶肥、生物肥等。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特种肥料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2月14日,中国特种肥料企业登记共11545个产品,登记企业数量达4120家。已登记的特种肥料中水溶性肥料的品种数量和企业数量分别占总数的79%和72%。报告预计,未来5年,中国特种肥料将以1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其中水溶肥和缓释肥的增长率分别为16%和9%。
可以看出,在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全球共同使命下,水溶性肥料无疑是供给侧改革中竞争力较强的一类肥料。专家们一致认为,具有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提高作物自身抗逆性的功能性水溶肥凭借其独特效果,必将是未来肥料行业发展的方向。
与此同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也在加大應用和普及力度。据悉,河南省共制定发布小麦施肥配方549个,推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826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3.24%。
近年来,河南加大示范展示力度,在示范区域内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秸秆还田、统一叶面喷肥和统一机械深耕等,做出亮点,树好标杆,让农民群众学有典型、干有榜样,全面推动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实现节本增效。
生物农药迎来众多利好
生物农药因其独特优势一直备受推崇。
谈及当前生物农药发展现状,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永泉介绍说,生物农药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取得了一些喜人成绩。当前,生物农药产品由短效向缓释高效性发展,剂型从不稳定向稳定、从单一向多样化发展,已有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白僵菌、绿僵菌、氨基寡糖等多个生物农药产品获得广泛应用。
“整体来说,生物农药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认知度不断提升,生产和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新产品不断涌现,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但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生物农药基础弱、底子薄,所以前景虽好,困难不少,潜力很大,任务艰巨。”刘永泉建议,生物农药发展需要群策群力,更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和努力。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陈友权指出,目前生物农药推广与应用迎来众多利好消息。首先是随着绿色农业的发展,生物农药作为最绿色投入品之一,将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在大力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实施过程中,生物农药将起到重要的支撑和集成作用;第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出台,对生物农药的发展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各地对生物农药产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
创新驱动现代种业
芒种时节,河南浚县30万亩连片麦田里,成熟的麦穗随风舞动,放眼望去一片金黄。这里曾是河南小麦单产最高的麦田之一,“高产”曾是这里的金字招牌。在去年,地边“高产创建实验田”的大牌子悄然间被换成了“优质麦基地”。
浚县古称黎阳,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粮仓,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位于浚县的中鹤现代农业示范园的5万亩耕地,以前主要种植普通高产小麦,随着近几年普通小麦卖难问题的出现,这块麦田也随之调整了种植结构,开始种植郑麦366等优质小麦品种。
河南省农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河南已在8个试点县共建立成方连片的强筋、弱筋小麦基地230万亩。2017年,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200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600多万亩。在前段时间举行的产销对接会上,8个试点县的优质小麦未收先售,被多家粮食加工企业提前抢购一空。
“科技兴农,种子先行”。农作物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2001年以来,我国先后培育了2.5万个品种,随着品种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的品种选育步伐进一步加快。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综合处处长杨海生介绍,我国在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开放创新中,实现了由种子到种业的跨越,也正在加快推动传统种业到现代种业的新跨越。
2015年,全国玉米、水稻、小麦三大谷物单产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24公斤、17公斤、33公斤;“Y两优900”超级稻新品种百亩连片亩产1026.7公斤,提前实现超级稻四期目标;攻克了花生、玉米宽幅间作高效种植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技术。
据悉,早在前两年,我国种子市场规模已达780亿元,是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分种类来看,杂交玉米种子、杂交水稻种子市场规模分别占比40.4%和29.9%,是种子行业主战场。
智慧农业助推转型发展
过去,一提到农民往往会想到“面朝黄土背朝天”,而如今,不少农民玩上了“黑科技”,甚至用卫星种田。
在鹤壁市淇滨区,1万亩的麦田从种到收只雇了5个人,并且亩产高达650公斤,种粮大户唐全合又一次创造了新纪录。他的妙招就是用大数据来种田,利用“星陆双基”的农业气象科技系统,唐全合每天足不出户就能不间断地接收到土壤温湿度、降水概率、叶面积指数等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决定播种、管护、收获,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
这种“黑科技”就是智慧农业的体现。
传统农业全凭农民的经验和感觉进行农业生产,而凭感觉与经验做事,很难做到精准化和利益最大化。物联网的核心是“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在物联网技术下,完全可以做到精准化。对需要进行监控的物体或过程,可以通过一些设备进行有利信息的采集和获取,例如光、温度、水分、PH值等。有了实时精准信息,在对农作物进行精准化调控和养料补给等措施时,不仅便利,还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智慧农业的智慧,在于充分利用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即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并推动农村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还不是农业强国。智慧农业的大力发展,将有助于推动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科技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
有人说,农业科研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要做到“顶天立地”,就要着眼长远,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也要立足当下,坚持需求导向,避免科技经济“两张皮”。
正是瞄准这一目标,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为服务产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河南而言,截至“十二五”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6%。“面对勞动力紧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挑战,在土地流转加速的基础上,科学种田和绿色高效的生产方式,将为未来农业节本增效、可持续发展不断打开新空间。”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魏蒙关说。
农业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广泛问题之一,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停地发展。近年来,国家研究了大批量的农业机械进入农业生产,大批量的现代科技进入农业,农业的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增强了源头供给。水稻株型发育、玉米遗传生物学等基础研究领跑国际,以转基因为代表的农业生物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
总的来说,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有更好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值得欣慰的是,机械、信息、生物、化学等学科正被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
“现在,国家已经投入了大量技术性产品进入农业,比如拖拉机、农用汽车等一系列先进产品。随后,国家还会将激光、遥感技术、人造卫星等一些更高科技的产品应用于农业。在不久的将来,农业将会朝着更好更稳定的方向发展,一系列的高科技也会让农业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业内人士乐观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