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修复陕北黄土区石油污染地下水,采用优化土著微生物菌群的生物技术,进行了地下中石油的降解与修复实验研究.在实验装置内加入了1.5%的优化菌群制剂,优化出的菌群初步鉴定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修复陕北黄土区石油污染地下水,采用优化土著微生物菌群的生物技术,进行了地下中石油的降解与修复实验研究.在实验装置内加入了1.5%的优化菌群制剂,优化出的菌群初步鉴定主要有: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放线菌属、真菌类的青霉属和曲霉属等.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装置中人为添加石油含量为182.5 mg/l、862.5 mg/l、1 695.0 mg/l时,经过28~37 d的微生物修复,地下水中石油的降解率为27.47% ~92.46%,而无菌对照中的石油含量变化在5%以内,说明在无菌条件下地下水中石油降解缓慢.该实验过程验证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地下水石油污染修复中的有效性,探索了应用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以某场地1,1,1-三氯乙烷(TCA)和1,4-二(噁)烷(1,4-D)复合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超声(US)与氧化剂[S2O82-(PS)和H2O2]协同降解目标污染物的效能、影响因素和急性毒性抑
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是一种特异性的DNA水解酶,参与了机体调节的许多过程。以前它被认为是一种消化酶,最近发现它在哺乳动物的其他组织中也具有较高的核酸酶活性,并具
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A2/O工艺为例,结合现场调查及小试试验,研究了A2/O工艺中降低供氧能耗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已建污水厂A2/O工艺存在2种可操作的节能方法:一是严格控
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对柠檬酸生产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进行诱变选育,使用Fe和C作为离子源,初步探讨这2种离子注入对柠檬酸生产茵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发现均对柠檬酸生产
目的 建立B病毒核酸的PCR检测方法.方法 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B病毒,并验证其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引物P1、P2及P3、P4在以B病毒为模板时有特定大小的目的 片段出现,在以其
目的探讨建立乳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可行性及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出生后24h内乳鼠颅盖骨,采用多次复合胶原酶消化法进行消化及体外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
结构参数识别是结构抗震安全性能鉴定和健康诊断的基础.利用地震观测记录来识别结构模态参数,是地震工程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利用三层平面框架结构的理论地震反
2013年11月8日,台风"海燕"在菲律宾登陆,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受灾人口超过3万人,中国红十字会先后向菲律宾派遣三批救援队,笔者作为第三批红十字会医疗救援队成员于12月5日前
针对天津市水资源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对现有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研究了精噁唑禾草灵(FE)在不同乙腈体积分数的缓冲液中,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的水解动力学。结果表明,FE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随着乙腈体积分数降低和温度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