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在“得到”APP里看到张潇雨老师的专栏——《商业经典案例课》美国零售简史专题,发现零售业态迭代其实与咱们汽车及交通工具息息相关。或者说没有新的交通工具的诞生,也就没有不断迭代的零售商业形态,我们购物方式及生活或可能还处在一个较为落后的状态。而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诞生与迭代的确不断催生了现代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同时也让人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越来越现代化。
那么,汽车等交通工具与零售业和人的生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具体关联,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现代零售业基本上都始于美国,流行于世界。美国零售业的第一次大迭代,发生在1884年,出现了邮购——就是你给商家写信,然后商家给你发货这种模式。掀起这次变革的人叫西尔斯,他创办的西尔斯百货,到今天仍然是美国第三大零售巨头。
当时美国三分之二的人还住在农村。农民世世代代都习惯买东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他们不相信这个远在天边的商家怎么办?西尔斯就实行了两项制度:一个是“保证满意,否則原款退还”的自由退换货制度,另一个就是允许货到付款。
30多年之后,即1920年前后,西尔斯的年营业额达到2.5亿美元,成为美国零售业的NO.1。
你可能会说,这个西尔斯真聪明,居然在100多年前就创立了“邮购“商业模式。其实,这不全是西尔斯的功劳,背后是一个新工具——铁路。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人修建了36万公里铁路,打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从1869年太平洋铁路通车,到1884年西尔斯发出第一个邮购包裹,这中间有15年时间。这期间,铁路公司还是在干着原来马车的活,只不过效率更高、速度更快而已,并没有人去创新商业模式,而这中间商业创新的机会,却让西尔斯拿走了。
这种业态背后的关键力量,其实也是一种新技术,就是汽车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从1920年到1935年,美国公路里程达到610万公里。公路遍布全美,公路运输的运能大、速度快。公司直接和制造商对接,自己的车队往返于各个仓库,去掉了中间环节,供应链效率很高,成本大幅降低。
我们主要说说汽车化功劳。1930年美国已经有2300万辆车,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基本都有车。这个时候,有车一族就可以开车去郊区买东西,于是郊区超市诞生了。因为郊区的租金便宜,超市的规模就可以比原来的连锁店大上十倍。销售商品丰富,超市对供应商的控制力更强,价格也自然降了下来。
超市之后的零售业态,是我们熟悉的“销品茂”。经典模型是“父亲、啤酒与尿布”的故事,这背后的原因是销品茂们通过信用卡存储了顾客的各种交易数据,销品茂利用这些数据,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满足和促进顾客消费。
零售业进一步迭代是大型折扣超市,巨无霸沃尔玛是代表。沃尔玛的强大和超乎想象的低价格,背后其实也是新技术——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它的经典故事是“预测未婚少女怀孕建议父亲购买相关用品,父亲不相信,但一个月后证实女儿真的怀孕”。
其创始人沃尔玛早在1983年的时候,就花了几亿美元建起了一套电脑和卫星系统。有了这套系统,沃尔玛上千家店之间可以快速沟通,了解每天任何商店里任何商品的销售情况。沃尔玛的低价和营销优势,就是靠这种新技术确立的。
纵观美国零售史,我觉得有两大规律,一是,消费者痛点永远都是想买到价廉物美和丰富的商品;二是,新技术永远在迭代的,谁能利用新技术、新工具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谁就能成为商业的王者。
当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新能源等新技术、新工具就已经摆在那里。而对汽车人来说,这些新的技术、新工具正在催生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智能网联等技术和工具的日益成熟,共享汽车等新业态也正是基于此诞生的,并开始影响和引领人们的生活,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新技术、新工具还会催生、孵化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我们传统的汽车人能掌握这些新技术、新工具带来新的创新机会吗?是主动涅磐后近水楼台先得月呢?还是等着跨界者或者新汽车人来颠覆自己呢?
新技术、新工具、共享汽车与传统汽车人、新汽车人究竟会上演怎样的百年汽车连续剧?让我们拭目以待。
那么,汽车等交通工具与零售业和人的生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具体关联,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现代零售业基本上都始于美国,流行于世界。美国零售业的第一次大迭代,发生在1884年,出现了邮购——就是你给商家写信,然后商家给你发货这种模式。掀起这次变革的人叫西尔斯,他创办的西尔斯百货,到今天仍然是美国第三大零售巨头。
当时美国三分之二的人还住在农村。农民世世代代都习惯买东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他们不相信这个远在天边的商家怎么办?西尔斯就实行了两项制度:一个是“保证满意,否則原款退还”的自由退换货制度,另一个就是允许货到付款。
30多年之后,即1920年前后,西尔斯的年营业额达到2.5亿美元,成为美国零售业的NO.1。
你可能会说,这个西尔斯真聪明,居然在100多年前就创立了“邮购“商业模式。其实,这不全是西尔斯的功劳,背后是一个新工具——铁路。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人修建了36万公里铁路,打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从1869年太平洋铁路通车,到1884年西尔斯发出第一个邮购包裹,这中间有15年时间。这期间,铁路公司还是在干着原来马车的活,只不过效率更高、速度更快而已,并没有人去创新商业模式,而这中间商业创新的机会,却让西尔斯拿走了。
这种业态背后的关键力量,其实也是一种新技术,就是汽车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从1920年到1935年,美国公路里程达到610万公里。公路遍布全美,公路运输的运能大、速度快。公司直接和制造商对接,自己的车队往返于各个仓库,去掉了中间环节,供应链效率很高,成本大幅降低。
我们主要说说汽车化功劳。1930年美国已经有2300万辆车,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基本都有车。这个时候,有车一族就可以开车去郊区买东西,于是郊区超市诞生了。因为郊区的租金便宜,超市的规模就可以比原来的连锁店大上十倍。销售商品丰富,超市对供应商的控制力更强,价格也自然降了下来。
超市之后的零售业态,是我们熟悉的“销品茂”。经典模型是“父亲、啤酒与尿布”的故事,这背后的原因是销品茂们通过信用卡存储了顾客的各种交易数据,销品茂利用这些数据,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满足和促进顾客消费。
零售业进一步迭代是大型折扣超市,巨无霸沃尔玛是代表。沃尔玛的强大和超乎想象的低价格,背后其实也是新技术——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它的经典故事是“预测未婚少女怀孕建议父亲购买相关用品,父亲不相信,但一个月后证实女儿真的怀孕”。
其创始人沃尔玛早在1983年的时候,就花了几亿美元建起了一套电脑和卫星系统。有了这套系统,沃尔玛上千家店之间可以快速沟通,了解每天任何商店里任何商品的销售情况。沃尔玛的低价和营销优势,就是靠这种新技术确立的。
纵观美国零售史,我觉得有两大规律,一是,消费者痛点永远都是想买到价廉物美和丰富的商品;二是,新技术永远在迭代的,谁能利用新技术、新工具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谁就能成为商业的王者。
当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新能源等新技术、新工具就已经摆在那里。而对汽车人来说,这些新的技术、新工具正在催生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智能网联等技术和工具的日益成熟,共享汽车等新业态也正是基于此诞生的,并开始影响和引领人们的生活,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新技术、新工具还会催生、孵化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我们传统的汽车人能掌握这些新技术、新工具带来新的创新机会吗?是主动涅磐后近水楼台先得月呢?还是等着跨界者或者新汽车人来颠覆自己呢?
新技术、新工具、共享汽车与传统汽车人、新汽车人究竟会上演怎样的百年汽车连续剧?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