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各方面的预测显示,受到多方面原因约束,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而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从国际经验借鉴入手,论述了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以及当前的发展瓶颈与巨大潜力,以及从供需角度等视角,提出相应的推动马铃薯主粮化发展进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马铃薯;主粮化;借鉴意义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康有着重大的意义。
各方面的预测显示,未来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将是刚性增长的趋势。但受到多方面原因约束,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而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进程
2014年1月6日,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将成为继稻米、小麦、玉米后又一主粮。在2016年1月我国农业部就发表了《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综上,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进程发展迫在眉睫,马铃薯主粮化将成为十三五规划中的又一重要粮食安全课题。
二、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居民的传统饮食习惯以及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我国的马铃薯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但随着全球的交流、我国政策的支持与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也在逐渐发展,无论是在国际贸易中还是在居民生活中马铃薯所占的比重都会越来越大。
(一)我国马铃薯面积与产量的现状
近年来,马铃薯的产量和面积在受到马铃薯食用消费和加工需求,以及政策推动的影响下有着明显的增长。从1995年到2012年近18年来看(图1),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呈上升趋势,且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率也是逐渐上升。随着播种面积的增长,马铃薯的产量也在持续增长(图2), 单位面积产量在2011年达到最高,为3475.46公斤/公顷。在国际上,近50年来,中国马铃薯的产量、面积在世界总产量、总面积的比重也是越来越大。但对于单产——世界平均单产为18.9吨/公顷,而中国以单产15.4吨/公顷位列第95位,因此中国是马铃薯产量大国,单产小国。
(二)我国马铃薯的消费与加工现状
我国马铃薯消费以直接食用为主,而受我国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马铃薯食用方式大多为鲜薯食用,故,马铃薯在中国的消费量一直没法提高。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的产品有:马铃薯淀粉等。对于马铃薯加工业而言,第一,我国培育出的适用于加工的马铃薯品种得到了开发和推广;第二,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撑与推动,马铃薯加工产业得到了设备、人才的支持,技术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第三,由于加工技术的提高,马铃薯的加工水平逐渐向精品加工发展,延伸了产业链;第四,由于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使得加工产业逐渐规模化;第五,加工产业的规模化导致加工产品产量剧增,使得我国从马铃薯加工产品净进口国发展成如今的净出口国。
(三)我国马铃薯的进出口贸易现状
2000—2013年,我国进口最多的马铃薯产品是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冻马铃薯,2013年,世界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冻马铃薯的进口总量是559.59万t。我国的进口总量是12.04万t,占世界总量的2.15%。
我国马铃薯产品出口第一的是鲜或冷藏马铃薯。我国鲜或冷藏马铃薯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是马来西亚,出口量为8.82万t,出口比重是29.54%。另外,我国出口马铃薯加工产品第二、三位的分别是非用醋制作的冷冻马铃薯、冷冻马铃薯,据ucomtrade统计均出口在周边国家。
所以,对于我国马铃薯的贸易而言,贸易进出口量大致平衡,进口略高于出口,可以看出,我国对马铃薯加工产品的需求逐渐上升,从而可以拉动马铃薯相关产业。
三、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瓶颈
对于马铃薯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瓶颈,可以从需求方面与供给方面来进行分析。从需求角度来讲,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无疑成为制约马铃薯发展的因素之一。而从供给角度来讲,马铃薯加工产品的类型单一制约了消费市场的扩大。马铃薯加工产品的价格因素也是受到了多方因素的影响,其结果直接影响了需求和供给。
(一)饮食习惯制约马铃薯消费
根据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马铃薯作为主粮端上大众的餐桌还是需要时间的沉淀来养成,中国人多年来以小麦、大米等作为主粮,将马铃薯当做蔬菜来食用,若要立刻将马铃薯作为主粮来看待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习惯。同时,人们对马铃薯的营养价值还不够深入地了解,这也是让人们快速接受马铃薯作为主粮的影响因素。
目前,马铃薯虽被农业部认定为粮食作物,但依旧在很多地方被认定为蔬菜,仍然没有上升至“主粮”的地位。
(二)中国马铃薯加工产品类型单一
据了解,我国是马铃薯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即使如此,在与美欧等国家相比,我国马铃薯制品的人均消费量仍然较低。而影响这一消费的问题在于,中国马铃薯制品的匮乏。我国市场上多以西方薯制品为主,很少具有中国特色的马铃薯产品。而我国大部分马铃薯用于鲜食,相关的薯制品匮乏,以至于马铃薯主粮化需要更大的支持和更多的时间走进人们生活。
(三)马铃薯加工品价格偏高
薯制品的成本高低直接影响了需求量和供给量,马铃薯与其他主粮产品相比价格偏高直接导致其缺少了市场竞争力,从而减少需求。而供应商面对高额的加工成本会放弃马铃薯相关产品的加工,从而减少供给,如此马铃薯产业的市场便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不良效应对于马铃薯主粮化的实践是致命的,所以解决马铃薯加工环节的问题尤为重要。 (四)马铃薯产加工业未形成规模化
我国的马铃薯种植主要以个体种植模式为主,“一家一户”式零散的无序状态使得马铃薯没有规模系统的种植和加工。如若推行马铃薯主粮化,首要问题是推行规模的马铃薯生产产业,只有马铃薯加工业像大米、水稻等有一个规模系统的生产和加工,其好处不仅仅在于可以增大马铃薯产品的产量,而且可以抵抗诸多市场风险从而使马铃薯主粮化的脚步更加稳健。
(五)马铃薯栽培加工技术落后
我国马铃薯主粮化遇到的另一个关键瓶颈问题是土豆全粉加工环节,现如今的土豆全粉加工成本过高,直接影响马铃薯产品的销售价格,这是马铃薯作为主粮的极大阻碍因素。而土豆全粉价格是由于加工技术落后造成的,我国的马铃薯全粉加工还没有形成像小麦、玉米等规模化的加工。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屈指可数,加工技术不成熟,造成了马铃薯产业的整体滞后。而我国由于马铃薯加工技术的落后致使我国马铃薯产业机械化缓慢,马铃薯加工业数量匮乏。
(六)马铃薯产品研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马铃薯产品的研发力度大大不够,大多马铃薯品种并不能满足主食化需求。然而,培育一个新的马铃薯品种耗时漫长,我国马铃薯加工业又并不发达,这些因素会大大减缓马铃薯主粮化的进程。由于我国马铃薯育种单一,缺乏各类专用品种,优良品种严重匮乏,进一步加大马铃薯育种的科研投入便尤为重要。所以要加快马铃薯主粮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进程,育种研发将成为马铃薯主粮化的突破口。
四、美国马铃薯产业成功经验借鉴
从前文已经分析的中国马铃薯种植现状来看,从比较意义角度来说,美国的马铃薯种植量远小于中国,但由于其出口规模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之一。这说明美国虽不是一个马铃薯生产大国,但是一个马铃薯生产强国。所以,研究美国马铃薯产业的先进经验,对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整体来说,美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严格的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成为美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严格控制马铃薯生产等级与食品安全卫生的基础上,美国马铃薯加工厂还对马铃薯产品运输品质进行监管。并且美国农业部利用自有的一套对公司全面评估的体系标准,将检验达标与运输合格的公司名单适时更新并登记在美国农业部网站上。也正是由于这些严格的行业法规与监管、检测指标与检验技术才使得美国的马铃薯产品等级得到保证,使得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更加规范与平稳。
(二)技术创新是美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强劲助推力
美国马铃薯产业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龙头老大,有一关键因素便是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福利以及技术创新模式化。它是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通过科学创新技术,然后运用到生产,被称为是一种“科学—技术—生产”的自主创新模式。
(三)集约程度高是美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美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实质上是以高机械化装备为基础推进,以规范化的种植、产业化经营、集约化为有利条件发展的。美国实行的马铃薯加工业产业化,使得马铃薯产品在产业链条上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以此形成了马铃薯特有的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色。
(四)产业链的整体延伸是美国马铃薯附加值增加的关键
美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强国,但其总产量也仅是位于世界前五,然而其加工比重却为世界第二,仅次于法国。美国将马铃薯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以此使得马铃薯产业链的整体延伸得到了有效发展。因此,多方位的深加工使得美国马铃薯升值空间增大。
(五)高组织力的协会是美国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的宣传先锋
美国的各类农产品协会对产品的宣传与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美国马铃薯协会就是其中之一。与中国相比,虽然美国在自然资源禀赋、政府政策实施、制度监管、创新模式化等方面都优越于中国。但深入分析美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就可以发现,美国马铃薯协会对美国马铃薯的“世界霸主”地位的奠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加快我国马铃薯主粮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一)多渠道宣传马铃薯主粮化理念
马铃薯主粮化刚刚提出不久,很多大众还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马铃薯主粮化,为了更好地将马铃薯主粮化提上日程,我国可加大宣传的力度,实现多渠道宣传。
马铃薯主粮化的理念可更多地在网络、报纸、论坛、电视等传媒平台宣传,也可通过地方政府主推,在一些事业单位或学校的食堂售卖马铃薯主粮产品,形成有力的宣传。我国也可将个别地方作为马铃薯主粮化实验基地,由点及面进行扩展延伸发展,从而将马铃薯主粮化产业扩大。
通过对马铃薯多渠道的宣传,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工业价值,以及马铃薯主粮化的意义,甚至让许多人发现相关马铃薯的商机,从而促使马铃薯及其附属产业扩打和发展。
(二)建立马铃薯完备生产线,为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当前,需要建立一个马铃薯从选种、栽培、育种、生产、加工的完备生产线。提高马铃薯栽培、育种、生产、加工技术是解决我国马铃薯发展瓶颈的关键因素。现如今我国马铃薯的深加工技术落后,造成了马铃薯加工产品类型单一等问题,而马铃薯的营养价值丰富,在我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提高我国马铃薯深加工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马铃薯加工品空白状况。
对于建立完备的生产线,是开发我国特色马铃薯产业的重要步骤。
(三)建立马铃薯生态圈,多方面发展马铃薯附属产业
扩大马铃薯产业,延伸出更多的马铃薯附属产业,不仅仅可以形成马铃薯相关的经济效益,也可以打造品牌效应,在中国流行起来。我国可在各个产业中运用马铃薯或将马铃薯充当原料,充分发挥马铃薯的价值,比如提取马铃薯中有利成分加入药物之中,或是将马铃薯做成粉状物质用于充饥且便于携带。与此同时,我国还需继续对马铃薯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更多的隐藏价值并利用,将马铃薯产业扩大起来。
(四)加强财政补贴,提高生产者以及投资者积极性
加强财政补贴可在侧面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进程,也是夯实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物质基础。
为了加强生产投资者的积极性,我国可对马铃薯产业进行补贴,减免相关税收。这样的补贴政策有利于吸引生产者及投资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扩大。同时,国家还可以下达稳定马铃薯价格波动政策,通过稳定马铃薯相关价格来稳固马铃薯的消费市场,从而避免市场风险。国家也可以针对马铃薯对外贸易颁布相关政策, 比如加大对马铃薯出口关税的补贴,鼓励出口,促进我国马铃薯贸易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伟芳,赖爱萍,陆国权.浙江省马铃薯主粮化发展优势、 问题及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56(5):593-595,604.
[2]李勤志,冯中朝.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区域优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学,2009,37(9):4301-4302,4341.
[3]刘合光,谢思娜.中国马铃薯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成因实证分析——基于1995—2010年省份面板数据[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3,(1):72-78.
[4]孙东升,刘合光.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业生产展望,2009,(3):25-28.
[5]徐娟娟.马铃薯——粮食安全战略中的重要角色[J].农产品加工业,2008,(10):36-40.
【关键词】:马铃薯;主粮化;借鉴意义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康有着重大的意义。
各方面的预测显示,未来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将是刚性增长的趋势。但受到多方面原因约束,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而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进程
2014年1月6日,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将成为继稻米、小麦、玉米后又一主粮。在2016年1月我国农业部就发表了《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综上,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进程发展迫在眉睫,马铃薯主粮化将成为十三五规划中的又一重要粮食安全课题。
二、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居民的传统饮食习惯以及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我国的马铃薯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但随着全球的交流、我国政策的支持与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也在逐渐发展,无论是在国际贸易中还是在居民生活中马铃薯所占的比重都会越来越大。
(一)我国马铃薯面积与产量的现状
近年来,马铃薯的产量和面积在受到马铃薯食用消费和加工需求,以及政策推动的影响下有着明显的增长。从1995年到2012年近18年来看(图1),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呈上升趋势,且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率也是逐渐上升。随着播种面积的增长,马铃薯的产量也在持续增长(图2), 单位面积产量在2011年达到最高,为3475.46公斤/公顷。在国际上,近50年来,中国马铃薯的产量、面积在世界总产量、总面积的比重也是越来越大。但对于单产——世界平均单产为18.9吨/公顷,而中国以单产15.4吨/公顷位列第95位,因此中国是马铃薯产量大国,单产小国。
(二)我国马铃薯的消费与加工现状
我国马铃薯消费以直接食用为主,而受我国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马铃薯食用方式大多为鲜薯食用,故,马铃薯在中国的消费量一直没法提高。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的产品有:马铃薯淀粉等。对于马铃薯加工业而言,第一,我国培育出的适用于加工的马铃薯品种得到了开发和推广;第二,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撑与推动,马铃薯加工产业得到了设备、人才的支持,技术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第三,由于加工技术的提高,马铃薯的加工水平逐渐向精品加工发展,延伸了产业链;第四,由于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使得加工产业逐渐规模化;第五,加工产业的规模化导致加工产品产量剧增,使得我国从马铃薯加工产品净进口国发展成如今的净出口国。
(三)我国马铃薯的进出口贸易现状
2000—2013年,我国进口最多的马铃薯产品是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冻马铃薯,2013年,世界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冻马铃薯的进口总量是559.59万t。我国的进口总量是12.04万t,占世界总量的2.15%。
我国马铃薯产品出口第一的是鲜或冷藏马铃薯。我国鲜或冷藏马铃薯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是马来西亚,出口量为8.82万t,出口比重是29.54%。另外,我国出口马铃薯加工产品第二、三位的分别是非用醋制作的冷冻马铃薯、冷冻马铃薯,据ucomtrade统计均出口在周边国家。
所以,对于我国马铃薯的贸易而言,贸易进出口量大致平衡,进口略高于出口,可以看出,我国对马铃薯加工产品的需求逐渐上升,从而可以拉动马铃薯相关产业。
三、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瓶颈
对于马铃薯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瓶颈,可以从需求方面与供给方面来进行分析。从需求角度来讲,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无疑成为制约马铃薯发展的因素之一。而从供给角度来讲,马铃薯加工产品的类型单一制约了消费市场的扩大。马铃薯加工产品的价格因素也是受到了多方因素的影响,其结果直接影响了需求和供给。
(一)饮食习惯制约马铃薯消费
根据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马铃薯作为主粮端上大众的餐桌还是需要时间的沉淀来养成,中国人多年来以小麦、大米等作为主粮,将马铃薯当做蔬菜来食用,若要立刻将马铃薯作为主粮来看待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习惯。同时,人们对马铃薯的营养价值还不够深入地了解,这也是让人们快速接受马铃薯作为主粮的影响因素。
目前,马铃薯虽被农业部认定为粮食作物,但依旧在很多地方被认定为蔬菜,仍然没有上升至“主粮”的地位。
(二)中国马铃薯加工产品类型单一
据了解,我国是马铃薯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即使如此,在与美欧等国家相比,我国马铃薯制品的人均消费量仍然较低。而影响这一消费的问题在于,中国马铃薯制品的匮乏。我国市场上多以西方薯制品为主,很少具有中国特色的马铃薯产品。而我国大部分马铃薯用于鲜食,相关的薯制品匮乏,以至于马铃薯主粮化需要更大的支持和更多的时间走进人们生活。
(三)马铃薯加工品价格偏高
薯制品的成本高低直接影响了需求量和供给量,马铃薯与其他主粮产品相比价格偏高直接导致其缺少了市场竞争力,从而减少需求。而供应商面对高额的加工成本会放弃马铃薯相关产品的加工,从而减少供给,如此马铃薯产业的市场便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不良效应对于马铃薯主粮化的实践是致命的,所以解决马铃薯加工环节的问题尤为重要。 (四)马铃薯产加工业未形成规模化
我国的马铃薯种植主要以个体种植模式为主,“一家一户”式零散的无序状态使得马铃薯没有规模系统的种植和加工。如若推行马铃薯主粮化,首要问题是推行规模的马铃薯生产产业,只有马铃薯加工业像大米、水稻等有一个规模系统的生产和加工,其好处不仅仅在于可以增大马铃薯产品的产量,而且可以抵抗诸多市场风险从而使马铃薯主粮化的脚步更加稳健。
(五)马铃薯栽培加工技术落后
我国马铃薯主粮化遇到的另一个关键瓶颈问题是土豆全粉加工环节,现如今的土豆全粉加工成本过高,直接影响马铃薯产品的销售价格,这是马铃薯作为主粮的极大阻碍因素。而土豆全粉价格是由于加工技术落后造成的,我国的马铃薯全粉加工还没有形成像小麦、玉米等规模化的加工。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屈指可数,加工技术不成熟,造成了马铃薯产业的整体滞后。而我国由于马铃薯加工技术的落后致使我国马铃薯产业机械化缓慢,马铃薯加工业数量匮乏。
(六)马铃薯产品研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马铃薯产品的研发力度大大不够,大多马铃薯品种并不能满足主食化需求。然而,培育一个新的马铃薯品种耗时漫长,我国马铃薯加工业又并不发达,这些因素会大大减缓马铃薯主粮化的进程。由于我国马铃薯育种单一,缺乏各类专用品种,优良品种严重匮乏,进一步加大马铃薯育种的科研投入便尤为重要。所以要加快马铃薯主粮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进程,育种研发将成为马铃薯主粮化的突破口。
四、美国马铃薯产业成功经验借鉴
从前文已经分析的中国马铃薯种植现状来看,从比较意义角度来说,美国的马铃薯种植量远小于中国,但由于其出口规模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之一。这说明美国虽不是一个马铃薯生产大国,但是一个马铃薯生产强国。所以,研究美国马铃薯产业的先进经验,对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整体来说,美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严格的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成为美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严格控制马铃薯生产等级与食品安全卫生的基础上,美国马铃薯加工厂还对马铃薯产品运输品质进行监管。并且美国农业部利用自有的一套对公司全面评估的体系标准,将检验达标与运输合格的公司名单适时更新并登记在美国农业部网站上。也正是由于这些严格的行业法规与监管、检测指标与检验技术才使得美国的马铃薯产品等级得到保证,使得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更加规范与平稳。
(二)技术创新是美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强劲助推力
美国马铃薯产业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龙头老大,有一关键因素便是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福利以及技术创新模式化。它是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通过科学创新技术,然后运用到生产,被称为是一种“科学—技术—生产”的自主创新模式。
(三)集约程度高是美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美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实质上是以高机械化装备为基础推进,以规范化的种植、产业化经营、集约化为有利条件发展的。美国实行的马铃薯加工业产业化,使得马铃薯产品在产业链条上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以此形成了马铃薯特有的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色。
(四)产业链的整体延伸是美国马铃薯附加值增加的关键
美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强国,但其总产量也仅是位于世界前五,然而其加工比重却为世界第二,仅次于法国。美国将马铃薯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以此使得马铃薯产业链的整体延伸得到了有效发展。因此,多方位的深加工使得美国马铃薯升值空间增大。
(五)高组织力的协会是美国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的宣传先锋
美国的各类农产品协会对产品的宣传与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美国马铃薯协会就是其中之一。与中国相比,虽然美国在自然资源禀赋、政府政策实施、制度监管、创新模式化等方面都优越于中国。但深入分析美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就可以发现,美国马铃薯协会对美国马铃薯的“世界霸主”地位的奠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加快我国马铃薯主粮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一)多渠道宣传马铃薯主粮化理念
马铃薯主粮化刚刚提出不久,很多大众还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马铃薯主粮化,为了更好地将马铃薯主粮化提上日程,我国可加大宣传的力度,实现多渠道宣传。
马铃薯主粮化的理念可更多地在网络、报纸、论坛、电视等传媒平台宣传,也可通过地方政府主推,在一些事业单位或学校的食堂售卖马铃薯主粮产品,形成有力的宣传。我国也可将个别地方作为马铃薯主粮化实验基地,由点及面进行扩展延伸发展,从而将马铃薯主粮化产业扩大。
通过对马铃薯多渠道的宣传,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工业价值,以及马铃薯主粮化的意义,甚至让许多人发现相关马铃薯的商机,从而促使马铃薯及其附属产业扩打和发展。
(二)建立马铃薯完备生产线,为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当前,需要建立一个马铃薯从选种、栽培、育种、生产、加工的完备生产线。提高马铃薯栽培、育种、生产、加工技术是解决我国马铃薯发展瓶颈的关键因素。现如今我国马铃薯的深加工技术落后,造成了马铃薯加工产品类型单一等问题,而马铃薯的营养价值丰富,在我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提高我国马铃薯深加工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马铃薯加工品空白状况。
对于建立完备的生产线,是开发我国特色马铃薯产业的重要步骤。
(三)建立马铃薯生态圈,多方面发展马铃薯附属产业
扩大马铃薯产业,延伸出更多的马铃薯附属产业,不仅仅可以形成马铃薯相关的经济效益,也可以打造品牌效应,在中国流行起来。我国可在各个产业中运用马铃薯或将马铃薯充当原料,充分发挥马铃薯的价值,比如提取马铃薯中有利成分加入药物之中,或是将马铃薯做成粉状物质用于充饥且便于携带。与此同时,我国还需继续对马铃薯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更多的隐藏价值并利用,将马铃薯产业扩大起来。
(四)加强财政补贴,提高生产者以及投资者积极性
加强财政补贴可在侧面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进程,也是夯实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物质基础。
为了加强生产投资者的积极性,我国可对马铃薯产业进行补贴,减免相关税收。这样的补贴政策有利于吸引生产者及投资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扩大。同时,国家还可以下达稳定马铃薯价格波动政策,通过稳定马铃薯相关价格来稳固马铃薯的消费市场,从而避免市场风险。国家也可以针对马铃薯对外贸易颁布相关政策, 比如加大对马铃薯出口关税的补贴,鼓励出口,促进我国马铃薯贸易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伟芳,赖爱萍,陆国权.浙江省马铃薯主粮化发展优势、 问题及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56(5):593-595,604.
[2]李勤志,冯中朝.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区域优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学,2009,37(9):4301-4302,4341.
[3]刘合光,谢思娜.中国马铃薯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成因实证分析——基于1995—2010年省份面板数据[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3,(1):72-78.
[4]孙东升,刘合光.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业生产展望,2009,(3):25-28.
[5]徐娟娟.马铃薯——粮食安全战略中的重要角色[J].农产品加工业,2008,(10):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