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此对外汉语成为留学生来华的必须课,为了让汉语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来,也为了让我国吸引更多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经济发展资源,重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刻不容缓。本文立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演变过程,对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进行了策略研究,旨在通过加强教学设计、教学实验和口语教学等来全面提升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水平,从而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模式演变;策略探究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念与目标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程度日渐加深,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与挑战日益激烈,学习一门第二外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因为第二外语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语言技能,更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需要被每个人重视且坚持学习。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潮流,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逐渐在国际上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也正因如此,汉语作为二十一世纪蓬勃发展的第二语言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青睐(刘燕,2012)。与英语不同,汉语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且无论是在语系发音还是语言习惯上均有中华文化的特色,这也是造成汉语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要想全面掌握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绝非易事,因此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学以致用、智能化发展便是最关键的教学理念,而学习者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掌握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便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建立多元化的语言评价标准,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基础上有的放矢综合培养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从而开发每个学生无限的语言学习潜能。
二、新旧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对比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在我国上世纪70年代开始便开启了教学试验,但当时由于受经济发展限制和思想守旧的制约等因素,当时的对外汉语教学采用的还是传统教学模式,即以老师口头传授为主,学生按照一本通用性教材进行课堂学习,也没有关于听、说、读、写训练的专项课程,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便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到了80年代中期,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上才区分了听、说、读写三种专项教科书,但由于当时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偏于死板,不够灵活,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并没有践行这三种能力的专项训练和融会贯通(杨东升,陈子骄,2009)。因此总体而言,传统教学模式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否认对于夯实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具有积极作用,但并没有实质性提高学生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
新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则指的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以来,在科技、设施和人们思想都较为先进的今天逐渐摸索成型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且课堂上更多以学生自己为主体,教师发挥学习引导作用,指引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自身的语言潜力和学习兴趣可以得到开发,且借助便捷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可以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是现如今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教学模式,但这一新型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并不是无可挑剔的,在具体的实践应用环节中仍需要不断完善和探索,才能让教学模式更加具有时代特色。
三、汉语作为二语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以汉字教学作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掌握好汉语教学和汉字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前文已经述及过对于西方留学生而言,汉语才是真正的外语,这是因为无论是法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这些西方语言尽管在发音和写法上存在差异,但从根本而言都是源自同一个语系,即便书写上存在不同也也有很大的相似和相近之处,但汉语则完全是另外一个孤立的语系(白乐桑,张丽,2008)。汉语学习过程中,汉字是最难的环节,不仅是因为汉字的历史悠久,更是因为汉字在创造时采用的是象形方式,并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繁体字、简体字等不同形式的革新。汉语讲究写方方正正的“方块字”,无论是偏旁、部首、笔画、笔顺等均有严格的规定,且在字体方面更是有行书、隶书、楷书、草书等多种笔体,因此汉字的学习可谓是最难也最复杂的一个环节。对于汉语言学者而言,汉字都尚且是需要终身学习和研究的任务,更何况是对于没有受过任何中华文化熏陶和语言学习的留学生呢?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将学会汉字的整体认读作为教学重点和核心,督促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字义并学会认字才是关键(方绪军,2007),至于如何写好汉字则是应该在学生掌握好正确发音之后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初学者渐渐树立汉语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学习进程。
(二)加強教学实验,创新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教学实验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关键。因为就现如今的研究成果而言,在口语朗读和书面写作的教学安排上都需要通过实验来获取数据,从而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教材的编写和汉语教学的新思路提供与时俱进的科学依据。在笔者看来,可以不断加强口语课程的教学实验,因为口语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环节,体现语言水平高低的最直接方式便是开口说话,因此如果能从口语的角度出发加强教学实验,便可以帮助教学模式的创新少走弯路(戴云,2007)。对于每个学习汉语的中国人而言,在最初牙牙学语的阶段我们都是通过听和说来进行,并没有接触到汉字,因此在对外汉语的教学实验中也不妨采取这样的实验方法,加强“口耳相传”的教学实验,在强化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基础上再引入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教学,且在汉字的初始教学阶段应强调书写规范,尤其是笔顺、笔画的准确无误,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此时再让听、说、读、写四个环节齐头并进,相信在这样的教学实验下,一定有助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王小潞,李恒威,唐孝威)。
(三)加强语言技能训练,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在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下,“分数至上”原则曾经打击了一众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生,不可否认在这种教学思想下涌现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吃苦耐劳的优秀学子,但与此同时“高分低能”现象也备受世界的瞩目,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意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开始实行素质与成绩共同发展的素质教育,并注重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之于对外汉语教学方面亦是如此,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在对外汉语的教学方面存在听说教育与读写教育不统一甚至脱节的现象,学生的读写能力可能很強,但一到开口说话的时候却明显无法和读写能力相符合(涂靖,2004)。这就体现了加强语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汉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性,语言技能中最重要的便是口语训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和当今便捷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并创造多种多样的口语练习机会,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模拟不同的生活场景,并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汉语文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和交流中与时代接轨,多接触汉语中的生活用语和常用口语,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
(四)注重引导式学习,强化终身学习的思想
一个国家的语言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随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进步、文化进步而丰富多彩,因此要想学好学通一个国家的语言,必须要从这个民族的文化学起,才能加深对语言思维方式特点的理解和运用(范晓,2003)。汉语的学习也是如此,汉语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且永远没有完全学会这样一天,因为随着中国的发展,汉语也在不断进步与完善,词汇量、词义等都在不断扩充,因此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引导作用,为学生强化终身学习的思想和理念,唯有坚持不懈、全方位、多领域学习,才能让自己在语言学习这条道路上走的更长更远,如果因为遇到困难就退缩、半途而废,那不仅语言水平得不到提升,还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这样反而得不偿失。我国自古以来便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要终身学习,老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
四、启示与展望
综上所述,外汉语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也应在前人已有的教学设计思路上立足当下时代背景,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在教材的编写、语言水平测试的革新等方面加深研究,从而更好提高教学效率,也更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设计过程仍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丰富理论、付诸实践,因此我国需要将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贯彻到底,不断加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让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对外汉语事业更加繁荣,让汉语在国际范围内更加受欢迎,从而加深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让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不断提升地位,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刘燕.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述评[J].外国语文,2012(02).
[2]杨东升,陈子骄.商务汉语课程总体设计[J].大庆社会科学,2009(02).
[3]白乐桑,张丽.《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新理念对汉语教学的启示与推动——处于抉择关头的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8(03).
[4]方绪军.CEFR对汉语测试研发的启示[J].世界汉语教学,2007(02).
[5]戴云.理论语法、教学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4).
[6]王小潞,李恒威,唐孝威.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3).
[7]涂靖.反讽的认知研究[J].外语学刊,2004(02).
[8]范晓.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J].语言科学,2003(06).
关键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模式演变;策略探究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念与目标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程度日渐加深,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与挑战日益激烈,学习一门第二外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因为第二外语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语言技能,更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需要被每个人重视且坚持学习。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潮流,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逐渐在国际上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也正因如此,汉语作为二十一世纪蓬勃发展的第二语言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青睐(刘燕,2012)。与英语不同,汉语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且无论是在语系发音还是语言习惯上均有中华文化的特色,这也是造成汉语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要想全面掌握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绝非易事,因此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学以致用、智能化发展便是最关键的教学理念,而学习者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掌握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便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建立多元化的语言评价标准,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基础上有的放矢综合培养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从而开发每个学生无限的语言学习潜能。
二、新旧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对比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在我国上世纪70年代开始便开启了教学试验,但当时由于受经济发展限制和思想守旧的制约等因素,当时的对外汉语教学采用的还是传统教学模式,即以老师口头传授为主,学生按照一本通用性教材进行课堂学习,也没有关于听、说、读、写训练的专项课程,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便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到了80年代中期,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上才区分了听、说、读写三种专项教科书,但由于当时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偏于死板,不够灵活,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并没有践行这三种能力的专项训练和融会贯通(杨东升,陈子骄,2009)。因此总体而言,传统教学模式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否认对于夯实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具有积极作用,但并没有实质性提高学生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
新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则指的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以来,在科技、设施和人们思想都较为先进的今天逐渐摸索成型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且课堂上更多以学生自己为主体,教师发挥学习引导作用,指引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自身的语言潜力和学习兴趣可以得到开发,且借助便捷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可以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是现如今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教学模式,但这一新型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并不是无可挑剔的,在具体的实践应用环节中仍需要不断完善和探索,才能让教学模式更加具有时代特色。
三、汉语作为二语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以汉字教学作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掌握好汉语教学和汉字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前文已经述及过对于西方留学生而言,汉语才是真正的外语,这是因为无论是法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这些西方语言尽管在发音和写法上存在差异,但从根本而言都是源自同一个语系,即便书写上存在不同也也有很大的相似和相近之处,但汉语则完全是另外一个孤立的语系(白乐桑,张丽,2008)。汉语学习过程中,汉字是最难的环节,不仅是因为汉字的历史悠久,更是因为汉字在创造时采用的是象形方式,并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繁体字、简体字等不同形式的革新。汉语讲究写方方正正的“方块字”,无论是偏旁、部首、笔画、笔顺等均有严格的规定,且在字体方面更是有行书、隶书、楷书、草书等多种笔体,因此汉字的学习可谓是最难也最复杂的一个环节。对于汉语言学者而言,汉字都尚且是需要终身学习和研究的任务,更何况是对于没有受过任何中华文化熏陶和语言学习的留学生呢?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将学会汉字的整体认读作为教学重点和核心,督促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字义并学会认字才是关键(方绪军,2007),至于如何写好汉字则是应该在学生掌握好正确发音之后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初学者渐渐树立汉语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学习进程。
(二)加強教学实验,创新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教学实验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关键。因为就现如今的研究成果而言,在口语朗读和书面写作的教学安排上都需要通过实验来获取数据,从而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教材的编写和汉语教学的新思路提供与时俱进的科学依据。在笔者看来,可以不断加强口语课程的教学实验,因为口语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环节,体现语言水平高低的最直接方式便是开口说话,因此如果能从口语的角度出发加强教学实验,便可以帮助教学模式的创新少走弯路(戴云,2007)。对于每个学习汉语的中国人而言,在最初牙牙学语的阶段我们都是通过听和说来进行,并没有接触到汉字,因此在对外汉语的教学实验中也不妨采取这样的实验方法,加强“口耳相传”的教学实验,在强化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基础上再引入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教学,且在汉字的初始教学阶段应强调书写规范,尤其是笔顺、笔画的准确无误,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此时再让听、说、读、写四个环节齐头并进,相信在这样的教学实验下,一定有助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王小潞,李恒威,唐孝威)。
(三)加强语言技能训练,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在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下,“分数至上”原则曾经打击了一众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生,不可否认在这种教学思想下涌现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吃苦耐劳的优秀学子,但与此同时“高分低能”现象也备受世界的瞩目,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意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开始实行素质与成绩共同发展的素质教育,并注重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之于对外汉语教学方面亦是如此,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在对外汉语的教学方面存在听说教育与读写教育不统一甚至脱节的现象,学生的读写能力可能很強,但一到开口说话的时候却明显无法和读写能力相符合(涂靖,2004)。这就体现了加强语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汉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性,语言技能中最重要的便是口语训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和当今便捷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并创造多种多样的口语练习机会,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模拟不同的生活场景,并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汉语文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和交流中与时代接轨,多接触汉语中的生活用语和常用口语,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
(四)注重引导式学习,强化终身学习的思想
一个国家的语言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随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进步、文化进步而丰富多彩,因此要想学好学通一个国家的语言,必须要从这个民族的文化学起,才能加深对语言思维方式特点的理解和运用(范晓,2003)。汉语的学习也是如此,汉语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且永远没有完全学会这样一天,因为随着中国的发展,汉语也在不断进步与完善,词汇量、词义等都在不断扩充,因此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引导作用,为学生强化终身学习的思想和理念,唯有坚持不懈、全方位、多领域学习,才能让自己在语言学习这条道路上走的更长更远,如果因为遇到困难就退缩、半途而废,那不仅语言水平得不到提升,还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这样反而得不偿失。我国自古以来便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要终身学习,老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
四、启示与展望
综上所述,外汉语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也应在前人已有的教学设计思路上立足当下时代背景,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在教材的编写、语言水平测试的革新等方面加深研究,从而更好提高教学效率,也更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设计过程仍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丰富理论、付诸实践,因此我国需要将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贯彻到底,不断加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让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对外汉语事业更加繁荣,让汉语在国际范围内更加受欢迎,从而加深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让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不断提升地位,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刘燕.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述评[J].外国语文,2012(02).
[2]杨东升,陈子骄.商务汉语课程总体设计[J].大庆社会科学,2009(02).
[3]白乐桑,张丽.《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新理念对汉语教学的启示与推动——处于抉择关头的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8(03).
[4]方绪军.CEFR对汉语测试研发的启示[J].世界汉语教学,2007(02).
[5]戴云.理论语法、教学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4).
[6]王小潞,李恒威,唐孝威.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3).
[7]涂靖.反讽的认知研究[J].外语学刊,2004(02).
[8]范晓.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J].语言科学,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