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学指导下的体育教育教学可以改善和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探究体育教育教学方法,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
关键词:心理素质 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16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日渐突出的心理障碍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据资料表明:到1997年底,全国在校的大学生患心理疾病率已达到24%以上,在校的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也有20%左右,发病率还呈上升趋势。由于我国的国情(独生子女)这种特殊性使得孩子娇生惯养,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表现出焦虑、妒忌、执拗、恐惧、自卑、抑郁等心理状态,长此以往,极易引发中学生恶性事件。实践证明:注重心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可以改善和排除学生心理障碍。
传统的体育教学并没有注重从心理教育上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只是单一的从技术上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与训练,衡量的也只是一个生理能力。探究心理学指导下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
1 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活动变化都是由人的大脑神经来掌控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人的注意力转移,情感发泄,兴趣改变,紧张程度得到松弛,从而使不良情绪得到释放,恢复稳定。实践证明在培养学生体育爱好时结合心理教学不但能排除他的已有的消极状态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抗压能力,适应能力等,从而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社会的良好心理状态。
2 教师自身心理素养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师就是学生的境子。一个教师应具有优秀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学素养。在教学中才能更好的抓住学生心理状态实施教学,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 自我肯定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多鼓励少批评,在进行不同项目教学时,根据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例如一些因生理原因,身材矮小、力量差的同学达标标准要与生理条件好的同学区分开来,让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目标,都能体会成功感,建立起自信心。同时让学生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明白他们还有其它优势项目可以来弥补本项的差距,有意识地调整学生的心理,避免自悲心理的产生。
4 走进学生促进心理相容
体育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触学生,一起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体育特长、心理健康状况、身体素质状况,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因人而异。尤其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让他们在和谐氛围中建立起集体凝聚力、向心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潜能,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
5 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相上、团队合作的健康心态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多采用比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兰球教学中的运球教学,当学生练习几组后,可以分组比赛,看那一组运得又快又好,不掉球。这样每组为了取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帮互助。进行比赛时,同组的同学就会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克服独生子女的任性、娇纵、自私等不良个性品质,学会融入,使情感得以升华,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发展。还可举办不同时间、不同层次的各种比赛,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培养耐挫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6 因材施教,改善和排除学生心理障碍
(1)焦虑型,这类学生性格急躁,做事没头序,心不在焉,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果差,学习成绩下降。
冷静思考法:当遇到困难及受挫时,首先要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的方法。例如体操中单杠教学,“挂膝上”,一开始练习时倒体后怎么也挂不上去,腿还会被磨破,这时有的同學就会烦躁不安,甚至于放弃,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心理调控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让他们冷静分析技术动作,找出原因有针对性的练习。
避让法:当一个人处于高度紧张、愤怒时,要让他暂时把这个问题放一放,间隔一段时间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机会再进行沟通,就能冷静的处理了。
转移自慰法:当碰到不顺心的事时,做一下深呼吸,去选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来做,让自己相信自己会处理好的等等。
(2)抑郁型,这类学生性格内向,整天愁眉苦脸,心事重重,闷闷不乐,不与同学交往,总是独自一人,什么事都慢两拍,学习成绩通常也差。
针对这类学生,可选择一些小强度、小集体的项目。男生安排乒乓球、排球。女生安排两人或多人跳绳、踢键子比赛,集体舞等。让学生先尝试和一两个人接触,拉近关系,然后和更多的人接触,这样从心理上让他们先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再扩大接触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再运用运动强度大小交叉,速度快慢交替,幅度大小结合,来调节反映速度,从而让这部分学生体验到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兴趣,树立自信,调节好情绪。
(3)恐惧型,这类学生胆小、怕羞,做事怕风险,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怕难为情,容易紧张,学习上有问题不敢问老师,学习成绩不好。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给他们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解答,以锻炼他们敢说的勇气,有时尽管只需三言两语,对他们来说也是很有心理教育意义的;练习时,尽量把他们靠前些,促使他们先做、敢做,锻炼胆量;多安排他们参加一些教学比赛。使他们通过参加各种激烈的比赛活动,逐渐克服与消除怕出丑、怕跌痛、怕失败、遇事紧张的心理障碍。
(4)自卑型,这些学生多为体质较弱的。他们总觉得自己什么项目都不行,经常表现出为难、沮丧、萎靡等心态,甚至破罐破摔,厌烦体育课的现象。
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的唤起他们的激情,可设计一些既有趣味又能吸引他们参加的教学内容,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够经常感到有兴趣、心情舒畅。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安排内容,让他们很容易就可以完成,从而获得较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不断地在成功中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培养意志力。
(5)嫉妒型,爱嫉妒的学生,往往心胸狭窄,喜欢猜疑、贬低别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易紧张,心理时常处于压抑状态。
积极超越要让学生建立起“你行,我也行”的信念,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学习与锻炼上,多分析一下自己存在的不足,并看看别人那些地方值得学习与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
通过心理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结合运用,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发现适宜自己的体育项目,发挥自己的潜能与优势,培养良好的心态,迎得别人的好评,体育课上教法手段也有了多样性,也加强了体育教学中交往的互助性、教学形式的集体性等。
关键词:心理素质 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16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日渐突出的心理障碍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据资料表明:到1997年底,全国在校的大学生患心理疾病率已达到24%以上,在校的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也有20%左右,发病率还呈上升趋势。由于我国的国情(独生子女)这种特殊性使得孩子娇生惯养,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表现出焦虑、妒忌、执拗、恐惧、自卑、抑郁等心理状态,长此以往,极易引发中学生恶性事件。实践证明:注重心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可以改善和排除学生心理障碍。
传统的体育教学并没有注重从心理教育上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只是单一的从技术上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与训练,衡量的也只是一个生理能力。探究心理学指导下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
1 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活动变化都是由人的大脑神经来掌控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人的注意力转移,情感发泄,兴趣改变,紧张程度得到松弛,从而使不良情绪得到释放,恢复稳定。实践证明在培养学生体育爱好时结合心理教学不但能排除他的已有的消极状态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抗压能力,适应能力等,从而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社会的良好心理状态。
2 教师自身心理素养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师就是学生的境子。一个教师应具有优秀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学素养。在教学中才能更好的抓住学生心理状态实施教学,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 自我肯定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多鼓励少批评,在进行不同项目教学时,根据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例如一些因生理原因,身材矮小、力量差的同学达标标准要与生理条件好的同学区分开来,让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目标,都能体会成功感,建立起自信心。同时让学生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明白他们还有其它优势项目可以来弥补本项的差距,有意识地调整学生的心理,避免自悲心理的产生。
4 走进学生促进心理相容
体育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触学生,一起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体育特长、心理健康状况、身体素质状况,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因人而异。尤其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让他们在和谐氛围中建立起集体凝聚力、向心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潜能,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
5 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相上、团队合作的健康心态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多采用比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兰球教学中的运球教学,当学生练习几组后,可以分组比赛,看那一组运得又快又好,不掉球。这样每组为了取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帮互助。进行比赛时,同组的同学就会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克服独生子女的任性、娇纵、自私等不良个性品质,学会融入,使情感得以升华,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发展。还可举办不同时间、不同层次的各种比赛,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培养耐挫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6 因材施教,改善和排除学生心理障碍
(1)焦虑型,这类学生性格急躁,做事没头序,心不在焉,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果差,学习成绩下降。
冷静思考法:当遇到困难及受挫时,首先要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的方法。例如体操中单杠教学,“挂膝上”,一开始练习时倒体后怎么也挂不上去,腿还会被磨破,这时有的同學就会烦躁不安,甚至于放弃,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心理调控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让他们冷静分析技术动作,找出原因有针对性的练习。
避让法:当一个人处于高度紧张、愤怒时,要让他暂时把这个问题放一放,间隔一段时间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机会再进行沟通,就能冷静的处理了。
转移自慰法:当碰到不顺心的事时,做一下深呼吸,去选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来做,让自己相信自己会处理好的等等。
(2)抑郁型,这类学生性格内向,整天愁眉苦脸,心事重重,闷闷不乐,不与同学交往,总是独自一人,什么事都慢两拍,学习成绩通常也差。
针对这类学生,可选择一些小强度、小集体的项目。男生安排乒乓球、排球。女生安排两人或多人跳绳、踢键子比赛,集体舞等。让学生先尝试和一两个人接触,拉近关系,然后和更多的人接触,这样从心理上让他们先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再扩大接触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再运用运动强度大小交叉,速度快慢交替,幅度大小结合,来调节反映速度,从而让这部分学生体验到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兴趣,树立自信,调节好情绪。
(3)恐惧型,这类学生胆小、怕羞,做事怕风险,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怕难为情,容易紧张,学习上有问题不敢问老师,学习成绩不好。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给他们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解答,以锻炼他们敢说的勇气,有时尽管只需三言两语,对他们来说也是很有心理教育意义的;练习时,尽量把他们靠前些,促使他们先做、敢做,锻炼胆量;多安排他们参加一些教学比赛。使他们通过参加各种激烈的比赛活动,逐渐克服与消除怕出丑、怕跌痛、怕失败、遇事紧张的心理障碍。
(4)自卑型,这些学生多为体质较弱的。他们总觉得自己什么项目都不行,经常表现出为难、沮丧、萎靡等心态,甚至破罐破摔,厌烦体育课的现象。
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的唤起他们的激情,可设计一些既有趣味又能吸引他们参加的教学内容,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够经常感到有兴趣、心情舒畅。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安排内容,让他们很容易就可以完成,从而获得较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不断地在成功中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培养意志力。
(5)嫉妒型,爱嫉妒的学生,往往心胸狭窄,喜欢猜疑、贬低别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易紧张,心理时常处于压抑状态。
积极超越要让学生建立起“你行,我也行”的信念,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学习与锻炼上,多分析一下自己存在的不足,并看看别人那些地方值得学习与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
通过心理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结合运用,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发现适宜自己的体育项目,发挥自己的潜能与优势,培养良好的心态,迎得别人的好评,体育课上教法手段也有了多样性,也加强了体育教学中交往的互助性、教学形式的集体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