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家推荐】
孙陶然(拉卡拉创始人)推荐:
做平台之所以会成为几乎所有有企图心企业的梦想,一方面平台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不但收益丰厚、主动权大,在竞争中也会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往往可以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平台的商业模式比较好,这是一种可以让所有合作者共赢、经营越久价值越大的商业模式。
陈彤(小米公司副总裁)推荐:
陈威如、余卓轩两位先生的《平台战略》一书是少有的透过平台热闹看出诸多门道,把庞大繁杂的生态系统说清楚,找出平台滥局不确定性背后的商业逻辑的财经图书。
【作者介绍】
陈威如
美国普渡大学战略管理学博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讲授包括平台战略及打造创新型企业等前沿课程。余卓轩,身兼创作者与创业者两职,现任Prophesee世界观概念公司故事总监,White Chaos创意工坊负责人;主要从事创意概念与平台战略研究。
【精华内容】
一、什么是平台战略?
平台战略是一种商业模式。平台商业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它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达成平台企业的愿景。
纵观全球许多重新定义产业架构的企业,我们往往就会发现它们成功的关键——建立起良好的“平台生态圈”,连接两个以上群体,弯曲、打碎了既有的产业链。
平台生态圈里的一方群体,一旦因为需求增加而壮大,另一方群体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如此一来,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便建立了,通过此平台交流的各方也会促进对方无限增长。而通过平台模式达到战略目的,包括规模的壮大和生态圈的完善,乃至对抗竞争者,甚至是拆解产业现状、重塑市场格局。
二、怎样实施平台战略?
做平台之所以会成为几乎所有有企图心企业的梦想,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因为平台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不但收益丰厚、主动权大,在竞争中也会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往往可以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平台的商业模式比较好,这是一种可以让所有合作者共赢、经营越久价值越大的商业模式。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平台模式如此诱人,但平台战略也是最难成功的一个战略。
a.首先,选择平台战略的企业需要有能力累积巨大规模的用户。至少需要获得同行中规模第一的用户,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在我的经验里,要在一个大市场中做到用户规模第一不仅需要产品过硬,还需要正好契合用户强烈需求的市场机缘,甚至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从某种角度说是可遇而不可求。
b.其次,选择平台战略的企业需要提供给用户有着巨大黏性的服务。一般而言,只要为用户提供一个强需求产品就足以成功,但是如果想做成平台,仅仅靠给用户提供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这类企业必须是服务型企业,而且应该服务于用户的硬需求,实际上这类服务是屈指可数的,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c.最后,选择平台战略的企业需要有合作共赢、先人后己的商业模式。中国人习惯“吃独食”,企业但凡有点儿实力,便希望产业链上下游都由自己做,所有利润自己通吃,这种思路是做不成平台的。所谓平台,是为别人搭建的,让别人来赚钱的。只有在平台上经营的合作伙伴良性成长,平台才能生存和壮大;只有让合作伙伴赚大头、自己赚小头,才能做成所有合作伙伴的平台。
如果没有这个理念,便不可能做成平台。简而言之,做平台需要的是“以德服人”,而非“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有做到合作伙伴做不到的事儿或者比合作伙伴自己做性价比更高的时候才能成为平台。
在构造平台的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审时度势,即如雷军先生所言的“顺势而为”,如果历史给予我们一个做平台的机会,我们就应该摆正理念、设计好符合平台的商业模式、把握住机遇,深入实施平台战略,做一个在用户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平台;如果老天没有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就踏踏实实做一个垂直服务企业,用好平台。
【金句摘录】
● 产业链从单边向多边重组。
● 平台商业模式的特点就是利用群众关系来建立无限增值的可能性,即产生网络效应——通过使用者之间的网络建立,达到价值激增的目的。
● 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第一步就是摈弃产业链单向流动的看法,扮演连接各方的媒介。
● 分析或设计平台商业模式的首要步骤是定义双边或者多边的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讨好各方。
● 激发网络效应,包括同边网络效应和跨边网络效应。
● 建立用户过滤机制。有些用户会对平台起到副作用,
● 设定“付費方”与“被补贴方”。平台从付费方收费补贴被补贴方的目的是希望以此促进被补贴方群体数量的增加,因为平台的各方是互相促进,被补贴方数量的增加会带来补贴方的增加。
● 平台盈利的前提是平台的生态圈达到一定规模,建议从平台还没有规模前就收集用户的信息。
● 平台盈利模式:一种为跨边网络效应所引起的两股强大需求,在它们中间彼此带来满足前设立关键收费关卡(增值服务);另一种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创造多层级的价值。
孙陶然(拉卡拉创始人)推荐:
做平台之所以会成为几乎所有有企图心企业的梦想,一方面平台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不但收益丰厚、主动权大,在竞争中也会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往往可以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平台的商业模式比较好,这是一种可以让所有合作者共赢、经营越久价值越大的商业模式。
陈彤(小米公司副总裁)推荐:
陈威如、余卓轩两位先生的《平台战略》一书是少有的透过平台热闹看出诸多门道,把庞大繁杂的生态系统说清楚,找出平台滥局不确定性背后的商业逻辑的财经图书。
【作者介绍】
陈威如
美国普渡大学战略管理学博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讲授包括平台战略及打造创新型企业等前沿课程。余卓轩,身兼创作者与创业者两职,现任Prophesee世界观概念公司故事总监,White Chaos创意工坊负责人;主要从事创意概念与平台战略研究。
【精华内容】
一、什么是平台战略?
平台战略是一种商业模式。平台商业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它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达成平台企业的愿景。
纵观全球许多重新定义产业架构的企业,我们往往就会发现它们成功的关键——建立起良好的“平台生态圈”,连接两个以上群体,弯曲、打碎了既有的产业链。
平台生态圈里的一方群体,一旦因为需求增加而壮大,另一方群体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如此一来,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便建立了,通过此平台交流的各方也会促进对方无限增长。而通过平台模式达到战略目的,包括规模的壮大和生态圈的完善,乃至对抗竞争者,甚至是拆解产业现状、重塑市场格局。
二、怎样实施平台战略?
做平台之所以会成为几乎所有有企图心企业的梦想,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因为平台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不但收益丰厚、主动权大,在竞争中也会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往往可以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平台的商业模式比较好,这是一种可以让所有合作者共赢、经营越久价值越大的商业模式。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平台模式如此诱人,但平台战略也是最难成功的一个战略。
a.首先,选择平台战略的企业需要有能力累积巨大规模的用户。至少需要获得同行中规模第一的用户,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在我的经验里,要在一个大市场中做到用户规模第一不仅需要产品过硬,还需要正好契合用户强烈需求的市场机缘,甚至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从某种角度说是可遇而不可求。
b.其次,选择平台战略的企业需要提供给用户有着巨大黏性的服务。一般而言,只要为用户提供一个强需求产品就足以成功,但是如果想做成平台,仅仅靠给用户提供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这类企业必须是服务型企业,而且应该服务于用户的硬需求,实际上这类服务是屈指可数的,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c.最后,选择平台战略的企业需要有合作共赢、先人后己的商业模式。中国人习惯“吃独食”,企业但凡有点儿实力,便希望产业链上下游都由自己做,所有利润自己通吃,这种思路是做不成平台的。所谓平台,是为别人搭建的,让别人来赚钱的。只有在平台上经营的合作伙伴良性成长,平台才能生存和壮大;只有让合作伙伴赚大头、自己赚小头,才能做成所有合作伙伴的平台。
如果没有这个理念,便不可能做成平台。简而言之,做平台需要的是“以德服人”,而非“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有做到合作伙伴做不到的事儿或者比合作伙伴自己做性价比更高的时候才能成为平台。
在构造平台的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审时度势,即如雷军先生所言的“顺势而为”,如果历史给予我们一个做平台的机会,我们就应该摆正理念、设计好符合平台的商业模式、把握住机遇,深入实施平台战略,做一个在用户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平台;如果老天没有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就踏踏实实做一个垂直服务企业,用好平台。
【金句摘录】
● 产业链从单边向多边重组。
● 平台商业模式的特点就是利用群众关系来建立无限增值的可能性,即产生网络效应——通过使用者之间的网络建立,达到价值激增的目的。
● 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第一步就是摈弃产业链单向流动的看法,扮演连接各方的媒介。
● 分析或设计平台商业模式的首要步骤是定义双边或者多边的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讨好各方。
● 激发网络效应,包括同边网络效应和跨边网络效应。
● 建立用户过滤机制。有些用户会对平台起到副作用,
● 设定“付費方”与“被补贴方”。平台从付费方收费补贴被补贴方的目的是希望以此促进被补贴方群体数量的增加,因为平台的各方是互相促进,被补贴方数量的增加会带来补贴方的增加。
● 平台盈利的前提是平台的生态圈达到一定规模,建议从平台还没有规模前就收集用户的信息。
● 平台盈利模式:一种为跨边网络效应所引起的两股强大需求,在它们中间彼此带来满足前设立关键收费关卡(增值服务);另一种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创造多层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