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不是我要的自由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培训师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外出兼课的高校教师,称学院派;另一类则是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为实战派。周潮属于后者。
  这位外企前高管一直坚称自己是职业培训的受益者,同时感谢“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要不然她不会有今天。所以,她常常在课上让学员猜测她的第一份职业。但是,没有人会想到,1993年前,她只是杭州周边一家工厂生产车间里的机修工。
  
  向往飞翔
  
  也许是因为在农村长大,周潮从小就对城市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初中时,有一次班主任到她家家访,周潮袒露了自己的愿望:长大后能在城里工作,有一个小房子,每天上下班,过着有规律的生活。而快速“跳龙门”的唯一办法,就是考出去。虽然拼命读书,但她还是没考上,最后被一所中专录取,学的是机械专业,毕业后,周潮毫无悬念地当上了机修工。在车间里,她跟男同事一样拿着榔头、扳手工作。那时候,她常常想,如果能坐在办公室该多好。
  1997年前后,周潮所在的企业要建人力资源部门,但在当时,国内还没有这个专业,面对公开选拔,学历不高的周潮凭借着演讲优势和超强学习能力,脱颖而出,当上了人力资源部的培训专员。
  她开始到处听课学习,然后请老师到企业里上课。周潮说自己当时觉得那些培训师太了不起了;而且,他们满天飞、到处讲课的生活,也让她非常向往。
  慢慢地,周潮从培训专员升任^事经理、人事总监,到了2000年初,她开始尝试在企业内部做培训,自己给员工讲课。
  随着职业培训师的需求越来越大,身边很多人步入了培训师行业,到了2006年的时候,周潮也正式考虑转做培训师的可能性。
  2007年,周潮毛遂自荐去试讲,多年来积累的实战经验再加上授课技巧,使她顺利通过,之后上海四五家机构都给她安排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证课。于是,她—边上班一边兼职做培训,课酬虽然较低,但这笔额外收入让她很开心。而且,这也是个大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她做得很认真。当课程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到了2009年下半年,她毅然辞去了工作,成为专职培训师。
  在之后的日子里,周潮飞遍了除新疆和黑龙江外的省市地方。用一年多时间做到别^大慨要花三至五年才能建立起来的市场认同,在培训师里可能算是走得比较决的,但走得快,必然有它的代价。
  
  培训师是个体力活
  
  拖着,李箱,说走就走,全国各地飞来飞去,而且还能受到尊重,周潮终于过上了她之前向往的生活。
  刚入行的老师,不得不迁就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收入,一段时间之后,生存和生活质量才可以没有顾虑。丈夫的支持给了周潮莫大的动力,他不仅包揽了全部家务,还帮周潮安排课程。他们的孩子,一个在美国念高一,一个在某寄宿学校读初一,基本不用操心,这也让周潮有更多的时间去工作。
  于是,这两年期间,她一个月上15天的课,到处跑。剩下的时间原本打算充电、生活,但又因为被三四家企业聘为管理顾问而泡汤了。工作密度大,时间紧,对于体能要求很高。这时候她才意识到,培训师是个体力活。
  相比较而言,她反而觉得以前比现在轻松多了。过去上班就是上班,下班后去运动,游泳,练瑜伽,一个礼拜至少5天。即使加班,也是有规律的。周末可以呆在家里,也可以出去休闲。成为全职培训师后,一开始课程量不大,还能抽出时间去健身,去咖啡馆看看闲书。然后周末彻底没了,得在外面讲课。现在呢,时间紧,压力大,太多时间花在路上,一上飞机就睡觉,一下飞机就备课,课一完再接着飞,不是飞回家就是飞到另一个城市上课。没时间休闲娱乐,没时间逛街看电视,聊天喝茶也是为了工作。
  这时,她才蓦然发现,“这种看起来时间很自由的职业,其实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的”。
  所以,周潮说,不要以为培训师是很赚钱的职业,一个月能讲20天,差不多就是一个人的极限了。培训师充其量也就是一高级白领。当然,打工者最希望的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培训师显然拥有很多。而且,这类职业也受尊重,使得培训师在高收入之外还能获得相当的成就感。
  现在能讲,但再过几年呢?这是周潮的担忧。而且,为了能持续授课,培训师自己还要学习充电,不然“老是这样,掏空了怎么办?”
  目前,培训师市场需求量很大,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至少在上海,优秀的培训师仍然是市场追捧的。而他们,自然不愁没有课可上。当然,这要求培训师本人很高的市场认同度。大多数老师是要迁就企业的,一旦企业临时更改日程,就会影响老师的其他课程安排。有的老师被企业认可,则可以反过来令企业迁就其个人的时间安排。培训师要做到这个份上才算时间自由。
  
  为自由而变
  
  当年离职的时候,周潮向老板表明自己工作是为了生活,并且渴望自由的生活。可是一路走来,她发现,梦想一个个实现了,生活却还不如原来自由,而这不是她的初衷,这样的生活更不是她想要的。
  固然越做越有经验,但体能也会越来越跟不上,如果“那么大年纪再出来讲课,就很辛苦;如果课酬再低的话,就更没意思了”。所以,周潮一直在努力争取更大的市场认同,希望能建立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之后慢慢转到幕后,向企业提供具体的策划、咨询服务。因为“讲课毕竟只是冼脑,咨询才能真正帮企业落地”。同时,组建一个管理团队,这也是讲实务课程的培训师的发展趋势。为此,她今年买下了周浦万达广场的一个写字间,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
  课,还是要讲的,不讲就找不到感觉。所以周潮也笑称自己是“天生劳碌命”。她始终认为,站在讲台上是一个非常享受的体验。但是,花在授课上的时间不能太多,因为体力跟不上。
  另外,她希望时间上能由自己来定,而不是客户。周潮特别羡慕身边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一年中有四个月是不上课的,因为要去国外边度假,边学习。而其余8个月的课程,也是上一年就安排好并通知到他的。因此,他的时间可以完全由自己掌握。有的老师,就算没时间,客户也愿意等。周潮说,这个市场虽然很乱,但关键还是老师,做得好的老师不担心,也不在乎收入。
  如果时间能由自己来定,周潮希望自己在一年中的时间,可以五分之一用于讲课,五分之二做咨询服务,还有五分之一的时间,一定要去锻炼身体,剩下五分之一用来生活。她说,这才叫自由,这才是她向往的。
  午后2点,朱晓红准时出现在白玉兰剧场一楼的MrJam。LV挎包,高跟鞋,一身玲珑的黑色洋装,整个人看起来既精致又不失青春。她喜欢别人称呼她Jenny,说话时也常常夹杂着英文单词。她笑着承认自己就是个“逍遥自在的、会享受生活的上海人”,却一再表示,自己其实很内向,没想过能成为培训师。不过,很显然,人的个性是可以激发和挖掘的。
  
  听听自己的心   
  在做培训师之前,朱晓红是上海一家外企的中层管理者。从市场主管做到人力资源主管,工作基本还算愉快。但是,有一段时间总是加班,每当深夜从中环广场走出来,看到灯火阑珊中城市的繁华,她却感受不到自己的位置。总之,生活得很累。于是,这个自认个性保守、安分的摩羯女,内心有了些不安分。
  开始在做培训是2007年,2008年频繁起来,到了2009年,公司事多,外面课多,朱晓红有点招架不住了。于是,即将迈入不惑之年的她郑重思考起自己今后的人生。她说,自己可能5年以后都不会再有上升空间了,“人没有成长是很痛苦的,不管什么年龄”;再一想5年以后还在做同样的事情,她就觉得要崩溃。最后,“已经循规蹈矩多年的”朱晓红决定听从内心的想法。去年1月,她正式辞职,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培训师生涯。
  由于之前的铺垫,到她出去做自由讲师的时候已经积累了一些客户群,今天想来,辞职转行之间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直接从企业辞了,外面又没有人请他上课;有的人要度过一两年比较尴尬的沉淀期,才会发展得不错;有些人忍受不了,又去找工作。
  朱晓红服务外企的经历,对于此刻多少是笔财富。而她现在做培训的企业也以500强企业、日企、欧美企业居多,包括中国电信、中国银行等知名企业。不可否认,无论是咨询公司还是企业客户,谁都希望选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
  这位非名牌大学毕业的培训师,其实在进那家外企之前也换了几份工作。
  大学毕业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前台。后来,又在遵义路上一家酒店做过文员。这些年,不管是给哪家企业的新晋员工讲“职业生涯和职业素养”课,她常常会把自己的从业经历作为激励学员的案例。她告诉学员,自己从前台走到今天,并非出身名校,在39岁的时候才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开始自由的生活,台下的人或许30岁就可以做到了。因为触手可及,所以真实,因而也更有感触,她想让那些年轻的学员们知道,他们之间其实没有距离。
  
  走走路,写写书
  
  每个培训师的行情都是一定的。而授课对象跟课酬基本上是水涨船高的关系。这两年,朱晓红的价位也在逐年递增,有公司以加大课程量为饵,让她把价位降下来,被她婉拒。她说自己宁愿今天不做培训,去做公益。
  现在,她给自己定的规矩是:一个月上课不超过10天,一个月出差不超过2次。剩下来的时间,她要做公益,做助学,还要休闲、逛街、跟朋友聊天,要充电、备课,她认为备课最重要,尤其是企业要求量身定做的课。
  如果去外地讲课,朱晓红通常会留出几天游玩。在她周围,有些老师对金钱很有追求,甚至可以+月讲20多天,收入的确非常可观。可是,朱晓红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第一,肯定是没个人生活的,东奔西走;第二,肯定照顾不了家庭,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业余爱好;第三,也不可能再认真备课。她反复强调要对得起的“三个人”:首先是客户,其次是“自己”和咨询公司。
  在某一课程中,有一个小环节是让学员给20年后自己的某个生日写点什么。朱晓红选择的是60岁时的自己。她希望到那时候,自己已经出了一两本书。
  人一生中有两个好友,一是旅行,一是读书。多年来,朱晓红一直将这句话奉若至宝。她如今在培训之外所做的两件大事中,有几个伙伴也是在旅行中相遇结缘的。
  
  彩虹桥的那边
  
  如果说,培训师是适合中年人的职业;那么,心理咨询师对于老年人可能再合适不过了。她从去年开始学习心理咨询课程,也取得了证书。到60岁的时候,她希望自己用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去帮助别人,以这种方式来延续自己的职业之路。
  在学习心理课程的过程中,她结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聊着聊着就决定做一些公益活动,正好她的培训也可以搭上一些心理辅导内容,所以就成立了一个公益组织一“彩虹桥”。在朱晓红看来,培训课可以挣钱,因为自己要生活。而做心理咨询,则让她精神上获得很多满足。业余时间,他们会以组织的名义到社区做一些免费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公益组织,跟朱晓红未来的职业规划有关;而她现在参与的一个助学组织,则与她个人的价值观有关。
  项目发起人是她2004年去西藏旅行时遇到的一对夫妻,这对超级驴友,有一年去了田壮壮导演拍《德拉姆》的地方,看到孩子们大冷天还在穿凉鞋,冬天床下垫的是草,上面铺一条床单。回到上海后,他们决定先买些书包、球鞋、袜子,算了一下学生的数量,就到工厂去谈。因为需要帮助的孩子太多了,可做的项目也太多,他们甚至辞了职全身心做起了助学活动。朱晓红辞职后,从一名普通参与者变成了七名核心成员之一。核心成员跟参与者不一样,还要去发动周围人捐助。而她念MBA时的一位同学,也是核心成员之一,负责项目审计。因为民间做慈善不易,再加上要回报参与者的信任,成员们要公布报表,把项目的每一细节告知参与者,大家捐的钱,花在了谁身上,每一笔都很细致。
  
  以熊猫的步伐前进
  
  10年前去念MBA的时候,朱晓红根本没想到自己未来会成为培训师,只是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中层管理人员,需要进修。2007年开始做兼职培训,无意中成就了今天的生活状态。而去年拿到的国家二级心理培训师资格证书,也为她的未来铺就了职业道路。
  现在回头想想,朱晓红觉得正应了斯蒂夫·乔布斯的那句话:你不能预先把点点滴滴串在—起;唯有未来回顾时,你才会明白那些点点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对于现在的状态,朱晓红觉得“很好,很享受”。她说她对自由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甚至有点俗气。比如,可以一觉睡到早上10点,比如想旅行的时候就能放下所有的工作,拎起包就走。虽然不创业,但她选择做自己的boss,产品就是课程,生产多少产品是由自己控制的。“这个月我这个产品卖多少,就卖多少,自己可以决定,体力好我就多上课,想休息、想调整我就少上课,这就是自由。”
其他文献
“富二代”,如今是个贬义多于褒义的词汇,近年香港也开始出现一些年轻的“富二代”,特别是“富三代”,但凡有新闻,都与八卦绯闻脱不了干系,与传统港人谈论的“富二代”差别很大。  。转统的香港望族中,最著名的非早期港英年代的华人首富家族何东爵士莫属,其后人中包括赌王何鸿粲,如今掌管澳门赌业的何家儿女们,已是“富三代”了;霍英东的长子霍震霆,是香港立法会议员,并继承父亲的心愿,醉心推动香港体育发展,并未见
期刊
中国的富人群体越来越庞大,  相关研究表明富人离婚率也随之陡然上升。  高资产人士离婚绝非易事:众多资产如何分割,社会舆论如何造势,  相关利益方如何摆平……  离婚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可以说充满着“博弈”,  尽显离婚双方的“智慧”。如处理得不好,离婚者往往两败俱伤。    弱势方不宜过分纠缠远期利益    在土豆网cEo王微和杨蕾的离婚案中,杨蕾放弃分割土豆网股权的选择,就是为了避免纠缠在土豆网上
期刊
莫桑比克的首都马普托外是绵绵延-延的卫星城市,与十来年前中国蓬勃发展的很多小城镇非常相像,到处都在修路建房,尘土飞扬,不知从哪里就会冒出各种式样大大小小的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还有那些随便穿过马路悠闲自在旁若无车的路人,所以,开车要非常小心。从马普托出城一个多小时寸后,才把这灰头土睑的次城市给甩在身后,公路两边逐渐变成了乡村的绿色。   村民们基本上都是沿路搭建房子,当然是因为公路的便捷。这里的房子
期刊
在竞争激烈的少儿早教领域,一个名叫“天天皮儿童发展中心”的机构让人眼前一亮。这家位于上海静安区的首家早教健身机构,一直以“运动出智慧”为目标。该机构创始人之一丁祖锋说:“现在很多家长都只注重孩子智力方面的培养,比如让孩子学英语、学奥数,等等,智力的开发固然重要,但身体的开发呢?往往被忽视了。”    丁祖锋原本从事成人健身行业,一年前开始涉足儿童健身教育,主要是看到了这一早教新形式的巨大潜力。  
期刊
王小帅们在大叹票房失败的苦经时,贾樟柯则默默走着一条艺术商业之路。他现在有十六七部自己电影的版权,很多都在世界各大奖项拿过奖,仅靠在北美、欧洲出售版权就可盈利,而且,他善于与商业项目合作拍摄艺术片。今年最新完成的纪录片《语路》就是和苏格兰著名的威士忌品牌尊尼获加(Johnnie Walker)合作的。如果你对《海上传奇》开头长达6秒的工商银行镜头印象深刻的话,那就不用怀疑贾樟柯在赚钱方面的智商和能
期刊
食品加工    切水果的如雷贯耳之名现在已经波及到了xbox360上,曾有一段时间,随处可以看到有人拿着手机疯狂地划动。这里要介绍的同样是一款虐屏虐手指的游戏《food processing》,虽然相对冷门,却也系出名门,是出品过“切绳子”的著名厂商chillingo的作品。这款游戏比起切水果来显然要复杂很多,每种地“虐待”方式都不同,比如豆子是挤爆,核桃是敲碎,玉米是“大卸三块”等等。每轮过后,
期刊
欧阳应霁的头发全白了,脸上却没什么褶子,发型很酷。潮流易逝,风格永存。香奈儿的名言用在欧阳应霁的身上似乎也很妥帖,他是有范儿的人。他说:“品位就是自我风格的展现,极简或极繁也没关系,重点是找到自己喜欢什么,因为主体是人,所以风格是活的。”活着,就要享受生活!欧阳应霁,香港著名的美食家,简介上说他:“眼阔肚窄嘴刁,自问不求甚饱,唯独好吃不倦。”   满足口腹之欲     在南京玄武湖畔见到欧阳应霁,
期刊
从南美大陆最南端的启航    乌斯怀亚。南美大陆的最南端。  黄昏,码头边,停靠着一艘邮轮,船首“Fram”的名字让不少喜欢极地旅行的人会十分兴奋。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前进号”邮轮——白色和红色相间,黑色的底部,整个船体看上去十分敦实有力,像一个充满了肌肉的家伙。当然也是一个前往南极最大的家伙,12000吨级,在所有前往南极并可以登陆的邮轮中,也是最大型的。  走进我的房间。这是位于邮轮最前方的套
期刊
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耳边是躁动不已的蝉呜。一眼就看到站在玉米地前的于可安。这个几年前还是房产公司高管的年轻人,扣今穿着红色T恤和休闲运动裤,黑红的圆脸上挂着微笑。一条高大的拉布拉多犬呼呼地喘着气,温顺地跟在他身后。  放眼望去,种满了蔬菜、水果和庄稼的百亩田园,就是他的绿色主国。   华丽转身    眼前这个生机勃勃的农庄,是于可安耗费两年的心血。当时,他带着对绿色田园生活的渴望,从一家房产公司副
期刊
最近有一个话题比较热,就是游残公司从政府拿补贴。网易在浙江、广州这部分游残业务有没有拿政府补贴。丁磊:没有,据我所知浙江和广州是没有专·门为网游补贴的。上海的企业是有这种补贴的。有没有考虑比如在上海、深圳设一个工作室或收购一个?丁磊:目前没有这样的规划,我觉得做企业不能因为什么地方有奖励,有补贴就往那里做,做企业还是应该本分一点、实在一点,作品本身获得消费者最大的认同才是关踺。网游本身是—个暴利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