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舞台剧《辅德里》借用当代艺术手法描述党的发展历史,作品注入了新的音乐元素,用戏剧表达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使得新时代的共产党人重新召回属于自己的革命记忆.本文从叙述方式、编创形式等视角,探寻《辅德里》是如何以戏剧艺术形式阐述中共二大的历史,并希望通过这部作品,激发更多的年轻人对红色文化的兴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台剧《辅德里》借用当代艺术手法描述党的发展历史,作品注入了新的音乐元素,用戏剧表达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使得新时代的共产党人重新召回属于自己的革命记忆.本文从叙述方式、编创形式等视角,探寻《辅德里》是如何以戏剧艺术形式阐述中共二大的历史,并希望通过这部作品,激发更多的年轻人对红色文化的兴趣.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的提出,预示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新一轮课程改革鲜明的价值导向和教师高度关注并重点探讨的问题.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被进一步重视,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转型为素养本位的能动学习.
音乐鉴赏是人们为追求高品质精神生活的一种行为,是公民追求美好生活、享受人生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它“是以聆听、体验、探究、评价等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品鉴,在产生艺术联想与想象、获得精神愉悦和美感的同时,对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人文性做出判断和反思”①.《音乐鉴赏》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培育学生音乐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广大高中音乐教师极为重视的一个常规教学内容.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美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组建中小学生管乐团并进行丰富的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提升学生整体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分析,本文将着重从校园社团组建管理、课程体系设置、评价体系设置以及活动实践组织几个方面系统地探讨.
自2013年后,国家密集发布关于美育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尤其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美育的新时代.领航全学科的美育大观念的推广,对一线教师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而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责任,让新时代美育工作落地,是艺术教师当仁不让的职责.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中艺术校本课程实施现状,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构建科学、切实的高中艺术校本课程体系.
管弦乐是泰勒曼器乐创作的主要领域之一,而组曲和序曲则是该领域的中心体裁,其创作基本贯穿了泰勒曼的职业生涯.从职业起步的索劳时期开始,泰勒曼就尝试着在某些貌似寻常的舞曲乐章中发掘各种音乐特性,如在序曲《奇异》(La Bizzarre,TWV 55:G2,1720年前)、《古代和现代的民族》(TWV 55:G4);《汉堡的潮起潮落》(TWV55:C3)等作品中表现出的,从小型弦乐队到大型管弦乐队等不同的演出编制以及反映现实美学争论的“标题性”写作.
舞蹈家的音乐观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古今中外许多舞蹈家的优秀作品都与她们以极高的音乐天赋感悟到音乐与舞蹈交互共生的力量有关.表现主义舞蹈是西方现代舞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不仅在技术体系的建立、舞蹈创作思路与表现手法等方面为后续现代舞的发展奠基,那一时期舞蹈家与音乐家们的通力合作与大量优秀作品的诞生也体现出20世纪30、40年代表现主义舞蹈家对音乐的理解与感知,以及表现主义舞蹈的音乐特征.本文以玛莎·格雷姆与玛丽·魏格曼为例,对西方表现主义舞蹈的音乐特征进行梳理,以期能为舞蹈与音乐二者的创作与研究提供思路
[教材分析]rn《瑶家儿童爱唱歌》是花城出版社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感知音的高低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3/4拍的歌曲,歌曲节奏富有动感,旋律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简单而不单调,歌曲中音型的组合变化给这三个音赋予了极强的表现力.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之东,习称“陇东”.《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幽.”这里的幽国,便是今陇东一带.庆阳地区还是中国农耕文化和岐黄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历史底蕴深厚.庆阳唢呐,又称陇东唢呐,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鼓吹乐.
可视化电子音乐是目前电子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实际作品中普遍应用交互思维进行构建.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个艺术领域都在尝试融合新技术,交互技术作为当下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在可视化电子音乐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发展趋势与市场导向.可视化电子音乐在当前已经呈现一个全面发展甚至爆发式发展的阶段.随着新媒体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广泛运用,立体化、沉浸式、多媒体方式的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呈现出艺术家从单一性的艺术创作走向多维度的艺术创作模式.
曲子起源于先秦,唐代以后改称西府曲子.西府曲子流入汉中后融入了当地的民歌、小调,并以汉水上游人民群众的方言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汉中曲子.在明末清初时,洋县一带就有念曲子的活动.除了红白喜事、祝寿、儿子满月时要请板凳曲子助兴外,迎神、庙会、采莲船都要念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