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特约记者 魏 鑫 沈 祥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关系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关系到社会和谐和安全稳定的大局。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辉煌成绩。为回顾10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辉煌历程及丰硕成果,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本刊专访了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艳玲。
记者:回顾多年来工作实践,您认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成效是什么?
王艳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党和政府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极不平凡的十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教育厅按照职责分工,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就业渠道,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指导服务,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有效应对了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日趋多样、毕业生人数连年大幅增加的多重压力。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以平均每年4万的速度不断增加,2003年全省有高校毕业生12.1万人,到2012年已经增长到48.5万人,这十年全省高校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近300万人,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就业率始终保持在79%以上,先后10余次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会议上作工作经验介绍。通过我们扎实的指导服务,23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实现就业,既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又维护了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记者: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我省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革,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而言,您觉得都有哪些深刻的变化?
王艳玲: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突出变化有6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2003年4月,省政府批准成立了“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并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确定了由省教育厅牵头,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20个省直部门共同参与的省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并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先后3次进行充实和调整。各省辖市以及大多数县(市、区)也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定期研究毕业生就业问题。各高校深入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校长、书记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经过多年努力,顺利实现了由“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毕业生分配制度向“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成功过渡,初步建立了“党委政府领导,人社部门牵头,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高校具体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运行机制。
二是构建了完备系统的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内容涉及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自主创业、公务员考试录用、户籍人事档案管理、技能培训、失业登记、临时救助、高等教育改革等22个方面。特别是2005年,结合我省实际,经省委常委会研究,出台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5〕18号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豫办〔2005〕36号),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08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豫政〔2008〕10号),第一次以省政府的名义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颁布了省级就业法规《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了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省财政厅、人社厅等部门印发了《河南省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河南省回乡创业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小额担保贷款操作办法(试行)》《关于支持全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意见》等。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是建立了务实高效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根据工作需要,教育厅于2004年专门设立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此后又成立河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和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市)和各高校全部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确保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2007年,教育厅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意见》(教学〔2007〕823号),进一步规范了全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轮训制度和就业指导专业职称评定制度,依托高校先后开展了15期专题培训班和其他各类培训20余次,“全程化、专业化、全员化、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各高校把就业作为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事情,调集精兵强将进入就业工作队伍,在高校内部形成了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年级主任、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建立了一支热爱学生、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是开辟了丰富多样的就业形式和渠道。我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的就业项目,毕业生就业形式和渠道更加多样。2004年,我省在全国最早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成为全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先进典型,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2009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教育厅联合省征兵办组织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参军入伍,预征报名人数和入伍人数每年居全国第一。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省委组织部牵头实施“选调生”计划;省人社厅牵头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团省委牵头实施“志愿服务西部”“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省卫生厅自2009年起每年牵头组织选派2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岗位;省教育厅自2009年起每年组织1万名毕业生参加特岗教师计划。各类基层项目每年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吸引近17万名毕业生报名参加,毕业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理念更加深刻。 五是健全了高效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厅先后批复成立省级毕业生就业分市场14个,并建成了河南省高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基地。2009年我们争取教育部支持,设立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河南分市场。每年与省直有关部门、高校和部分省辖市联合举办了全省综合类、水利水电类、医学卫生类、师范类、经济管理类、城建类、民办高校类和女性专场、残疾毕业生专场等分专业、分类别的双选会以及豫东、豫南、豫西、豫北地区等分区域的双选会百余场。各高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省内外就业基地1000多个,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方法,组织各类专场招聘会。我省还组建了全省毕业生就业网站联盟,吸引100多所高校参加,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先后组织各类网上招聘活动100余次,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以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为龙头,以各大中专学校、省辖市毕业生就业网站为基础,以社会中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为补充的无形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成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六是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2004年,我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豫教学〔2004〕166号),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强调要紧密结合市场和社会需求,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事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促进了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推动了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近年,全省高校紧紧围绕我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比如,依托中原文化产业发展,成立了中原文化艺术学院;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要,批准成立了许昌陶瓷职业学院和漯河食品职业学院。2012年,我省又召开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加强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等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通过扎实的工作举措,学生培养方式逐步改善,我省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素养、过硬的实践能力、踏实肯干的作风、勤奋上进的品格越来越为用人单位所接受和认可。
记者: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取得这些成绩,您认为都有哪些宝贵经验?
王艳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这些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取得了不少成绩,我认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坚强保障。省委、省政府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基础工程,始终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多方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省委、省政府领导每年都多次做出重要批示,直接指导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还专程到教育厅和高校进行调研,与广大学子共话就业,用亲身经历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2009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到河南不久以普通人的身份求职,亲身体验民众求职过程,体现出对就业工作的高度关注,给广大毕业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者带来极大的鼓舞。他还专程到教育厅调研,提出“人往哪里去”等问题,并详细询问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一些热点问题,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每年组织专题调研,研判就业形势,对就业工作作出部署。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增强了信心。
二是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是重要推力。省人大、政协多次组成专题调研组赴省教育厅及部分省辖市、高校调研毕业生就业状况,积极推动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10年来,我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提出毕业生就业工作议案100多个,并把部分提案、议案列为督办重点,还专门组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查组,到有关部门、高校了解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体现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关注,对做好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团省委等部门大力实施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省发改委在审批重大项目时积极发挥调控作用,鼓励各类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省中小企业局、省工商联等部门多次开展民营企业网上招聘活动,组织一批又一批企业家到高校传经送宝;省征兵办、公安厅等部门主动解决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中的难题;省残联、妇联积极开展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活动;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为自主创业毕业生提供担保贷款、有关税费减免等服务。全省上下形成了团结一心、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毕业生就业的强大合力。
三是全省教育系统真抓实干是重要基础。全省教育系统特别是各高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在全省推广“踏遍千山万水找岗位,想尽千方百计拓渠道,道尽千言万语作指导,历尽千辛万苦搞服务”的工作精神,把就业当作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带着深厚感情抓就业,把以“出口畅”促进“入口旺”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把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积极创业作为高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教职工全员动员,把就业教育提前到新生一入校就开始,在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学生,不断提高毕业生素质的同时,充分发挥校园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主体作用,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开拓省外就业市场,每年都举办中小型、分专业的就业双选会及毕业生推介会上千场,为毕业生提供常态化就业信息服务,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顺利就业。
记者:随着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蓬勃开展,您觉得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
王艳玲:从短期来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一是供求矛盾突出。我省是人口大省,新成长劳动力始终维持高位,每年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为2500万左右。2012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数是48.5万,预计今后几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量也将继续保持高位,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毕业生总数将达到60~70万。同时,受中原经济区拉动和省外经济发展下行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回流持续增多,必将挤占一部分就业岗位,也对我省毕业生就业造成不利影响。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受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影响,电子、食品、纺织、建筑等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工作量大、待遇低且从事机械劳动,毕业生往往不愿意接受;另一方面,受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影响,汽车制造、绿色能源、动漫等新兴产业需求量也大,但是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此外,在大城市、离家近的大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是很多毕业生的目标,容易造成毕业生扎堆而岗位有限的矛盾现实。三是经济因素不容忽视。当前全国和我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经济增速放缓,必然会降低就业岗位供给量。据我省人社部门监测,今年上半年全省770家大中型企业中,30%没有新招用员工;1100家小微型企业中,有33%没有新招聘员工,一半以上的企业没有扩招员工的打算。如果经济持续下行,势必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少压力。
虽然短期内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而复杂的挑战,但是从长期看,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上国家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的带动,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严峻的挑战中也存在着较大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特别是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给予了很多优惠的配套政策,确立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目标。我省也实施更加开放的发展战略,大力承接境内外重大招商项目,一个企业的入住往往能够衍生出一个产业链条;本土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对高校毕业生等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正在不断加大,毕业生就业迎来较好的机遇期。
同时,我省更加注重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办学,更加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教育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并逐步趋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步。加之,多年来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健全,政策体系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学生就业观念逐渐转变,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更加广阔。因此,可以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是整体向好的。
记者:面对当前形势,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请问您对今后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整体思路有何设想?
王艳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着社会民生,关系着安全稳定。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我们欣然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强劲,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机遇,因此,我们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思想教育与宣传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确保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人数明显增多,为我省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路 童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关系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关系到社会和谐和安全稳定的大局。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辉煌成绩。为回顾10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辉煌历程及丰硕成果,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本刊专访了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艳玲。
记者:回顾多年来工作实践,您认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成效是什么?
王艳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党和政府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极不平凡的十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教育厅按照职责分工,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就业渠道,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指导服务,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有效应对了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日趋多样、毕业生人数连年大幅增加的多重压力。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以平均每年4万的速度不断增加,2003年全省有高校毕业生12.1万人,到2012年已经增长到48.5万人,这十年全省高校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近300万人,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就业率始终保持在79%以上,先后10余次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会议上作工作经验介绍。通过我们扎实的指导服务,23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实现就业,既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又维护了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记者: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我省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革,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而言,您觉得都有哪些深刻的变化?
王艳玲: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突出变化有6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2003年4月,省政府批准成立了“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并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确定了由省教育厅牵头,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20个省直部门共同参与的省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并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先后3次进行充实和调整。各省辖市以及大多数县(市、区)也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定期研究毕业生就业问题。各高校深入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校长、书记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经过多年努力,顺利实现了由“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毕业生分配制度向“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成功过渡,初步建立了“党委政府领导,人社部门牵头,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高校具体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运行机制。
二是构建了完备系统的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内容涉及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自主创业、公务员考试录用、户籍人事档案管理、技能培训、失业登记、临时救助、高等教育改革等22个方面。特别是2005年,结合我省实际,经省委常委会研究,出台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5〕18号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豫办〔2005〕36号),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08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豫政〔2008〕10号),第一次以省政府的名义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颁布了省级就业法规《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了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省财政厅、人社厅等部门印发了《河南省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河南省回乡创业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小额担保贷款操作办法(试行)》《关于支持全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意见》等。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是建立了务实高效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根据工作需要,教育厅于2004年专门设立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此后又成立河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和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市)和各高校全部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确保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2007年,教育厅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意见》(教学〔2007〕823号),进一步规范了全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轮训制度和就业指导专业职称评定制度,依托高校先后开展了15期专题培训班和其他各类培训20余次,“全程化、专业化、全员化、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各高校把就业作为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事情,调集精兵强将进入就业工作队伍,在高校内部形成了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年级主任、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建立了一支热爱学生、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是开辟了丰富多样的就业形式和渠道。我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的就业项目,毕业生就业形式和渠道更加多样。2004年,我省在全国最早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成为全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先进典型,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2009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教育厅联合省征兵办组织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参军入伍,预征报名人数和入伍人数每年居全国第一。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省委组织部牵头实施“选调生”计划;省人社厅牵头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团省委牵头实施“志愿服务西部”“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省卫生厅自2009年起每年牵头组织选派2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岗位;省教育厅自2009年起每年组织1万名毕业生参加特岗教师计划。各类基层项目每年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吸引近17万名毕业生报名参加,毕业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理念更加深刻。 五是健全了高效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厅先后批复成立省级毕业生就业分市场14个,并建成了河南省高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基地。2009年我们争取教育部支持,设立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河南分市场。每年与省直有关部门、高校和部分省辖市联合举办了全省综合类、水利水电类、医学卫生类、师范类、经济管理类、城建类、民办高校类和女性专场、残疾毕业生专场等分专业、分类别的双选会以及豫东、豫南、豫西、豫北地区等分区域的双选会百余场。各高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省内外就业基地1000多个,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方法,组织各类专场招聘会。我省还组建了全省毕业生就业网站联盟,吸引100多所高校参加,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先后组织各类网上招聘活动100余次,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以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为龙头,以各大中专学校、省辖市毕业生就业网站为基础,以社会中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为补充的无形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成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六是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2004年,我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豫教学〔2004〕166号),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强调要紧密结合市场和社会需求,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事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促进了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推动了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近年,全省高校紧紧围绕我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比如,依托中原文化产业发展,成立了中原文化艺术学院;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要,批准成立了许昌陶瓷职业学院和漯河食品职业学院。2012年,我省又召开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加强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等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通过扎实的工作举措,学生培养方式逐步改善,我省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素养、过硬的实践能力、踏实肯干的作风、勤奋上进的品格越来越为用人单位所接受和认可。
记者: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取得这些成绩,您认为都有哪些宝贵经验?
王艳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这些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取得了不少成绩,我认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坚强保障。省委、省政府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基础工程,始终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多方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省委、省政府领导每年都多次做出重要批示,直接指导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还专程到教育厅和高校进行调研,与广大学子共话就业,用亲身经历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2009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到河南不久以普通人的身份求职,亲身体验民众求职过程,体现出对就业工作的高度关注,给广大毕业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者带来极大的鼓舞。他还专程到教育厅调研,提出“人往哪里去”等问题,并详细询问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一些热点问题,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每年组织专题调研,研判就业形势,对就业工作作出部署。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增强了信心。
二是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是重要推力。省人大、政协多次组成专题调研组赴省教育厅及部分省辖市、高校调研毕业生就业状况,积极推动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10年来,我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提出毕业生就业工作议案100多个,并把部分提案、议案列为督办重点,还专门组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查组,到有关部门、高校了解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体现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关注,对做好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团省委等部门大力实施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省发改委在审批重大项目时积极发挥调控作用,鼓励各类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省中小企业局、省工商联等部门多次开展民营企业网上招聘活动,组织一批又一批企业家到高校传经送宝;省征兵办、公安厅等部门主动解决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中的难题;省残联、妇联积极开展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活动;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为自主创业毕业生提供担保贷款、有关税费减免等服务。全省上下形成了团结一心、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毕业生就业的强大合力。
三是全省教育系统真抓实干是重要基础。全省教育系统特别是各高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在全省推广“踏遍千山万水找岗位,想尽千方百计拓渠道,道尽千言万语作指导,历尽千辛万苦搞服务”的工作精神,把就业当作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带着深厚感情抓就业,把以“出口畅”促进“入口旺”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把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积极创业作为高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教职工全员动员,把就业教育提前到新生一入校就开始,在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学生,不断提高毕业生素质的同时,充分发挥校园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主体作用,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开拓省外就业市场,每年都举办中小型、分专业的就业双选会及毕业生推介会上千场,为毕业生提供常态化就业信息服务,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顺利就业。
记者:随着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蓬勃开展,您觉得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
王艳玲:从短期来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一是供求矛盾突出。我省是人口大省,新成长劳动力始终维持高位,每年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为2500万左右。2012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数是48.5万,预计今后几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量也将继续保持高位,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毕业生总数将达到60~70万。同时,受中原经济区拉动和省外经济发展下行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回流持续增多,必将挤占一部分就业岗位,也对我省毕业生就业造成不利影响。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受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影响,电子、食品、纺织、建筑等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工作量大、待遇低且从事机械劳动,毕业生往往不愿意接受;另一方面,受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影响,汽车制造、绿色能源、动漫等新兴产业需求量也大,但是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此外,在大城市、离家近的大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是很多毕业生的目标,容易造成毕业生扎堆而岗位有限的矛盾现实。三是经济因素不容忽视。当前全国和我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经济增速放缓,必然会降低就业岗位供给量。据我省人社部门监测,今年上半年全省770家大中型企业中,30%没有新招用员工;1100家小微型企业中,有33%没有新招聘员工,一半以上的企业没有扩招员工的打算。如果经济持续下行,势必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少压力。
虽然短期内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而复杂的挑战,但是从长期看,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上国家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的带动,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严峻的挑战中也存在着较大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特别是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给予了很多优惠的配套政策,确立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目标。我省也实施更加开放的发展战略,大力承接境内外重大招商项目,一个企业的入住往往能够衍生出一个产业链条;本土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对高校毕业生等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正在不断加大,毕业生就业迎来较好的机遇期。
同时,我省更加注重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办学,更加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教育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并逐步趋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步。加之,多年来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健全,政策体系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学生就业观念逐渐转变,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更加广阔。因此,可以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是整体向好的。
记者:面对当前形势,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请问您对今后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整体思路有何设想?
王艳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着社会民生,关系着安全稳定。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我们欣然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强劲,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机遇,因此,我们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思想教育与宣传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确保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人数明显增多,为我省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路 童